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产成本 » 如何控制资金成本
扩展阅读
上海nmn什么价格 2025-01-18 19:35:43
一罐奶粉成本是多少 2025-01-18 19:27:22

如何控制资金成本

发布时间: 2022-02-06 09:17:04

A. 如何合理的控制成本

浅谈如何控制房地产开发成本

邸国永

近年来,房地产业经营环境急剧变化,竞争日趋激烈。开发商单纯依靠简单的战术措施已难以保证在激烈地竞争中维持长久的竞争力。经营战略的重要性越来越被开发商所重视,成本管理的作用也随之突出,在经营战略中居于极其重要的核心地位。因为,在短期内,开发商所定位的产品价格受到市场的约束,市场需求也是企业发展的外在因素,开发商无法左右,如何有效地降低成本就成了获取最大利润的重要途径。

一、投资决策阶段

投资决策阶段是项目开发中最为关键的阶段,此阶段所做的项目策划书、投资估算是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直接影响整个项目的成败。在这一阶段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加强成本管理。

1.组织优秀的项目团队

项目行性研究以及产品的开发策划是一个系统性、专业性的工作。在投资决策阶段,公司需要组织一个由集团公司和地产公司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才组成的项目组,成本控制人员要参与投资决策阶段的具体工作。项目组应由以下人员组成:建筑师、造价工程师、营销人员(或委托专业策划公司)、工程技术人员、投资分析人员、经营管理人员(或项目经理)。
在投资决策阶段,项目组应完成从市场调研、产品策划、产品定位、风险分析到投资估算与分析的全过程工作。其中,成本控制人员主要对城市的市场状况和经济形势、建筑安装工程造价状况、政府费税情况、贷款利率等做出充分的了解、分析和判断。

2.进行详细的成本分析

(1)土地开发成本
土地成本支出约占项目总支出的20-30%,因此对土地的确定应充分考虑开发风险和升值空间,其成本的确定应包含:
①土地出让金
土地出让金可参考政府近期出让的类似地块,并结合其位置及周边状况、建筑容积率等进行修正估算。
②土地征用费、城市配套费、拆迁安置补偿费
土地征用费、城市配套费均有具体规定。开发企业在与政府协商时应充分利用政策优势,针对性地对项目所涉及的各项市政大配套进行实际调研,对管线的增容、道路的拓宽、公建的配套作充分估计。拆迁安置补偿费一般采用货币补偿,其费用可参照近期类似项目。

(2)前期工程费用估算
前期开发费一般占项目总支出的3%左右,但因各地实际收费差异也有很大差别。“三通一平“"和临时设施费应根据实际估算,并结合实际状况充分发挥临时设施对项目建设的相对永久性,从而相对降低开发成本。
前期工程费用的其它费用较为繁多,规定费率与实际收费有差异,开发商应注意同相关部门协调。同时,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许多规费由硬性指标转变为市场调控,开发商应确保其既符合政府政策要求,又满足项目开发利益。

(3)建筑安装工程造价成本
建筑安装工程造价一般占项目总支出的45-55%,因地域差异比例数也不尽相同。其成本分析应首先分析当前区域经济形势,掌握建筑市场中施工企业总体状况。调研近期类似项目造价指标,了解市场人工、材料变动情况,对影响造价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修正,合理科学地确定项目的建安成本指标。并对初步设计方案的开发成本进行分析优化,共同确定产品定位。

(4)社区管网、配套设施、小区智能化费
社区管网费用对于一些中档楼盘社区一般为项目总支出的6%左右。在决策阶段,成本控制的重点应是对市政大配套的一次网站的供应能力及区内网站的设置进行了解、分析,做好估算。
区内配套应坚持在不影响产品品质定位及差异化的前提下,尽量做到精简配套,同时考虑配套项目的可经营管理性,为项目后期的物业经营运作打好基础;配套也包括社区规划配套,应考虑其适应性。
小区智能化的定位应坚持"宁精勿多、满足基本所需"的原则,繁琐的智能化系统的维护和运行费用将给物业经营管理增加难度,而且技术折旧非常快。

(5)园林环境工程费
园林环境一般为项目总支出的3-5%,其成本应同项目的定位相关联,也与项目所处的地域环境有关。

(6)投资决策阶段的费税分析
管理费:根据城市地域特点一般确定为销售收入2-3%。
销售费用:一般确定在销售收入的2-3%,销售费用的控制应注意选择好适当的广告媒体,处理好售楼处、样板房的设置方法及定位。
财务费用:投资决策阶段应对财务费用做好充分估计,正确运用资本的杠杆,以最少的财务费用满足项目资金链的连续性。资金的使用成本将对开发商最终利润产生较大影响。
税金:在决策阶段,开发商应根据政府有关规定估算,并争取获得政府支持,减免部分税费。在二线城市,税费的减免对于异地开发商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7)不可预见费及风险分析
根据项目的复杂程度,不可预见费及风险一般为除去土地开发费用外的直接成本的3-5%。投资决策阶段,项目组应做好项目的土地成本变化、建造成本变化、房屋售价变化、开发周期、容积率、贷款利率、政策变化等方面的风险分析,基本保证风险成本小于项目净利润的5-8%。

二、设计阶段

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是工程造价控制的重要阶段,其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在75%以上。在此阶段,成本控制人员通过恰当地与开发商的建筑师、设计院的设计师密切配合,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主要方法和措施有:

