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工具五金 » 工具型產品怎麼與內容分發
擴展閱讀
廢品回收哪裡收貨價格高 2025-04-02 20:31:24
大名縣石油什麼時候開采 2025-04-02 20:00:41

工具型產品怎麼與內容分發

發布時間: 2025-04-01 13:04:02

1. 如何做好內容平台的運營:掌握「爹爹」理論

一、內容運營工作框架-「DADA爹爹理論」

對於內容型產品而言,產品搭骨架,運營填血肉,技術給生命。也就是說運營的工作在產品的生命周期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我認為,運營的工作主要包括:定義內容(Define)、獲取內容(Acquire)、輔助分發(Deliver)和激活用戶(Activate)4個方面。這四個詞的首字母組合(DADA),用中文發音就是「爹爹」,因此我稱之為「爹爹」理論。

下面我詳細介紹每個方面的具體內容:

二、定義內容(Define)

定義內容平台的內容是運營最為重要的職責之一,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職責。

很多時候運營同學沖上來就是搞活動、做運營,而忽略了去思考更本質的平台需要什麼樣的內容。這樣的結果就是平台內容駁雜,缺乏自己的特點和內涵,很多時候也談不上用戶粘性。

所謂的定義,就是用很細的規范標准,描述、窮舉出可能的有代表性的案例和客觀描述,達到大部分人通過描述就能理解所交代的范疇,這樣的描述文檔我們稱之為標准,這個形成標準的過程我們稱之為定義。

那麼我們怎麼定義平台需要什麼樣的內容呢?

通常是從目標人群出發,去發掘目標人群感興趣的內容和不感興趣的內容,然後從以下四個維度定義內容:

1. 質量標准-定義「壞內容」

所有的內容平台都有兩條線:一條是審查紅線,一條是平台的價值線。

通過這兩條線我們就能對平台內容進行初步的規范化,下面我就這兩條線做出解釋:

1. 審查紅線-客觀低質標准

因為網路的馬太效應和鏈接能力,一個小小的風吹草動都有可能瞬間演變成軒然大波,左右輿情甚至造成嚴重後果。

因此,內容平台有責任和義務保證平台上的內容合理合法,這也是內容平台生產的第一要務。

紅線內容的內容通常是客觀存在問題的,也就是違法的內容,主要包扣:色情、宗教敏感(部分國家有宗教問題)、政治(你懂的)、內容質量嚴重問題(比如視頻沒聲音、沒畫面、文章完全沒有可讀性)、假消息等等。

當然具體的法律會因為不同的國家地區微調。

2. 價值紅線-主觀低質標准

對於不同平台有不同的內容風格和調性,有些內容雖然能通過審查紅線,但是與自身平台調性嚴重不合,這樣的內容就需要挑出來避免魚目混珠,破壞整個內容池的調性。

這方面的標准就很考驗運營同學的判斷了,什麼樣的內容才是適合自己平台的內容呢?需要經常更替以適應社區變化。

舉例:兩大短視頻平台調性對比,快手的大部分內容在抖音里就屬於不符合調性的內容,會被不推薦處理。

2. 內容標准-定義「好內容」

內容標准和質量標准某種程度上是相對的,質量標準是在定義什麼是「差的內容」,而內容標准反過來是定義什麼是「好的內容」。

由於不同領域的內容千差萬別,通常我們會分內容的類型(文章、微博、視頻、小視頻、音頻等)和分類(體育、新聞、健康等)來描述內容好。然後加上適當的分級就能夠相對客觀地制定出內容本身的標准。

舉例:這里用的是一個簡單例子,實際標准需要更多例子和更精準的描述,這里篇幅有限就進行了簡化。

3. 創作者標准-定義好的創作者

創作者標題是在內容標準的基礎上進行對創作者的評級,如x級內容佔比y%,低質內容佔比低於多少,內容垂直程度高於多少,根據評價指標給予創作者對應的評級。方法類似,不再贅述。

4. 品類標准-看清什麼樣的內容

品類就是指對站內不同內容進行分類,有新聞得、有體育的、有娛樂的等等,具體分類的粒度和准確度可以根據產品需要。

在定義完成之後並不是一了了之的,需要經常監控定義標準是否是與時俱進的,標準的執行情況如何,准確率召回率是否符合要求等等。

細心的讀者可能會發現,通過不同維度的內容定義,內容平台的運營人員就能對整個平台的內容質量、創作者質量和內容構成有一個感行到理性,從定性到定量的過程。整個內容池突然清晰起來,這也為後面的運營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獲取內容(Acquire)

