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进行混合成本分解的方法都有哪些
进行混合成本分解的方法:
1、高低点法
(1)特点:以过去某一会计期间的总成本和业务量资料为依据,从中选取业务量最高点和业务量最低点,将总成本进行分解,得出成本性态的模型。
(2)优劣及说明:计算较简单,只采用了历史成本资料中的高点和低点两组数据,故代表性较差。
2、回归分析法
(1)特点:根据过去一定期间的业务量和混合成本的历史资料,应用最小二乘法原理,算出最能代表业务量与混合成本关系的回归直线,借以确定混合成本中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方法。
(2)优劣及说明:是一种较为精确的方法。
3、账户分析法(会计分析法)
(1)特点:根据有关成本账户及其明细账的内容,结合其与产量的依存关系,判断其比较接近哪一类成本,就视其为哪一类成本。
(2)优劣及说明:只适用于投入成本与产出数量之间有规律性联系的成本分解。
4、技术测定法(工业工程法)
(1)特点:根据生产过程中各种材料和人工成本消耗量的技术测定来划分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方法。
(2)优劣及说明:计算较简单,只采用了历史成本资料中的高点和低点两组数据,故代表性较差。
5、合同确认法
(1)特点:根据企业订立的经济合同或协议中关于支付费用的规定,来确认并估算哪些项目属于变动成本,哪些项目属于固定成本的方法。
(2)优劣及说明:合同确认法要配合账户分析法使用。
按照成本性态,即在一定条件下成本总额与特定业务量之间的依存关系,成本可以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三大类。介于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之间,其总额既随业务量变动又不成正比例的那部分成本。混合成本的数额随着业务量的变动而呈非正比例的变动。
② 混合成本的分解方法包括啥
进行混合成本分解的方法都有哪些
混合成本是指介于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之间,其总额既随业务量变动又不成正比例的那部分成本。这种成本还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分解,下面的文字主要重点来介绍进行混合成本分解的五种方法:高低点法、回归分析法、账户分析法、技术测定法以及合同确认法。
进行混合成本分解的方法:
1、高低点法
(1)特点:以过去某一会计期间的总成本和业务量资料为依据,从中选取业务量最高点和业务量最低点,将总成本进行分解,得出成本性态的模型。
(2)优劣及说明:计算较简单,只采用了历史成本资料中的高点和低点两组数据,故代表性较差。
2、回归分析法
(1)特点:根据过去一定期间的业务量和混合成本的历史资料,应用最小二乘法原理,算出最能代表业务量与混合成本关系的回归直线,借以确定混合成本中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方法。
(2)优劣及说明:是一种较为精确的方法。
3、账户分析法(会计分析法)
(1)特点:根据有关成本账户及其明细账的内容,结合其与产量的依存关系,判断其比较接近哪一类成本,就视其为哪一类成本。
(2)优劣及说明:只适用于投入成本与产出数量之间有规律性联系的成本分解。
4、技术测定法(工业工程法)
(1)特点:根据生产过程中各种材料和人工成本消耗量的技术测定来划分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方法。
(2)优劣及说明:计算较简单,只采用了历史成本资料中的高点和低点两组数据,故代表性较差。
5、合同确认法
(1)特点:根据企业订立的经济合同或协议中关于支付费用的规定,来确认并估算哪些项目属于变动成本,哪些项目属于固定成本的方法。
(2)优劣及说明:合同确认法要配合账户分析法使用。
按照成本性态,即在一定条件下成本总额与特定业务量之间的依存关系,成本可以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三大类。介于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之间,其总额既随业务量变动又不成正比例的那部分成本。混合成本的数额随着业务量的变动而呈非正比例的变动。
③ 混合成本的分解方法
混合成本的分解方法:
1、高低点法
(1)特点:以过去某一会计期间的总成本和业务量资料为依据,从中选取业务量最高点和业务量最低点,将总成本进行分解,得出成本性态的模型。
(2)优劣及说明:计算较简单,只采用了历史成本资料中的高点和低点两组数据,故代表性较差。
2、回归分析法
(1)特点:根据过去一定期间的业务量和混合成本的历史资料,应用最小二乘法原理,算出最能代表业务量与混合成本关系的回归直线,借以确定混合成本中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方法。