1.根据项目定位确定合理的容积率
项目容积率的大小将直接关系到项目的销售收入和建造成本。尽可能确定一个基本控制区间,充分利用好土地资源,并结合项目地形特点建造环境景观,提高土地利用率。

2.做好设计方案的评审,加强设计方案优化
成本控制人员应对设计方案的结构体系、基础造型、平面布置进行成本分析,向建筑师提出建议,使设计方案不断优化。同时,对设计方案的计算过程进行评审,杜绝人为因素的保守扩大,尤其在设计系数的取值上。

3.实行限额施工图设计,明确奖惩办法
对设计单位施工图限额设计指标有:
(1)每平方米钢筋含量指标;
(2)每平方米砼含量指标;
(3)单位施工图预算指标;
(4)设计变更费用限额指标。

4.加强设计质量检查监督,减少设计变更费用
对设计单位的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果开发商本身人力资源不足,可整合社会资源,增强事前控制的力度。与设计单位签订的合同,应明确规定因设计质量不足所造成变更的制约措施。给设计阶段必要的时间,也是减少或杜绝"三边工程"的必要条件。

三、招投标与合同洽商阶段

项目招投标与合同的洽商确定是项目成本控制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很多相关法律文本均在此阶段完成,许多隐患和难点也是在此阶段留下的,这个阶段的工作质量将直接影响项目运作期间的成本管理和结算工作。因此,成本管理人员在此阶段,应根据项目总体进度计划使工程招投标清晰、有条理,使工程合同符合项目要求。

1.做好招投标工作的几个主要措施
根据项目整体施工计划制订详尽的招投标计划,通过市场调查分析,建立和完善区域性的施工单位、建筑材料、政策法规等信息库,为招投标储备信息资源。制订招标计划的同时,应明确招标原则,界定承包方式、范围、支付款办法及甲供材料的范围、方式、分包项目等主要合同洽商条款。

招标阶段控制造价的主要方法有:
(1)单位工程方面:以采用总承包方式为主,部分项目分包。单位工程实行平方米造价包干或总价包干方式,对于有规模效益的分项工程,如门、窗、楼梯栏杆等采用分包,同样实行单方造价包干。
(2)甲供材料方面:对于涉及工程品质的材料(如外墙漆、装饰材料等),宜采用统一甲方供料,一些大宗主要机电设备也应甲方自行采购。在资金允许的条件下,因季节因素价格变动较大的某些材料(如水泥、钢材等),也可充分发挥开发商的规模效益进行甲供。甲供材料价格也应通过竞标定价,公司必须确保比承包商有价格优势,避免损伤承包商的积极性。
(3)区内配套及园林景观工程方面:宜采用清单报价形式招标,同时招标时应对主材的规格、品质予以明确。
(4)智能化工程方面:宜采用清单报价方式招标,合同价款应采用可调价款的方式。招标时应约定主要材料价格的调整幅度差值,结算时,超过此差值,其价格将进行调整(因为电子产品更新换代快,价格降幅大,智能化系统由施工到投入正常使用时间跨度大)。
(5)土石方工程方面:区内的土石方平衡工程也是成本控制的重点,在招标时宜选择专业公司进行施工,专业公司之间可采用单方报价的竞争方式进行投标、竞标。
招投标工作环节多,有力的监控将避免决策失误、成本失控。一方面,加强对投标单位的资格审查。详细审查其单位的信誉、经济状况、操作能力,避免"鱼目混珠"扰乱投标环境,给招标带来难度,甚至做出错误的判断。另一方面,加强对标底的审核。标底的计算过程具有专业性、复杂性、人为因素较多的特点。企业应建立复核机制,避免标底偏差所产生的成本提高或投标单位盲目低价中标给工程管理及结算工作带来困难。

2.合同管理体系中的成本控制
(1)合同的严密性
除正常应明确的合同条款外,还应对设计变更、现场签证的计价方法、特殊工艺的计价方法、违约处理方法及可能遇到的风险处理方法等进行明确,以便避免结算时产生分歧和矛盾。
(2)合同的可操作性
合同的可操作性主要体现在发、承包方能够实际执行。避免承包方为取得工程盲目承诺不可能实现的条款,从而影响工程进度以及项目的各项计划的实施。

四、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

施工单位与开发商的管理理念及方法往往存在差异,要想建造出优质的楼盘,公司须在一些关键管理环节上建立严密而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体现在成本管理上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应予以加强:

1.加强设计变更、现场签证的监督和管理
施工阶段的设计变更和现场签证是不可避免的,但应处于一个严密的管理控制体系之中。设计变更及签证管理控制体系应明确:操作流程、流程环节中的责任人、责任人的管理权限、流程环节的确认时限、否决及责任追究制度等。同时,让施工单位明晰该操作体系,以便于协作配合,提高工作效率,为结算打好基础。

2.加强设备和材料的品质与价格管理
完善的设备、材料管理体系是打造精品工程的必要条件,通常操作方式有:
(1)自行采购
自行采购既能起到成本控制作用,又避免双方结算时产生分歧。如大型机电设备(电梯、空调等)、外立面装饰材料(外墙漆、饰面砖等)等一些对项目品质影响较直接,同时价格较高又易发挥规模采购优势的材料要自行集中采购。园林景观工程所用的部分材料,也可通过竞标自行采购。
(2)总承包单位采购
开发商对一些建筑常用的地材、通用材在限定品质、性能的前提下,可让承包单位采购,这样可发挥承包商比开发商更熟悉市场的优势,从而调动其积极性。
(3)甲方限价承包单位采购
一些没有一次性包死的工程,主要材料价格可通过发、承包方共同议定一个价格确认程序来确认价格,结算时按限定价格结算,限价时应明确价格时限及范围。
上述材料采购的三种方式都应在样板、样品认证制度、进场验收确认制度监控下才能投入使用。

