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产成本 » 成本改善是哪个阶段的

成本改善是哪个阶段的

发布时间: 2022-02-05 05:52:16

⑴ 成本会计的发展经历了几个时期

成本会计先后经历了早期成本会计、近代成本会计、现代成本会计和战略成本会计四个阶段。成本会计的方式和理论体系,随着发展阶段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早期成本会计阶段
(1880——1920) 成本会计起源于英国,后来传入美国及其他国家。随着企业的生产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生产成本越来越得到普遍的重视。这个时期的成本会计是早期发展阶段。这一阶段成本会计在实务方面取得以下进展: 一是建立了材料核算和管理办法。设立材料账户和材料卡片,标明“最高库存量”和“最低库存量”,以确保材料既能保证生产的需要,又可以节约使用资金;实行材料管理的“永续盘存制”,采取领料单制度控制材料耗用量。 二是建立了工时记录和人工成本计算方法。对人工使用卡片记录工作时间和完成产量;将人工成本先按部门归集,再分配给各种产品,以便控制和准确计算人工成本。 三是确立了间接费用的分配方法。随着生产设备的大量增加,间接费用也快速增长,先后提出了按实际数额进行分配和按间接费用正常分配的理论。 四是利用分批成本计算法和分布成本计算法计算产品成本。根据制造业的生产工艺特点,选择分批计算产品成本或分步骤计算产品成本。 五是出现了专门的成本会计组织。1919年,美国成立了全国成本会计师联合会;同年,英国也成立了成本和管理会计师协会。他们对成本会计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为奠定成本会计的理论基础和完善成本会计方法作出了重大贡献。
近代成本会计阶段
(1921——1945) 成本会计的理论和方法在这一阶段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与发展,成本会计有了以下方面的进展: 一是标准成本制度的实施。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泰勒为代表的“科学管理”思想,对成本会计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1906年美国会计师J.Whtmore第一次提出的“标准成本”概念,为生产过程成本控制提供了条件。标准成本制度实施后,成本会计不只是事后计算产品的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还要事先制定成本标准,并据以控制日常生产消耗与定期分析成本。这样,成本会计增加了事前控制的新职能,形成了管理成本会计的雏形。它标志着成本会计已经进入一个新阶段。 二是预算制度的完善。预算控制的开始是采用固定预算方法,即根据预算期间某一业务量确定相应的预算数。1928年,美国一公司的会计师和工程师根据成本与产量的关系,设计了一种弹性预算方法,分别编制固定预算和弹性预算。这就使相关费用项目的实际数与预算数更具有可比性,而且可是企业合理地控制不同属性的费用支出,便于有效地控制成本,夜里与考核经营者的工作业绩。所以,弹性预算是近代成本会计的重大进步,也是节约间接费用的最好办法。 三是成本会计的应用范围更广泛。在这一阶段,成本会计的应用范围从原来的工业企业扩大到各个行业,并深入应用到一个企业内部的各主要部门,特别是应用到企业经营的销售环节。在近代成本会计的后期,《工厂成本》、《标准成本》等成本会计名着的出版,是成本会计具备了完整的理论和方法,形成了独立的成本会计学科。

⑵ 成本会计中在哪个阶段进行成本控制最为关键,为什么

成本控制在供应链的每个环节都很重要,具体哪个环节最重要看具体实际情况.相应企业最薄弱的环节就是最关键的环节.而且这个环节或阶段也会动态变化,每个时期的情况都在发生变化.所以成本控制要站在整个供应链的角度来看更合适.