(2)优劣及说明:是一种较为精确的方法。
3、账户分析法(会计分析法)
(1)特点:根据有关成本账户及其明细账的内容,结合其与产量的依存关系,判断其比较接近哪一类成本,就视其为哪一类成本。
(2)优劣及说明:只适用于投入成本与产出数量之间有规律性联系的成本分解。
4、技术测定法(工业工程法)
(1)特点:根据生产过程中各种材料和人工成本消耗量的技术测定来划分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方法。
(2)优劣及说明:计算较简单,只采用了历史成本资料中的高点和低点两组数据,故代表性较差。
5、合同确认法
(1)特点:根据企业订立的经济合同或协议中关于支付费用的规定,来确认并估算哪些项目属于变动成本,哪些项目属于固定成本的方法。
(2)优劣及说明:合同确认法要配合账户分析法使用。
④ 混合成本都有哪些分解方法
混合成本的分解方法:
1、合同确认法
合同确认法是指根据与其他单位签订的合同中关于支付费用的具体规定来确认成本的固定部分和变动部分的混合成本分解方法。
2、技术测定法
技术测定法是指根据生产过程中消耗量的技术测定和计算来划分成本的变动部分和固定部分的混合成本分解方法。例如,通过技术测定把热处理电炉的预热,耗电成本(初始量)划归固定成本,把预热后进行热处理的耗电成本划为变动成本。
3、历史成本分析法
1)高低点法。高低点法是根据一定期间内的最高业务量及其成本和最低业务量及其成本,来推算成本中的固定成本部分和变动成本部分的一种混合成本分解方法。
采用高低点法进行成本分解时,应首先根据固定成本在相关范围内不变,业务量最高期成本与业务量最低期成本之间的差额,是由于业务量增加而增加的变动成本部分的原理,计算出每增加一个单位的业务量所增加的成本,即单位变动成本。然后,再根据单位变动成本和最高(或最低)期的业务量计算出混合成本中的固定部分。
2)散布图法。散布图法是根据若干期的业务量、成本资料,在坐标图中标出所有各期的成本点,再用目测的方法画出一条能够反映成本变动的平均趋势直线,并在图上确定直线的截距即固定成本,然后据以计算单位变动成本的一种混合成本分解方法。
3)回归直线法。回归直线法是根据若干历史时期的业务量和成本资料,运用最小二乘法的原理,计算出最能代表业务量和成本关系的回归直线,据以确定成本的固定部分和变动部分的一种混合成本分解方法。
在上述三种历史成本分析法中,高低点法最为简便,但这种方法没有利用所占有的全部数据,只利用最高点和最低点的数据,因此,如果最高点、最低点业务量的成本有畸高或畸低现象,则计算结果就不会准确。散布图法也较为简便,容易理解,但由于是通过目测画线,往往因人而易,很难十分准确。回归直线法利用了离差平方和最小的原理计算结果最为准确。但计算工作量较大,随着计算机的推广与普及,这种方法将会得到广泛的应用。
⑤ 混合成本的分解方法有几种
进行混合成本分解的方法: 1、高低点法 (1)特点:以过去某一会计期间的总成本和业务量资料为依据,从中选取业务量最高点和业务量最低点,将总成本进行分解,得出成本性态的模型。 (2)优劣及说明:计算较简单,只采用了历史成本资料中的高点和低
⑥ 怎样分解混合成本
冯正维混合成本是指同时兼有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种不同性质的成本。混合成本又可分为半变动成本、半固定成本、曲线变动成本和延期变动成本四类。但不论怎样,在实际工作中,管理会计为了便于计划和控制企业经济活动,最终都必须把全部成本划分为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两类.因此,对于混合成本应将其性质相近的汇总在一起,并采用适当方法将其中的变动和固定两种因素分解出来,再分别纳入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中去。常用的分解方法有以下三种:1.合同确认法。就是通过检查与其他单位签订的合同中关于支付费用(水费、电费等)的具体规定,来确定成本的固定部分和变动部分。2.技术测定法。就是根据生产过程中消耗量的技术测定和计算,来划分成本的变动部分和固定部分。3.数学分解法。就是根据过去一定期间的业务量与成本的历史数据,采用适当的数学方法加以分解。常用的数学分解法有以两种。(1)高低点法。根据历史成本资料中业务量最高期和最低期的成本数据,来推算成本的固定部分和变动部分。
⑦ 会计管理 分解混合成本的方法有哪些
分解混合成本的方法有如下:
⑧ 简答题:混合成本的概念及其分解方法
