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产成本 » 为什么边际成本先下降后上升
扩展阅读
成本含运费多少钱 2024-09-23 21:13:23
高通滤波器怎么样价格 2024-09-23 21:01:39

为什么边际成本先下降后上升

发布时间: 2022-02-06 13:59:48

‘壹’ 为什么在短期内,平均可变成本曲线先下降后上升

起初随着产量的增加,平均可变成本减少;但产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平均可变成本由于边际产量递减规律而增加。因此平均可变成本曲线是一条先下降而后上升的“U”形曲线,表明随着产量增加先下降而后上升的变动规律。其成U型的原因也是可变投入要素的边际成本先递减后递增也即边际生产率先递增后递减的结果。

‘贰’ 麻烦大家帮我解释下 在微观经济学中 为什么随着 产量增加,短期边际成本 先下降后上升

在工人和机器数量不变的情况下,假设你有一个员工一个机器,一天可以生产100件产品。请问一天就生产一个产品你的成本大不大?随着产量上升边际成本就减小了。但是假如你超过100了,这时候超出了工人和机器能承受的量了,你就得为这些多出来的量增加成本,比如涨工资等。
系统结构决定系统功能,当投入可变要素数量过少时,整个要素系统结构不良,这时逐渐增加可变要素数量,要素系统结构趋于完善,但是,当该要素投入量超过一定限度时,继续增加该要素投入量,则该要素投入过度,整个要素系统结构趋于恶化,其它要素短缺,限制该要素充分发挥效用 。

‘叁’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的边际成本向下降后上升,利润最大化即

我下的边际成本向下降上,利润最大化。

‘肆’ 为什么边际成本先于平均成本上升

边际成本是每增加一个单位产量增加的成本,而平均成本是总成本按产量平均后的金额,所以,在成本上升的前提下,边际成本的上升将带动平均成本的上升,而边际成本的上升增量将被总产量平均,所以平均成本的上升低于边际成本的上升量,且有一定的滞后效应。

‘伍’ 边际成本曲线呈现先下降再上升的形状是由于什么所导致的

摘要 一开始由于总生产规模不变,随产量增加,分摊在单位产品上的成本降低,边际成本降低。而当产量持续上升,原有的生产规模不足以支持,需要购买新的生产机器和厂房,单位成本上升,边际成本上升。

‘陆’ 为什么随着产量的增加,边际成本先下降后上升

因为在一定范围内固定成本不变,可是变动成本却是在变的。也就是说,产量增加,变动成本也会增加。

在一定时期内,产量的增加,会降低产品的平均固定成本,因而会使平均成本下降。这就是所谓的规模效应,但这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一定产量范围内”。由于产量的增加,同时会使变动成本增加。特别是由于边际成本递增现象的存在,产量增加时,平均可变成本也会上升。

把平均固定成本和平均变动成本结合起来,在产量上升时,平均固定成本下降,平均变动成本上升,两者相互抵销。当平均变动成本的上升超过平均固定成本的下降时,平均成本就会上升。



边际成本的作用

边际成本作用就是研究成本变化规律,配合边际收入,计算边际利润。

当边际收入-边际成本=边际利润>0时,方案可行。

当边际收入-边际成本=边际利润<0时,方案不可行。

边际成本的变化规律:

边际成本的变动规律与平均成本的变动规律相似,也先随产量增加而降低,达到一定规模后开始增加。只不过它达到最低时的产量比平均总成本及平均变动成本的较小,在平均总成本与平均变动成本达到最低点时,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成本。

‘柒’ 边际成本曲线是先下降后上升并先后通过AVC,AC最低点的U形曲线 对吗

不对的。
MC曲线和AC曲线都是U型的,造成这种形状的原因都是由于投入要素的边际成本的递减或递增,但这两种成本的经济涵义和几何涵义不同,MC曲线反映的是TC曲线上的各点切线的斜率。而AC曲线则是TC曲线上各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所以MC曲线比AC曲线更早到达最低点。MC曲线与AC曲线相交于AC曲线的最低点上。在这一点,MC=AC,就是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成本。在这一点之左,AC在MC之上,AC一直递减,AC>MC,就是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成本。在这一点之右,AC在MC之下,AC一直递增,AC<MC,即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成本。AC是随MC的变动而变动的,当MC下降到一个更低点时,相应的AC也要跟着下降,但它同前面较高水平计算平均值,因此就必定大于MC,以至当MC到达最低点以后转而递增,在其未达到平均值时,AC仍在MC之上,并且AC仍继续递减,直到与递增的MC相交,AC才到达最低点,而后转向递增。而过这一点之后,情况相反,AC还是随MC的变动而变动,当MC上升到一个更高点时,相应的AC也要跟着上升,但它同前面较低水平计算平均,因此就必定小于MC,即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成本。

‘捌’ 边际成本下降时,平均成本为什么有可能上升

C 边际成本低于平均成本时,好比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一个低于平均水平的单位,显然由于际成本低于平均成本,所以相当于他会给整体拖后腿,所以整体会下降。边际成本针对的是增加一个单位的产量需要的成本。递减的话是说在两个不同的基点,增加同样的一个单位,需要的成本减少了,但是对于总量来说,成本没有降低,所以平均成本不一定降低。

‘玖’ 平均可变成本为什么先下降后上升 举个事例谢谢

首先,题主的题目我看得不是很明白,以下仅以我对题目的描述来进行阐述。
1、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由可变成本和产量共同决定。2、为什么是U型, 是因为,在短期,可变要素和固定要素之间有一个最优的生产比例点。当可变要素和固定要素的比例低于这个最优点时,每增加一单位可变生产要素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也即平均可变成本降低。当可变要素和固定要素的比例等于这个最优点时,平均可变成本达到最低点。
随着可变生产要素的继续增加,每增加一单位可变生产要素,所带来的边际产量由最高点开始递减的,平均可变成本升高。这里有一点很重要的点是你得明白,可变要素和固定要素之间有一个最优的比例点。3、举个例子,从认知角度来说,在一个厨房里,场地是有限的,生产工具也是有限了,只生产面包。当只有一个劳动力时,该劳动力需要负责所有的生产过程,一天只能生产10只面包。当有两个劳动力时,两个人可以进行分工,提高生产效率,一天可以生产30只面包。
随着劳动力的增加,厨房的使用效率开始增加,产出效率也在增加,最高可以生产100只面包。但随着劳动力的继续增加,厨房越来越拥挤,生产工具开始不够用,产出开始下降,只能生产90只,50只,甚至到最后都无法产出面包了。
(为了更好的理解,在这里可变生产要素可以只考虑劳动力,而不考虑生产面包的原料)。平均可变成本,在最初由于有效率的生产可能会下降(注意:可能),但最终是会上升的。主要原因是边际产量递减规律,因为我们存在不变要素,所以为增加产量,只能增加可变要素的投入,但是边际产品会随着该要素使用数量的增加而递减,即随着产量的增加,平均可变成本会上升。这就是为什么教材上写只要存在不变要素,它们最终就会制约生产过程,平均可变成本曲线最终一定会上升。

‘拾’ 边际成本从下降到上升的拐点说明说明

说明到了理论的最大规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