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产成本 » 成本分析方法有哪些
扩展阅读
成本会计中p是代表什么 2025-01-16 05:16:56
独角兽产品哪个最好 2025-01-16 04:58:25
电源线成本怎么算 2025-01-16 04:50:35

成本分析方法有哪些

发布时间: 2022-02-17 02:32:25

‘壹’ 如何进行成本数据分析呢大体包括哪些步骤和方法

成本分析的步骤:
1、明确目的:要进行成本分析,首先要明确分析目的。 概括来说,成本分析的目的有三个:
(1)、降低成本,找到成本降低点。
(2)、为业绩评价提供依据。企业的成本实施预算、销售费用预算达成率等都属于业绩评价。

(3)、为决策提供信息支持。其包括为公司产品的定价和选择提供分析信息等。

2、确定对象:确定对象指对对象为材料成本、员工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还是财务费用等进行分析。

一般来说,分析的原则有两个:一是全面分析,二是重点分析,也即专项分析。通常在实务过程中,建议做重点分析,如要控制差旅费就做差旅费的专项分析。
另外,需注意的是,在分析过程中,最忌讳出现什么都想分析但都分析不到位的情况。因此,一个阶段的重点分析对象不可太多,时间精力有限,要用有限的时间去做最有价值的事情。
3、数据的收集与汇总:分析对象确定后,企业就要围绕对象收集数据,如果数据不全就会导致分析结果失去价值,因此数据的收集和汇总非常关键。

成本分析方法:
1、比较分析法
:成本的比较分析法可细分为两种,即同比分析和环比分析。
何时用同比,何时用环比,这是在分析过程中需要思考的问题。
2、比率分析法 :

比率分析法是指将不同项目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所构成的一种比值。比如,将销售费用与销售收入比较得出销售费用率,将管理费用除以销售收入得出销售管理费用率,这都是比率。
3、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是分析过程中应用最多的一种方法。
在企业的成本分析中,影响利润的因素有四个:销量、价格、成本、费用。因此,企业在运用因素分析法时,首先要找出最敏感的因素。
4、差异分析法
5、本量利分析法:本量利分析是指在成本习性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数学模型和图式,对成本、利润、业务量与单价等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进行具体的分析,研究其变动的规律性,以便为企业进行经营决策和目标控制提供有效信息的一种方法。

‘贰’ 成本分析方法有哪些

成本分析方法主要分为对比分析法,连锁替代法,相关分析法。

对比分析法

对比分析法是通过成本指标在不同时期(或不同情况)的数据的对比,来揭露矛盾的一种方法,成本指标的对比,必须注意指标的可比性。

比较形式

(1)绝对数比较,如上年产品单位成本10元,本年产品单位成本为9.5元;

(2)增减数比较,如本年成本比上年降低0.5元;

(3)指数比较,如本年成本比上年降低5%。

连锁替代法

也称连锁置换法、连环替代法。它是确定引起某经济指标变动的各个因素影响程度的一种计算方法。

适用范围:在几个相互联系的因素共同影响着某一指标的情况下,可应用这一方法来计算各个因素对经济指标发生变动的影响程度。

计算方法

(1)在计算某一因素对一个经济指标的影响时,假定只有这个因素在变动而其它因素不变;

(2)确定各个因素替代顺序,然后按照这一顺序替代计算;

(3)把这个指标与该因素替代前的指标相比较,确定该因素变动所造成的影响。

计算原理

设某一经济指标A是由x, y, z三个因素组成。其计划指标A0是由x0, y0, z0三个因素相乘的结果;实际指标A1-是由x1, y1, z1三个因素相乘的结果:

A0=x0·y0·z0

A1=x1·y1·z1

其计划与实际的差异(V)为:

V=A1-A0

在分析各因素的变动对指标影响时,首先,确定三个因素替代的顺序依次为x, y, z;其次,假定其它两个因素y, z不变,先计算第一个因素x变动对指标的影响;然后,在第一个因素已变的基础上,计算第二个因素y变动的影响;依此类推,直到各个因素变动的影响都计算出来为止。用公式表示:

