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有效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以促进农业发展
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是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保持国民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近两年,整个国际市场粮食等农产品供给趋紧,国内生产受自然灾害的影响越来越大。特别是在粮食连续四年增产、农民收入连续四年较大幅度增加的基础上,要继续推进增产增收,任务十分艰巨。我们必须坚持把"三农"工作放到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对农民实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从多方面采取措施,下更大的力气支持农业农村发展,做到思想上更加重视,政策上更加倾斜,投入上更加有力,全面加强农业基础建设,扎扎实实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要不折不扣地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这几年,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促进了生产的发展,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要进一步巩固、完善和加强。要继续加大对农民的直接补贴力度,增加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继续实施对主产区主要粮食品种的最低收购价政策,并适当提高最低收购价。要切实加大"三农"投入力度。坚持做到县级以上各级财政每年对农业总投入增长幅度高于其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坚持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2008年,财政支农投入的增量要明显高于上年,国家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村的增量要明显高于上年,政府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建设的增量要明显高于上年。耕地占用税新增收入主要用于"三农",重点加强农田水利、农业综合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维护建设税政策,各地预算安排的城市维护建设支出要确定部分资金用于乡村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
二要大力发展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解决13亿人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我们面临的头等大事。我们必须把粮食生产摆在突出的位置,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努力提高单产。要着眼于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实施粮食战略工程,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基础条件好、生产水平高、调出量大的粮食核心产区,着手开发一批资源有优势、增产有潜力、生态有保障的粮食后备产区。要从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的高度认真抓好"菜篮子"产品生产,认真落实国家已经出台的扶持生猪、油料、奶牛等生产的政策。要适应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快、产品质量安全要求提高的新形势,顺势而为地推进生产方式转变,把规模化生产作为一件大事来抓,特别是生猪、奶牛规模养殖要在短期内有较快发展。要积极发展水产养殖业,加强渔业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发展远洋渔业。认真研究粮食和"菜篮子"产品生产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刻把握产销波动规律,及时完善有关政策,健全促进粮食和"菜篮子"产品生产健康发展的政策体系和长效机制。
三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广开农民就业门路。要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着眼于利用农业多种资源、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搞好农产品优势区域布局规划和建设,鼓励优势区域发展棉花、糖料等经济作物生产,加强园艺业、养殖业和茧丝绸等出口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支持"一村一品",发展特色农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多层次、大幅度提高附加值。大力推广节地、节水、节种、节肥、节药、节能等技术,降低农业生产成本。要拓展非农就业增收空间,提升农村二三产业,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乡镇企业发展质量,积极发展家庭工业,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促进农民转移就业,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要注重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增加农民收入,引导农产品价格保持合理水平,促进农民工工资稳步有序提高,努力让农民从农产品价格和劳动报酬中得到更多收入。
四要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多种形式解决农民生产中的各种问题。近些年大量农民外出务工,一些农村出现了农业劳动力不足的问题。适应这种新形势的变化,有条件的地方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同时,要重视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通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村经纪人等各种服务组织的服务,解决农民生产中的困难。要加强农业科技服务,调动各方面力量参与农业技术推广,形成多元化农技推广网络。大力普及节水灌溉技术,推广诊断施肥、精准施肥等先进施肥技术,开展免耕栽培技术推广试点,加快普及农作物精量半精量播种技术。积极推广集约、高效、生态畜禽水产养殖技术,降低饲料和能源消耗。支持发展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组织,为农民提供代耕代种、用水管理和仓储运输等服务。积极培育和发展农机大户和农机专业服务组织,推进农机服务市场化、产业化。组织实施新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重点培训种养业能手、科技带头人、农村经纪人和专业合作组织领办人等。建立健全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加快构建网络健全、队伍稳定、保障有力、处置高效的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对重大动物疫病实施免费强制免疫,完善重大动物疫病扑杀补偿机制。继续实施植保工程,探索建立专业化防治队伍,推进重大植物病虫害统防统治。全面贯彻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积极支持农民发展专业合作社。加强农村现代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建立健全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大市场、大流通。加快落实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政策。积极推进农村信息化,健全农村信息服务体系。
❷ 农业种植应该怎么减少成本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
农业种植应该怎么减少成本?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
农业种植应该怎么减少成本呢?
