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8、怎樣理解信用工具的含義、種類、要素和特徵
一、信用工具及其種類
信用工具是指那些以書面形式發行和流通,用以確保債權人或者投資人權利的憑證。它們可以分為金融類信用工具和非金融類信用工具,或者是直接信用工具和間接信用工具。
非金融類信用工具的例子包括賒銷合同和信用證;而金融類信用工具則包括信用卡和消費信貸等。直接信用工具通常由工商企業、國家和個人發行或簽署,如商業票據(包括匯票、本票、支票等)、債券、股票和抵押契約。間接信用工具則是由銀行和金融機構發行的,如銀行券(或紙幣)、存款單、人壽保險單和各種銀行票據。
信用工具在金融市場的融資活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它們是資金需求者與供給者之間債務、債權關系或所有權關系的證明,並且具備一定的貨幣性質,是金融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金融市場上主要的交易對象。因此,信用工具也常被稱為金融工具。
隨著信用在經濟生活中的深入和擴展,信用工具的種類也在不斷增加。我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對信用工具進行分類:
1. 按信用形式劃分,可以分為商業信用工具,如各種商業票據;銀行信用工具,如銀行券和銀行票據;國家信用工具,如國庫券等政府債券;以及證券投資信用工具,如債券和股票等。
2. 按期限劃分,可以分為長期、短期和不定期信用工具。通常,一年以上的被視為長期,一年以下則為短期。短期信用工具主要包括國庫券、各種商業票據等,而長期信用工具則主要是指債券和股票等有價證券。
二、信用工具的要素和特徵
(一)信用工具的要素
信用工具主要由以下五個要素構成:
1. 面值,即憑證的票面金額,包括幣種和具體金額;
2. 到期日,即債務人需的最後還款日期;
3. 期限,即債權債務關系的持續時間;
4. 利率,即債權人可以獲得的收益率;
5. 利息支付方式。
(二)信用工具的特徵
盡管信用工具種類繁多,各具特色,但它們也有一些共同的特徵:
1. 收益性。信用工具能夠帶來定期或不定期的收益,這是提供信用的目的。收益主要有固定收益、即期收益和實際收益三種形式。
2. 風險性。為了獲得收益,必須承擔相應的風險。風險性指的是投資者本金和利息收入可能遭受損失的程度。信用工具的風險主要包括違約風險、市場風險、政治風險和流動性風險。
3. 流動性。信用工具可以在市場上買賣和交易,具有變現力或流通性。能夠在不遭受損失的情況下,在短期內迅速買賣並換回貨幣,表明其流動性較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