第一个因素变动的影响(V1)计算如下:

A0= x0·y0·z0 (1)

A2=x1·y0·z0 (2)

V1=(2)-(1)=A2-A0

上述计算,也可用下列公式计算出V1来。

V1=(x1--x0)y0z0

第二个因素变动的影响(V2)计算如下:

A3= x1·y1·z0 (3)

V2=(3)-(2)=A3-A2

第三个因素变动的影响(V3)计算如下:

A1= x1·y1·z1 (4)

V3=(4)-(3)=A1-A3

将各因素变动的影响加以综合,其结果应与实际脱离计划的总差异相等:

V=V1+V2+V3

相关分析法

企业的各种经济指标,存在着相互依存关系,一个指标变了,就会影响到其他经济指标。例如:生产数量的变化,必然会引起成本的相应变化,利用数学方法进行相关分析,找出有关经济指标之间规律性的联系,即为相关分析法。

‘叁’ 专项成本的分析方法有哪些

因素分析法又称连环置换法,可以用来分析各种因素对成本的影响程度。在进行分析时,假定众多因素中的一个因素发生了变化,而其他因素则不变,然后逐个替换,分别比较起计算结果,以确定各个因素的变化对成本的影响程度。因素分析法的计算步骤如下:1)确定分析对象,计算实际与目标数的差异。2)确定该指标是有哪几个因素构成的,并按其相互关系排序(排序原则:先实物量,后价值量;先绝对值,后相对值)3)以目标数为基础,将各因素的目标数相乘,作为分析替代的基数。4)将各个因素的实际数按照已确定的排列顺序进行替换计算,并将替换后的实际数保留下来。5)将每次替换计算所得的结果,与前一次的计算结果相比较,两者的差异即为该因素对成本的影响程度。6)各个因素的影响程度之和,应与分析对象的总差异相等。

‘肆’ 成本报表的分析方法有哪些

生产费用和成本分析方法:

成本总额分析——按产品分别进行成本总额分析。按成本项目进行成本总额分析,影响企业成本总额的因素:生产规模、技术装备、地理位置、资源条件、原材料和燃料的价格水平、市场占有率、劳动者文化水平和技术熟练程度以及经营管理水平等。

因素分析法——产量变动对成本的影响、品种结构变动的影响、单位成本变动的影响、价格变动的影响等等。

成本习性分析——变动成本的影响和固定成本的影响。

单位成本分析——成本项目分析(材料、工资、制造费用等).

技术经济指标对成本影响——产量变动、质量变动、劳动生产率变动、材料消耗变动。

边际利润分析法——按照成本习性,即销售成本与销售数量之间的依存关系,将销售成本分解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依靠边际利润来分析各因素变动对产品销售利润影响的方法。能将成本变动对利润的影响与销售数量变动对利润的影响严格区分开来。

