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騎自行車旅行需要什麼裝備(詳細)
自行車、頭盔、魔術頭巾、騎行手套、馱包、手電筒等。
Ⅱ 騎自行車的必備裝備有
1、備用內胎:一個或兩個適合你自行車使用的內胎
2、翹胎棒:一般是兩根,可以幫助你把外胎扒下來,換上備用的內胎
3、冷補膠片:至少帶上五個,這是一種不用打磨、剪切的產品,快捷使用
4、冷補膠水:把你內胎上的傷痕不平的得力幫手
5、打磨片:打磨你的內胎,使它符合粘接條件
6、便攜氣筒:讓你的車輪在跌倒的時候重新站起來
7、截鏈器:在你掉鏈子的時候,可以幫助你繼續前進
8、組合工具:它是個多功能的利器,是個不可多得的好幫手
騎行外出所必需的工具和裝備已經大致的介紹完了,這些都是為了保證你騎行安全和順暢旅行的物品,你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挑選,更可以選擇其它自己需要的裝備或工具,因為它們都是你的好幫手。
Ⅲ 戶外騎行裝備
看你錢的多少了,一般准備500-3000左右裝備的費用把。
頭盔買好點,300-500的比較合適;
沖鋒衣:800元左右的可以了;
騎行服:300左右的差不多了;
手套:全指和半指的都要買,一起250元左右;
眼睛:拓撲TS001不錯,性價比高,120元左右;
騎行背包:250元左右,不要買普通的,要買騎行的;
車燈:神火的牌子不錯,100元左右的夠了;
碼表:沒錢的買30元左右的,一般的經濟買120左右的,稍微有錢的買300左右的;
其他的就是一些小東西了,褲子的束帶,魔術頭巾,杠包等等,一起100左右;
一起沒超過3000元。
Ⅳ 騎行旅遊必備那些工具
那要看你進行什麼樣的路線,一般來說,只要備好安全裝備就行了,頭盔,手套,手電筒,尾燈,騎行服,防雨裝備
Ⅳ 騎行裝備有哪些東西
自行車長途旅行准備...這里所說的長途自行車旅行是指里程不少於1,000公里,或時間上不少於一個星期。在進行自行車長途騎行前應該作好必要的准備工作。
一、選車。最好是27英寸的平把全地貌車,這是專為長途自行車旅行設計的。該車前後均有車架,21-27速,可載重150公斤(含騎行者體重),且車胎可根據路面、載重情況自選,從1.25-1.5(指粗細)都有。這類車目前在國內市場上很難買到,只是私人手裡有從國外帶回來的。可替代全地貌車的是山地車型中的一種(它在設計時也考慮到了長途旅行的問題):26英寸,21-27速,可載重120-150公斤,車胎從1.5-1.75之間任選,有後架,可加裝前架,水壺架有3個(當然還可加)。如果你要走的是柏油公路,也可用一般彎把27英寸細紋旅行車,車帶寬度為1.25,有後架,騎上它很輕快,適合載物不多的長途旅行。
二、調車。一般自行車旅行是邊騎邊看,自由自在,速度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方便、舒適。按這個要求調車。車座:以騎行者的腋部放在車座中間,用手去摸輪盤軸心部,以摸到為准,這就是騎行者正確的車座高度。車把與車座在同一水平面上為好,高低在半寸之間。檢查一下傳動是否連慣,前後制動是否靈敏。可在前後帶內胎里放一些補漏液,如有漏氣,要檢查並拔除刺入物,將破孔朝地,充足氣就可以自動補帶。還有一個辦法,是在內帶與外帶之間放一條較厚的帆布。我92年春放的一帆布,到現在也沒有出現過任何問題。這些工作做好了,這輛車就不會在路上給你添麻煩了。
三、工具。只要你在旅行前准備得充分,車也調整正確,那麼在路上基本上是不會有什麼問題的。為防萬一,還應帶一些與你選用的自行車相配的工具及零件。如剪刀、小木銼、多用搬手、旅行氣筒(可架車上)、膠水、剪銼好的小塊膠皮,內帶、外帶各一條,以備應急。
四、服裝。一般長途自行車旅行多選擇夏天,那最好選用短裝騎行服,它的優點是緊身,不額外增加阻力。騎行褲內有真皮墊,或模擬皮墊,防磨、透氣。如果是雨季,當然少不了防雨設備。現在市場上有一種騎行服是既保溫又擋風還防雨,最適合去氣候多變的地區,當然價格較昂貴。如果沒有騎行服,特別是騎行褲,也可穿高彈力的平滑短褲。直接與身體接觸,裡面不要再穿任何服裝。最好在常磨的部位,塗一些凡士林之類的油。如遇天冷,可在胸內襯一兩張報紙,保溫效果極佳。為了防風和小飛蟲,還要戴上騎行眼鏡。無色的,適用於陰天;有色的,可防陽光直射;還有淺黃色的,是為夜間設計的。頭盔,有些外國人喜歡在旅行時戴它,以防出交通事故。其實自行車小帽更實用,更舒服,經濟實惠。騎行手套是為了防滑防磨,這要根據個人情況決定是否需要。腳套除了能幫助你有一個正確的放腳姿式外,它還可以幫你節省體力。當然不會用或者用不習慣者不如不用,不然會造成緊張,反而不安全了。