3.加强资金计划执行的监控
(1)资金计划是建立在项目的各项合同已确定且总体施工进度计划已确认合理的基础上,这就要求成本控制人员与工程管理人员在前期相互协调,扎实地做好基础工作。
(2)施工阶段的工程款支付是以资金计划为基础的,它应同施工进度计划相协调,在这样一个总框架下监控项目,可使工程管理更加清晰。当月实际发生额的增减超过资金计划一定比例时,成本控制人员和工程管理人员应及时分析、阐明原因,严重时,提出成本预警和工程进度预警。
(3)资金计划与成本的动态控制相结合,可使公司更好的掌控项目的运行,使企业的销售收入与工程支出处于良性循环。

五、结算阶段的成本控制

结算工作的突出特点是:"大量性、集中性、复杂性"。为避免结算时产生主观上的错误和漏洞及客观上的疏忽应建立以下机制:

1.会议确认制
结算原则采用会议确认制。通过结算会议确定结算方法、人选、结算期限、除正常结算项目之外所发生的特殊问题以及合同没有约定或双方分歧较大的项目。

2.二次复核、审计制
建立切实可行的二次复核、审计机制,使结算工作处于受监控状态。一方面,加强内部制约;另一方面,减少工作失误。具体操作人员应聘请经验丰富的造价人员也可委托中介机构。

3.奖惩制度
结算完毕后,对照成本目标进行分析、整理,并分别就设计单位的设计质量(含本企业设计管理部门)、监理单位的现场签证(含本企业工程部)的管理情况,进行成本控制的程度分析,视具体情况给予奖罚。

总之,房地产开发的成本控制应贯穿于项目开发的全过程,其控制的重点在于前期的决策、设计阶段的预控、招投标与合同洽商中的精确布控以及施工与结算阶段的严控。尤其在二线城市开发项目的利润还不是很高的情况下,更应以严谨务实的态度做好每一个环节,这样才能使公司赢得最大的利润。