‘伍’ 施工成本分析常用的方法包括哪些

成本分析的方法 在进行成本分析中可供选择的技术方法(也称数量分析方法)很多,企业应根据分析的目的,分析对象的特点,掌握的资料等情况确定应采用那种方法进行成本分析。在实际工作中,通常采用的技术分析方法有对比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和相关分析法等三种。 1、对比分析法 对比分析法是根据实际成本指标与不同时期的指标进行对比,来揭示差异,分析差异产生原因的一种方法。在对比分析中,可采取实际指标与计划指标对比,本期实际与上期(或上年同期,历史最好水平)实际指标对比,本期实际指标与国内外同类型企业的先进指标对比等形式。通过对比分析,可一般地了解企业成本的升降情况及其发展趋势,查明原因,找出差距,提出进一步改进的措施。在采用对比分析时,应注意本期实际指标与对比指标的可比性,以使比较的结果更能说明问题,揭示的差异才能符合实际。若不可比,则可能使分析的结果不准确,甚至可能得出与实际情况完全不同的相反的结论。在采用对比分析法时,可采取绝对数对比,增减差额对比或相对数对比等多种形式。 比较分析法按比较内容(比什么)分为: (1)比较会计要素的总量 (2)比较结构百分比 (3)比较财务比率 2、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是将某一综合性指标分解为各个相互关联的因素,通过测定这些因素对综合性指标差异额的影响程度的一种分析方法。在成本分析中采用因素分析法,就是将构成成本的各种因素进行分解,测定各个因素变动对成本计划完成情况的影响程度,并据此对企业的成本计划执行情况进行评价,并提出进一步的改进措施。 采用因素分析法的程序如下: (1)将要分析的某项经济指标分解为若干个因素的乘积。在分解时应注意经济指标的组成因素应能够反映形成该项指标差异的内在构成原因,否则,计算的结果就不准确。如材料费用指标可分解为产品产量,单位消耗量与单价的乘积。但它不能分解为生产该产品的天数,每天用料量与产品产量的乘积。因为这种构成方式不能全面反映产品材料费用的构成情况。 (2)计算经济指标的实际数与基期数(如计划数,上期数等),从而形成了两个指标体系。这两个指标的差额,即实际指标减基期指标的差额,就是所要分析的对象。各因素变动对所要分析的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影响合计数,应与该分析对象相等。 (3)确定各因素的替代顺序。在确定经济指标因素的组成时,其先后顺序就是分析时的替代顺序。在确定替代顺序时,应从各个因素相互依存的关系出发,使分析的结果有助于分清经济责任。替代的顺序一般是先替代数量指标,后替代质量指标;先替代实物量指标,后替代货币量指标;先替代主要指标,后替代次要指标。 (4)计算替代指标。其方法是以基期数为基础,用实际指标体系中的各个因素,逐步顺序地替换。每次用实际数替换基数指标中的一个因素,就可以计算出一个指标。每次替换后,实际数保留下来,有几个因素就替换几次,就可以得出几个指标。在替换时要注意替换顺序,应采取连环的方式,不能间断,否则,计算出来的各因素的影响程度之和,就不能与经济指标实际数与基期数的差异额(即分析对象)相等。 (5)计算各因素变动对经济指标的影响程度。其方法是将每次替代所得到的结果与这一因素替代前的结果进行比较,其差额就是这一因素变动对经济指标的影响程度。 (6)将各因素变动对经济指标影响程度的数额相加,应与该项经济指标实际数与基期数的差额(即分析对象)相等。 上述因素分析法的计算过程可用以下公式表示: 设某项经济指标N是由A,B,C三个因素组成的。在分析时,若是用实际指标与计划指标进行对比,则计划指标与实际指标的计算公式如下: 计划指标N0=A0×B0×C0 实际指标N1=A1×B1×C1 分析对象为N1-N0的差额。 采用因素分析法测定各因素变动对指标N的影响程度时,各项计划指标,实际指标及替代指标的计算公式如下: 计划指标 N0=A0×B0×C0-----------(1) 第一次替代N2=A1×B0×C0-----------(2) 第二次替代N3=A1×B1×C0-----------(3) 实际指标 N1=A1×B1×C1-----------(4) 各因素变动对指标N的影响数额按下式计算: 由于A因素变动的影响=(2)-(1)=N2-N0 由于B因素变动的影响=(3)-(2)=N3-N2 由于C因素变动的影响=(4)-(3)=N1-N3 将上述三个项目相加,即为各因素变动对指标N的影响程度,它与分析对象应相等。 