⑶ 变更成本最高的项目过程阶段是

在项目生命周期的哪个阶段,项目变更的代价最高(答案:D)
A.概念阶段B.开发阶段 C.实施阶段D.结束阶段

⑷ 成本管理发展的三个阶段 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基础较为薄弱,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计划成本管理沿用时间较长。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逐渐从国外引进了一些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目前主要运用的成本管理方法有:目标成本法、标准成本法、计划成本法、质量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等[2]。根据南京大学会计学系课题组所做的《中国企业成本管理方法及其效果的调查分析》结果显示, 51.4%的企业采用了目标成本法,38.9%的企业采用了计划成本法,18.1%的企业采用了标准成本法,如表1[3]。根据该调查分析:我国企业采用的目标成本管理法实施效果并不理想。从实施效果来看,多数仍处于初始阶段,多数企业仍然受到传统的成本管理观念的影响。多数企业仍然以财务成本核算为主确定标准成本,而后以此标准成本确定目标成本,而不是真正以市场价格为导向的目标成本。此外,在全员的贯彻实行上同样难以实现全员参与的目标成 印制电路信息 2011 No.9 管理与维护 Management & Protection 表1 成本管理方法使用状况(按行业比较)[3]类别标准成本计划成本目标成本其他家数百分比家数百分比家数百分比家数百分比合计 72 13 18.1 28 38.9 37 51.4 3 4.2纺织 4 0 0.0 1 25.0 2 50.0 1 25.0化工 13 0 0.0 3 23.1 9 69.2 1 7.7石油 3 1 33.3 0 0.0 3 100.0 0 0.0机械 18 4 22.2 13 72.2 6 33.3 0 0.0建设 5 0 0.0 1 20.0 4 80.0 0 0.0其它工业 13 3 23.1 6 46.2 5 38.5 1 7.7农垦 7 2 28.6 0 0.0 5 71.4 0 0.0商业 5 2 40.0 0 0.0 3 60.0 0 0.0其他 4 1 25.0 4 100.0 0 0.0 0 0.0本管理。所以,目标成本管理仍需要坚强的决心才得以进一步的改进。 3 成本管理的发展趋势
未来的市场是产品多样化的市场,产品类型和特点由最终客户决定,产品必须满足顾客多样化的需求。大批量单一的产品品种将会越来越少,小批量多品种成为一种趋势,这就导致了同一生产线上可能存在多种成本结构不同的产品共存。此外,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和节约人工成本,企业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不相关的费用(如质量检查、实验、设备调整、产品服务等)占产品生产成本比重越来越大,基于单一数量分配基准的传统成本管理对多种不同成本结构的产品共存的现象在费用分摊上难以明显区别对待,最终导致成本的失真。作业成本法为解决这一问题成为可能,作业成本管理可以采用多元的分配基准,成本计算深入到作业层次,以作业为中心定义成本动因,按照费用产生的原因进行分配,区分增值作业与非增值作业。产品成本的计算以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根据资源的消耗归集成本。由此可见,作业成本管理可以针对不同的产品准确计算产品生产过程对资源的消耗,分析资源消耗的合理性,从而相对准确地计算出产品成本和优化控制产品对资源的消耗,满足产品多样化的需求。
3.1 传统成本管理自从鲁宾.库拍(Robin.Cooper)和罗伯特.卡普兰(Robert.Kaplan)创立作业成本计算(ABC, Activity-Based Costing)之后,相对而言,此前的成本管理称为传统成本管理[4]。传统成本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主要形式,重点在于产品制造成本。传统成本管理是现代成本管理发展的基础,在科学成本管理历史阶段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在这一历史阶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www.homelunwen.com 毕业论文网,在现代的成本会计和成本管理教科书中仍然占据大量的篇幅。传统成本管理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财务报表的需要,包括内部财务报表和外部财务报表,在现代成本管理中仍难以拭去其所担任的重要角色。
3.2 作业成本管理作业管理(Activity-Based Management,ABM)也习惯地称为作业成本管理(Activity-Based Costing Management,ABCM),是以作业成本(Activity-Based Cost,ABC)计算法为基础的成本管理方法。作业成本管理建立在“作业”的基本概念之上,以“作业”为核心,围绕“作业”展开。作业成本管理的基本思想是,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消耗了作业,而作业消耗了资源,资源被消耗之后会产生一定量的产品价值,一系列的作业转移实际就是产品价值的转移,最终产品是所有作业的集合产生的价值量的集合。所以说,产品的生产过程就是“作业链”的形成过程,也就是“价值链”的形成过程。在这个“作业链”的形成过程中,不是每一个“作业”都会增加产品价值,所以就有“增值作业”与“非增值作业”之分。作业成本管理除了关注通过作业成本计算获取准确的实际产品成本之外,更重要的是通过作业成本分析深入作业层次尽可能地减少甚至消除“非增值作业”。由此可见,作业成本管理可以通过作业成本分析深入作业层次优化产品生产过程中对资源的消耗,从而达 到不断降低成本的目的。