B. 如何进行成本控制的方法

成本控制是企业根据一定时期预先建立的成本管理目标,由成本控制主体在其职权范围内,在生产耗费发生以前和成本控制过程中,对各种影响成本的因素和条件采取的一系列预防和调节措施,以保证成本管理目标实现的管理行为。
一、成本控制的方法
(一)目标成本管理
目标成本法是一种以市场为主、以顾客需求为导向,在产品规划、设计阶段就着手努力,运用价值工程,进行功能成本分析,达到不断降低成本,增强竞争能力的一种成本管理方法。
目标成本是在产品生产准备前下达给技术、生产等职能部门的产品成本控制目标,即产品在市场上可能接受的销售价格减去合理利润和税金后所能允许发生成本的最大限额。目标成本计算法的思路是建立一种通过具有竞争性的市场价格的估算而得出的目标成本,以便使人们从期望的竞争状态回到能保证目标利润
实现的经营成本和生产效率上来。目标成本计算法通常以顾客愿意支付的价格为基础确定产品或劳务的成本计算方法。目标成本计算应以顾客为导向,它以顾客认可的价格、功能、需求量等因素作为出发点。正是由于这个原因,目标成本计算又称为“价格驱动成本计算”,它与传统的“成本加成计算价格”相对应。
目标成本计算始于对产品价格的计算。产品价格综合考虑了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产品的功能、性质及市场竞争力。目标成本管理的关键在于确定目标成本,成本预测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①扣除法。首先确定企业的目标利润,然后再从产品销售价格中扣除应缴纳的产品销售税金和本单位目标利润,其余额就是需要努力实现的目标成本。
②经验估算法,也叫调查研究法。它是对同样产品,采取同行业先进企业以及本企业的历史先进水平或上年度的实际成本,结合在计划期内各种变化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根据预测成本降低的可能性及其保证程度,估算出产品目标成本。
③高低点法。根据成本习性将企业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用一定时期历史资料的最高业务量与最低业务量的总成本之差与两者业务量之差进行对比,先求出单位变动成本,然后再求得固定成本总额的方法。④回归分析法。根据过去若干期的成本资料,利用最小二乘法,计算出回归直线,确定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然后再讲行成本预测.
目标成本法的执行,与产品生命周期密切相关,特别是在产品规划、设计、生产阶段,目标成本法的作用更加明显。具体包括下面几步:
第一,产品规划阶段。由企业产品开发委员会对市场的产品需求状况和消费倾向等问题进行调研。
第二,产品设计阶段。在此阶段,目标成本法强调价值工程法的运用。根据产品规划书,设计出产品原型。结合原型,把成本降低的目标分解到各个产品构件上。
第三,试生产阶段。在试生产阶段一旦发现产品成本超过目标成本要求,就得重新返回设计阶段,运用价值工程进行再次改进。只有在目标成本达到的前提下,才能进入最后的生产。
最后,生产阶段。进人生产阶段后,目标成本法转向成本维持,保证正常的生产条件,维持既定的水平成本。
(二)作业成本管理
作业成本法又叫作业成本计算法或作业量基准成本计算方法,是以作业为核心,确认和计量耗用企业资源的所有作业,将耗用的资源成本准确地计入作业,然后选择成本动因,将所有作业成本分配给成本计算对象(产品或服务)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作业成本法的指导思想是:“成本对象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作业成本法把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包括期间费用)作为产品(服务)消耗作业的成本同等地对待,拓宽了成本的计算范围,使计算出来的产品(服务)成本更准确真实。作业是成本计算的核心和基本对象,产品成本或服务成本是全部作业的成本总和,是实际耗用企业资源成本的终结。
(三)责任成本控制
责任成本是指特定的责任中心(如某一部门、单位或个人)在其所承担的责任范围内所发生的各种耗费。从实质上来说,责任成本制度是企业内部的一种管理制度。具体说,就是要按照企业生产经营组织系统,建立责任成本中心,按成本责任的归属进行成本信息的归集、控制和考核,从而将经济责任落实到各部门、各单位和具体执行人。责任成本控制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1)建立责任中心。实行责任成本制度,要求企业根据其组织结构特点按照分工明确、权责分明、业绩易辨的原则,合理划分责任中心。责任中心可从不同角度划分,西方责任会计中划分的责任单位主要是利润中心、成本中心和投资中心。我国责任会计理论对责任单位也有不同的划分形式,从责任会计核算与控制内容划分,可将责任单位分为成本费用责任单位、利润责任单位、成本资金责任单位和收入资金占用单位。
(2)建立内部结算制度。内部结算是指在企业内部模拟银行结算方式,对各责任单位的经济事项运用货币形式进行交换的管理方式。建立这种制度的目的,是为企业内部各责任中心之间转移产品或劳务确定合理的内部价格,为各责任中心考核提供依据。建立内部结算制度的关键是制定内部结算价格和选择内部结算方式。
(3)编制责任预算。责任预算是企业总预算在各个责任中心进行合理划分而编制的预算。作为责任会计的重要环节,责任预算具有重要作用,它是控制企业及各责任单位活动的标准,是考评各责任单位业绩的依据,也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手段。
(4)进行责任控制。责任控制是责任会计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以各责任单位的责任指标为基础,以责任预算为依据,对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收入、成本、利润、资金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控制。各责任中心应实行自上而下的控制,各责任中心也应加强自我控制。
(5)建立健全责任成本核算制度。为了及时报告责任中心责任预算的执行情况,分析实际与预算的差异,企业应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的责任成本核算制度。
(6)进行责任考核。可以根据责任中心的业绩报告,分析与其责任预算的差异,并查明原因,实行奖惩。通过评价和考核,可以总结成功的经验,查找存在的缺陷,为下一期预算编制提供参考资料。责任成本考核应公平合理,不但能激励各责任中心的积极性,也能通过适当的惩罚约束和控制不当行为,以实现责任中心权责利的统一。
(四)标准成本控制
标准成本法亦称标准成本系统、标准成本会计,是指围绕标准成本的相关指标而设计的,将成本的前馈控制、反馈控制及核算功能有机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成本控制系统[150]。标准成本系统最初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随着其内容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被西方国家广为采用,目前已成为企业Et常成本管理中应用最为普遍和有效的一种控制手段。
标准成本具有以下特点:以产品成本为对象,融成本计划、成本核算、成本控制为一体,突出成本控制在系统中的核心地位;成本差异揭示及时,按管理区域分类计算、分析和控制各种差异,责任分明;不强调计算产品的实际成本,反映成本差异旨在改进管理,降低消耗。
一个完整的标准成本系统,主要有标准成本的制订、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和成本差异的处理三部分组成。实施标准成本系统一般有以下几个步骤:
①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结合生产特点制定成本中心;
②正确制定单位产品标准成本(成本标准);
③揭示实际消耗与成本标准的差异;
④根据实际产量和成本标准计算产品的标准成本;
⑤积累实际成本资料并认真汇总计算实际成本;
⑥通过标准成本和实际成本的比较,算出标准成本的差异,分析成本差异的原因;
⑦进行标准成本及成本差异的账务处理(纳入会计簿记体系的单位才有);
⑧向成本负责人提供成本控制报告,评价考核各责任部门、人员的业绩。
二、成本控制的步骤
虽然控制对象各有不同,控制工作的要求也各不一样,但控制工作的过程基本是一致的,大致可分为四个步骤:
(1)确定控制标准,即确定评定工作绩效的尺度。管理者应以计划为基础,制定出控制工作所需要的标准。
(2)衡量工作成效,即通过管理信息系统采集实际工作的数据(与已制定的控制标准中所对应的要素),了解和掌握工作的实际情况。在这一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获取信息的质量问题,做到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可靠性、适用性。
(3)分析衡量的结果,即将实际工作结果与标准进行对照,找出偏差并分析其发生的原因,为进一步采取管理行动作好准备。这是控制中最需理智分析的环节,是否要进一步采取管理行动就取决于此。若分析结果表明没有偏差或只存在“健康”的正偏差,那么控制人员就不必再进行下一步,控制也就到此为止了。
(4)采取管理行动,纠正偏差。纠正偏差的方法不外乎两种:要么改进工作绩效,要么修订标准。
三、成本控制的原则
(一)经济原则
经济原则是指因推行成本控制而发生的成本,不应超过因缺少控制而丧失的收益。
1.实用性:成本控制要能起到降低成本、纠正偏差的作用,具有实用性;——成本控制系统应能揭示何处发生了失误,谁应对失误负责,并能确保采取纠正措施。
2.例外管理:对正常成本费用支出可以从简控制,而格外关注各种例外情况;
3.重要性:对成本细微尾数、数额很小的费用项目和无关大局的事项可以从略;
4.灵活性:成本控制系统应具有灵活性。面对出现的预见不到的情况,控制系统仍能发挥作用。
(二)因地制宜原则
成本控制系统必须个别设计,要适合特定企业的特点、适合特定部门的要求、适合职务与岗位责任要求、适合成本项目的特点。
(三)全员参加原则
有效控制成本的关键,是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
(四)领导推动原则
成本控制涉及全体员工,并且不是一件令人欢迎的事情,必须由最高当局来推动。

