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工具五金 » 歷史工具書有哪些
擴展閱讀
白沙漁餌公司有多少產品 2025-04-30 09:32:26
買房怎麼買價格合適 2025-04-30 09:03:55

歷史工具書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2-04-22 00:12:53

Ⅰ 有哪些歷史類書籍值得推薦

如下這些,都是不錯的歷史類書籍:

1. 錢穆:《國史大綱》

2. 呂思勉:《中國通史》

3. 傅樂成:《中國通史》

4. 許倬雲:《萬古江河:中國歷史文化的轉折與開展》

5. (日)內藤湖南:《中國史通論》

6. (日)宮崎市定:《宮崎市定中國史》

7. (美)費正清:《中國:傳統與變遷》

8. (法)謝和耐:《中國社會史》

9. 黃仁宇:《赫遜河畔談中國歷史》、《中國大歷史》

10. (美)韓森:《開放的帝國》(可一並參閱衛三畏:《中國總論》)

Ⅱ 工具書都有哪些

根據工具書的基本性質和使用功能,可以劃分為檢索性工具書和參考性工具書。

Ⅲ 工具書有哪些

工具書按內容分有綜合性的、專科性的;按文種分有中文的,外文的;按編輯體例與功用分有辭書、類書、政書、網路全書、年鑒、手冊、書目、索引、文摘、表譜、圖錄、地圖、名錄等。辭書。是以匯集和解說詞語為目的的工具書,包括字典和詞(辭)典。

1、類書。類書是輯錄古籍中片斷資料、整篇或整部著作,按類目或韻部編排,以供查檢、徵引、校勘或輯佚古典文獻的工具書。

2、政書。是記載典章制度的沿革變化以及政治、經濟、文化發展情況的專書,是歷史著作的一個門類——典章制度專史。由於它具有資料匯編的性質,故一般也將它作為工具書的一個類型。

3、網路全書。是全面系統地介紹文比科學知識,收集各種專門名詞、術語,按詞典形式編排,解說詳細的大型參考工具書,起著知識總匯的作用。

4、年鑒。是系統匯集一年度重要時事文獻、學科進展與各項統計資料,並按年度出版的連續性出版物。包括年刊、年報等。

5、手冊。是匯集某一萬面經常需要查考的文獻資料或專業知識,以供讀者隨時翻檢的一種工具書。它通常是簡明扼要地概述某一專業或某一方面的基本知識,以及一些基本公式、圖表、數據、規章、條例等,其實用性較強。

6、書目。也稱「目錄」,即圖書目錄,是揭示與記錄一批相關文獻的工具,它著錄文獻的基本特徵,並以一定的次序(主要是分類)編排而成。

7、索引。也稱通檢、引得、備檢等,它是把一種或多種書刊中的具體內容,如字、詞、句、人名、地名、篇名、書名、主題等進行摘錄編排,註明出處,以便查閱的工具書。

拓展資料

工具書是專供查找知識信息的文獻。它系統匯集某方面的資料,按特定方法加以編排,以供需要時查考使用。

根據工具書的基本性質和使用功能,可以劃分為檢索性工具書和參考性工具書(美國工具書專家蓋茨稱其為控制-檢索型工具書和資料型工具書,Information:control and access,Sources of information)。另外還可以根據語種、學科內容、規模大小等標准進行劃分。

資料來源:網路:工具書

Ⅳ 中國歷史書籍有哪些

有《春秋》、《史記》、《資治通鑒》、《三國志》、《左傳》等。

1、《春秋》

《春秋》,即《春秋經》,又稱《麟經》或《麟史》,中國古代儒家典籍「六經」之一。也是周朝時期魯國的國史,現存版本由孔子修訂而成。

《春秋》是中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共三十五卷,是儒家經典之一且為十三經中篇幅最長的,在四庫全書中列為經部。記述范圍從公元前722(魯隱公元年)至公元前468(魯哀公二十七年)

2、《史記》

《史記》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紀傳體史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上至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