1、选择适宜的营养物质 总体而言,所有微生物生长繁殖均需要培养基含有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水及能源,但由于微生物营养类型复杂,不同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因此首先要根据不同微生物的营养需求配制针对性强的培养基。自养型微生物能从简单的元机物合成自身需要的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维生素等复杂的有机物,因此培养自养型微生物的培养基完全可以(或应该)由简单的无机物组成。例如,培养化能自养型的氧化硫硫杆菌(Thiobacillus thiooxdans)的培养基组成见表3.9。在该培养基配制过程中并末专门加入其他碳源物质,而是依靠空气中和溶于水中的CO2为氧化硫硫杆菌提供碳源。 就微生物主要类型而言,有细菌、放线菌、酵母菌、霉菌、原生动物、藻类及病毒之分,培养它们所需的培养基各不相同。在实验室中常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或简称普通肉汤培养基)培养细菌,用高氏I号合成培养基培养放线菌,培养酵母菌一般用麦芽汁培养基,培养霉菌则一般用查氏合成培养基。 2、营养物质浓度及配比合适 培养基中营养物质浓度合适时微生物才能生长良好,营养物质浓度过低时不能满足微生物正常生长所需,浓度过高时则可能对微生物生长起抑制作用,例如高浓度糖类物质、无机盐、重金属离子等不仅不能维持和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反而起到抑菌或杀菌作用。另外,培养基中各营养物质之间的浓度配比也直接影响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或)代谢产物的形成和积累,其中碳氮比(C/N)的影响较大。严格地讲,碳氮比指培养基中碳元素与氮元素的物质的量比值,有时也指培养基中还原糖与粗蛋白之比。例如,在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谷氨酸的过程中,培养基碳氮比为4/l时,菌体大量繁殖,谷氨酸积累少;当培养基碳氮比为3/l时,菌体繁殖受到抑制,谷氨酸产量则大量增加。再如,在抗 生素发酵生产过程中,可以通过控制培养基中速效氮(或碳)源与迟效氮(或碳)源之间的比例来控制菌体生长与抗生素的合成协调。 3、控制pH条件 培养基的pH必须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以满足不同类型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或产生代谢产物。各类微生物生长繁殖或产生代谢产物的最适pH条件各不相同,一般来讲,细菌与放线菌适于在pH7~7.5范围内生长,酵母菌和霉菌通常在pH4.5~6范围内生长。值得注意的是,在微生物生长繁殖和代谢过程中,由于营养物质被分解利用和代谢产物的形成与积累,会导致培养基pH发生变化,若不对培养基pH条件进行控制,往往导致微生物生长速度下降或(和)代谢产物产量下降。因此,为了维持培养基pH的相对恒定,通常在培养基中加入pH缓冲剂,常用的缓冲剂是一氢和二氢磷酸盐(如KH2PO4 和K2HPO4)组成的混合物。K2HPO4溶液呈碱性,KH2PO4溶液呈酸性,两种物质的等量混合溶液的pH为6.8。当培养基中酸性物质积累导致H+浓度增加时,H+与弱碱性盐结合形成弱酸性化合物,培养基pH不会过度降低;如果培养基中OH-浓度增加,OH-则与弱酸性盐结合形成弱碱性化合物,培养基pH也不会过度升高。 但KH2PO4 和K2HPO4缓冲系统只能在一定的pH范围(pH6.4~7.2)内起调节作用。有些微生物,如乳酸菌能大量产酸,上述缓冲系统就难以起到缓冲作用,此时可在培养基中添加难溶的碳酸盐(如CaCO3)来进行调节,CaCO3难溶于水,不会使培养基pH过度升高,但它可以不断中和微生物产生的酸,同时释放出CO2,将培养基pH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在培养基中还存在一些天然的缓冲系统,如氨基酸、肽、蛋白质都属于两性电解质,也可起到缓冲剂的作用。 4、控制氧化还原电位(redox potential) 不同类型微生物生长对氧化还原电位(F)的要求不一样,一般好氧性微生物在F值为+0.1V以上时可正常生长,一般以+0.3一+0.4V为宜,厌氧性微生物只能在F值低于+0.1V条件下生长,兼性厌氧微生物在F值为+0.1V以上时进行好氧呼吸,在+0.1V以下时进行发酵。F值与氧分压和pH有关,也受某些微生物代谢产物的影响。在pH相对稳定的条件下,可通过增加通气量(如振荡培养、搅拌)提高培养基的氧分压,或加入氧化剂,从而增加F值;在培养基中加入抗坏血酸、硫化氢、半胱氨酸、谷胱甘肽、二硫苏糖醇等还原性物质可降低F值。 5、原料来源的选择 在配制培养基时应尽量利用廉价且易于获得的原料作为培养基成分,特别是在发酵工业中,培养基用量很大,利用低成本的原料更体现出其经济价值。例如,在微生物单细胞蛋白的工业生产过程中,常常利用糖蜜(制糖工业中含有蔗糖的废液)、乳清(乳制品工业中含有乳糖的废液)、豆制品工业废液及黑废液(造纸工业中含有戊糖和己糖的亚硫酸纸浆)等都可作为培养基的原料。再如,工业上的甲烷发酵主要利用废水、废渣作原料,而在我国农村,已推广利用人畜粪便及禾草为原料发酵生产甲烷作为燃料。