⑸ 建设工程成本主要控制哪个阶段,请简述控制方法

施工阶段是控制建设工程项目成本发生的主要阶段,它通过确定成本目标并按计划成本进行施工资源配置,对施工现场发生的各种成本费用进行有效控制,方法如下:
一,人工费的控制
一是要按劳动定额合理使用劳动力;二是减少非生产用工和无产值用工;三是严格队工资结算制度;四是认真执行各种工资实效。
二,材料费的控制
一是要加强计划管理,实行实效储备,减少积压损失;二是要加强施工预算工料分析,以定额控制材料的使用;三是要加强文明施工生产管理,减少材料浪费和损失。周转材料一是要按规定进行摊销;二是减少使用数量,并注意维修、保管;租赁的要及时办理退租手续。
材料用量控制:
1,定额控制
2,指标控制
3,计量控制
4,包干控制
材料价格控制
三,施工机械使用费控制
是提高施工机械的完好率和利用率;二是合理配置和租赁,降低机械费用的支出,
四,施工分包费用的控制
合理施工组织设计,减少二次搬运,在项目管理中实行工具定包。

⑹ 精益企业是如何开展精益生产管理成本改善的呢具体有哪些环节呢

精益企业是如何开展成本改善的:

1、成本改善是在生产制造领城进行的降低成本活动

分析在生产制造过程的成本管理方面,两种生产方式在具体管理业务上没有明显差别,传统的成本管理包括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四个过程。精益生产方式对此做了改进,把维持上年度实际水平的控制活动称之为成本控制,而低于实际水平成本降低活动称之为成本改善,把成本改善从成本管理中突出出来,就更加体现出成本管理工作的深度和广度,能够比大量生产方式更大限度地降低成本。


2、成本改善是通过彻底排除生产制造过程的各种浪费达到降低成本的活动

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浪费,就其因果关系看,可以分成几个等级,每一级都比下一级更加综合,更加重要。

①一级浪费,是指存在着过剩的生产要素。如过多的人、设备和库存,它将引发出过多的工资、折旧和利息支出;

②二级浪费,是指制造过多或过于提前;

③三级浪费,是指在制品过多;

④四级浪费,是指多余的搬运,多余的仓库管理,多余的质量维持等等。


开展成本改善活动,要抓住主要矛盾,从产生浪费的源头加以根除。比如抑制住第二级生产过多和过于提前,就可减少第三级、第四级浪费。因此,控制好超量超前生产就成了成本改善活动的中心课题。


3、通过改善制造技术降低成本,是精益生产方式的一大创造

制造产品有两种技术,一种是生产技术,就是制造某种产品的技术,又称之为固有技术。另一种制造技术,是指能够熟练的掌握使用现有的设备、人员、材料、零件的技术:又称之为管理技术。如准时化生产技术就是一项综合性的管理技术。发达国家的汽车制造厂家在生产技术方面差别都不大,精益生产方式之所以能超过大量生产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先进的制造技术。


