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水上救生工具有哪些
1.救援救生衣
救援救生衣是水域救援隊員們自保的重要裝備之一,它可以大大減輕救援人員的負擔,因為救援中體力是一個制約救援順利進行的關鍵因素,而救援救生衣可以大大節省救援人員的體力,起到關鍵性的輔助。
2.救援頭盔
頭盔也是水域救援隊自保裝備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為在救援中會遇到各種惡劣的環境,而且在水中救援人員的行動能力大大的受到限制,這時頭部作為人體重要部位,必須受到安全保護。
3.救援靴
水下的情況是我們所無法預知和不可見的,所以救援人員的腳也是需要一款結實耐磨的轉為救援人員設計的救援靴。
4.救援手套
同樣救援人員的手是救援時所用最平凡的部位,但在緊急情況下很難顧忌太多,所以如不保護起來很容易受傷,所以手部同樣需要一款專業救援手套。
5.牛尾繩
牛尾繩也稱牽引繩,救援人員在救援時,如遇惡劣水域,這時需要在岸邊固定位置,然後使用牛尾繩將其卡在岸邊的某個位置,保證救援人員下水不會受到惡劣水域的威脅,並且如遇不可控因素導致救援人員被繩索卡住,也可以及時解脫牛尾繩的固定,從而讓救生人員脫離危險,牛尾繩的彈性也在一定程度上為救生員在下水時提供了緩沖。
6.拋繩包
拋繩包分為桶式拋繩包和腰掛式拋繩包,救援隊可以根據不同的情況配備相應的拋繩包,同樣拋繩包主要用於湍急的水域救援,這時救生員下水很容易同樣陷入危險,所以這時可以利用拋繩包,將繩索拋給水域中需要救援的人,或者救援人員可以利用拋繩包下水,一人在岸上拉著拋繩包一頭,這樣可以根據情況隨時接應救援人員。
註:當然救援隊標准配備還不止這些,比如:對講機、口哨、救援刀、潛水服、皮劃艇等等
⑵ 水上最快的交通工具
地效應飛行器顧名思義是一種「飛行器」,它達到最快速度的時候已經不在水面上了,所以嚴格地說並不能算水上最快的交通工具(前蘇聯的BartiniBerievVVA-14地效應飛艇可以達到每小時700餘公里的速度)。
水面交通工具的速度記錄是一艘名為「澳大利亞之魂」(SpiritofAustralia)的快艇在1972年創造的,他的最快紀錄是每小時511公里,配備一台WestinghouseJ34噴氣式發動機,這種發動機的衍生型號也應用在很多噴氣式飛機甚至戰斗機(如F-7)上。
⑶ 海上交通工具有什麼
水路兩棲車,橡皮艇
⑷ 水上測量都有哪些測量工具
水鍾
⑸ 人水上漂浮需要哪些道具
即將參加會友組織的漂流活動,內心充滿了喜悅,於是上網搜羅了漂流需准備的物品和注意事項,下面復制給大家,分享之:
1、准備一套乾爽的衣褲, 並帶好更換的內衣、內褲,並穿不滑的涼鞋為宜。漂流不可避免會「濕身」上岸後沒有乾衣服換是很難受的,請准備好上岸時更換的干凈衣物和鞋,參加漂流不要穿皮鞋和拖鞋,士不要穿高跟鞋,最好選擇塑料涼鞋和旅遊鞋。
2、漂流時,最好是穿著長衣長褲,不要「裸漂」,經過N小時的漂流,皮膚著水後再被日光直射,必然會受到嚴重曬傷,而且水面反光也容易使皮膚受到傷害。 選擇速乾麵料的衣褲,可以在浪小的平緩地段利用陽光和風的力量,盡快讓衣服恢復乾爽,使皮膚少受一些折磨。
3、壞天氣水上冷,好天氣水上曬,夏天大太陽會很曬人的,要注意防寒防曬,建議不要穿淺色衣 服,帶好防曬霜。太名貴的服裝鞋帽最好不要用於漂流。其他防曬用品闊沿帽、戶外用頭巾、太陽鏡等也可以適當考慮。
4、如條件允許,請自備一條毛巾;
5、帶好防暑的葯水,如藿香正氣水之類的,要是暈船或者是中暑就要用到它!!