五、騎行。上述可稱為硬體,騎行是軟體,所以掌握正確的騎行技術很重要。掌握騎行速度,以鼻吸鼻呼為准備。在乾燥地區旅行,可在鼻腔內適量塗一些凡士林油,可避免鼻腔乾燥,保障呼吸順暢。如果需要用口呼吸,那麼就是強度大了,或是累了。這時應當減速,調整變速器。上坡下坡時,使用變速器不要一下變好幾個檔位(常見不太會用變速器者常這么用),這樣會一下不適應,更累。下坡可放鬆一下身體,溜下來。如果太陡,速度過快,用後閘制動減速。不是緊急情況,不要一下把閘抱死,不然外帶損失很大。最後,在做長途自行車旅行之前,最好利用節假日做些一兩日之內的短途自行車旅行,以便逐步適應。
1、備用內胎:一個或兩個適合你自行車使用的內胎
2、翹胎棒:一般是兩根,可以幫助你把外胎扒下來,換上備用的內胎
3、冷補膠片:至少帶上五個,這是一種不用打磨、剪切的產品,快捷使用
4、冷補膠水:把你內胎上的傷痕不平的得力幫手
5、打磨片:打磨你的內胎,使它符合粘接條件
6、便攜氣筒:讓你的車輪在跌倒的時候重新站起來
7、截鏈器:在你掉鏈子的時候,可以幫助你繼續前進
8、組合工具:它是個多功能的利器,是個不可多得的好幫手
我們按照上述的八種工具來詳細的說明一下,先來說說備用內胎,在你扎胎的時候,你沒有備用內胎,那麼你只能是不好現在被扎的內胎,然後繼續前進,如果你使用備用輪胎你就可以節省很多的時間和體力,換下被扎的內胎,留到你回家或者是夜間住宿的地方修補,當然如果你很不幸的話,遇到第二次、第三次扎胎,你就要在路上來修補它們了。備用內胎在選用的時候,你需要注意它的規格是否符合你的自行車,氣嘴是否可以符合你的便攜氣筒,不同規格的車輪、外胎會有不同規格的內胎來和它相兼容,只要你按照你自己的自行車內胎來購買,那就不會有錯了。氣嘴的選擇上,在其形式上,有三種,一種是法式的,第二種是英式的,這種形式的氣嘴是我們最常見的,普通的自行車都是這樣的氣嘴,配備橡膠的氣門芯,另一種是美式的,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汽車嘴,不同的氣嘴配備不同的車輪、不同的氣筒,所以你要選擇的氣嘴形式也要和你的車輪相符合。再有就是氣嘴的長度,因為不同的車輪,車圈的高度是不同的,這也就需要配備不同長度的氣嘴。一般我們在市場上常見的內胎主要是台灣的正新和建大輪胎,當然還有米其林這樣的國外品牌。只要選擇到可以符合你自己使用的內胎就完全可以了。
翹胎棒,為什麼是兩個呢?因為在你扒外胎的時候,外胎和輪圈的邊緣結合得很緊密,需要用其中一個把外胎翹開固定,下一步再用另一根來繼續後面的工作,這樣你就可以順利、輕松的將外胎扒下來了。翹胎棒,一般來說,其材質優工程塑料、金屬(鋼)兩種,工程塑料的優點是重量輕,缺點是沒有金屬的力量大;鋼制的翹胎棒,自然是重一些,但是從力量的角度來看,更占優。翹胎棒的作用是獨立的,後面的內容會介紹一種可以替代它的。
冷補膠片,這種膠片是用於冷補的粘結,所以叫它冷補膠片,這是一種廠家處理完善的產品,你可以不用打磨它,因為它是干凈的,不需要再打磨,它的結構分為三層,第一層是保護紙,起到隔離的作用,在你使用它之前,這張紙是用來隔離其它異物的,在你使用之後,你不要撕開它,因為它可以很有效的隔離冷補膠片和外胎襯里之間的粘合的。第二層就是冷補膠片自身了,它在隔離層的保護之下保持自身的清潔,本身也是橡膠,具有一定的彈性、韌性。第三層,錫紙,和第一層的保護紙一樣,其作用也是隔離、保護冷補膠片,使用的時候,當你在准備粘結的時候,將這一層的錫紙輕輕的撕掉就可以了。
冷補膠水,用來粘結你的冷補膠片和打磨好傷處的內胎,一般都是在你購買盒裝冷補膠片的時候,盒子裡面附帶的,在你使用完之後,也可以單獨購買,一般都是鋁制管狀結構,攜帶的時候需要注意,不能過分的擠壓,如果出現泄漏可是糟糕的事情。使用的時候,根據打磨的面積大小擠出適量的膠水,然後用干凈的手指將其抹勻,等待晾乾之後,即可將冷補膠片的第三層錫紙撕掉,將其均勻的粘結在內胎的傷處。
打磨片,作用就是將你的內胎傷處打磨到適於粘結的程度,一般有兩種,一種是普通粗砂紙,另一種是鋼制的,當然為了使用更加方便,你可以選擇自製,把鋼制的打磨片固定在某一個得手的物體上,例如:木頭塊。
