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工具五金 » 印第安人面具手工需要什麼工具
擴展閱讀
怎麼選擇工具與魔棒 2025-04-16 06:55:28
中石油建築公司怎麼樣 2025-04-16 06:53:59

印第安人面具手工需要什麼工具

發布時間: 2025-04-15 22:44:55

⑴ 《自製面具》大班教案

教案是教師為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根據課程標准,教學大綱和教科書要求及學生的實際情況,以課時或課題為單位,對教學內容、教學步驟、教學方法等進行的具體設計和安排的一種實用性教學文書。下面是我整理的《自製面具》大班教案(通用7篇),歡迎大家分享。

《自製面具》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認識面具,學習面具的製作方法、

2、能綜合運用剪、粘貼、挖洞等技能製作面具、

3、體驗製作面具的樂趣、

4、培養幼兒初步的創造能力。

5、能呈現自己的作品,並能欣賞別人的作品。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認識面具,學習製作面具的方法、

難點:能運用剪、粘貼、挖洞等技能製作面具、

活動准備

1、面具範例(黑人、小丑、小豬)

2、彩色卡紙、固體膠、皺紋紙、棉花、吸管等材料

活動過程

一、游戲導入

1、「猜猜他是誰」

指導要點:請三名幼兒上台,老師要給他們施魔法,請小朋友猜猜它們變成了誰?

2、認識面具

提問:

1、某某幼兒是怎麼么變成黑人/小豬/小丑的

2、小朋友們在哪裡見過面具,我們什麼時候會戴面具

小結:我們表演節目時,游戲時會面具,戴面具可以使我們的表演更精彩。

下面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些面具,看看它們都有什麼特點

二、探索發現

1、欣賞觀察幾種面具,發現其特點

指導語:它們的眼睛、鼻子、嘴巴、耳朵么都是什麼形狀的,這些部位都用了什麼方法什麼材料製作?

2、探討材料的用途

指導語:今天老師准備了彩色卡紙、皺紋紙、吸管、羽毛、棉花等材料,小朋友們想想你准備怎麼運用這些材料呢?

小結:皺紋紙可以搓成小球或繩子,還可以折剪出花形來製作我們的面具

3、製作方法介紹(邊示範邊講解)

首先選自己喜歡的顏色的卡紙剪出臉型,然後用挖洞的方法剪出眼睛、嘴巴,再製作裝飾其他部分、

三、創作表現

1、分發材料、提出常規要求

2、幼兒創作,教師輔導

四、欣賞評議

1、鼓勵幼兒大膽講述自己的創意

2、所有幼兒帶上自己的面具大家一起欣賞,說說誰的面具最漂亮,為什麼?

五、活動結束

師幼共同整理物品,結束活動

教學反思

1、幼兒對面具有了一定的認識,並能製作出漂亮的面具,少部分幼兒不能理解到挖洞的方法,需要經常練習。

2、孩子對面具非常感興趣,能體驗到製作面具的快樂。

《自製面具》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知道表情的含義,嘗試表現滑稽的表情。

2.有嘗試獨立設計並拼擺面具圖樣的願望,體驗並欣賞自己活動的表現。發揮幼兒的想像力與創造力。

3.培養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並能根據所觀察到得現象大膽地在同伴之間交流。

4.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動准備: 幼兒操作材料「誰的面具最有趣」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1.介紹操作材料及活動規則。

(1)出示面具,引起幼兒興趣。

教師:今天老師帶來了兩個新朋友,你們想不想看看他們是誰啊?你們覺得他們長的怎麼樣?引導幼兒說出滑稽、有趣等詞。那你們想不想和滑稽的面具娃娃做朋友,想不想自己來做一個滑稽的面具娃娃?

(2)出示面具配件。教師:老師這里有很多小東西,我們來一起做一個面具娃娃好嗎?

(3)逐一出示各種配件,與幼兒討論各自的用途,可以擺放在什麼部位?例如:你看,這像什麼,可以放在哪裡?與幼兒一同完成一副面具。

(4)改變配件。讓幼兒體驗只要改變一種配件就可以變換出不同的表情。

(5)請個別幼兒表演面具上的表情。

你們覺得這幾個面具娃娃有趣嗎?那誰能把這個有趣的表情表演出來?