6、如有戴眼鏡的遊客,請准備好皮筋,防止對戰或翻船時眼睛滑落遺失。漂流時扣好在後腦勺上,以免被掉。
7、帶上防水袋,可以用來保存手機、照相機、打火機、香煙等怕濕物品,建議先把物品放入密封的塑料袋後再裝入防水袋。因為河上潮氣較重,另外河水冷日光熱,防水袋也會返潮氣。防水袋一定要用繩子或快掛系牢在船上或身體上,避免意外等情況帶來不必要的損失。
以下物品有條件可以帶上,一般景區小賣部大部分有售,可以根據需要選擇。
1、百變頭巾,可以擋住臉部,防止曬傷,打水仗時,用頭巾遮擋住就不容易被水嗆到。
2、闊沿帽子,可以遮擋來自頭頂的日光,避免曬黑和曬傷。
3、充氣椅墊,可由充氣枕代替,在漂流過程中船內必然會進水,河水很涼,長時間坐在冷水裡會很不舒服。而且船底很薄,刮到石頭會使你的PP有痛感。
4、沙灘鞋,漂流過程中船里難免會有積水,光著腳很容易劃傷,沙灘鞋比較理想。
5、選擇方便攜帶的即食食品,如巧克力等。可帶上船,在感覺疲勞的時候補充一下體力。
6、淘水工具,可用水瓶,水舀等任意工具,在船內進水的情況下有用。
7、手套,漂流的過程中是需要劃船的,為了防止我們的「纖纖玉手」磨出泡,建議帶一副薄手套,也可避免手背曬黑(尤其是女生)。
⑹ 水上運輸工具有哪些
游輪給人的,貨輪是運貨的,小船是旅遊景點用的,當然還有帆船,摩托艇,遊艇等。
對了,記得給懸賞分啊,我們可是無利益回答啊
⑺ 海上救生工具有哪些
海上救生設備主要有:救生衣、救生圈、救生艇/筏、拋繩設備、緊急撤離系統、自亮浮燈、救生煙幕發射器,以及其他救生浮具等。
根據《國際海上人生安全公約》對救生設備有明確要求,各國均照此頒布有船舶救生設備規范。在上述公約的1983年修正案中,對救生設備方面又有了許多新的要求,主要有:
(1)對國際航行的客船,要求配置能自動扶正的部分封閉救生艇或全封閉救生艇;
(2)對運載易燃貨物的油船,化學品質船等,要求配備能防火至少8mm的耐火救生艇;
(3)對2萬噸以上的大型貨船,要求其救生艇能在船舶以5kn航速航行時降落下水;
(4)要求救生衣能保溫。救生衣數量是按照乘客的數量而配備,保證每人一件。同時在值班處所配備足夠數量的救生衣,另在甲板易見處配備相當於乘客總數5%的救生衣,而且額外配備乘客總數10%的兒童救生衣;
(5)保溫救生衣按每艇3套的數量配置於救生艇內;
(6)要求救生圈配備自亮燈和自發煙霧信號。救生圈按船舶的結構和船長,在船兩舷、首尾配備相應數量的救生圈,同時其中有一半的救生圈配有自亮浮燈,至少有兩個救生圈配有自帶煙霧信號;
(7)救生艇:國際航線的客輪,全船救生艇按定員總數的75%配備。國內航線的客輪,全船救生艇按定員總數的40%配備;
(8)救生筏:依乘客的數量來確定救生筏的數量;
(9)救生浮具:在乙類航線的客船另配備乘客總數3%的救生浮具;
(10)拋繩設備:4套拋繩設備放於駕駛台。
(11)緊急撤離系統:置於船舶兩舷,便於旅客及時撤離大船。
另外,救生設備及信號種類:手持救生信號(發光時間>60秒)、降落傘式救生信號(發射高度>300米,發紅光、發光時間>60秒)、漂浮式煙霧信號(橙色煙霧,持續時間>3分鍾)、救生圈自發煙霧組合(發橙煙,發煙時間>15分鍾)、手持式拋繩器(拋射距離>230米)等。
⑻ 水上交通工具有什麼全部怎麼畫
船舶、水上飛機、氣墊船、地效飛行器
⑼ 水路交通工具都有哪些發明
長期與自然界的抗爭不斷增添了人們的智慧,自然現象的反復出現也給人以一定的啟迪。古人終於認識到某些物體具有浮性,自然漂浮物成為人們創造舟船工具的最早誘因。
從獨木舟到木板船是我國古代造船史上的一次重大飛躍。在此基礎上,此後的各種弘舸巨艦、樓船方舟也陸續產生。
我國古人對單根竹木浮力的認識是逐步加深的。由於單根竹木浮在水中易滾動而且面積窄小,運載力有限,於是,古人就將數根並扎,以利於平穩漂浮和運載量的增加,這樣可載物又可載人。
古人創制的最早的水上交通工具筏子,是一種用樹干或竹子並排扎在一起的扁平狀物體。筏子,古時也稱為「桴」、「泭」,或「箄」。
繼編木為筏之後,《周易·系辭》中說「刳木為舟」。「刳」是割開、挖空的意思,「舟」是指古代船舶的直系祖先獨木舟。