便攜氣筒,雖然是便攜的,但是只要使用得當,也完全可以勝任充足氣的工作。便攜氣筒一般都具有全兼容的功能,也就是說可以對付美式和法式氣嘴,他們的轉換形式有推拉式和拆換式,常見品牌有法國的Zefal和德國的Sigma。材質主要是在氣筒筒身上,有工程塑料和鋁合金兩種。充氣方式上,有腳踩式和手揣式,你可以根據自身的喜好來選擇。便攜氣筒的固定方式,多為水壺架側面安裝配套管夾,也有直接固定在車架上,最新款的還有使用橡膠帶捆紮固定的。
截鏈器,作用是可以拆開你的鏈條,當然也可以安裝。選擇的關鍵在於頂針,因為使用的時候,頂針承受的力量很大,需要具備足夠的硬度、韌性,一般的選擇會有台灣LIFU、日本SHIMANO、美國PARKTOOL。
組合工具,這是一種多功能的工具,將很多的小工具功能都集為一身,大大的減少了繁瑣性,更加便於攜帶,所以說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利器。它集合了常見尺寸的內六角扳手,一字、十字改錐,小尺寸扳手,輻條扳手,翹胎棒,更有甚者,提供了截鏈器功能。
好了,有了這些方便、上手的工具,我們的旅行就會順暢無阻了,心裏面是不是感覺到更踏實了呢?當然在你上路之前,最好先熟悉它、使用它,這樣才能發揮它的最大作用。
我們已經把車武裝好了,人呢?我們自己也要武裝起來,好!馬上就來。
騎行活動首要是保證安全,所以第一個就是頭盔,選擇一個合適你的頭盔,可以使你變得更帥,怎樣才是適合的?帶上去頭盔的盔沿在你前額的眉心處,頭盔不會在你的頭上轉圈,不會前後左右的曠動,不會有夾緊的感覺,而是輕松自然的保護你的頭部,透氣性能自然也不能忽視,氣孔越多,透氣性能也會越好,但是要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這不是定則,因為有的頭盔雖然透氣孔不多,但是氣透氣性能在設計上一樣可以達到。頭盔是保證人體安全的第一裝備,所以正規廠家的頭盔都會有相應的標准認證標識,例如:美國材料試驗協會(ASTM)或Snell基金會,通常還會有一些國際、國家或地區權威認證機構的認證標識。
騎行服裝,其作用是幫助你排汗,使你的身體感覺到乾爽,從夏季服裝來說,一般都是短袖的類似於T恤的上衣和短褲組成,材料多為聚酯(Polyester),也會有一些大公司的專利材料,例如美國杜邦公司的萊卡(LYCRA),COOLMAX等,衣服多為緊身,目的是減少風阻,減少和自行車剮蹭。上衣為騎行考慮前面比後面短,後面還會有三個儲物兜,可以存放重量不大的物品,非常方便。你可以在騎行的過程中就可以用手自由取放物品了。短褲,都會有墊襠,增加騎行的舒適程度。
水壺,這可是必需的,水是生命之源,怎麼能缺少它呢?一般水壺的容量有600、750、900毫升這樣幾個,如果你的自行車可以安裝兩個水壺,那就再好不過了。水壺嘴的設計也是專門為騎行准備的,可以保證你很方便的在騎行過程中,取出水壺,喝水的時候,只要一隻手和嘴的配合動作就可以了。記住!騎行中喝水的時候不要妨礙你的視線。
眼鏡,用於自行車的眼鏡,必須符合防紫外線、不破碎、透氣性能佳、貼臉設計的條件,防紫外線一般都是標準的UV400,不破碎是要求在受到撞擊的時候,不會傷害到人體,透氣性能佳是為了保持你的視線清晰,貼臉設計是為了防止異物進入你的眼睛。
手套,提高你騎行中手部的舒適程度,在摔車的時候,可以起到保護手部的作用。夏季使用的是短指,這樣可以更好的控制你的自行車。
車座包,前面說的必備工具出了氣筒都可以放進去,當然如果包的容量夠的話,還可以裝其它的物品。
騎行外出所必需的工具和裝備已經大致的介紹完了,這些都是為了保證你騎行安全和順暢旅行的物品,你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挑選,更可以選擇其它自己需要的裝備或工具,因為它們都是你的好幫手。
Ⅵ 騎自行車遠行,需要准備些什麼工具裝備,盡量詳細些
1.頭盔:流汗終比流血好,騎摩托車需要安全帽的主因是為了保護脆弱而精細的頭部,騎自行車也不例外,雖然法律沒有規定騎自行車必須戴安全帽,但為了安全起見,安全帽配件中是排名第一的必須品。選購時以通風量為優先,包復性、吸含材質、扣帶角度調整也是必須考慮的。
2.騎車服:車手穿的專業騎車服更適合一般穿,色彩鮮明的車衣讓騎士在車陣中相當的明顯,也增加了安全性,背後的口袋是最方便的設計, 而透氣性與排汗性是選購時重點。
3.手套:手套最主要可以止滑,還可以手掌磨破皮,一般手套分為半手指及全手指,全手指多半用於越野激烈操控的玩家,一般而言,具吸汗棉的半手指手套適合一般休閑使用。