第四科学规划,合理选择肥料,控制农资投入成本。控制投入不是减少投入,在肥料选择上,选择正规肥料生产企业的全生育期包装肥料,在保证效果的同时严格控制肥料成本。在使用化肥的过程中,要测量施肥土壤,防止盲目施肥,提高植物对化肥的利用率,及早防治病虫害,合理科学使用农药剂量,促进生物防治,采取农业措施,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所以有机肥料的成本很难降低。
❸ 如何减少农业生产成本,节约水资源
农业生产成本包括人工成本,土地成本,农资成本等等。慧云的智慧农业云平台利用物联网设备自动监测,远程控制农作物的生长,不用人工操作,一台手机就能操控全部的水肥灌溉、降温降雨等任务,有效降低了人工成本。
水资源属于农资成本,水资源在农业灌溉中的占比达到90%以上,因此采用正确灌溉方式是节约水资源,降低生产成本的关键,而人工扯皮管灌溉方式浪费大量水资源,而现在流行采用喷灌、滴灌技术来控制水资源的用量,又能准确灌溉到植物根部,有效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❹ 如何提高农业效益降低成本
这个问题多少有点大。
按现在的趋势,一个是按照市场的需求来安排生产。二是利用现代的手段,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科学的安排生产。三是大力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
按照市场需求生产农业,比如借助大数据技术,采集市场、农作物生长、气候变化、虫害、水资源等方面的数据,精准预测农作物生产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积极预防,那么农作物生产的效率和效益自然会提高。
降成本的最关键环节是提高产量和提高生产率。因此按照上述方法并详细阐述就能够得到比较精准的答案。
❺ 解决的办法是提高农产品价格,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破解制约农业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低迷的困局,对政府能否解决复杂难题能力和本领的考验。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农村包产到户,改革了吃大锅饭集体化制度,农业生产迈上一个又一个台阶,农民收入从无到有,从少到多,钱包越来越鼓,改变了贫困面貌,实现了历史的跨越。
社会在变革,形势在发展,国内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现在农业分散经营模式,已经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农业产量徘徊不前,农民收入原地踏步,如何解决农产品价格低,农业成本高的问题呢?
要大幅度提高农产品价格,难度系数很大,空间很小,假如违背市场规律,
❻ 生产成本如何降低,都有哪些途径方法
降低生产成本的途径:
1、建立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内部成本控制管理的一种方法,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也是帮助现代企业在成本管理上成熟与发展的有效系统。企业通过建立全面预算管理系统,可以提升战略管理能力,加强核心竞争力,有效规避与化解经营风险,节约管理成本,提高利润收入。
2、树立企业成本管理战略观
企业成本管理必须打破传统观念,不能单纯从企业自身角度出发,而是要以市场需求为标的,树立战略管理的理念。管理者应着眼于外部环境,让成本管理真正涉及产品开发一设计一生产一销售一售后服务各个环节,树立全面的成本管理战略理念,从根本上实现管理观念的转变。
为了树立企业成本管理的战略观,企业应做到以下几点:
(1)以企业全局为基础,合理分析资源,进行全面预算,综合分析现况和预计将要出现的情况,包括企业内部、竞争对手及行业在内的整个价值链。
(2)正确认识成本,扩大成本控制新范围,明确成本管理的战略性眼光:拒绝追求短期利益,注重于长远的成本控制,将企业成本管理的重点放在发展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上。
(3)改进成本核算办法,加大成本控制力度,着重对资产的耗费进行控制,使企业主动适应市场,快速实现低成本领先市场战略。
3、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人是企业管理中最活跃也是变数最大的因素。如果把企业看做一条船,“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古训对企业管理来说,同样适用。所以,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最能够获得潜力成本的一项措施,特别是在劳动力成本增长成为必然趋势的今天。
日本的人力资源研究报告指出:“工人教育水平每提高一个年级,技术革新者的比例平均增加6%;工人提出技术革新建议一般能降低成本5%,而科技人员的建议一般能降低成本10%~15%,特别是受良好教育的管理人员推广现代管理科学方法和技术,可降低成本高达30%以上。”
4、正确理解产品质量与成本的关系
质量和成本是一个辩证的关系。一方面,高质量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意味着高成本,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企业的赢利可能会减少;另一方面,低质量的产品必然会影响长期的销售额,从而直接影响企业的利润。如果不能正确理解产品质量与成本的关系,长此以往,将会给企业造成人力、财力持续浪费的恶性循环,产生成本也会更高。所以,企业需要摆正质量和成本的关系,选择能够取得合适经济效益的质量水平。
在面对质量和成本的问题上,企业要尽量避免或减少因为产品质量不好造成的成本增加,前提是要牢固树立“提高质量即是降低成本”的观念。
全面质量管理是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的有效工具。它通过提高生产技术、改造产品设计、减少流程浪费来提高产品的质量,提高产品生产效率,降低废品率和返修的费用,从而降低产品成本。
通过加强质量管理,全力推进精益生产,降低废品率,提高质量改善意识,坚持“最初就把事情做好”的质量原则,是杜绝浪费削减成本的最好办法。“零缺陷”就是“低成本”。
5、用管理创新来降低成本
成本管理中的产品创新要以企业全局为对象,从企业所处的竞争环境出发,综合分析包括企业内部、竞争对手及行业在内的整个价值链,结合成本管理,进行创新。成本管理创新意识主要体先在产品的设计上,在企业间的技术差别越来越小的今天,只有从创新人手才能有效地降低成本。企业只有不断创新,不断用有效的激励方式激励创新,才能实现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6、全员成本管理和全过程成本控制
现代企业的成本管理是一个综合的体系,它包括企业的所有人员和全部生产过程。因此,应该让所有人都加入到这个成本管理体系中来,真正做到人人管成本,成本人人管。
❼ 如何有效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以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随着农业生产要素成本不断上升,我国农业已全面进入高成本时代,使得农业效益、竞争力难以有效提高,危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现代农业的标志和发展方向。如何有效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以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值得农经学者深入探究。
1 适度规模经营,降低平均成本
当农业陷入“小规模、兼业化陷阱”,会不利于成本降低和农业发展方式转变;而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在降低成本方面具有引领功能,有利于采用现代生产要素和现代生产方式。经营规模达到30亩以上的农户,对农业机械、新品种、新技术和社会化服务的使用率会明显提高,可降低直接生产成本和间接生产成本,减少农民生产支出;可全面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资源配置效应和农业科技进步效应明显,有利于提高单产。比如规模经营的水稻亩均机耕作业费可降低25-30元,亩均节药30%以上,单产普遍要高出50公斤左右。