C. 企业如何控制资金成本

摘要:由于资金的来源不同,其成本的构成也有所不同。借入资金的成本主要是借款费用:所有者投入资金的成本主要是分配的股利。此外,在资金的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多个项目投入资金的选择,不同项目可能带来不同的效益,因此,在确认资金成本时,还要考虑一笔资金投入一个项目而放弃其他项目形成的资金使用机会成本。

D. 怎样降低控制成本

降低成本是企业面临的一个永恒主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成本的科学管理,把成本控制在最佳状态,是企业取得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企业应该将成本管理作为一项战略长期抓、反复抓。持续不断地将成本管理渗透到企业运作的全过程,做到人人讲成本,事事重效益。企业降低控制成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转变成本管理观念树立成本效益观念,实现由传统的"节约、节省"观念向现代效益观念转变,从投入与产出的对此分析来看待投入的必要性、合理性。
二、加强企业文化培训,增强全体员工的成本意识,提高员工的主观能动性。
(1)员工的成本管理意识、综合素质集体意识、工作态度和责任感、员工之间以及员工和领导之间的人际关系等,都是影响企业成本高低的主观因素。
(2)将成本控制意识作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消除认为成本无法再降低的错误思想,对企业全体员工进行培训教育,使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及全体员工充分认识到企业成本降低的现实意义及重要性,形成民主和自主管理意识。
三、依靠现代化的科学管理降低成本管理贯穿在企业运作的全过程,要降低成本,首先要抓管理。
1,要加强供应管理,控制材料成本
2,驾轻就熟物资管理,降低物化劳动消耗。
3,强化营销管理,降低销售成本。
四、鼓励发明、创新,并将其应用到企业实际经营中,通过技术改造降低成本。通过技术改造,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开辟降低生产成本的途径。
1,一方面要特别注重工艺技术改造,积极采取新技术、新工艺节能降耗,从根本上减少原材料的消耗。在达到产品质量目标的同时,保证成本控制目标的实现。
2,另一方面,在实施技改项目建设中应该注意降低项目建设成本。
五、设置科学合理的工作岗位和公平合理的薪酬体系。岗位设置要考虑人员费用和人力成本。优化劳动组合,竞争上岗,优胜劣汰,做到"能者上、庸者让、差者下",调动积极性。
六、保证产品质量降低成本。
1,要强化对质量管理的领导,形成质量管理网络,进行质量分析,控制质量成本。
2,要有严格的工艺技术标准,实行系统的质量管理,做到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原材料不采购进厂,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半成品不流入下道工序,不合格的产品不出厂。
3,完善质量管理制度,建立专业检测队伍,同时将质量管理纳入到经济责任制考核体系,设立QA、QC检验人员确保生产各环节安全有序的进行。
七、优化资源结构降低成本主要包括两方面:产品结构和资本结构。
1、产品是企业的生命,市场上产品销售不出去,造成产品积压,就谈不上降低成本。
2、企业要不断发展,增强参与市场竞争、抗衡市场风险的能力。

E. 降低资金成本的几条途径

(一)更新成本管理观念

企业成本管理应与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直接联系在一起,以一种新的认识观,即成本效益观念看待成本及其控制问题。企业的一切成本管理活动应以成本效益观念作为支配思想,从“投入”与“产出”的对比分析来看待“投入”(成本)的必要性、合理性,即努力以尽可能少的成本付出,创造尽可能多的使用价值,为企业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除了在本企业加强成本管理外,还十分注重与产品相关的外部供应商等的协调配合,促进各有关方面参与企业的成本管理。企业通过对外部相关企业施加一定的成本压力,迫使其达到企业的成本目标而不断努力。这从客观上为产品成本的降低作出了贡献。这是企业能最大限度的挖掘潜力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选择适合的合作伙伴,提高资源配臵效率

企业购买原材料、生产产品、出售产成品等,是一项系统工程,企业应把组成市场供货链的所有生产商和中间商作为降低产品成本的有机整体。只有整个系统降低成本费用,最终向市场供应的产品价格才能降低,才能提高产品竞争力。因此,要使产品在市场上有竞争力,需要整个供给系统的所有成员达成共识,联合起来、共同努力,降低整个供给系统生产和流通过程的费用,以提高产品竞争能力。所以,企业降低产品成本和经营管理费用的关键途径之一,是必须选择适合的合作伙伴。企业要形成一定的生产能力,必须具备各种各样的资源。通过合理配臵和使用资源,各项资源才能发生相互作用,不同的资源配臵会形成不同的生产能力,创造不同的经济效益。因此,企业必须谋求有效、合理地配臵和利用各项资源,提高资源配臵效益。才能降低产品成本。在实际工作中,资源的取得需要支付一定的成本,但资源组合是不需支付成本的。企业应合理配臵资源,建立最佳资源组合,利用无需支付成本的最佳资源组合,创造超额价值。资源组合形成的创造超额效益的能力,建立在个别资源和企业人员的劳动基础之上,通过人的劳动对各项个别资源进行组合,从而形成新的生产能力。
(三)提高领导和员工的管理意识及技能

