㈠ 古代農田灌溉工具有哪些
古代農田灌溉工具如下:
1、戽斗 [hù dǒu]
戽斗,一種取水灌田用的舊式漢族農具。戽斗很早就在中國用於灌溉農田了。由於人的身高所限,戽斗的提水高度一般在0.5~1米。有些地方把水斗做簸箕形,綁在桿上,一人操作即可。
㈡ 古代農田灌溉工具有哪些
古代人也有很大的智慧,在當時的條件下,主要有以下幾種灌溉工具:
1、戽斗:一種取水灌田用的舊式農具。用竹篾、藤條等編成。略似斗,兩邊有繩,使用時兩人對站,拉繩汲水。
2、桔槔:俗稱吊桿、稱桿,是在一根豎立的架子上加上一根細長的杠桿,當中是支點,末端懸掛一個重物,前段懸掛水桶。一起一落,汲水可以省力。
3、轆轤:提取井水的起重裝置。井上豎立井架,上裝可用手柄搖轉的軸,軸上繞繩索,繩索一端系水桶。搖轉手柄,使水桶一起一落,提取井水。
4、井車:是由轆轤發展而來的古代從深井中提水進行灌溉的工具。圓木上絞纏繩索,索系水平,圓木旋轉,帶動繩索。水斗隨之起落以取水,水斗只直上直下。不能繞圓木旋轉。
5、翻車:翻車是一種刮板式連續提水機械,又名龍骨水車,是我國古代最著名的農業灌溉機械之一。翻車可用手搖、腳踏、牛轉、水轉或風轉驅動。龍骨葉板用作鏈條,卧於矩形長槽中,車身斜置河邊或池塘邊。
下鏈輪和車身一部分沒入水中。驅動鏈輪,葉板就沿槽刮水上升,到長槽上端將水送出。如此連續循環,把水輸送到需要之處,可連續取水,功效大大提高。
6、筒車:亦稱「水轉筒車」。一種以水流作動力,取水灌田的工具亦稱「水轉筒車」。據史料記載,筒車發明於隋而盛於唐,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
上下各有一個輪子,下輪一半淹在水中,兩輪之間有輪帶,輪帶上裝有很多尺把長的竹筒管。流水沖擊下面的水輪轉動,竹筒就浸滿了水,並自下而上地把河水帶到高處倒出。
7、渴烏:一種利用靜水壓力差輸送水的引水用具,中國古代的虹吸管。
8、龍尾車:利用圓筒內螺旋輪轉上升而提水的一種工具,也稱阿基米德螺旋管。明萬曆年間,由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帶入中國,後進行了仿製,清朝大量製造。
圓明園「海晏堂」中的12屬相雕塑,就是依靠高台上的蓄池「錫海」,使水流經銅管到噴泉中噴水。據說,「錫海」能儲水180噸,就是用「龍尾車」將水提高儲蓄於其中的。
以上內容參考:水車(灌溉工具) - 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