4.鞋:比一般鞋子來的硬底的登山車鞋,更適合於踩踏腳踏,而且具有安裝卡式腳踏的升級空間。
5.襪子:一般的短棉襪也可以用,但是有著著名車品牌、圖案的襪子,讓你的STYLE更IN。
6.座墊袋:按在座墊下方的座墊袋,在外出時可以放入備胎、簡單工具,反光功能則是額外的安全效果。
道路的選擇
自行車旅遊,對道路要求也比較高。旅遊時應選擇平坦、易於通行的道路,除迫不得已,應盡量避免去坡道、土道,這對人對車都有損害。因此,只有在土路很明顯是抄近,或非去不可的情況下,才能走土路。一般情況下,寧可多走幾里,也要避開。俗話說:"寧走十里坦,不走一里坎",對於自行車旅遊來講也是有道理的。
騎車技術
有自行車旅遊特別是長途旅遊,掌握好自行車技術是很重要的,目的是為了節省體力,保證安全。自行車車座的調整,是自行車技術的一個重要方面。自行車車座應調整到什麼高度為最佳呢?一般說來,以車座較低並有5-10度的後傾最便於長途旅遊。因為低車座好處很多:一是低車座蹬車靈活,可用腳的不同部位輪流用力,這樣可使腳的各種肌肉輪流休息,延長耐久長;二是車座低,人的位置相對降低,可減少空氣阻力,也便於伏在車把上,改進空氣流張;三是車座低,微後傾,可使身體挺直,臀部受力均勻,減少疲勞感,同時又可減輕雙臂的負擔,保護手腕;四是車座低於有利於安全,在遇到緊急情況時,雙腿伸直便可著地,這樣可避免造成危險。因此,旅遊時對車座的調整,應以低車座為最佳,這對保持體力、速度、耐力都有很大的好處。此外,自行車旅遊選擇好適當的速度也是非常重要的。一般來講,普通自行車,在體力正常、道路平坦等條件下的長途旅遊,速度應何持在每小時15公里左右,體力好的可加快到每小時20公里。自行車旅遊貴在保持速度,選擇適當的速度,切忌忽快忽慢,有勁拚命騎,沒勁步步停的現象。途中休息也可保持每二至三個小時一次,不要想停就停,應堅持到時間或預定地點再休息。在特殊的道路條件下行行車,適當地掌握行車速度更為重要。無論是山間小路,還是又長又陡的下坡道,車速度既不可太快,也不可太慢,應因地制宜選擇速度。
騎車速度
一般來講,普通自行車,在體力正常、道路平坦等條件下的長途旅遊,速度應何持在每小時15公里左右,體力好的可加快到每小時20公里。自行車旅遊貴在保持速度,選擇適當的速度,切忌忽快忽慢,有勁拚命騎,沒勁步步停的現象。途中休息也可保持每二至三個小時一次,不要想停就停,應堅持到時間或預定地點再休息。在特殊的道路條件下行行車,適當地掌握行車速度更為重要。無論是山間小路,還是又長又陡的下坡道,車速度既不可太快,也不可太慢,應因地制宜選擇速度。
Ⅶ 單人長途騎車帶那些裝備,有什麼必需品
一.騎行裝備
1.頭盔:1個足夠
2.手套:1雙,全指或半指視乎本地環境
3.袖套:要是穿長袖衣服騎車,或不怕曬黑,可免帶
4.褲套:個人喜好
5.騎行褲:1條或2條
6.騎行上裝:個人愛好帶2件短袖的(夏天)
7.快乾衣:作為排汗內衣或外衣,很有效的
8.沖鋒衣:視乎所在地區溫度,一般以玩弄型為佳,削減違負;
9.沖鋒褲:備/不備都可以
10.徒步鞋:騎車/戶外用(長途騎行,個人不贊成帶鎖鞋)
11.沙灘鞋:洗澡/戲水/騎車用;
二.車子配備:
1.碼表(有的車友不喜歡帶這個):
2.打氣工具:便攜型/短裝小打氣工具;
3.水壺:軟壺,夾車架上;
4.頭燈/車前燈:兩者選1,自力的強光電筒不錯的;
5.車子尾架:肯定得裝個;
6.馱包:適合車子尾架,看行程遠近確定容積;
7.車頭包:可以作為挎包的為妙,不然就得多准備一個腰包/挎包;
8.剎車制膠:1對備用; 9.剎車線:2條; 10.調速線:2條; 11.繩索:如膠帶;
三.修車工具: 1.內六角:6mm、5mm、4mm足夠;
2.扳手:開16mm、15mm 螺帽;
3.鉗子:
4.十字改錐:通用型
5.一字改錐:通用型
6.補胎工具一套
7.拆鏈器一副
8.後備內帶:2條最好,一般山地車為1.75-2.1內徑的26寸山地胎
四.葯品:
1.創可貼:止血
2.葯水兒膠布
3.紗布
4.蚊怕水:防蚊
5.風油精:防止中暑
6.保濟丸:防止拉肚子和水土不服
7.感冒葯
五.日常用品:
1.換洗衣服:3套足夠
2.牙膏牙刷兒
3.洗發沐浴
4.防曬
5.毛巾洗衣粉
6.膠袋
7.水壺:可以裝熱水,放行李包
8.紙巾:
9.紙內褲:很實用,不用洗,哈哈
六.食物: 1.壓縮餅干:也許不會吃,可是可以濟急,特別是在沿途人煙稀少的旅途
2.餅干或其他封裝食物
3.罐頭類食物
4.本地特有產品,最好買了打包郵寄給家人存放
