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加强成本费用控制 提升成本精细化
费用则主要是管理方面的支出。其它费用项目比较多,涵盖范围广,主要有办公费、水电费、电话费、差旅费、劳动保护费、外部劳务费、租赁费、绿化费、取暖费、业务招待费、实验研究开发费、安全经费、党团经费、业务费、排污费、土地使用费等等。
1.成本管理控制体系。
公司总经理是成本管理控制的第一责任人,总会计师对总经理负责,全面负责成本管理和控制工作。财务部作为公司成本管理主业部门,负责编制和下达成本预算,并进行具体的考核控制,各基层单位、机关部室根据下达的具体成本项目负责对各自的成本项目进行考核控制和管理。各职能管理部门根据部门职责负责对全公司性的共性成本项目进行管理和考核控制,如人力资源部负责对各项社会保险费用进行考核控制,公安保卫部负责对车辆运输费进行管理考核控制,行政处负责对办公费、劳动保护费等进行管理和考核控制。
2.成本管理控制流程。
2.1成本预算。年初公司财务部根据各单位上报的成本需求,按照成本
按定额标准下达的成本预算指标,编制全年成本预算指标,经公司预算管理委员会审批后,下达给各单位执行。对差旅费、材料费、办公费、水电费等正常成本项目直接下达给相关单位和部门。对于一些专项费用则直接下达给相关责任部门,由该部门负责管理和考核,如防窃电改造资金,直接下达给营销部,由营销部负责组织实施和管理考核。
2.2成本控制。成本计划下达后,财务部结合日常成本核算对各单位、部门的成本进行管理控制。这种控制既包括事前控制也包括事中和事后控制。成本控制也包括对预算外支出进行控制。由于种种原因,年初成本预算不可能把全年所有业务都进行准确预算,预算外支出是不可避免的,但要对预算支出进行严格的审批。
2.3成本分析和考核。在成本管理控制的基础上,要求各单位按月上报成本预算执行情况表、材料费用调查表和单车核算考核表等报表,根据上报数据对各单位部门的成本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和考核。通过成本分析考核结果对各单位成本进行控制,避免成本超预算进度或出现较大偏差。
公司对各单位各部门按月考核成本的成本费用预算情况表。通过该表可以直接反映该单位全年的成本预算情况、进度预算情况、成本累计发生和本月发生情况以及上年累计发生情况。
对各单位发生的材料费、差旅费、办公费、运输费按照费用的类别和班组进行的统计。通过各单位每月上报的成本费用调查表,可以对各单位材料费、差旅费用发生的分布状况进行分析,如通过材料费用分布情况可以分析出输电维护材料、配电维护材料费、变电维护材料以及营销维护材料的费用发生情况。
B. 新《证券法》如何显着提高证券违法违规成本
新《证券法》大幅提高对证券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如对于欺诈发行行为,从原来最高可处募集资金百分之五的罚款,提高至募集资金的一倍;对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法行为,从原来最高可处以六十万元罚款,提高至一千万元等。
C. 违法成本低执法成本大事什么意思
就是为执法所付出的人员费用设备费用以及耗用的其他执法资源大于对违法者处罚所收回的费用。
D. 怎样解决国内违法成本过低导致的种种问题
跟全国人大代表说去。法律是他们制定的。还有就是监管力度要大。要真正做到违法必究
E. 目前哪些法律有待提高,违法成本太低,达不到打击惩处的效果如何才能让改变这些现状
这法律现在非常健全,要改变这种现状那得从长计议。
F. 公司怎样提高成本管控能力
企业如何提高成本管理水平?