有了舟,人們尚不能在水中隨意行駛,還必須有推動獨木舟行進的工具。《周易·系辭》中說「剡木為楫」,即是指古人制槳的方法,「剡」的意思是削。削木頭做成槳,以推進舟的行駛。人們才可較隨意地在水面上活動。
獨木舟具體出現的時代尚不能斷定。
1977年在浙江省餘姚河姆渡遺址中,出土一柄用整木「剡」成的木槳,表明至遲在大約7000年前,我國已開始使用獨木舟。同時也說明,我國發明和使用舟船的歷史較之車馬出現的時代要早數千年之久。
我國古代獨木舟的形制,大致有3種:一種頭尾均呈方形,不起翹,接近平底;一種呈頭尖尾方形,舟頭起翹;一種頭尾均呈尖形,兩頭起翹。
獨木舟的優點就在於一個「獨」字,舟身渾然一體,嚴整無縫,不易漏水,不會鬆散,而且製作工藝簡單,所以沿用的歷史很長。直至今日,在我國西南少數民族地區,獨木舟還被用作渡河工具。
筏子與獨木舟的相繼出現,是人類開拓水域交通邁出的第一步。有了它們,人類的活動范圍便從陸地擴大到水上,人類從此可以跨江渡河,大大縮短了地域上的阻隔。
在獨木舟的基礎上,人們開始直接用木板造船,創制出新型的船,這就是木板船。
早期的木板船是由一塊底板和兩塊板組成的最簡單的「三板船」。全船僅由3塊板構成,底板兩端經火烘烤向上翹起,兩側舷板合入底板,然後用鐵釘連接,板縫用刨出的竹纖維堵塞,最後塗以油漆。
舟船的出現原本是人類為了滿足載貨、運輸和生產的需要,但在奴隸制社會的夏、商、周時期,舟船和馬車一樣,也成為戰爭的工具。
戰艦是從民用船隻發展起來的,但由於戰艦既要裝備進攻武器,又要防禦敵艦攻擊,所以其結構和性能均比民用船隻要優越得多。因此可以說,戰艦是當時造船技術水平的最高體現。
秦漢時期的船隻類型多,規模大,而且行船的動力系統、系泊設施基本完備。
從文獻記載看,當時水軍的戰艦種類繁多,有「艅艎」、「三翼」、「突冒」、「戈船」等。
「艅艎」又稱「余皇」,船頭裝飾鷁首,專供國君乘坐,因此又稱「王舟」。戰時則作為指揮旗艦。「三翼」指大翼、中翼、小翼,即3種同類型輕捷戰艦的合稱。「突冒」是一種沖突敵陣的小型戰船。「戈船」是一種船上安有戈矛的戰船。
魏晉南北朝時期至隋唐五代,我國船舶製造有兩個方面值得提出來,一是沙船的出現;二是設置水密艙。
沙船是我國古代四大航海船型之一。它是在古代平底船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船型。據專家考證,沙船始造於唐代的崇明島,首尾俱方,又增強了抗縱搖的阻力。成為唐宋元明清各代內河、近海、遠洋船舶中的主要船型之一。
將船艙用隔艙板隔成數間,並予以密封,這種被隔開的艙稱為「水密艙」。
水密艙的出現也是我國對世界造船技術的一大貢獻。世界其他國家直至18世紀末,才吸收了我國這一先進技術,開始在船上設置水密艙。
宋元時期的造船較之前代又有改進,更為完善。海船在中部兩舷側懸置竹梱,稱「竹橐」。其作用是消浪和減緩船隻左右搖擺,以增強航行的穩定性。同時它也是吃水限度的標志。
大船都有大小兩個主舵,舵可升降,根據水的深淺交替使用。這種平衡舵的舵面呈扁闊狀,以增大舵面面積,提高舵控制航向的能力。而且又因一部分舵面積分布在舵柱的前方,可以縮短舵壓力中心對舵軸的距離,減少轉舵力矩,操縱更加靈便。
船上已裝備,經常測量水深,可防船隻擱淺。另外,還可以用測深砣測知海底的情況,確定船舶所處場所能否停泊,以及辨別船舶所處的方位。
宋元時已開始使用儀器導航。此外,這一時期還出現了導航標志,以指示船舶安全進港。
明代是我國造船史上的第三次高峰,最能反映明代造船技術水平和能力的,當屬鄭和所乘坐的寶船。大型寶船長約150米,闊約60米。
據推測,鄭和每次出洋的船舶數量當在100艘以上,其中大型寶船在40多艘至60多艘之間,另外還有馬船、糧船、坐船、戰船等大小輔助船隻。
明代造船不僅數量多、規模大,而且船舶的種類也很多。有運輸船、海船、戰船等。如此種類眾多的船舶,其船型除沙船和福船船型以外,還有廣船與鳥船船型。
⑽ 民用水上工具有哪些
游輪給人的,貨輪是運貨的,小船是旅遊景點用的,當然還有帆船,摩托艇,遊艇等。
當然這些都和適合你,可以自己做個木筏,竹筏,獨木舟,輪胎船,水泥加竹子編的水泥船都是可以的,這是我生活在普通百姓長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