2.幼兒拼擺各種面具。

(1)請幼兒自己操作。

(2)教師鼓勵幼兒獨立設計、拼擺出各種各樣的滑稽人。對有困難的孩子可適當提供面具範例讓他們模仿拼擺。

(3)幼兒拼擺後,可讓他們邀請同伴欣賞自己擺出的滑稽人。

3.集體展示面具。

請幼兒展示自己的滑稽面具,說說他在干什麼?並模仿他的表情。

教學反思:

藝術貴在創造,學會運用自己那顆美妙智慧的心,才會有創造性思維的閃光,才會使平庸的人變成傑出的人,個性才會得到發展和升華。如果沒有創造就失去做人最大的意義,創造使一個人充滿智慧,創造性思維就是提出新穎、獨特的想法,使人的心靈得到升華。它讓我認識到作為一個美術教育者,應著力於抓住兒童的創造力,調動起兒童的心靈世界,從而實現兒童美術教育情感智力的發育。本課教學設計通過看看、做做、想想,採用啟發的教學方式,使學生了解面具的一些基本知識,並能展開想像去自己設計面具,雖然製作水平稚嫩了一些,但是他們戴上自己設計的面具時的成就感,正是我所期待的。如果把學生的面具展示活動安排在戶外,效果會更好。

《自製面具》大班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培養同學變廢為寶的良好習慣;

2復習人物的各種表情;

3培養發明性的思維能力

教材分析:

重點:同學會用彩紙等資料進行製作、拼貼;

難點:不同的資料性能不同,可能會遇到難以粘貼的困難。

教學課型與方法:

手工

教具准備:

各種廢舊資料、膠水等。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檢查同學坐姿和學慣用品准備情況。

二、導入新課:

(圖片欣賞——印第安人的面具)談話:看了這些圖片,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麼?

這個面具有什麼表情?

揭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有表情的面具》這一課,看看面具有哪些表情。

三、講授新課:

談話:從原始宗教儀式,到各種化妝舞會和狂歡的節日,還有小朋友依樣畫葫蘆的游戲,人們創作了千奇百怪的面具。我們來欣賞一些面具好嗎?

欣賞面具。(多媒體)

請你一邊看一邊找想一想這些面具表達的感情。

教師小結:原來面具的表情也這么豐富!人們用面具來表達感情的保守由來已久,我們的小朋友也不示弱,看!他們也做了很多面具!

欣賞同學作品。

欣賞之後來說一說這些面具是用哪些資料做成的。

你帶了哪些資料?說給大家聽聽。

你想做一個什麼表情的面具?

四、安排作業:

我們也來試一試吧!利用厚薄、色彩不同的各類紙張以和其他廢舊資料做成有表情的面具,再把它黏合在用較結實的卡紙或厚紙板做的底板上,並扣上繩子。

教師巡迴輔導。

請幾位同學上來,戴上你做的面具扮演一個小故事。

板書設計:

有表情的面具

教學後記:

《自製面具》大班教案 篇4

一、教材分析:

本課是造型表現領域的一個內容。面具有著悠久的歷史,與種族的信仰、社會文化的發展密切相關。它最早體現在原始樂舞、武術、圖騰崇拜上。隨著社會的發展、人類的進步以及地域種族差異形成了各自的體系,風格迥異爭奇斗艷。

面具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從小學生就帶著豬八戒、孫悟空等一些面具嬉戲玩耍,因此本課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有助於他們對傳統文化的了解以及想像、創造能力的提高。

三、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通過對本課的學習,初步了解非洲的原始面具藝術和我國少數民族的面具藝術。分析多種風格的面具,感受其藝術特點。

2、能力目標:利用多種廢舊材料設計製作面具,培養學生想像力,創造力,提高他們的動腦,動手,動眼的綜合能力。

3、情感目標:從製作中體會變廢為寶的樂趣,體驗製作成功的喜悅之情,懂得藝術來源於生活,並用自己的雙手去創造美。

四、教學重點:

面具的設計和製作。

五、教學難點:

如何巧妙利用各種材料進行製作。

六、課時:

1課時

年級:小學三年級

教具准備:多媒體電腦,CAI課件,面具實物

學具准備:有色紙袋,廢舊物品(毛線,紐扣,雞毛,布頭,金屬片??)

剪刀,膠水,雙面膠。

七、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聽音樂入室。

二、導入:欣賞原始森林的音樂

師:老師今天帶來一段很優美的原始森林的音樂,請大家仔細的聽一聽,想像一下,你從音樂中聯想到了誰,他們在干什麼?

師:原始人要穿什麼服飾,頭上要戴著什麼呢?