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馬遷開始了《太史公書》即後來被稱為《史記》的史書創作。前後經歷了14年,才得以完成。

《史記》全書包括十二本紀(記歷代帝王政績)、三十世家(記諸侯國和漢代諸侯、勛貴興亡)、七十列傳(記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跡,主要敘人臣,其中最後一篇為自序)。

十表(大事年表)、八書(記各種典章制度記禮、樂、音律、歷法、天文、封禪、水利、財用),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六千五百餘字。

3、《資治通鑒》

《資治通鑒》(常簡作《通鑒》),由北宋司馬光主編的一部多卷本編年體史書,共294卷,歷時19年完成。

主要以時間為綱,事件為目,從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寫起,到五代後周世宗顯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筆,涵蓋16朝1362年的歷史。

在這部書里,編者總結出許多經驗教訓,供統治者借鑒,宋神宗認為此書「鑒於往事,有資於治道」,即以歷史的得失作為鑒誡來加強統治,所以定名為《資治通鑒》。

4、《三國志》

《三國志》,二十四史之一,是由西晉史學家陳壽所著,記載中國三國時期的魏、蜀、吳紀傳體國別史,是二十四史中評價最高的「前四史」之一。

當時魏、吳兩國先已有史,如官修的王沈《魏書》、私撰的魚豢《魏略》、官修的韋昭《吳書》,此三書當是陳壽依據的基本材料。

蜀國無史官一職,故自行採集,僅得十五卷。而最終成書,卻又有史官職務的因素在內,因此《三國志》是三國分立時期結束後文化重新整合的產物。

三國志最早以《魏書》、《蜀書》、《吳書》三書單獨流傳,直到北宋咸平六年(1003年)三書才合為一書。

5、《左傳》

《春秋左氏傳》(Zuo』s Commentary),原名《左氏春秋》,漢代時又名《春秋左氏》、《春秋內傳》,漢代以後才多稱《左傳》。

《左傳》相傳是春秋末年魯國的左丘明為《春秋》做註解的一部史書,與《公羊傳》、《穀梁傳》合稱「春秋三傳」。是中國第一部敘事詳細的編年體史書,同時也是傑出的歷史散文巨著。

該書共三十五卷,是儒家經典之一且為十三經中篇幅最長的,在四庫全書中列為經部。記述范圍從公元前722(魯隱公元年)至公元前468(魯哀公二十七年)。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史書