5.各地都有諸多美食,盡量以不吃壞肚子為前提
七.其他物品 1.小刀/多功能小刀/匕首
2.指南針
3.地圖:地圖最好用防水袋子裝好
4.火機:(應急用)
5.紙和筆:可以記載路途的心情和一些電話,資料;也能夠記帳
6.手機套裝
7.照相機及電池
8.照相機腳架:出行照相,很實用
9.錢和錢包:記得帶身份證
10.雨傘:一把(利便逗留出行使用,如有沖鋒衣,可考慮不帶)
11.騎行每日安排、路線圖
八.技術提示:
1.騎車的時候,十萬顆心注意路況
2.騎車的時候,起碼有一隻手牢牢抓緊車把
3.上坡的時候,學會變速
4.下坡的時候,把車子控制在控制規模內,不要讓車子飄起來
5.不但要熟練使用地圖和指南針,還要學會「該出口時就出口」
6.問路時候,盡量問多幾個人來判斷路線的對錯
7.身上盡量少攜帶東西,東西應該裝包裡面
8.貴重物品放置行李內,錢幣分N處存放為佳
9.身上盡量不要攜帶「引人犯法」的物品
10.盡量不要晚上趕路,安全熬頭
11.出門在外,小心小偷、飛車賊、山賊、土匪、地頭蛇、黑店
12.計劃好每晚住宿的城鎮
13.單人野營應選有照應地方,注意山泥傾瀉及洪澇
14.要是前路擁塞,應考慮將路線整改部分
15.騎車別玩灑脫,城通稱里不要用耳塞聽歌
16.出門在外,以和為貴
17.如遇劫無法脫身,放棄財物,保存單車
18.祝你好運,祝旅途愉快。
每年的蒲月到10月是驢行的黃金季節,更集中在夏天出動,以下是我一次騎行起航前擬定的裝備清單,括弧內是厥後增補的。想了想還是貼出來,終究是個人的小小經驗,自己以後也還會用到。
不要被這些個美玉滿目的物品嚇倒,或沒來由的鄙視。差未幾滿足了100公里短途至1000公里長途級別的適用規模,當然會繁瑣略多,請參考我的分級攜帶制。換作此刻我要出去,也底子不會帶有這底下半壁的東西,甚至只要一份地圖一張銀聯卡和手機。但有些時候人算不如天年,尤其對於從未進行過這種騎行的朋友,負責任地提供一份詳細的清單,最後決議帶哪一些自己決議,也好過盲目的憑著一股激動首途,結果准備工作不充分,給旅行帶來不快。記住一點,我們旅行(不是旅遊)的意義,毫不是僅只證明自己能吃苦。
言歸正題,標*號的物品是上次帶了的。
騎行用具:
1、雙肩45L爬山違包*(必帶,要裝老驢呢,就買自行車專用馱包以及前車包)
二、座管包或三角包(放修車工具)
3、SHIMANO XTR半指騎行手套*(手套必帶,沒有商量餘地,騎車首當其沖遭到震盪的就是手)
四、腰包*(有一個小腰包會很利便,放地圖、證件、紙筆和隨時要用的東西,紙巾、唇膏,還有照相機、電池、鏡頭紙、微型腳架)
五、透明雨衣*1件(很是重,而且沒有效上,天氣預告說4號有雨,可是到5號下午進南京的時候才下了幾分鍾小雨,建議帶一次性雨衣就夠了,小雨沖,滂沱躲)
6、750mL分子化合物塑料水壺*2個(感覺不敷用,考慮加一個水壺架放飲料瓶)
七、PURELAND違包防雨罩*1個(不下於雨也能夠套在違包上,防塵防油,還能防賊惦記)
八、快乾太陽帽*(必帶,一頂太陽帽就可以完全保護面部,還能擋灰,不然一天騎下來,頭發里的灰都能結塊,實在太臟。其實我忽略掉自行車運動中最保命的一件,就是頭盔,這個問題一直以來爭論不休,我怕死但我還是覺得綁匪帽比硬邦邦的頭盔舒服且都雅)
9、毛巾護腕*(必帶,手長時間固定姿勢扶把,易疲勞,護腕能在不停車不阻礙眼看東西假想線的情況下擦汗,快乾的應該更好)
10、伸縮2米行李帶*2根(必帶,用沒有彈性的繩索扎的東西七顛八倒很快就鬆了,要摩托車店賣的那種,要整根橡筋的扁的那種,不要買圓的,那是很多細橡筋紮起來的,會一根根慢慢崩斷)
11、葫蘆快掛多個*(不需據點包里的東西用快掛,什麼都可以掛,拖鞋、杯子、高壓鍋?)
1二、FOX反光綁腿帶(有過褲腳捲入牙盤履歷的該知道束帶的必要性)
13、墨鏡*(下次還是戴騎行眼鏡的好,墨鏡不防塵,尤其是蟲子,很容易飛到秋水裡)
1四、錦綸繩6米(也許綁行李、晾衣服用的上吧)
修車工具:
1、瑞士軍刀*(不見得能派上多大用途,但這是一向是隨身的東西)
二、SIGMA MICRO JET 5600 便攜打氣工具*1隻(打打氣工具要買好一點的,一次性投資到位,平凡鋁合金的是用卡的,底子固定不住,一波動很容易掉,而且質量爛的不行,花了30元,熬頭次用就開裂漏氣。SIGMA的是用橡筋固定,很是放心,也才50,德國的東西跟日本有一拼)
3、維修冷補30件工具組*1套(必帶,裡麵包括了補胎片、撬胎棒,運氣好,一路上沒有車胎爆裂,但你能保證運氣永遠恁地好?)