設計意圖:通過音樂,把學生帶入原始部落的情境中,激起學生的情感,使學生的審美情趣得到培養,情感得到誘發。

三、揭示課題:今天老師就和大家一起學做——「面具」

四、講授新課

1、欣賞非洲面具:

師:你看過遠古人類的面具嗎?那麼我們一起來看一看。你看了這些面具有什麼樣的感覺?

你從哪裡看出來嚇人,恐怖?

有誰知道原始人為什麼要戴這么恐怖的面具嗎?

小結:原來,在古代的原始部落里,人們對一些疾病或自然現象不能做科學的解釋,他們以為是妖魔鬼怪在作惡,於是他們就戴上這些他們認為能給人們帶來神奇力量的面具,手舞足蹈,來驅妖降魔。還有些將士在打仗的時候,帶上兇猛的面具,使自己顯的更威武,起到威嚇敵人的作用。

2、欣賞儺戲面具:

設計意圖:用提問形式欣賞非洲面具和中國儺戲面具,使學生感受原始藝術的美,並為建立世界多元的文化態度奠定基礎。

師:我們再來欣賞一下來自貴州的儺戲面具,這幾個面具的特點是怎樣的?色彩是怎樣的?

古代的人們把面具當作除魔消災的工具,那麼我們現在把面具用來干什麼呢?

(裝飾,娛樂,演戲)

3、出示現代面具,引導欣賞

設計意圖:使學生從這些藝術品中激發創造力和想像力。師:同學們,你們在商店裡看到過或者買過哪些面具,你喜歡哪個?(孫悟空,奧特曼??)

設計意圖:通過回憶身邊的面具,開拓學生思維,為學生進行藝術創作提供豐富的素材。

4、探討面具的製作方法

師:老師這里也帶來了幾個面具,我們一邊觀察一邊討論幾個問題:

1、這些面具是用哪些材料做的?

2、用了哪些製作方法?

3、對稱的部分可以用什麼方法製作?

4、面具還可以做成什麼形狀?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觀察,討論,讓學生自主尋找面具的製作方法,發現並掌握新知識點和技能點。

5、布置作業:下面我們也來做一做面具,我們這里有這么多的材料,大家可以互相討論一下,這些材料適合做面具的哪一個部分,不會做的地方你可以請你小組里的同學幫忙,面具做好後,老師想邀請大家參加一個假面舞會,好嗎?

6、學生製作,師巡迴指導(背景音樂):我們可以一邊欣賞音樂和圖片,一邊製作。

7、自我評價:請幾個學生上台介紹自己的面具,同時也讓其他同學評評他的面具。

設計意圖:給學生展示自我的空間,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培養學生的個性。

8、播放《幸福拍手歌》,參加假面舞會

設計意圖:讓學生體驗成功帶來的快樂。

9.課外延伸:今天我們用了這些的廢舊材料做了這么美的面具,回去之後我們還可以再動動腦筋,用這些廢舊材料做出更美的藝術品,讓我們用智慧的雙手創造美好的未來。

八、教學反思:

面具一課屬於「設計?應用」這一學習領域,本節課的教學目的主要是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集體合作的精神。所以本節課主要從導趣、導思、導練三個方面進行教學結構的安排。

美術課首先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始,所以在上課的一開始首先讓學生欣賞原始音樂到欣賞老師帶來的面具來激發他們學習美術的興趣和創作面具的慾望;其次通過多媒體課件向他們展示豐富多彩的面具,讓他們直接通過視覺感官去感受、去思考、去發現面具的藝術特點從而適當地運用在他們接下來的面具製作中;同時為了培養

學生的質疑精神讓他們對老師帶來的面具進行大膽地評價,指出其中的不足之處。

當然這一節課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首先由於學生的動手能力不是很強,作業的進展過程較慢,導致在時間的安排上有點倉促,特別是在最後的作業展示這一環節中缺少了學生自評和學生互評這一重要環節;其次學生在作業過程中呈現出有部分同學缺少相互間的合作精神,在以後類似的教學中一定要給予強調;最後在教學的方法上還可以根據不同的班級、不同的學生進行靈活多變,以適應學生發展的需要。

通過這一節課讓我進一步意識到在「設計?應用」這一學習領域中,不但要營造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作慾望,促進他們對美術學習的喜愛以及動手能力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如何培養學生形成一定的設計意識和創新的精神,從而提高對周圍環境的審美評價能力,進一步激發學生美化生活的願望。