因此,应坚持农民家庭经营主体地位,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一是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带动适度规模经营发展。截至2014年底,我国已有农业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341万户、合作社129万个,龙头企业12万多家。可通过创新发展经营主体的联合、合作和产业化等提高其组织化和规模化水平,通过专业化分工和农业社会化服务实现全产业链服务、成本分摊,有效降低成本;二是以农地制度创新引导土地股份合作制,通过农地入股分红等节约租金成本;三是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如采取贷款贴息、风险补偿、融资增信、创投基金、农业保险等方式,降低融资成本。
要加强对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管理服务,真正让农业规模经营成果惠及广大农民。
2 发展农业科技,降低多元成本
农业发展面临的许多瓶颈性问题,都可以在科技进步中找到破解的“钥匙”。
农业科技进步可提高农业生产率。新兴的“3R”技术从节水、节地、节肥、节料、节能等多方面入手,可减少农业生产资料投入、降低物化成本。精准施肥、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可在不减少产量的情况下,使化肥使用量减少20%-30%、总成本降低15%-20%.
农业机械化可降低劳动力成本。大宗农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较低是导致劳动成本过高的主要因素。近年来,新一轮科技革命为我国农业转型升级注入了强劲驱动力,大幅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我国2014年农业劳动生产率是2000年的6倍多。
因此,须重视农业科研成果的转化和推广。要加强农业机械化与农机装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出台新时期农业机械化扶持政策体系,推进农业全程机械化、全面机械化,充分发挥农业机械集成技术、节本增效、推动规模经营的重要作用。同时大力开展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帮助他们提高农业科技素养。
3 创新经营体系,降低交易成本
当前,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中产业融合水平还不高,农业产业之间互联互通性还不强,多样化的农业分工经营难以出现,推高了经营主体之间的交易成本。
因此,要着力建设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加大农业产业融合,以节约运营成本。应通过农业组织化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通过培育新型农业服务主体和发育农业服务市场,诱导代耕、代种、代管、代营的纵向分工与服务外包,扩展农业的分工经济性,同时拓宽农业经营主体融资渠道,有效降低农业经营组织的运营成本。而进一步加大农业产业融合能够引发产业功能、形态、组织方式和商业模式的重大变化,提升农业产业整体发展水平,实现交易成本降低。比如我国农产品每年产后损失3000亿元,农产品副产物和加工副产物60%以上没有得到循环利用、高值利用和梯次利用,农产品加工业的融合发展大有可为。
具体说来,要坚持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工作路径,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健全和完善农业产业链条,打造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要加强农产品流通设施和市场建设,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支持农业龙头企业的生产基地建设,支持合作社发展加工流通和直供直销;要完善跨区域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降低农产品物流成本,发展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和现代农业示范区等产业集聚,减少交易主体的搜寻成本;要通过“互联网+现代农业”方式,广泛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降低交易中的信息成本;要整合、延伸农业产业链,通过签订长期合作合同等降低议价成本、决策成本、监督成本。
4 推进绿色发展,降低污染成本
过去,我国农业生产属于粗放型增长模式,对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很大压力。据相关部门数据,我国每公顷耕地化肥使用量高达397.5公斤,单位面积的农药施用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全国中重度污染耕地已达5000万亩,人均耕地和淡水资源面临城镇化、工业化污染的威胁。
因此,我国农业须努力实现绿色发展。要加强农业资源保护和高效利用。实施农业生态保护和修复,完善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总体规划;要发展集约农业。按照绿色增产模式攻关要求,扩大测土配方施肥、精准施肥,全面推广减药、控水等一体化技术,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推进种养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工程;要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及必要的行政手段,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要管控好工业和城市污染转移排放,降低外源性污染流入农业。
5 建设农村公共财政,依托财政“挤出效应”降低农户投入成本
“挤出效应”,是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投资降低的效果。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农业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等相对落后,农户自身投入居高不下,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短板。事实上,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和高标准农田建设不仅有利于新增有效灌溉面积、提高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还有利于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产品加工业物流园区、农业产业化示范园区等建设,则可以产生聚集经济。
因此,须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提高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要整合建设资金,创新投融资机制,大规模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田水利建设,为农户提供更多公共物品,产生财政“挤出效应”,从而节约农户生产成本;要健全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为面向基层推广农技的公益性与经营性服务机构提供精准支持;要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撬动规模化经营主体增加生产性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