四、防滑6寸活動扳手1把(必帶)
五、覆膠勞保手套*1雙
6、輻條扳環1個(調節輻條松緊,反正很小,攜帶比較好)
七、六角薄扳手*1把(修車攤常用的那種,也不佔幾多重量)
八、備用內帶*1條(必帶,國道、省道有些路面比較粗糙,經常還有玻璃陣,扎胎不成避免)
9、備用剎車皮*2對(必帶,但短途磨損不是很大)
10、備用螺絲若干(必帶,尤其是行李架的螺絲,其他螺絲一般不會掉,但掉了就很是貧苦)
11、簡易截鏈器1個(需要用到的情況極少,鏈條最好還是裝上魔術扣)
1二、剎車線、變速線1套
13、WD-40防銹潤滑油*1小罐(用來清潔各個內六角螺絲孔內的銹跡,洗鏈條、前後撥、飛輪都可以,當鏈條油和一般的潤滑油也能夠,但容易沾灰,也不要用做手撥潤滑)
1四、屋伏石鏈條養護油*1小瓶(FILISHLINE更好,但路上真的沒心情去做什麼保養了,在無錫捷安特生活館她們用了一次)
1五、小鋼絲鉗或斜口鉗1把(有時共同扳手用的)
葯品:每種帶小量便可
1、防水創可貼*(這東西熱天少用,除非必須保護創口)
二、潤潔眼葯水兒*(必帶)
3、風油精*(必帶)
四、金黴素眼膏*(必帶,騎行的時候很容易鼻子干,到了晚上就睡不著,可用於鼻腔乾燥)
五、息斯敏*(抗過敏葯,對中樞神經體系影響小)
6、芬一定要*
七、雲南白色的葯膏*(必帶,晚上腰酸違痛的時候貼上一塊可以好好安享一下了)
八、雲南白色的葯氣霧劑*(必帶)
9、日夜百服嚀*
10、扶他林*(必帶,很是好,緩解肌肉樞紐關頭酸痛很有效,而且是膏劑,一擦就行,不象橡皮膏葯影響活動。每天都需要擦,所以至少帶3管,由於在很多小地方買不到)
11、金維他
1二、三九胃泰膠囊*
13、綠葯膏*
1四、安腸止瀉膠囊*(外面口腹衛生很難掌握,不過我還算有抵當力)
1五、碘伏消毒棒*
16、霍香正氣水軟包裝*
1七、牛黃解毒片
1八、酒精棉球(絕對好東西,你可以充分發揮你的想像力給它派上很多用途)
19、防蚊劑
20、紗布(要是要用到紗布了,我建議還是就近找個醫院吧)
食物、飲料:
1、牛肉乾*(可快速增補體力)
二、蒲萄糖沖劑*(水壺里沖一點還是不錯的)
3、水果硬糖*
四、巧克力、士力架*(基本沒吃到,首途半鍾頭就全化掉了,軟的吃起來我很不喜歡,夏日不建議帶)
五、干奶片
6、榨菜(增補鹽分)
七、口香糖*
八、純凈水*
9、脈動、紅牛等功能性飲料*
10、香蕉(最適合騎行吃的奇奧水果)
11、壓縮餅干
1二、罐頭(其實說到最後,肉成品罐頭才是王道,有時候就是想吃肉,別的什麼都沒用。加熱也利便,絕對比巧克力更能恢復體力,就是太重了)
洗漱用品:
1、毛巾*(必帶)
二、小手巾*(可以纏在手腕兒上擦汗)
3、洗衣粉*(建議帶一小袋,香皂還是不如洗衣粉,旅館是沒有洗衣粉提供的)
四、牙具旅行裝*(必帶)
五、小梳子*(必帶)
6、旅行香皂*(必帶)
七、洗發水沐浴露旅行裝*(必帶)
八、捲筒紙*(必帶)
9、折疊小鏡子*(必帶)
10、剃須刀*
11、SPF30戶外型防曬唇膏*(必帶,等你用的著這東西的時候你就不會笑我了,由於你已不能咧嘴捧腹)
1二、SPF30的防曬霜*(必帶,強烈推薦,要是不想手臂變得像我這樣,我可不是怕曬黑,一天騎下來洗臉都痛的哇哇叫的感覺可不爽)
13、濕紙巾*(必帶,事實證明還是帶簡易裝的好,不佔地方)
1四、袋裝痱子粉(長時間蹬車,臀部大腿根肯定會出汗, 這兩個部位又吹不著風,一天下來就得起紅疙瘩.所以每天都要擦)
1五、折疊迷你電吹風(烘鞋太有效了,即便夏天,像襪子、內褲這些個一個晚上也很難干,我不太建議放在電視機或台燈上烤乾,素質,注意素質)
衣服:不包括身上的
1、外衣*1件(好比一件沖鋒衣,四季適用)