定義好了內容後就需要去獲取內容,通常內容來源主要有三種:

1. 商務合作

內容聚合平台最快速獲取大量優質內容的方式。這部分的運營同學在很多公司也成為商務,

2. 平台創作

平台本身有自己創作內容的能力,比如視頻三大站,中央電視台等,這裡面有很多的編輯同學都是在創作內容。創作的內容的好處是使得平台獲得獨占內容,提高平台的內容壁壘。

3. 用戶貢獻-PGC/UGC

這部分運營的工作主要就是引導用戶貢獻內容,教育用戶貢獻更好更符合社區調性的內容。

4. 灰色抓取

如字面意思,好孩子不搞,呵呵。

細心的讀者會發現,這部分的運營雖然做得事,針對的對象不同,但是目標非常清晰一致,就是找到不同用戶更有效率地獲取更多更好的內容。

四、輔助分發(Deliver)

有了內容之後,就要開始想著怎麼把內容呈現給感興趣的用戶了。

現在機器個性化推薦越來越普及,運營同學能幹預到的分發流程越來越少,是不是運營的重要性就降低了呢?

我認為不是的,運營同學對內容更敏感:對社區氛圍的把控能力更強,有自己對優質(熱門)內容的預判能力,對內容問題有發現能力,這些都是現階段的機器無法做好的。

因此這部分我們討論怎麼在分發階段發揮運營同學的力量。

1. 找到機會

找到潛在的內容機會是運營同學必須要做好的功課。

2. 熱點設置

馬太效應的互聯網流量中,頭部的內容占據80%以上的流量,運營好頭部內容就成功了一半。

還沒火的內容哪些會火?什麼樣的內容在站內會火?這是機器最難判斷的問題,也是運營同學最大的價值體現。

主要干預流量的方式有如下4種方式:

要聞:在重要的位置展現運營指定的熱點內容;

推送:利用熱點內容喚醒未打開APP的用戶;

話題:通過設置話題,運營話題提高用戶參與度,創造熱點。

banner位/板塊:熱點內容特殊性質強曝光。

3. 價值觀體現

運營會通過強曝光的方式把產品的價值觀強制體現出來。

4. 優質內容池

發優質內容池是更溫和的方式,運營挑選一些優質的內容進入池子,不一定會被強制曝光,但是會得到一定加權。

5. 發現問題

除了找到內容機會外,運營同學也要經常盯住產品的內容,可以通過不同方式的抽樣:按熱度、按交互、按負面反饋,按隨機等等,找到內容,發現問題。還有就是從用戶的維度抽樣,發現問題後總結成大的分類逐一去修復。

五、激活用戶(Activate)

運營幫助分發好內容的同時,我么希望內容平台的用戶更加活躍地參與到內容中,發文、關注、評論、點贊和分享等。實驗證明交互密度更大的用戶留存也顯著的好。因此運營同學另一塊重要的工作就是通過運營活動讓更多用戶使用產品並參與到產品中。

1. 引入用戶

拉新是流量世界裡永恆的話題,一個好的拉新運營活動能夠大大降低獲客成本。通常拉新活動的形式有如下5種

激勵型:通過給與拉新雙方獎勵來達到拉新目的,典型代表,趣頭條的獎勵拉新;

工具型:通過產品本身的工具屬性給用戶帶來便利達到拉新目的,典型代表美圖秀秀的新的拍照效果。

內容型:通過精彩的內容本身拉新,典型代表,抖音,快手。

社交網路型:通過社交網路的勢能拉新,典型代表,微信。

游戲型:通過游戲性的活動拉新,典型代表支付寶的螞蟻森林。

2. 活躍用戶

新的用戶來了怎麼讓他們留下來也是問題,最後一塊工作也是最難做好的工作就是能長期持續地活躍用戶。運營活動一時爽,一直搞一直爽。這里的可以做的形式就千變萬化,不在這里細說。總的原則是找到能讓用戶參與的點,可持續的點,做深。

六、總結

本文通過四個方面描述了內容平台的運營在內容的定義、引入、分發和激活用戶上全流程的主要工作要點。全面地覆蓋了運營的主要工作,旨在從工作框架的角度梳理運營的工作內容,已期能夠更深入地推動內容產品的優化。

希望能在未來的工作中持續細化「爹爹」框架,指導運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