根据因素分析法的替代原则,材料费用三个因素的替代顺序为产量,单耗,单价。各因素变动对甲产品材料费用实际比计划降低8 000的测定结果如下: 计划材料费用=250×48×9=108 000(元)-----(1) 第一次替代=200×48×9=86 400(元)------(2) 第二次替代=200×50×9=90 000(元)------(3) 实际材料费用=200×50×10=100 000(元)------(4) 各因素变动对材料费用降低8 000元的影响程度如下: 由于产量变动对材料费用的影响=(2)-(1)=86400-108000=-21600(元) 由于材料单耗变动对材料费的影响=(3)-(2)=90000-86400=3600(元) 由于材料单价变动对材料费用的影响=(4)-(3)=100000-90000=10000(元) 三个因素变动对材料费用的影响程度=-21600+3600+10000=-8000(元) 上述分析计算时,还可以采用另外一种简化的形式,即差额计算法。差额计算法是利用各个因素的实际数与基期数的差额,直接计算各个因素变动对经济指标的影响程度。以上述经济指标N为例,采用差额计算法时的计算公式如下: 由于A因素变动对指标的影响=(A1-A0)×B0×C0 由于B因素变动对指标的影响=A1×(B1-B0)×C0 由于C因素变动对指标的影响=A1×B1×(C1-C0) 〖例3〗以例2材料费用的分析资料为基础,采用差额计算法的结果如下: 由于产量增加对材料费用的影响=(200-250)×48×9=-21600(元) 由于材料单耗变动对材料费用的影响=200×(50-48)×9=3600(元) 由于材料单价变动对材料费用的影响=200×50×(10-9)=10000(元) 各因素变动对材料费用的影响=-21600+3600+10000=-8000(元) 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相同,但采用差额计算法显然要比第一种方法简化多了。 3、相关分析法 相关分析法是指在分析某个指标时,将与该指标相关但又不同的指标加以对比,分析其相互关系的一种方法。企业的经济指标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的依存关系, 在这些指标体系中,一个指标发生了变化,受其影响的相关指标也会发生变化。如将利润指标与产品销售成本相比较,计算出成本利润率指标,可以分析企业成本收益水平的高低。再如,产品产量的变化,会引起成本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利用相关分析法找出相关指标之间规律性的联系,从而为企业成本管理服务。 4、差额计算法 差额计算法是因素分析法的一种简化形式,它利用各个因素的目标值与实际值的差额来计算其对成本的影响程度。 5、比率法 比率法是指用两个以上的指标的比例进行分析的方法。它的基本特点是:先把对比分析的数值变成相对数,再观察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常用的比率法有以下几种。 ● 相关比率法 由于项目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又相互影响的,因而可以将两个性质不同而又相关的指标加以对比,求出比率,并以此来考察经营成果的好坏。例如:产值和工资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它们的关系又是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在一般情况下,都希望以最少的工资支出完成最大的产值。因此,用产值工资率指标来考核人工费的支出水平,就很能说明问题。 ● 构成比率法 又称比重分析法或结构对比分析法。通过构成比率,可以考察成本总量的构成情况及各成本项目占成本总量的比重,同时也可看出量、本、利的比例关系(即预算成本、实际成本和降低成本的比例关系),从而为寻求降低成本的途径指明方向。 ● 动态比率法 动态比率法,就是将同类指标不同时期的数值进行对比,求出比率,以分析该项指标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速度。动态比率的计算,通常采用基期指数和环比指数两种方法。