二、抓絨衣1件(我這搭不談進藏,不然就得帶羽絨服,而且清單上要加更多東西)
3、長褲*1條(可以是休閑褲,晚上休息時穿)
四、長袖T恤*2件(推薦長袖長褲服裝,防太陽灼傷很是有效)
五、短袖T恤*1件(晚上休息穿)
6、秋褲*1條(又是駢枝的,一直不待)
七、內褲*3條(紙內褲也不錯)
八、棉襪*3雙(要是願意,再帶3雙絲襪,不磨腳)
9、泡沫拖鞋*1雙(好一點的旅店會有消毒的拖鞋,但還是不放心,也並分歧腳,違包里要是帶一雙拖鞋或涼鞋,晚上會很是舒服)
取景裝備:
1、照相機*(建議卡片機,不怕磕碰的話,帶個DV或單反我也不反對)
二、1G高速卡*(建議10天以上行程購買數字伴侶)
3、微型三腳架*(單獨出行自拍有效處)
四、充電器、電池*(氣溫高的話,電池還是很耐用的,可以滿足一天拍攝)
五、照相機AV線(在旅館休息時,可以在電視機上先看看路上拍的照片)
其它:
1、地圖* (必帶,一份可折疊的《馬路交通旅遊詳圖》,有關旅行中最重要的地圖選擇,不是一兩句說的完的,以後討論一下)
二、鋁合金防水戰術手電筒*(必帶)
3、手機、充電器、電池*(必帶)
四、防水錶*(路上掏出手機看時間還是很貧苦的,碼表有時間顯示的話也無所說的,最好是帶指南針和脈搏、溫度、氣壓、海拔顯示的潛水表)
五、條子本和筆*(必帶)
6、雙筒8×21微型望遠鏡*(看地形看風景看乖乖女)
七、定向越野指南針(必帶,不要買那種玩具,沿國道走很難迷掉方向,但最怕的是要自小城市過境時)
八、收音機/MP3*(收音機外放路上是底子聽不清的,也就晚上休息時消遣,電台旌旗燈號也不好)
9、各色錦綸扎帶長短若干*(綁東西挺好的,還可當束褲帶)
10、各規格自封袋多個*(必帶,很有效,可以當防水袋、鞋套,裝濕毛巾、拖鞋)
11、各色錦綸魔術搭扣多根*(妙用無限)
1二、插線板*(很多旅店只有一個電源插座,並且只有一個雙孔,同時可能有多部手機和照相機、車燈電池充電器等等都要充電,我用的是一個日本的迷你插座,線長2米3雙孔,插頭可180度旋轉,只有打火機巨細,沖破的插座也很好,就是太貴)
13、一次性打火機*(必帶,戶外用比Zippo很多多少了。要多帶幾個,放在差別之處)
1四、防水分子化合物塑料錢夾*(可放自行車發票和身份證的拷貝件多份,回程托運自行車可能需要出示發票。以及列印一份重要的清單,包括自行車照片、派司號、車架鋼號、血型、葯物過敏、聯系電話、照相機手機的機身號)
裝備的分級攜帶制
我的裝備清單
1.自行車:阿米尼的新款山貓車。在蘭州買的,778元/輛。21速,硬叉。
2.大違包:捆在車後貨架上,裝主要行李。
3.小違包:把行李結健壯實的捆在貨架上其實很不利便,所以要准備一個小包裝常用物品,平時騎車就違在違上。當然有馱包的同道這項就
可以免了。
4.睡袋:想盡量省住宿費的同道此項必備。0度或8度的都無所說的,由於在西藏這些個都是撐不住的,除非有更好的專業睡袋。要穿上足夠
的衣服後才能鑽進睡袋,腳部和與地面接觸的部位最冷(我在說打地鋪呢,打地鋪才能省錢呀),所以防潮墊還是有一張好些。
5.雨衣雨褲:雨披是不太頂用的,由於會被風吹起來。不過我還是准備了一件雨披裹住行李,這樣可以防雨。雨褲有同樣不好,就是不透氣
,常常是裡面和外面一起濕。
6.水壺:兩個。一個放在水壺架上,另一個捆在後面。在川藏線拉薩到然烏其實有一個就夠,由於到處是清冽的山泉。
7.衣物:一件能防雨的外套,由於那些半大不小的雨總是懶得穿雨衣,再說這些個外套的保溫機能也不錯。秋衣秋褲,在青藏線用的著。保溫
內衣,睡覺時穿的。還有內衣內褲若干。
8.帽子:太陽帽一頂,綁匪帽一頂。綁匪帽就是那種戴上後只露出秋水的絨帽,可以防灰防曬防冷風。
9.墨鏡:西藏陽光很強,不戴的話秋水很容易發紅,接著就...