《自製面具》大班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認識誇張的`臉部表情,抓住人物頭像特徵,進行誇張的表現手法,用泥板成型的方法進行誇張的臉部塑造。

2、啟發學生觀察感受人物五官、表情特徵,探索用泥板成型進行誇張塑造,大膽趣味地表現人物頭像,提高學生對人物特徵的觀察及立體造型表現力。

3、體驗用泥板誇張表現人物頭像造型的樂趣,培養學生關注生活,細心觀察,關心他人,欣賞燒好的作品,感受陶堅韌的品質。

教學重點:

用泥板成型來表現誇張的人臉。

教學難點:

抓住人物形、情特徵進行誇張的泥板立體造型方法。

教學過程:

一、課堂導入,創設情境

教師:游戲導入,對著自己組的同學做一個誇張的表情,選一個表情最誇張的同學上台給同學們欣賞。

學生:相互觀看同學誇張的臉

二、課堂發展

1、什麼是誇張——就是運用想像與變形,誇大事物的某些特徵。(加深對誇張的理解)

2、出示課件,欣賞感悟誇張的表現手法。

設問:對比真人明星相片和漫畫像,你覺得哪個地方最誇張?學生:臉比真人的更圓,嘴巴更大。

學生感受局部特徵的誇張,加深對誇張表現手法的認識。學生思考回答誇張的作用——人物有趣幽默更具有感染力。

教師小結:女明星比較圓潤,豐滿,抓住她比較圓潤的特徵,用了誇張的手法把臉變得更圓……

得出誇張之藝術手法

游戲:圖中哪個部位進行了誇張?

3、欣賞古代作品和學生作品。啟發用泥板變方法,鼓勵學生大膽表現塑造誇張的五官,有很多的變化。

三、教師演示步驟教師演示步驟:泥板成型頭像的步驟:

1、壓一塊長方形泥板

2、變成圓柱形

3、在圓柱體的表面扭曲塑造誇張的臉部表情,再添加上捏塑的五官。

(注意:兩塊陶土用水銜接會更容易牢固,多種組合泥塑成型方法,如泥球和泥條組合成眼睛。)

學生進行創作活動,注意壓泥板的厚度要均勻,臉部的表情要誇張。

四、小組討論

小組討論,回想剛才看到的同學誇張的臉,你想重點誇張哪個地方呢?學生思考,小組派代表回答

五、反思評價

組織評價活動,教師將學生做的作品拍下放進電腦,進行展示評價。評價:自我評價、他人評價、教師評價。

六、課後延伸

注意觀察生活,尋找更多有趣誇張的臉,引導學生欣賞經過高溫燒成的作品。

《自製面具》大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嘗試用不同的線條和色彩,創造性的表現《西遊記》人物的面部特徵,加深對西遊記人物的認識和情感。

2.學習製作面具。

3.會用它們大膽地進行藝術表現與創造,喜歡裝飾。

4.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造的能力。

5.培養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活動准備:

1、油畫棒剪刀各種色彩的硬卡紙松緊帶訂書機;

2、有關《西遊記》人物形象的多媒體的課件。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師:小朋友喜歡西遊記的故事嗎?看!(播放)課件

提問:小朋友,故事中都有誰?他們師徒四人去干什麼?我們現在就來一一認識一下他們!

二、出示課件引導幼兒觀察人物的形象特徵

師:看,這是誰?幼:孫悟空

師:孫悟空長得什麼樣?誰來說一下!

幼:桃形臉圓眼睛周圍長著猴毛

小結:孫悟空長得桃形的臉,臉的周圍長滿了毛,圓圓的眼睛。

同樣方法引導幼兒觀察豬八戒、沙僧、師傅的外形特徵並進一步理解人物的性格特徵。三.引導幼兒看步驟圖,學習製作面具

師:小朋友快看!那是什麼地方?

幼:西遊記小劇場

師:小朋友想不想到西遊記小劇場去表演?

幼:想!

師:那去之前我們要准備製作一些他們的?(動作提示)

幼:面具!

師:怎麼做呢?看!(出示步驟圖)第一步怎麼做?誰來說一下!

幼:畫頭像

師:非常棒!在紙上畫出孫悟空的頭像,孫悟空臉型是什麼樣的?