‘陆’ 成本分析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成本分析是按照一定的原则,采用一定的方法,利用成本计划、成本核算和其他有关资料,控制实际成本的支出,揭示成本计划完成情况,查明成本升降的原因,寻求降低成本的途径和方法,以达到用最少的劳动消耗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的目的。
分为三个方面:
第一,在核算资料的基础上,通过深入分析,正确评价企业成本计划的执行结果,提高企业和职工讲求经济效益的积极性。
第二,揭示成本升降的原因,正确地查明影响成本高低的各种因素及其原因,进一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第三,寻求进一步降低成本的途径和方法。成本分析还可以结合企业生产经营条件的变化,正确选定适应新情况的最合适的成本水平。

‘柒’ 成本分析的方法

企业中的现金定义是比较广泛的,主要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企业持有一定量的现金,主要基于以下几方面的动机: 现金的持有成本,是指企业因保留一定现金余额而增加的管理费及丧失的再投资收益。实际上,现金持有成本包括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和管理成本两部分。机会成本是公司把一定的资金投放在现金资产上所付的代价,这个代价实际上就是放弃有更高报酬率的投资机会成本。现金管理成本是对企业置存的现金资产进行管理而支付的代价,包括建立、执行、监督、考核现金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的成本、编制执行现金预算的成本以及相应的安全装置购买、维护成本等。
企业往往会因为持保留一定的现金余额而增加了管理费用,同时也会丧失一定的再投资能力。 现金的短缺成本,是指在现金持有量不足而又无法及时通过有价证券变现加以补充而给企业造成的损失,包括直接损失与间接损失。现金的短缺成本与现金持有量呈反方向变动关系。现金的短缺成本随现金持有量的增加而下降,随现金持有量的减少而上升,即与现金持有量负相关。
成本分析模式。成本分析模式是根据现金的有关成本,分析预测其总成本最低时现金持有量的一种方法。
运用成本分析模式确定最佳现金持有量的步骤是:
(1)根据不同现金持有量测算并确定有关成本数值;
(2)按照不同现金持有量及其有关成本资料编制最佳现金持有量测算表;
(3)在测算表中找出总成本最低时的现金持有量,即最佳现金持有量。在这种模式下,最佳现金持有量,就是持有现金而产生的机会成本与短缺成本之和最小时的现金持有量。

‘捌’ 产品成本分析有几种方法

产品成本分析方法有三种。分别为:对比分析法,连锁替代法,相关分析法。
1.对比分析法
对比分析法是通过成本指标在不同时期(或不同情况)的数据的对比,来揭露矛盾的一种方法,成本指标的对比,必须注意指标的可比性。
比较形式
(1)绝对数比较,如上年产品单位成本10元,本年产品单位成本为9.5元;
(2)增减数比较,如本年成本比上年降低0.5元;
(3)指数比较,如本年成本比上年降低5%。
2.连锁替代法
也称连锁置换法、连环替代法。它是确定引起某经济指标变动的各个因素影响程度的一种计算方法。
适用范围:在几个相互联系的因素共同影响着某一指标的情况下,可应用这一计算方法
(1)在计算某一因素对一个经济指标的影响时,假定只有这个因素在变动而其它因素不变;
(2)确定各个因素替代顺序,然后按照这一顺序替代计算;
(3)把这个指标与该因素替代前的指标相比较,确定该因素变动所造成的影响。
3.相关分析法
企业的各种经济指标,存在着相互依存关系,一个指标变了,就会影响到其他经济指标。例如:生产数量的变化,必然会引起成本的相应变化,利用数学方法进行相关分析,找出有关经济指标之间规律性的联系,即为相关分析法。

‘玖’ 质量成本分析有哪些方法

质量成本分析的方法包括:A.影响质量成本因素分析;B.质量成本效益分析;C.质量成本趋势分析。

‘拾’ 成本分析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成本分析的基本方法有
1.比较法
比较法,又称"指标对比分析法"。就是通过技术经济指标的对比,检查计划的完成情况,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进而挖掘内部潜力的方法。这种方法,具有通俗易懂、简单易行、便于掌握的特点,因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在应用时必须注意各技术经济指标的可比性。
2.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又称连锁置换法或连环替代法。这种方法,可用来分析各种因素对成本形成的影响程度。在进行分析时,首先要假定众多因素中的一个因素发生了变化,而其他因素则不变,然后逐个替换,并分别比较其计算结果,以确定各个因素的变化对成本的影响程度。
3.差额计算法
差额计算法是因素分析法的--种简化形式,它利用各个因素的计划与实际的差额来计算其对成本的影响程度。
4.比率法比率法,是指用两个以上的指标的比例进行分析的方法。它的基本特点是:先把对比分析的数值变成相对数,再观察其相互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