成本是企业内部投入和产出的对比关系,是综合反映企业生产经营耗费和工作质量的一项经济指标,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种劳动耗费都能在成本中得到直接或间接的反映。其目的是以最低的成本实现预先规定的产品质量和数量,达到企业管理目标。成本决定了一个企业的竞争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竞争主要包括产品的竞争,而产品的竞争的核心是成本,因而成本管理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经营活动的基本环节和重要手段,也是企业自身壮大发展的主要途径。成本管理的好坏决定着企业产品在市场经济中所处的竞争地位,成本的高低对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未来的发展能力有着直接的影响,现代企业管理要求加强成本管理,是在确保产品质量的前提下,以最小的成本实现利润最大化,取得最优经济效益,扩大市场占有份额,提高市场竞争力。成本管理作为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项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决策和成本控制等一系列科学管理行为的总称,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可能发生的和已经发生的成本,通过预测、决策、计划控制、核算、分析、考核等环节进行科学的管理,其目的是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挖掘降低成本的潜力,促进企业增产节约,改善企业各项生产经营管理,减少成本费用支出,以提高经济效益,做到以最小的耗费取得最大的经营成果。现代企业生产经营中是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目标的,成本管理就是通过对成本的协调活动以实现成本的有效配置,加强经济核算,促进增产节支,进行正确的成本分析、预算和决策等为企业内部管理决策提供有力依据,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一、树立全面成本管理意识
传统的成本管理观念只考虑产品的生产成本核算,而忽视投产前新产品开发、设计过程及产品售后的成本核算,从而造成企业投资和生产决策的严重失误,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要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必须采取各种措施降低成本,现代企业管理的目标已不再是短期内利润最大化,而是如何取得长期竞争优势,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鉴于此,企业必须转变传统的成本管理思想,树立全面的成本管理理念,不仅要提高企业各部门和职工对成本管理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而且还要把降低成本的工作延伸至企业外部,树立全局的成本观念。首先培养企业内部职工全员成本意识。企业各部门必须加强成本控制与管理,围绕成本目标组织本部门活动,明确各项成本的经济责任,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同时,将企业成本范围从生产环节扩展到成本变化的各个环节,无论是在企业产品开发设计或预测决策阶段,还是在技术革新或销售服务等阶段,都要贯穿成本管理理念,让每一位员工都认识到成本管理的重要性,激发全体员工参与成本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得人人关心和支持成本管理,以促进各项成本管理活动的顺利实施。其次成本管理活动不应局限于企业产品的生产过程中,还应包括企业外部供应商与企业之间、企业与顾客之间、企业与科研院所之间派生出一系列的成本。如劳务成本、开发成本、设计成本、用户成本以及质量成本等。最后,将成本管理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使其渗透到开发、决策等各个领域,从而组成多元化的成本管理体系,做到成本管理活动环环相接。
二、运用战略成本管理策略
战略成本管理与传统成本管理相比具有整体性、长期性、开放性、竞争性等特点,是成本管理的最高层次,是现代成本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战略成本管理是随着顾客需求的多样化、高科技应用于生产领域以及竞争的日益激烈而产生的,经济环境的巨大变化推动着管理科学的迅速发展,现代高科技被广泛应用于生产领域,当企业产品的市场需求达到饱和时,顾客对产品的消费在质量、时间、服务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企业要重视制定竞争战略,并随时根据顾客需求与竞争者情况的变动,相应调整企业战略,使成本管理进入战略成本管理阶段。战略成本管理是指站在全局角度,以企业价值长期最大化为目标,围绕企业如何打造核心竞争力,长期保持成本领先优势进行分析、研究、设计和规划,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和步骤,是企业成本管理与企业经营战略相结合的产物,是一种全面性和前瞻性相结合的新型成本管理模式。战略成本管理的目标就是要借助成本管理的基本功能去赢得并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其任务是关注成本战略空间、过程、业绩,即将成本信息贯穿于战略管理整个循环过程之中,通过对公司成本结构、成本行为的全面了解、控制与改善,寻求长久的竞争优势。战略成本管理是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企业的全局为对象,根据企业总体发展战略而制定的,是从战略的角度研究控制成本的全过程,将战略成本管理思想引入现代企业成本管理,将战略的观念运用于企业的成本管理,关注成本管理的全局性和长远性,以寻求降低成本的途径,从而实现由传统成本管理向战略成本管理的转变。