幼:桃形

師:那我們先畫孫悟空桃形的臉,然後在臉周圍畫上他的猴毛,頭上還帶著緊箍咒,最後添畫眼睛、鼻子、嘴巴、耳朵(教師示範繪畫)

師:第二步怎麼做?誰來說一下!

幼:塗上顏色

師:很簡單!塗上小朋友喜歡的漂亮的顏色

師:第三步呢?誰來說一下?

幼:剪下頭像挖出眼睛

師:怎樣挖出眼睛呢?

幼:把剪刀伸進去剪

師:很好。(老師重點引導幼兒觀察挖眼睛的方法,從而解決製作難點:先把剪刀在眼睛中間鑽一個孔,然後沿著眼睛的輪廓剪下來)

師:最後一步怎麼做?誰來說一下!

幼:訂松緊帶

師:真棒!怎麼訂呢?看!把松緊帶一端放在孫悟空的耳朵上,然後訂書機用力一按就訂上啦!另一端也是一樣的(教師示範講解)小朋友如果遇到困難老師可以幫助你。

師:看!孫悟空的面具就做好啦,戴在臉上漂亮嗎?

幼:漂亮

師:面具把整張臉都遮住了,所以小朋友在畫輪廓圖時就要畫的大一點眼睛也要大一點,找好兩個眼睛之間的距離

師:小朋友孫悟空的面具會做啦,那豬八戒、沙僧、唐僧的怎麼做?

幼:和上面一樣!

師:和孫悟空的面具製作步驟一樣,但在畫八戒時他的臉是什麼樣?

幼:胖嘟嘟的臉、大耳朵、鼻子上還有兩個鼻孔

師:沙僧呢?

幼:大大的方形臉、連周圍長滿鬍子

師:師傅呢?

幼:頭戴僧帽、方形臉

師小結:所以小朋友在畫的時候一定要畫出人物不同的樣子。

三、幼兒動手製作,師巡迴指導

師:小朋友現在搬起小椅子到桌子前動手製作喜歡的面具吧!每組小朋友互相商量一下製作可以不同的人物面具,這樣我們才能到小劇場表演!

四、幼兒互相欣賞、點評

師:小朋友的面具都做好啦!看!這個面具怎麼樣?戴在臉上正合適,非常棒!這一個呢?有些小,如果大一點會更好……

結束:小朋友做的面具真好!在小劇場表演的也非常好。現在就跟隨師傅去西天取經吧(老師戴上師傅的面具帶幼兒隨音樂出活動室)。

活動反思:

藝術活動是一種情感創造性的活動,在整個過程中,我一切從孩子的興趣和需要出發,給他們一個想像的空間、一個操作的平台、一個創造的契機。我為孩子們准備的所有材料都是適合多樣性選擇和探索的,豐富多樣的材料給孩子們的創造活動帶來無限的想像與樂趣,孩子們也極富創意,既稚拙可愛又生動形象。在這次活動中,孩子們享受創造和表現快樂。

《自製面具》大班教案 篇7

課題:

面具

課時:

2課時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通過觀察、分析多種不同風格的面具,了解面具的文化,感受它的藝術特點,學習面具的表現方法。

2、用不同的材質進行面具的製作。

學習重點:

通過不同地域、不同種族多種風格的面具欣賞,了解面具的文化,感受其藝術特點,學習表現面具的方法。

學習難點:

面具的表現手法及材料的運用。

教具准備:多媒體電腦,課件,面具實物

學具准備:有色紙袋,廢舊物品(毛線,紐扣,雞毛,布頭,金屬片?)剪刀,膠水,雙面膠。

教學過程

一、出示實物,導入課題

同學們看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什麼?(面具)你們都用它來做什麼?(做游戲、演節目…)那你們知道遠古時期面具是用來做什麼的嗎?一起看一段視頻。(回答老師的問題?)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富有奇幻色彩的面具世界。(板書課題)

二、師生探討,表現創新

1、欣賞中國的地方特色面具。

①貴州儺戲面具:這些面具有什麼特點?(原始、猙獰)

②藏戲面具:面具的色彩運用有什麼特點?(金色和黑色相搭配,形成強烈對比。)它們的設計有什麼特點?(造型誇張、性格特徵明顯)

2、欣賞國外的面具。

①非州特色面具。與前面的面具有什麼不同?(色彩簡單、圖案樸素)②其他國家面具。

3、欣賞古代的面具。

師:你看過遠古人類的面具嗎?那麼我們一起來看一看。你看了這些面具有什麼樣的感覺?你從哪裡看出來嚇人,恐怖?有誰知道原始人為什麼要戴這么恐怖的面具嗎?