Ⅳ 歷史入門書籍有哪些

如果是想要了解民國早期歷史的話,我推薦的最好的入門書籍應該是陶菊隱的《武夫當國》。

結果……

研究生畢業時查檔案……

除了個別字和語序不一樣……

這一段就是檔案里的原話。

戰爭結束後的總結報告還是調研報告我忘了。

當時在查檔室里,覺得自己的臉好腫……

Ⅵ 工具書有哪些類型

辭書。是以匯集和解說詞語為目的的工具書,包括字典和詞(辭)典。
類書。類書是輯錄古籍中片斷資料、整篇或整部著作,按類目或韻部編排,以供查檢、徵引、校勘或輯佚古典文獻的工具書。
政書。是記載典章制度的沿革變化以及政治、經濟、文化發展情況的專書,是歷史著作的一個門類——典章制度專史。由於它具有資料匯編的性質,故一般也將它作為工具書的一個類型。
網路全書。是全面系統地介紹文比科學知識,收集各種專門名詞、術語,按詞典形式編排,解說詳細的大型參考工具書,起著知識總匯的作用。
年鑒。是系統匯集一年度重要時事文獻、學科進展與各項統計資料,並按年度出版的連續性出版物。包括年刊、年報等。
手冊。是匯集某一萬面經常需要查考的文獻資料或專業知識,以供讀者隨時翻檢的一種工具書。它通常是簡明扼要地概述某一專業或某一方面的基本知識,以及一些基本公式、圖表、數據、規章、條例等,其實用性較強。
書目。也稱「目錄」,即圖書目錄,是揭示與記錄一批相關文獻的工具,它著錄文獻的基本特徵,並以一定的次序(主要是分類)編排而成。
表譜。是將種種復雜的事物用簡明的編年或表格等形式表現出來以供讀者查檢的工具書。其特點是眉目清楚,容易查檢,信息密集,可以代替許多文字說明。通常用於查檢時間、歷史事件、人物資料等。
圖錄。也稱圖譜。是以圖像表示事物形象的工具書。有歷史圖譜(如《中國歷史參考圖譜》)、文物圖錄(如《太平天國革命文物圖錄》)、藝術圖錄(如《中國雕塑史圖錄》)、人物肖像畫(如《歷代古人像贊》)等。圖錄形象、直觀地再現重要歷史事件的圖畫、實物照片、人物肖像及珍貴歷史文獻圖片,為加深對歷史的了解有著重要的作用。
地圖。是將地表事物和現象標繪在圖紙上的縮影。可分為普通地圖、歷史地圖和專業地圖。
名錄。是為查找人物、組織機構或其他對象的概況,並以字順、年代或分類順序排列有關資料的工具書。

Ⅶ 研究明代歷史文化需要哪些工具書

先額外推兩本《明代文化研究》《中國明代史》 第一,通史專著不談,關於明史的斷代史專著推薦以下幾種: 《明史》(2冊)湯綱,南炳文 著(上海人民出版社) 《明史新編》傅衣凌 主編 楊國楨、陳支平著(人民出版社);現在新版改名為《中國歷史 明史》 《晚明史》(2冊)樊樹志 (復旦大學出版社) 第二,關於南明史的資料與論著,有以下幾種: 《南明史》(14冊) 錢海岳 (中華書局) 《南明史略》 謝國楨 (上海人民), 此書未見新印。 《南明史:1644-1662》 (美)司徒琳 (上海書店) 《南明史》 顧誠 (中國青年出版社) 第三,關於清朝前期的史料暫不談,說一下有關論著: 最著名的是孟森先生的《滿洲開國史講義》。 比較早的專著有周遠廉的《清朝開國史研究》(遼寧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和《清朝興起史》(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年版))兩部著作。 最近看到一本《清代前史》,沒有閱讀過。 第四,關於明代的古籍史料,重要的幾種介紹如下: 1、《明實錄》是明代史料的最重要的源頭,台灣的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據抄本校勘,共計正文133冊,校勘記29冊,附錄21冊,共183冊,經過校勘之後的這套書依然是影印本的,沒有標點。市面上也買不到的。最近線裝書局出了一套《抄本明實錄》,定價過萬元。 2、《明史》,二十四史之一,有中華書局點校本,清朝編撰的官方明代正史,共28冊。常見,也容易閱讀。 3、《國榷》,有中華書局斷句本,六冊,私修的紀傳體明史,未曾刊刻,也未曾被清廷刪改,故保留了不少滿洲人早期與明朝關系的史料; 4、《明史紀事本末》,紀事本末體明史,成書在《明史》之前,有中華書局的點校本,史料價值較高,也因冊數少(4冊),最便閱讀。 5、《明通鑒》,編年體正史,有考異。嶽麓書社的點校簡體字本,冊數僅3冊,便於閱讀。上海古籍出版的一冊本為影印本。 6、《明會典》,官修之政書,若需研究明代的典章制度,此書為必讀。但建國後未有整理本面世。 7、《南疆逸史》、《小腆紀年附考》、《小腆紀傳》則為南明史料中最為詳備者,中華書局版本因出版較早,又無重印,故不易得。 8、《國朝典匯》為崇禎年間編訂,明代人研究本朝歷史(太祖直至穆宗)的著作,在清代為禁書,有較多的政治、經濟、軍事方面的資料。目前,市面上有書目文獻出版社的影印本出售。 9、《弇州史料》前、後集,私家修撰之史書,是《明史》的史料來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