三、注重价值链分析运用
传统成本管理只注重生产阶段的成本降低,而忽略了价值链的分析,尤其忽略了对竞争对手价值链的分析。企业的价值链贯穿于企业内部和企业外部的二维空间,每一个企业都处在整个产业价值链中的某个环节。价值链分析的核心就是分析企业各项活动的成本,即项目科研、产品设计、材料供应、生产制造、产品销售、运输及售后服务,了解本企业价值链在行业价值中所处的位置。相对于传统成本管理方法,价值链的成本管理更加全面地考虑了企业所面临的问题,有助于确定价值链中各价值活动间的相互关系,其成本管理不仅包括企业内部的价值链分析,而且包括企业所处行业的价值链分析和竞争对手价值链分析,成本管理的内涵也应由物质产品成本扩展到非物质产品成本,涉及到产品开发、设计、生产、销售及售后服务各个环节的成本。现代企业成本管理应当注重价值链分析运用,把企业内部管理与外部环境结合起来,不是追求企业短期效益,而是寻求企业长远的低成本发展策略。一方面,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完善企业生产过程内部成本管理措施;另一方面,加强企业与上游价值链供应商的密切合作,寻找使双方都能降低成本的机会,搞好供应过程成本的核算与控制;在销售过程中加强与下游价值链的联系,形成良好的产品品牌优势,吸引更多消费者和潜在的消费者。现代企业成本管理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与优势,从企业所处的竞争环境出发,将成本管理的重点放在企业可持续发展竞争优势上,帮助企业通过价值链分析、战略定位分析、成本动因分析和竞争对手分析,主动积极地适应环境,把握机遇,预测和控制风险,做到知己知彼,达到洞察全局的目的,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持久的竞争优势,实现低成本领先战略,最终实现预定的企业战略目标。
四、实现成本管理手段现代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成本管理越来越复杂,信息系统现代化是成本管理现代化的标志,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我国企业提供了有效的成本管理工具,建立满足现代企业管理需求的信息系统,可加快成本管理的时效,拓展成本管理的空间,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企业成本管理中的作用,大大提高企业现代化管理的进程。现代企业经营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对成本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企业面临着消费者需求的日益升级和变化,在产品质量、款式、性能、工艺装备和服务上进行不断改进的双重压力。由此,成本管理已经渗透到研发、设计、采购、生产、销售及售后服务等一系列活动中,对于这一系列的成本数据信息的应用与处理需要及时、准确、安全、有效地进行。
成本管理信息成为了现代成本管理理念和方法得以实施的重要手段,现代企业成本管理依托于先进的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利用电子计算机实行成本统计分析,进行成本预测和决策,可以高效准确地传递和处理成本数据信息,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工作压力,使其从复杂的会计核算工作中解脱出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事前成本预测、日常成本控制和成本分析上,加快了成本信息的处理和反馈速度,提高了成本信息的准确性和规范性。现代化成本管理手段可以使企业经营活动有序高效的运营,保证现代成本管理工作正常有效地进行。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优胜劣汰是市场竞争的基本法则,现代企业的成本管理越来越被企业重视,企业成本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一个企业盈利能力的大小和竞争能力的强弱。成本管理是企业的生命线,企业的一切成本管理活动应以成本效益观念作为指导思想,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是实现成本管理的动力源泉,企业的成本管理贯穿于整个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成本管理必须立足于战略高度,完成成本管理重心由内向型向外向型转变,由管理型向决策型转变,以尽可能少的成本付出,创造尽可能多的使用价值,为企业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企业要生存、求发展,就必须苦练内功,采取各种措施降低成本,提高成本管理水平,以低于竞争对手的成本水平进行生产经营,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G. 如何提高成本控制中的责任意识
“抓认识”、“抓制度”、“抓考核”、“抓监督”和“抓惩处”.
第一,加强责任意识教育,不断提升工作自觉性。
第二,强化责任履行能力,持续提高工作水平。
第三,健全责任管理制度,全面增强制度保障性。
第四,完善责任监督机制,继续提升监管能力。
一、什么是责任?什么是责任意识?
