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工具五金 » 過去的交通工具是什麼
擴展閱讀
不滅鑽石喊的是什麼 2025-04-30 07:14:45
成本費用總賬有哪些 2025-04-30 06:40:27
為什麼要跨年度計列成本 2025-04-30 06:36:35

過去的交通工具是什麼

發布時間: 2025-04-30 02:44:41

Ⅰ 過去爺爺奶奶用什麼交通工具

爺爺奶奶過去用的交通工具有驢車、馬車、人拉車、自行車、獨輪車、三輪車、手扶拖拉機、輪式拖拉機、卡車等

Ⅱ 中國古代的交通工具

1. 陸行乘車,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檋,是對古代幾種主要交通工具性能的總結。交通工具可分為畜力和人力兩大類。畜力交通工具有騾車、牛車、驢車、羊車、大車、駱駝、馬等;人力交通工具有船、人力車、三輪車、轎和白橋、扛肩、擔挑、冰床等。
2. 騾車,又稱轎車,是用騾子駕轅的一種車,是辛亥革(蟹)命前北京的主要載人工具。騾車由車身、車輪和車軸、車圍、套具四部分構成。車身有車轅、車前盤、車廂、車後尾四部分,主體是車廂。車廂有穹形頂棚,有門有窗。官用騾車車輪較高,輻條較細。普通騾車車輪俗稱「笨腳」,跑車車輪特別沉重,以免翻車。
3. 騾馱轎,是用兩頭騾子駕馱的一種轎。這種轎比一般轎略大,可坐2人。轎內備有寢具,可以躺卧,是適於長途旅行的一種交通工具。一般可日行百里。行途中有兩人趕騾,一人徒步,一人騎驢。
4. 驢車,是由驢拉的車。過去,北京的驢車很多。後來騾車攜並鄭,馬車興盛起來,驢車日漸減少了。驢車也有自用的和營業的之分。自用的驢車,如糧店有自備驢車,外出送貨用。郊區農民有自用驢車,用以進城拉糞土或賣瓜果蔬菜等農產品。營業驢車是用以拉送乘客的。
5. 牛車,過去,北京的牛車主要是慈善機構育嬰堂用以撿拾嬰屍的。牛車上有一個大木箱,後面開一洞口,洞上懸一幅黃色布匾,上書「陸地慈航」四字。每日拂曉,育嬰堂有人趕著牛車到處轉,遇到嬰屍多為被掐死的私生子便揀拾起來,從洞口放入牛車上的大木箱內。
6. 羊車,這是少數人家特地製造的一種小型輕便的敞車,由一頭山羊駕車。可以用來馱載一兩個小孩外出遊玩。
7. 騎驢,驢是既易飼養又較馴服耐力的牲畜。騎驢代步,方便省事。從前,北京城內騎驢往來的人多有。
8. 駱駝,具有溫順、吃苦、耐勞的天性,用來馱運貨物,勝過驢騾。過去,北京西郊石景山一帶和南郊南苑一帶,有不少靠駱駝為生的駝戶。他們飼養幾頭駱駝,或馱腳,或跑買賣,掙錢糊口。
9. 人力車,又稱洋車或「膠皮」,是清末由日本傳入中國的一種人力載客車。這種車的車形,大家在電影電視中都看到過,兩個車輪承托個一個半圓形或方形車廂,車身前有長長的兩根車把,一個人坐在車上,一個車夫拉著車跑。
10. 三輪車,是30年代後期才出現於北京城內街巷上的。據任有德先生回憶,北京的第一輛三輪車是日本侵略者送給漢奸江朝宗的。後來三輪車逐漸增多,成為北京城內重要交通工具之一。
11. 手推車,是一種獨輪車。車輪在車身下面,居中。二車把在後,末端系有車襻。人推車時,車襻搭於頸後和兩肩,兩手分握車把,向前用力,推動車輪運轉。
12. 喜轎和白轎。過去,北京的平民百姓也用轎。一般結婚時用的轎叫喜轎,送喪時用的轎叫白轎。喜轎是結婚時新娘坐的,一般為紅轎,轎夫4人,前後各2人,有的地方除紅轎外,另有兩乘綠橋,是男方娶親太太和女方送親太太坐的。白轎是舊時有錢人家發喪時用的。老北京的風俗是,送葬的晚輩乘坐白轎。
13. 扛肩、背負和挑擔。扛肩俗稱「窩脖兒」,是舊北京城裡的一種行業。干這行的人主要是為人搬家或代人送嫁妝。背負就是背運東西,甚至背人。清末,北京多大雨,街路積水成河,沒膝沒腹的,一般人難以通行,遂有專門背人過街而掙幾文錢者。至於舊時北京賣菜的、賣魚蝦的、賣鮮花的以及煤鋪送煤、灰鋪送灰、飯館送酒菜等,多是擔挑。
14. 船是主要的水路交通工具。古代的船也是多種多樣。明代有黃船(御用)、馬船(由川滇轉送馬匹專用,永樂遷都北京後,專用運送官物)、快船(水軍征戰用)、海運船(備使西洋諸國)、供應船(為皇室捕漁用)、後湖船(在南京後湖,為樓座船,供游覽用)、戰船(征戰用)、糧船(又分遮洋船和淺船二種,均用於漕運)等等名目。清代則有糧船(漕運用)、戰船(又有外海與內河戰船的區分)、水驛船(用於水路驛站)、應差船(又有沙船、便民船、黃快船、樓唬船、宣樓船、大江差船等細目,備官府隨時差遣)、救生船(專於江河激流險灘處備搶險救生用)、浮梁渡船(藉以渡河用)等等類分。
15. 騎馬。馬是古代一種重要的交通工具。歷朝歷代的驛站,都備有若干馬匹,以供遞送文書的人或過往官員騎乘。馬跑得快,跑得遠,將士出征離不開它。但在北京城內,文武大臣上朝,除了少數高官之外,都要騎馬。

Ⅲ 古代和現代的交通運輸的工具各是什麼

古代:馬車,牛車,驢車,人力車,轎子,步攆,
現代,三輪車,汽車,輪船,飛機,

Ⅳ 過去人們出行乘坐的交通工具是什麼

輜車、軺車、駟乘、鳩、蘋車、雙轅車、櫓、舟、肩輿、海船等。

1、輜車,一種有帷蓋的大車。由馬牽引(4 乘或2 乘),多用於載人,也可載貨。

2、軺車是由車輪、車軸、車輿和傘蓋等組成。而且,車在組裝完成後用塗漆。

軺車需1-2 匹馬牽引,可乘御者和乘者兩人。

3、鳩,一種行於沙中的運載工具,其特點應該是車輪非常寬,可以防止車輪陷入沙中;同時,車輪與地面的接觸面上有深底花紋,用於增大行車時的摩擦力,防止打滑。

4、雙轅車,雙轅車只需一個牲口駕轅,系駕大為簡化,也更容易駕馭。

5、起初只是作為山行的工具,後來走平路也以它為代步工具。初期的肩輿為二長竿,中置椅子以坐人,其上無覆蓋,很像四川現代的「滑竿」。後來,椅子上下及四周增加覆蓋遮蔽物,其狀有如車廂(輿),並加種種裝飾,乘坐舒適。這種轎子就是「轎輿」,唐宋以後盛行的就是這一種。抬轎子的人數因轎子的種類而異,少則二人,多則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