许多企业领导认为,降低企业成本并不能直接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更无法体现他们在任期内的政绩。因此,企业单纯追求产量,将产值作为经济责任的主要任务。对于抓管理特别是成本管理,认为难度大,不易奏效,不能持之以恒,效益不好时就抓,效益好时就放松,甚至不抓,没有真正把加强成本管理作为企业管理工作的主体。而只是作为增加效益的附属工具,这种管理意识的结果,必将使降低企业成本的任何方法或途径失效。为提高企业领导及职工的管理意识,降低企业成本,一要提高企业全体人员的意识,特别是企业领导的意识,反复强调降低企业成本的重要性,使降低企业成本的工作真正得以落实。二要注重人力资源的开发。一个企业要想取得好的业绩、高的营业利润,只有要靠大家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
(四)利用共享资源

共享资源指产品的成本与分摊资源费用的产品数量有关。分享这类资源的产品数量越多,分摊到单位产品中的成本就越低(如:企业固定资产、产品的研究开发费用、资源的采购费用、信息使用费用、市场开发费用、信息传播费用、建立和使用销售渠道的费用、交易费用、经验共享等,都是共享资源)增加使用这些共享资源的规模和频率,就可以降低产品的成本。
(五)加速资金周转,降低产品成本加速资金周转是降低产品成本的重要途径。

应通过及时采购、及时生产、及时销售,来加速资金周转,降低产品成本。加速资金周转的关键,要把企业的采购、生产、销售进行有机整合,建立具有弹性的生产能力,尽可能的缩短产品的生产周期,这样就能对多变的市场需求做出快速、灵敏的反应,一旦市场有了需求,就组织产品的生产、原材料的采购,产品完工后就可立刻进入销售领域。这样就能把原材料、在产品、产成品的资金占用,有形和无形损耗及管理费用等期间费用降低到最低程度。
(六)有效降低物流费用

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能够占有的市场份额也是有一定限度的,当达到一定限度不能再扩大利润的时候,如何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这时候发现如果能有效降低在企业成本中占据相当高的物流费用,就等于说提高了企业的利润。所以这时候我们就开始把物流管理称为第三利润源泉。
(七)创新是节约成本的源泉

在传统经济环境中,节约开支、修旧利废、堵塞漏洞、降低消耗都能大幅度地降低生产成本,但是在新的经济环境下仅从这些方面降低成本,效果有限,只有创新才是降低成本最有效的途径,是企业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的不竭源泉。科技进步使先进的设备、工艺及材料应用于生产领域,依靠技术创新,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是降成本、增效益的有效途径。一方面生产出竞争力强并能满足社会需要的优质产品,提高了生产率,包括劳动生产率和资本生产率;另一方面,也节约了人力、能源及原材料消耗,降低了生产成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生存和发展,要实现现代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的目标,必须狠抓技术进步。要做好这项工作,企业不但自己要注重科技开发工作,而且应与科研单位紧密配合,将新的科研成果及时应用于生产实践中去,使其尽快转化为生产力。同时,要搞好技术引进工作。另外,在技术开发和引进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技术与经济的结合,使技术进步有利于降低成本,节约原材料和能源消耗,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总之,降低成本的途径有许多,企业应根据自身特点,针对性的进行管理和控制。成本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走向市场,求生存、争发展的必由之路。降低成本有利于增加生产,增加利润,还能使企业改善生产经营环境。企业的一切成本管理活动应以现代成本效益理念作为指导思想,要认识到成本优势的取得绝对不限于成本本身。

F. 如何降低企业资金成本

从中长期要降低企业的借贷资金成本,一是要发展股权直接融资,二是要坚决进行打破目前大中银行垄断格局的改革。

G. 企业如何控制成本

1. 企业的行政工作大体分为政令控制与后勤保障两大块。,2. 后勤保障可细分为办公用品与耗材;车辆;警卫;保洁;食堂;安全生1) 办公用品与耗材:A. 行政工作首先需要与公司各部门负责人商量并确定“月耗”,也就是一个月根据部门人数和工作内容需领笔、打印纸、笔记本、活页夹等数量。月耗经总经理审批后执行,统一采购统一发放。如有特殊情况需领用则记录在“办公耗材领用登记表”中,计入领用部门费用预算。B. 提倡节能降耗,比如要求打印纸双面使用、更换笔芯等方法。各部门自带打印纸复印并做好打印记录。购买时应挑选价格适中且性价比优异的产品,不可一味贪图便E. 与财务部合作清点公司办公用品及生产设备,登记入账。F. 对公司水电进行统计,每月对比并对异常情况进行排查分析。
A. 尽量派遣专职司机驾驶公司车辆,确保人员、车辆安全。B. 对车辆使用进行登记,包括使用人、往返时间、事由、公里数等。C. 对车辆定期保养与检测A. 对进出人员车辆进行登记。B. 确保公司相关产品、资料不外流。C. 文件、包裹第一时间分发各部门。D. 日常检查排除安全隐患。A. 制定各部门卫生责任区并排出值日表,落实责任到人。B. 出台卫生管理标准及检查制度,定期检查。C. 定期评选优秀及未达标部门并进行奖惩。D. 与未达标部门负责人商定改正期限并签订书面协议。E. 如公司有专职保洁人员需指定清洁区域及清洁标准,定期核心就是确保食品安全,至于如何满足员工口味、及时确定就餐数量避免浪费等都是见仁见智的细A. 行政的核心工作之一就是确保人员安全工作生产,应定期检查工作现场,排除安全隐患及违规操作项C. 组织防火演习,合理配置消防设备并定期检查,培训消防安全员。A. 监控设备配置、维护、保养,确保无死角。B. 环境噪音、排污等检测,及时提出应对措施。以上这些简略说明在资金及成本控制中,行政人员需要注意的控制点政令控制是行政部的核心工作。政令控制就是对公司各项政令的传达、执行进行控制。