责任就是分内应做的事情。也就是承担应当承担的任务,完成应当完成的使命,做好应当做好的工作。责任无处不在,存在于每一个角色。父母养儿育女,老师教书育人,医生救死扶伤,工人铺路建桥,军人保家卫国……人在社会中生存,就必然要对自己、对家庭、对企业甚至对祖国承担并履行一定的责任。责任有不同的范畴,家庭责任、职业责任、社会责任、领导责任等等。这些不同范畴的责任,有普遍性的要求,也有特殊性的要求。责任只有轻重之分,而无有无之别。
所谓的责任意识,就是清楚明了地知道什么是责任,并自觉、认真地履行社会职责和参加社会活动,把责任转化到行动中去的心理特征。有责任意识,再危险的工作也能减少风险;没有责任意识,再安全的岗位也会出现险情。责任意识强,再大的困难也可以克服;责任意识差,很小的问题也可能酿成大祸。有责任意识的人,受人尊敬,招人喜爱,让人放心。
二、责任意识的表现
责任意识的表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其实只要稍微留意就不难发现,总有这样一些人让我们感动,他们用行动诠释着责任意识的最高境界。
相反,没有责任意识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呢?一起起惨痛矿难带给人民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一种种假劣食品导致许多无辜百姓的伤害,一次次严重污染造成难以挽回的生态灾难,一例例触目惊心的腐败案例引发的沉重教训,甚至一次次小小的操作失误造成的无可挽回的损失……从中,我们看到的是什么?是共同的祸根——责任的缺失!不仅表现在对个人的不负责,更表现在对家庭、公司甚至国家的不负责。责任就像一把双刃剑,沉甸甸地摆在我们面前。
三、如何提高责任意识
人们最熟悉的,往往也是最陌生的;最应该做到的,往往又是最难以做好的。责任也是这样。增强责任意识,要从三方面来践行。
首先是责任教育。主要从大、小两方面来讲:大的方面是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把个人的前途命运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着眼于服务和奉献,引导人们服务他人、奉献社会,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个人的正当利益;着眼于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引导人们把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有机结合起来,坚持国家利益、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着眼于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引导人们把职业目标同远大理想结合起来,在自己的岗位上忠实地履行对社会、对国家、对人民的责任,自觉的把责任意识转化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行动中去。小的方面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每个人的尽责是对集体的尽责,每个集体的尽责是对社会的尽责。让我们在全社会共同营造这样一种风气和氛围:负责任光荣,不负责任可耻。
其次培养勇于负责、敢于负责的精神。勇于承担责任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诸葛任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范仲淹挥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高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不怕牺牲、尽忠职守、责在人先,是志士仁人相传的思想标杆,是后世子孙生生不息的精神动力。
最后,责任建设,以制为本。讲责任,也要讲责任制;有履责要求,也要有责任追究。落实责任制,一在履责,二在问责。没有问责,责任制形同虚设。问责,要贯穿到履责的全过程。事前问责是提醒,事中问责是督促,事后问责是诫勉。对认真负责的,要给予奖励和表彰;失职渎职的,要予以追究和惩罚。只有把责任和责任制统一起来,把履责和问责结合起来,才能确立一种良性的责任导向,增强责任心、培育责任感、提高责任意识。
责任是一种发展自我的机遇,是一种发展自我的手段,是一种发展自我份内和不得不做的事情。让我们听从责任的召唤,珍惜自己的每一份责任!为先锋事业发光、发热!
H. 新《证券法》在提高违法成本方面作了哪些规定
完善法律责任,提高违法成本,严打证券欺诈行为,是保护投资者权益、维护投资安全的基础性制度。新《证券法》按照这一原则,全面提高了欺诈发行、虚假陈述等证券违法行为的成本。
其一,全面提高行政处罚幅度。对欺诈发行行为,最高可处罚款从原来的募集资金百分之五提高至募集资金的一倍;对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法行为,最高可处罚款从原来的六十万元提高至一千万元。对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组织、指使从事欺诈发行、虚假陈述行为的,分别处以最高二千万元或者一千万元的罚款。
其二,完善细化相关民事责任。明确发行人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在欺诈发行、信息披露违法中的过错推定、连带赔偿责任,将保荐人、承销商的责任人员也纳入连带赔偿责任范围,新增编造传播虚假或者误导性信息、不履行公开承诺等的民事责任制度。