改善制造技术往往需要一定资金投入。与生产技术相比,尽管投入的数量不大,在现行成本管理体制下,必会遇到很大困难。现在人们注重于生产技术的投入,不注重制造技术的投入,往往是生产技术投入有了资金保证,制造技术的投入却没有资金来源。因为制造技术的投入主要是从成本中列支的生产费用,成本控制人员为了使成本不超过上年度实际水平,首先会把这部分费用削减掉。于是,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一些靠引进先进生产技术建设起来的工厂、车间或生产线,由于没有引入先进的管理技术,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长期体现不出来,可见通过改善制造技术降低成本,既有思想认识问题,还有现有管理制度的改革问题。


4、围绕时间效益进行变革,是降低成本、增加企业盈利的重要环节

据统计,汽车产品生命周期是五年,凡是推迟半年投入市场,企业要减少三分之一的利润。如果研制费用提高50%,能确保按时进入市场,利润只降低3. 5%。采用“一个流”的生产和快速换模,可以缩短生产周期。据统计,作业时间缩短1/4,将使设备和人员的生产力提高两倍,成本降低20%,开展价值工程和价值分析,把技术和经济结合起来考虑,在确保必要功能的前提下,求得最低成本的有效途径。这种方法的核心是功能分析。以产品为例,通过分析可以明确各个组成部分的必要功能,剔除不必要的功能,从而节约材料、零部件和操作工序,达到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的目的。在新产品开发阶段,它可以用于分解落实和实施目标成本。新产品投产后,它可以确定哪些对成本起作用的关键环节并不断改进,进一步降低成本。


5、成本改善是全体职工的事情

为了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这项活动,精益生产方式企业采用以下几种做法:

①一是提高职工的成本意识,定期向职工报告成本情况,公平地评价成本管理活动,组织学习其他单位成本改善的经验和做法,把所有的操作都换算成平时使用的钱,养成把操作当作钱来考虑问题的习惯;

②二是全方位的分解落实降低成本目标,使每个部门、每个车间直至每个生产班组,都有降低成本的目标,并通过制订小组公约,开展班组核算,有效地利用人、物、财,搞好成本控制;

③三是围绕成本降低目标,广泛地开展合理化建议和改善活动,并在荣誉和物质利益上奖励取得成果的职工,以保护职工群众的积极性。

⑺ 编制项目总成本计划啊属于哪个阶段

项目总成本计划也就是项目预算,一般是项目立项时候,项目进行中项目时间,项目完成量,项目成本与预期的对比可通过挣值管理来衡量

⑻ 成本改善是含义和目的

从经济角度研究质量成本,能分析质量成本的构成,采取措施使质量成本的下降,从而达到质量改进根本目的,即满足内部和外部顾客的需要

⑼ 精益生产成本改善的任务一般是哪个部门担当

随着精益生产理念的日益完善,很多企业管理者都渐渐意识到进行精益生产改善的重要性,而他们中的很多人对改善的最直接的认识就是精益生产改善对成本控制的益处,能够通过改善活动来有效的减少并控制成本,这是精益生产改善中一个至关重要的课题。一个改善项目的实施不仅仅需要管理阶层的意向和判断,因为整个改善流程没可能由管理者一个人去进行操作。而此时很多企业就会产生这样一个疑问,到底哪个部门需要来担当成本控制改善这一个重要任务的主要职责呢?谁又应该担当这个任务的大头呢?

在精益生产推进过程中,有人说是产品研发部门。因为产品设计成本决定主要制造成本,要综合考虑面向成本的设计。又有人说大头是降低库存,逼着物控和采购降低库存周转时间,缩短入料周期,对成本的控制力度很大。还有人说基层管理是重要的,由上而下的推行才会畅通,减少互相踢皮球的情况,也能带动改善(氛围的建设。各种说法都非常的具有说服性,难分高下。

事实上,由此可以看出,降低和控制成本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过程,要想有效的降低成本并持续的保持这种改善成果,基层管理、产品设计、物流部门、仓储、物控、采购等各个部门的作用都必不可少。精益生产推进过程中,成本改善不是一个部门能够完成的,是一个典型跨部门合作的项目。项目团队由来自生产,工程,技术,改善,质量各个部门的基层管理负责人,带动整个部门参与到成本控制的流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