小結:原來,在古代的原始部落里,人們對一些疾病或自然現象不能做科學的解釋,他們以為是妖魔鬼怪在作惡,於是他們就戴上這些他們認為能給人們帶來神奇力量的面具,手舞足蹈,來驅妖降魔。還有些將士在打仗的時候,帶上兇猛的面具,使自己顯的更威武,起到威嚇敵人的作用。

4、欣賞現代生活中的面具。

古代的人們把面具當作除魔消災的工具,那麼我們現在把面具用來干什麼呢?(裝飾,娛樂,演戲)

出示現代面具,引導欣賞

設計意圖:使學生從這些藝術品中激發創造力和想像力。

小結:哦!原來漂亮的面具背後,還蘊藏著這么多的文化知識和悠久的發展歷史呢!真叫老師大開眼界啊!大家是不是和老師有著同樣的感覺啊?(生:是!)

5、探討面具的製作方法

討論書中的面具,我們一邊觀察一邊討論幾個問題:

1、這個面具是用哪些材料做的?

2、用了哪些製作方法?

3、對稱的部分可以用什麼方法製作?

4、面具還可以做成什麼形狀?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觀察,討論,讓學生自主尋找面具的製作方法,發現並掌握新知識點和技能點。

6、老師示範:

1、進行造型的確定

2、進行五官的確定

3、進行裝飾

師:在了解了這么多的知識之後,大家是不是也很想自己自製作一個面具呢?(生:是!)下面我們利用生活中的廢棄材料,以多種手法進行設計製作,來做一做面具,看一看誰的面具做的最有創意、最漂亮。

三、學生製作,師巡迴指導。

四、展示交流,多元評價

1、展示學生作品

2、組織學生評價

3、談一談自己的感受

五、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同學們了解了面具文化,製作的面具都很漂亮。讓我們以後繼續插上理想的翅膀,用你們靈動的雙手使色彩飛翔,高興的學習,愉快的生活。

六、安全小知識

同學們回家家長在炒菜、煎炸食品時,不要在周圍玩耍、打擾,以防被濺出的熱油燙傷;年齡較大的同學在學習做菜時,注意力要集中,不要把水滴到熱油中,否則熱油遇水會飛濺起來,把人燙傷。

七、課後反思

⑵ 印第安人的服飾特點是什麼

印第安人的服飾特點是羽毛和頭飾鷹羽冠。

居住在大草原地區的印第安人制衣材料主要是野牛皮。婦女們把做衣服的野牛皮加工成熟皮,用圓石子將皮揉軟,再用骨頭錐子和野牛腱製成的線把鞣皮縫合起來。

男子的服裝最初是一個鞣皮小圍裙、一件直系腰間的長綁腿套和一件野牛皮斗篷或披肩,婦女們的服裝主要是披肩,裝飾和男子不同,飾有各種刺綉、小玻璃珠穿成的彩花。

不論男女都留長發,男子在頭頂留一束長發,其他均剃掉,那一束長發或披散著,或編上盤在頭頂結成一束,婦女們則將長發編成辮子。

頭飾鷹羽冠,是印第安人服飾的一大特色,印第安人把羽毛作為勇敢的象徵、榮譽的標志,還經常插在帽子上,以向人炫耀。

在一些莊重場面,一些顯要的人物都要戴上用鷹羽和貂皮製成的禮帽,婦女則用貝殼和骨頭做成的各種耳環和項圈。

(2)印第安人面具手工需要什麼工具擴展閱讀:

印第安人原本是兩萬多年前從亞洲遷徙到美洲的一個古老民族,經過漫長的歲月,印第安人遍布於北美大陸,並在那裡繁衍生息。

各民族的衣食住行風俗習慣是在特定的自然環境中及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的,北美印第安人的衣食住行也不例外。

印第安人的住屋長30米,通稱長屋。許多其他印第安人的住屋是圓形木頭結構,屋頂用樹皮覆蓋。一些印第安人,像曼丹人,則居住在用泥被覆的棚屋裡。

錐形帳篷是印第安人的另一種住屋,黑足印第安人就居住在這種帳篷中。在西班牙人把馬群帶到美洲之前,印第安人靠步行四處游動。

在馬匹出現前,一些印第安人用狗拖曳支搭帳篷的桿子來攜帶東西。沿河湖而居的印第安人則用獨木舟作為交通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