另外,大量的农副产品或制品,如鼓皮、米糠、玉米浆、酵母浸膏、酒糟、豆饼、花生饼、蛋白胨等都是常用的发酵工业原料。 6、灭菌处理 要获得微生物纯培养,必须避免杂菌污染,因此对所用器材及工作场所进行消毒与灭菌。对培养基而言,更是要进行严格的灭菌。对培养基一般采取高压蒸汽灭菌,一般培养基用1.05kg/cm2,121.3℃条件下维持15~30min可达到灭菌目的。在高压蒸汽灭菌过程中,长时间高温会使某些不耐热物质遭到破坏,如使糖类物质形成氨基糖、焦糖,因此含糖培养基常在0.56kg/ cm2,112.6℃15~30min进行灭菌,某些对糖类要求较高的培养基,可先将糖进行过滤除菌或间歇灭菌,再与其他已灭菌的成分混合;长时间高温还会引起磷酸盐、碳酸盐与某些阳离子(特别是钙、镁、铁离子)结合形成难溶性复合物而产生沉淀,因此,在配制用于观察和定量测定微生物生长状况的合成培养基时,常需在培养基中加入少量螯合剂,避免培养基中产生沉淀,常用的螯合剂为乙二胺四乙酸(EDTA)。还可以将含钙、镁、铁等离子的成分与磷酸盐、碳酸盐分别进行灭菌,然后再混合,避免形成沉淀;高压蒸汽灭菌后,培养基pH会发生改变(一般使pH降低),可根据所培养微生物的要求,在培养基灭菌前后加以调整。 在配制培养基过程中,泡沫的存在对灭菌处理极不利,因为泡沫中的空气形成隔热层,使泡沫中微生物难以被杀死。因而有时需要在培养基中加入消泡沫剂以减少泡沫的产生,或适当提高灭。以上为复制,但是比较详细,已核查。
⑨ 管理会计的混合成本分解
混合成本的分解方法:
1、高低点法
(1)特点:以过去某一会计期间的总成本和业务量资料为依据,从中选取业务量最高点和业务量最低点,将总成本进行分解,得出成本性态的模型。
(2)优劣及说明:计算较简单,只采用了历史成本资料中的高点和低点两组数据,故代表性较差。
2、回归分析法
(1)特点:根据过去一定期间的业务量和混合成本的历史资料,应用最小二乘法原理,算出最能代表业务量与混合成本关系的回归直线,借以确定混合成本中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方法。
(2)优劣及说明:是一种较为精确的方法。
3、账户分析法(会计分析法)
(1)特点:根据有关成本账户及其明细账的内容,结合其与产量的依存关系,判断其比较接近哪一类成本,就视其为哪一类成本。
(2)优劣及说明:只适用于投入成本与产出数量之间有规律性联系的成本分解。
4、技术测定法(工业工程法)
(1)特点:根据生产过程中各种材料和人工成本消耗量的技术测定来划分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方法。
(2)优劣及说明:计算较简单,只采用了历史成本资料中的高点和低点两组数据,故代表性较差。
5、合同确认法
(1)特点:根据企业订立的经济合同或协议中关于支付费用的规定,来确认并估算哪些项目属于变动成本,哪些项目属于固定成本的方法。
(2)优劣及说明:合同确认法要配合账户分析法使用。
按照混合成本变动趋势的不同,可以分为四种:
1、半固定成本
半固定成本又称阶梯式混合成本,是其总额会随产量呈阶梯式变动的成本。这类成本的特点是在一定业务量范围内其成本不随业务量的变动而变动,类似固定成本。
当业务量突破这一范围,成本就会跳跃上升,并在新的业务量变动范围内固定不变,直到出现另一个新的跳跃为止。如企业化验员、保养工、质检员、运货员等人员的工资等就属于这类成本。
2、半变动成本
半变动成本又称为标准式混合成本,是指总成本虽然受产量变动的影响,但是其变动的幅度并不同产量的变动保持严格的比例。半变动成本是一种同时包含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因素的混合成本。
这类成本的固定部分是不受业务量影响的基数成本,变动部分则是在基数成本的基础上随业务量的增长而正比例增长的成本。如企业的电话费、水费、电费、煤气费、机器设备维修保养费等就属于这类成本。
3、延期变动成本
延期变动成本又称低坡式混合成本,是指在一定产量范围内总额保持稳定,超过特定产量则开始随产量比例增长的成本。例如,在正常产量情况下给员工支付固定月工资,当产量超过正常水平后则需支付加班费,这种人工成本就属于延期变动成本。
4、曲线式混合成本
曲线式混合成本通常有一个初始量,一般不变,相当于固定成本;在这个初始量的基础上,成本随业务量变动但并不存在线性关系,在坐标图上表现为一条抛物线。按照曲线斜率的不同变动趋势,这类混合成本可进一步分为递增型混合成本和递减型混合成本。
无论哪一类混合成本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地用一条直线方程y=a+bx去模拟它,这就为成本性态分析中采用一定方法进行混合成本分解提供了数学依据。
⑩ 混合成本的分解方法包括什么
混合成本的分解方法主要有:高低点法、回归分析法、账户分析法又称会计分析法、技术测定法又称工业工程法、合同确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