H. 如何控制项目成本

组织措施。项目经理是项目成本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全面组织项目部的成本管理工作,应及时掌握和分析盈亏状况,并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工程技术部是整个工程项目施工技术和进度的负责部门,应在保证质量、按期完成任务的前提下尽可能采取先进技术,以降低工程成本;经营部负责合同实施和项目经理工作,负责工程进度款的计量与支付工作,处理施工索赔等问题;财务部负责工程项目的财务工作,及时分析项目的财务收支情况,合理调度资金。
技术措施。一是制订先进的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以达到缩短工期、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的目的。施工方案包括四大内容:施工方法的确定、施工机具的选择、施工顺序的安排和流水施工的组织。正确选择施工方案是降低成本的关键所在。二是在施工过程中努力寻求各种降低消耗、提高工效的新工艺、项目经理、新材料等降低成本的技术措施。三是严把质量关,杜绝返工现象,缩短验收时间,节省费用开支。
经济措施。一是人工费控制管理。主要是改善劳动组织,减少窝工浪费;实行合理的奖惩制度;加强技术项目经理和项目经理工作;加强劳动纪律,压缩非生产用工和辅助用工,严格控制非生产人员比例。二是材料费控制管理。主要是改进材料的采购、运输、收发、保管等方面的工作,减少各个环节的损耗,节约采购费用;合理堆置现场材料,避免和减少二次搬运;严格材料进场验收和限额领料制度。三是机械费控制管理。主要是正确选配和合理利用机械设备,搞好机械设备的保养修理,提高机械的完好率、利用率和使用效率。四是间接费及其它直接费控制。主要是精减管理机构,合理确定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节约施工管理费等等。