10.口罩:有綁匪帽口罩也能夠不用,不過那玩意兒在某些地方也太熱了些。
11.葯品:感冒葯,拉稀葯,創可貼,斧標油,紫葯水兒,棉棒。有條件再帶些金維他什麼的吧。
12.手套:勞保手套就可以。我還備了副皮手套,下滂沱的時候可以戴。
13.電話卡:用IC卡吧,其他卡很多地方用不了。
14.銀行卡:最好用郵政儲蓄,最最好是郵政和建行各帶一張,由於在這種地方什麼事城市發生。但即便如此,在很多地方還是取不到錢。因
為有些地方還用算盤,更不用想電腦和網路了。
15.鉸剪和針線包:磨破褲子的事會有的。再說,每天顛來顛去的東西很容易壞,有針線就可以自己補。
16.鞋子:我就穿了雙解放鞋。在青藏線上穿厚襪子(早上還是有點冷),在川藏線不穿襪子,由於渡水經常常會弄濕鞋,赤腳更容易把鞋捂
干。
17.其它:照相機、膠卷、電池、行李繩、拖鞋、日誌本、筆、手電筒、壓縮餅干、飯盒、修車工具。
我們的旅行要求的是必備,而且攜帶的工具數量越少、重量越輕才是最好的。那麼哪一些工具才是馬路自行車旅行出行的必備工具呢?我們先來做一個簡略的描寫。
1、備用內帶:一個或兩個適合你自行車使用的內帶
二、翹胎棒:一般是兩根,可以幫助你把外胎扒下來,換上備用的內帶
3、冷補膠片:至少帶上5個,這是一種不用打磨、剪切的產品,快捷使用
四、冷補膠水:把你內帶上的傷痕不平的得力幫手
五、打磨片:打磨你的內帶,使它切合粘接條件
6、便攜打氣工具:讓你的車輪在跌倒的時候重新站起來
七、截鏈器:在你掉鏈子的時候,可以幫助你接續進步
八、組合工具:它是個多功能的利器,是個不成多得的好幫手
Ⅷ 自行車的裝備有哪些
騎行活動首要是保證安全,所以第一個就是頭盔,選擇一個合適你的頭盔,可以使你變得更帥,怎樣才是適合的?帶上去頭盔的盔沿在你前額的眉心處,頭盔不會在你的頭上轉圈,不會前後左右的曠動,不會有夾緊的感覺,而是輕松自然的保護你的頭部,透氣性能自然也不能忽視,氣孔越多,透氣性能也會越好,但是要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這不是定則,因為有的頭盔雖然透氣孔不多,但是氣透氣性能在設計上一樣可以達到。頭盔是保證人體安全的第一裝備,所以正規廠家的頭盔都會有相應的標准認證標識,例如:美國材料試驗協會(ASTM)或Snell基金會,通常還會有一些國際、國家或地區權威認證機構的認證標識。
騎行服裝,其作用是幫助你排汗,使你的身體感覺到乾爽,從夏季服裝來說,一般都是短袖的類似於T恤的上衣和短褲組成,材料多為聚酯(Polyester),也會有一些大公司的專利材料,例如美國杜邦公司的萊卡(LYCRA),COOLMAX等,衣服多為緊身,目的是減少風阻,減少和自行車剮蹭。上衣為騎行考慮前面比後面短,後面還會有三個儲物兜,可以存放重量不大的物品,非常方便。你可以在騎行的過程中就可以用手自由取放物品了。短褲,都會有墊襠,增加騎行的舒適程度。
水壺,這可是必需的,水是生命之源,怎麼能缺少它呢?一般水壺的容量有600、750、900毫升這樣幾個,如果你的自行車可以安裝兩個水壺,那就再好不過了。水壺嘴的設計也是專門為騎行准備的,可以保證你很方便的在騎行過程中,取出水壺,喝水的時候,只要一隻手和嘴的配合動作就可以了。記住!騎行中喝水的時候不要妨礙你的視線。
眼鏡,用於自行車的眼鏡,必須符合防紫外線、不破碎、透氣性能佳、貼臉設計的條件,防紫外線一般都是標準的UV400,不破碎是要求在受到撞擊的時候,不會傷害到人體,透氣性能佳是為了保持你的視線清晰,貼臉設計是為了防止異物進入你的眼睛。
手套,提高你騎行中手部的舒適程度,在摔車的時候,可以起到保護手部的作用。夏季使用的是短指,這樣可以更好的控制你的自行車。
車座包,前面說的必備工具出了氣筒都可以放進去,當然如果包的容量夠的話,還可以裝其它的物品。
騎行外出所必需的工具和裝備已經大致的介紹完了,這些都是為了保證你騎行安全和順暢旅行的物品,你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挑選,更可以選擇其它自己需要的裝備或工具,因為它們都是你的好幫
Ⅸ 打算騎行長途,山地車和人都需要什麼裝備、
如果不考慮野外住宿,那可以減輕很多負擔,從而攜帶一些更實用的東西。建議如下,供參考:
1、電筒(提前安好支架),夜騎必不可少;
2、常用修車工具,包括便攜打氣筒、撬胎棒、冷補膠等。(野外爆胎沒有工具是非常痛苦的事)
3、墨鏡、小鏡子、頭巾、水壺(提前裝好水壺架)、打火機、手套;
4、騎行褲。(這個很重要,能有效防止或減輕「屁股痛」)
5、葯片盒(小巧便攜,可裝葯片、簡單急救用品或維生素片)
6、錢、證件、手機。(這個是最最重要的)
7、必要的換洗衣物(無論冬夏,騎行一天後必定是一身大汗和灰塵)
Ⅹ 初次自行車騎行的菜鳥該准備哪些裝備
你是在本地騎行,還是打算騎車去旅行?這兩種環境要求的裝備不同的。如果只是在當地騎行健身,必備的配件是頭盔、手套、水壺架(這個買車一般會送),然後可以再考慮裝個車包、碼表。如果晚上騎車,那必備的就加個車燈、尾燈。至於騎行服,方便就配一套,不配也無所謂。
如果是長途旅行,那就要做好充分准備了,除以上的配件外,維修工具是必備的。規劃好路線,安排每天行程,詳細的可以在網上參考一下別人旅行的分享。
您可以到當地的自行車專賣店,比如捷安特、美利達專賣店,他們東西比較齊全,可以了解一下具體有哪些裝備,再根據自己的需要配備就可以了。
另外,建議您同時購買個自行車燈,晚上騎車的時候安全又方便。自行車燈目前主要分幾種:用普通電池或充電的18650鋰電池;變焦或者不變焦;亮度高或者亮度低些,具體的要根據各個車燈進行比較才行。選擇適合自己使用的自行車燈很重要。
推薦兩款車燈,可以看一下當地市場有沒有,如果沒有可以在淘寶上直接搜索:
城市公路騎行:派森尼克B23
鄉村野外騎行:派森尼克B31
派森尼克是專業的自行車燈品牌,品質更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