其三,规定切实保障投资者获得民事赔偿的措施。创造性地引入欺诈发行上市责令购回、先行赔付和中国特色证券集体诉讼等三项有助于切实保护投资者获得民事赔偿的机制。
I. 如何提升生产成本管控水平
成本管理是企业物流管理的重要手段。通过对物流成本的有效管理,能推动企业物流的合理化进程,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对物流成本的控制,企业应当从思想观念上和管理体制上加以转变,研究制定可行的程序和方法,坚持运用系统化的方法综合考虑以得出合理的方案,最终追求总成本的最小化。
(一)优化物流流程 企业降低物流成本应从优化物流流程,改善物流管理入手,从企业组织上保证物流管理的有效进行。设置专门的物流管理的部门,实现物流管理的专门化;树立现代物流理念,重新审视企业的物流系统和物流运作方式,吸收先进的物流管理方法,结合企业自身实际,寻找改善物流管理方法,有效管理企业物流成本。
(二)完善物流途径 传统的狭义的物资成本概念仅限于物资本身的购进价款,物资的质量成本及拖期交货成本对企业成本的影响往往没有得到计算、考核和控制。在物流成本构成中,仓储成本比重仅次于运输成本,因此企业应注重仓储成本的管理,采用JIT(Just In Time)方法,完善物流途径,缩短物流运程,减少库存量和周转环节,合理库存,提高保管效率,这是降低物流成本最重要的方法。企业在保证物资质量和交货时间的前提条件下,可以免去为防止残次品和不按期到货而多储备物资,节省流动资金的占用,降低物资存储费用。
(三)再造业务流程 为适应当前的竞争态势,生产企业物流管理部门必须进行以市场、客户为导向的流程再造,变职能管理为流程管理,通过流程再造,建立以市场为导向、面向客户、以客户评判作为服务考核结果、体现运作效率和效果的流程,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 与流程再造相配套的还包括将原有的基于职能部门的绩效评价指标过渡到基于业务流程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修改后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应该能恰当地反映企业整体运营状况以及流程各节点部门之间的运营关系,从而促进整个物流上的资金流、信息流、物流、价值流、工作流高效流动,实现整个物流畅通无阻的高效运行。
(四)恰当选择物流模式 从产权角度看,物流模式大致可以分为自营物流、物流联盟和第三方物流。在物流实践中,企业应该以物流成本最小化为最终目标,从企业的资金实力、管理能力、物流在企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以及物流市场的交易成本四个方面进行综合权衡,选择物流模式。 物流外包作为一个提高物资流通速度、节省仓储费用和减少在途资金积压的有效手段,确实能够给供需双方带来较多的收益,企业选择第三方承担物流服务的情况将会更加普遍。因此,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理想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实行物流外包或局部外包,是降低物流成本的方法之一。如果物流对企业发展非常重要,企业的物流管理协同成本小于委托第三方物流的交易成本则应该选择自营物流。
(五)系统管理物流成本 追求物流总成本的最小化,对于企业构筑和优化物流系统,寻找降低物流成本的空间和途径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随着物流管理意识的增强和来自降低成本的压力,不少企业开始把降低成本的眼光转向物流领域。 然而,在实践中发现,不少企业对降低物流成本的努力只是停留在某一项功能活动上,而忽视了对物流活动的整合。由于各种物流活动之间存在着效益背反,这就要求管理人员必须研究总体效益,以成本为核心,用系统论观点,按照总成本最低的要求,调整各个分系统之间的矛盾,把它们有机地联系起来,成为一个整体,从而达到物流总成本最小化,实现企业的最佳效益。
(六)加强物流成本的核算 物流成本核算的基础是物流成本的计算,物流成本计算的难点在于缺乏充分反映物流成本的数据,物流成本数据很难从财务会计的数据中剥离出来。因此,要准确计算物流成本,首先要做好基础数据的整理工作。
(七)实施“全程供应链”管理 对于一个企业来讲,控制物流成本不单单是追求本企业物流的效率化,而应该考虑从产品制成到最终客户整个供应链过程的物流成本效率化。为了进一步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企业管理应从过去关注企业“内部供应链”的管理转向关注从客户到供应商的“全程供应链”管理。生产企业对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销售的全过程实施一体化管理,企业与供应商和顾客发展良好的合作关系,建立比较完善的供应链,尽量减少“中间层次”,直接将货物送达最终顾客,减少开支,并能更有效地管理资源,无需承担仓储及存货管理的成本。
(八)构筑现代物流信息网络系统 局部物流效率优化无法保证企业在竞争中取得成本上的优势,为此,企业必须借助于现代化信息系统的构建,把物流系统内部各功能要素和外部的战略伙伴有效地联系起来,形成物流快速反应系统。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将企业定购的意向、数量、价格等信息在网络上进行传输,从而使生产、流通全过程的企业或部门分享由此带来的利益,充分应对可能发生的各种需求,进而调整不同企业间的经营计划和行为,从整体上降低物流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