I. 如何有效控制成本

企业有效控制成本方法如下:
一、完善成本管理的基础工作
企业在成本管理时,首先应该抓成本的基础管理工作。基础工作是基石,是实施成本控制的“标准”,是过程控制、差异分析、纠正差异、业绩考核的基础。但实际中大部分国有企业成本控制没有落到实处,只是在喊口号、流于表面形式,成本并未真正得到有效控制。如材料消耗过大,工时定额不准,费用开支详细程度不够。企业做好成本管理的基础工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完善定额标准:(1)人力资源部门组织修订和完善工时定额标准;(2)技术部门要组织修订和完善材料消耗定额;(3)经济运行部门要组织修订和完善工具、能源消耗定额,要组织检查、补充、安装计量标准。其次,企业综合管理部门要组织修订和完善管理流程和制度。此外,财务部门要组织成本习性的划分标准和确定成本费用的开支范围和标准。
二、努力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成本控制的重点在运营过程中,企业应从降低设计成本、采购成本、质量成本、销售成本、工作流程、资金占用、减少库存七个方面,来努力降低总的运营成本。
1、控制设计成本
一个产品成本的80%左右决定于设计阶段,因此要重视设计成本的控制工作。首先开发部门的每个工程技术人员都要树立成本控制的思想,从设计阶段开始就要考虑工艺、制造、采购等方面的成本控制,加强与销售部门、财务部门的协调合作,全面熟悉客户需求、了解市场价格,利用价值工程的原理,从功能——成本分析入手,考虑功能的合理性、必需性,坚持“合适就好”的原则;第二,技术开发部门、销售部门、财务部门要认真总结以前一些的成功经验,运用价值工程的原理,重新审视企业的功能——成本配置问题,为进一步参与市场竞争提供全方位的支持;第三,技术开发部门要牵头做好下一代新产品的功能——成本分析工作;第四,各部门要利用价值工程原理,重新审视工艺、工序的增值性。
2、控制采购成本
通常情况下,采购成本占总成本的50%~80%,是传统成本管理的重点。控制采购成本企业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第一,利用科学的决策分析方法,合理决定经济订货量或经济批量、决定采购项目、选择供应单位、决定采购时间;第二,进一步推进集中采购制,建立原材料、辅料、低值易耗品、办公用品、对外服务的统一采购平台,实现价格、供应商等资源共享;第三,推进直供制,逐步取消中间供应商;第四,建立采购责任制,强化采购人员、审价人员的责任意识;第五,整顿辅料、零星物资采购价格,采购价格要在前一次采购销售价格的基础上逐步下降;第六,探索建立采购奖罚制度,奖罚要与领导、个人挂钩;第七,加强技术攻关力量,降低采购成本。
3、控制质量成本
改善质量和降低成本是相容的。质量是成本的基础。要打破提高质量增加成本、降低成本损害质量的旧观念,改进质量,事实上会带动成本的降低。提高产品质量必须贯彻“以预防为主”的精神,适当增加检验费用和预防费,可以大幅度减少因质量不好而造成的损失。改进质量成本,要加强工作过程中的质量,才能减少废品损失、减少工作、减少重工时间、减少资源耗用,因而才能降低营运总成本;企业各部门进一步加强制造质量成本的控制,把质量成本的控制范围扩大到服务、设计、管理、研究领域;健全各职能部门的质量成本管理体系,设置职能部门工作质量目标。
4、控制销售成本
销售部门在扩大销售成果,提高市场占有率的同时,要强化销售费用的使用效率,相对降低成本。首先,销售部门要研究、推进大销售、大服务的营销体系,以规模经营降低成本;其次,销售部门要认真研究国家、各地方的税收政策,合理进行分公司的税收策划;第三,销售部门要利用布点论的相关知识,探讨销售分公司布点的合理性;第四,销售部门要利用经济决策方法,降低运输成本。第五,销售部门要利用成本最优决策,提高广告费的使用效率。
5、优化工作流程
工作是由一系列的工作流程或步骤所构成,从原材料采购开始,到最终产品或服务为止,每一个流程中应增值后再送到下一个流程,每一个流程都包含着人力资源或机器磨损,若不从事有价值增加的运作就是一种浪费。因此,各单位要按照价值链的管理方式重新审视工作流程的增值活动,减少工作中无价值的行为,杜绝“六种浪费”:制造过多的浪费、运作的浪费、加工的浪费、搬运的浪费、等待的浪费、时间的浪费。
6、减少库存
库存不会产生任何附加价值,它不仅占用空间、占用资金,而且产生搬运和储存需求,吞食了财务资产。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方面库存的腐蚀、变质,会产生浪费;另一方面,技术进步,竞争对手产品的改进,产品将产生经济磨损,会使产品一夜之间变成废品。降低库存需要从降低库存数量,降低库存单位价格方面着手。因此,应加大对库存的管理力度,缩短生产线、减少在产品,科学预算销售数量,决定库存数量和结构,正确计算取得成本、储存成本、缺货成本,把存货量和库存金额控制在最佳的范围之内。
7、减少资金占用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源泉,是企业最根本的资源。任何资金都是有成本的,无论是长短期借款、债券,还是股票、资本。任何资金都是有机会成本的,一笔资金投到股市就不能投到其它地方。减少资金占用,可以减少资金成本或增加收益。因此,企业首先要推进资金集中管理,避免过于分散,规避风险;其次,职能部门要合理选择营运资金政策、合理制定商业信用政策、清楚短期借款条件,合理预算现金流量,把各个环节的资金占用降低最合理的水平。
三、根据经营目标,倒推分解,将成本目标落实到各层根据企业确定的目标体系和经营目标,并结合各业务板块的实际情况,倒推分解、下达成本控制的具体目标。首先,各部门不能只有一个总的奋斗目标,要按责任会计的要求把目标成本层层分解为各个责任中心的责任成本,落实到各有关成本中心,将压力传递到车间、班组、个人,真正做到“千斤重担人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其次,各级部门指标要形成一个多层次的成本控制网络,确保逐级目标的实现;第三,各部门在目标成本的制订中,即要考虑自身的内部情况,又考虑企业的外部环境,合理选择正确的标杆,制订出最佳的目标成本;第四,凡是成本降低方案,无论大小,均要求量化成本降低目标。
四、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确保成本控制有效进行要使成本控制真正发挥效益,还必须贯彻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为此,企业应建立“人人节约、人人有奖”,“人人贡献、人人获益”的激励机制。人力资源部门和财务部门首先要根据成本控制目标的量化目标和要求,完善绩效评估制度;其次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加强组织激励,确保成本控制有效开展;第三,建立“成本控制”个人奖励基金,加强个人激励,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
企业降低成本提高利润,关键是要将成本控制落到实处,成本控制与企业的基础管理工作紧紧相联。企业只有提高管理水平,开源节流,降低成本,提高市场占有率才成为可能。

J. 请问关于如何控制融资成本的思考

首先,应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适度宽松和基本稳定,为银行资金成本下行进而为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创造条件。近年来企业融资成本居高不下,很大程度上源于银行对自身负债成本上升的转嫁。在现行融资体系中,商业银行往往是直接的或最终的资金供给方,银行负债成本对于企业融资成本具有重要影响。近年来,利率市场化与金融深化提高了银行负债成本,在高额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与存贷比考核机制作用下,银行资金运用也受到一定限制。
其次,继续大力发展股票和债券融资,拓宽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目前,除少数企业可以通过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满足部分资金需求外,绝大多数企业发展所需的中长期资金基本上依赖于银行信贷资金。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大力发展直接融资,降低权益融资门槛,创新债券融资工具等,对拓宽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意义重大。
第三,也是更关键的是,应加强货币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有针对性地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近段时间,政府出台了一系列财政金融政策,包括运用开发性金融手段支持棚户区改造、整合金融资源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定向降准”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等,基本上可以归结为差别化的政策,目的在于引导金融资源向符合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特定领域倾斜,切实降低相关企业的融资成本,在调结构中稳增长。
除了在资金供给上下功夫之外,可辅以结构性的需求调控,坚决控制不合理资金需求,允许违约风险可控释放,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引导资金流向最需要的地方。
总体看,“总量稳定、结构优化”将是未来一段时间货币政策的基本取向,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应从结构上下功夫。如果未来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可供货币当局选择的手段还包括:定向放松贷存比等监管约束;在限定银行资金运用的基础上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由央行直接或间接开展资产购买计划提供定向流动性支持;推进保障房建设等重要基建领域的“非标”转标;继续推动专项债券发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