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银行总账包括哪些会计科目
货币资金包括现金 银行存款 其他货币资金
⑵ 小企业会计总账主要有哪些科目
一、资产类
1 1001 现金
2 1002 银行存款
3 1009 其他货币资金
8 1131 应收账款
9 1133 其他应收款
11 1201 在途物资
12 1211 材料
13 1231 低值易耗品
14 1243 库存商品
19 1301 待摊费用
22 1501 固定资产
23 1502 累计折旧
25 1603 在建工程
26 1701 固定资产清理
27 1801 无形资产
28 1901 长期待摊费用
二、负债类
31 2121 应付账款
32 2151 应付工资
33 2153 应付福利费
35 2171 应交税金
36 2176 其他应交款
37 2181 其他应付款
38 2191 预提费用
三、所有者权益类
42 3101 实收资本
43 3111 资本公积
44 3121 盈余公积
45 3131 本年利润
46 3141 利润分配
四、成本类
47 4101 生产成本
48 4105 制造费用
五、损益类
49 5101 主营业务收入
50 5102 其他业务收入
52 5301 营业外收入
53 5401 主营业务成本
54 5402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55 5405 其他业务支出
56 5501 营业费用
57 5502 管理费用
58 5503 财务费用
59 5601 营业外支出
60 5701 所得税
总账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一系列专门的方法,对过去的交易或事项进行连续、系统、综合地核算和监督,提供经济信息,参与预测决策的一种管理活动。
⑶ 总账科目一般有那些,明细账科目一般有那些
明细科目是具体到发生费用的那一笔款项,例如某营业人员通过坐公交办理业务,那么他的总账科目就是营业费用,明细就是差旅费,又例如管理人员购买办公用品,那么他的总账就是管理费用,明细就是办公费~~~等等,有规律可循,最后靠你自己努力
⑷ 常用的会计成本科目设置有那些
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分为供应、生产、销售三大环节,其中生产环节为组织产品生产所发生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按产品对象形成产品生产成本,即为制造成本。产品制造成本核算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产品销售成本结转的正确性,进而影响当期的会计利润和应纳税所得额。因此,对制造成本的审查应作为企业所得税纳税审查的重点。
一、制造成本的会计核算
制造成本通过“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科目进行核算。“生产成本”科目核算企业进行工业性生产所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包括生产各种产成品、自制半成品、自制材料、自制工具以及自制设备等所发生的各项费用;该科目设置“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两个二级科目。“基本生产成本”二级科目核算企业为完成主要生产目的而进行的产品生产发生的费用,用于计算基本生产的产品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二级科目核算企业为基本生产及其他服务而进行的产品生产和劳务供应发生的费用,用于计算辅助生产产品和劳务成本。该科目按成本核算对象设明细账,明细账用多栏式账页按成本项目设专栏进行明细核算。
“制造费用”科目核算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按不同的车间、部门设置明细账,明细账用多栏式按费用项目内容设专栏进行明细核算。
基本生产发生的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费用,按成本项目借记“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贷记有关科目。账务处理: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贷:原材料—直接材料
应付工资
辅助生产发生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费用,按成本项目借记“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贷记有关科目。账务处理:
借: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
贷:原材料—直接材料
应付工资
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借记“制造费用”,贷记有关科目。账务处理:
借:制造费用
贷:原材料(银行存款、累计折旧等)
月终,制造费用分配给成本核算对象时,账务处理: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
贷:制造费用
“制造费用”科目月末无余额。
二、制造成本的审查要点
审查制造成本,应通过“生产成本”、“制造费用”明细账归集的内容、分配的方法,获取经济业务中的原始记录、单据、记账凭证,采用核对法、审阅法、复算法进行审查。审查要点如下:
⒈审查费用发生内容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无虚假成本,有无非生产性费用和扩大成本列支范围等挤占成本的现象;
⒉跨期摊销费用,是否按权责发生制原则记入当期成本,有无人为调节利润的情况;
⒊费用归集和分配的方式是否正确。有无未按规定将制造费用在不同产品之间分配的情况;
⒋在产品成本计算方法是否准确。有无任意改变方法少记或多记产成品成本及利用保留在产品成本,人为多计算或少计算产品成本,从而调节利润的情况;
⒌会计处理是否恰当,有无影响当期成本情况。
三、制造成本审查方法
由于工业企业产品成本计算方法复杂,会计核算工作量大。因此,注册税务师在进行纳税审查时,应当借助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效用,通过了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存在及对遵守性的测试,分析找出企业存在的薄弱环节和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而有选择、有目的、有重点地审查,这样既能降低审查工作量,又能确保审查质量。
企业的内部控制是指企业的内部管理控制系统,包括为保证企业正常经营所采取的一系列必要的管理措施。内部控制的职能不仅包括企业最高管理当局用来授权或指挥进行购货、生产、销售等经营活动的各种方式方法,也包括核算、审核、分析各种信息资料及报告的程序与步骤,还包括为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综合计划,控制和评价而制定或设置的各种规章制度。因此,内部控制的作用能够提高会计核算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⒈可靠的内部凭证制度。
企业有完善的内部控制凭证,以种类全、内容完整、连续编号的一些处理经济业务的凭证,作为会计处理依据。
⒉完善的簿记制度。在可靠的凭证制度基础上,建立完整的账簿和报表制度,确保会计记录的严密性。
⒊严格核对制度。包括凭证之间的核对,凭证和账簿之间的核对,账簿和报表之间的核对等。企业建立严格的核对制度,有利于及时改正会计记录中错误,做到证、账、表三相符。
⒋合理的会计政策和会计程序。企业在遵守国家制定的会计准则的基础上,还从本单位会计工作实际出发,建立自己的合理会计政策和会计程序,以书面文字形式,作为会计处理方法的依据。
⒌定期资产盘点制度。
对上述内部控制制度会计体系可靠程度进行遵守性的调查:
第一、采用询问法。询问企业是否具有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采取问卷的形式设计调查表格,将你想要询问的项目按其重要性依次排列。对想要问的内容及企业回答,要逐项进行并做好记录,使你在很短的时间内对企业生产环节的业务流程、控制程序、核算方法有所认识。
第二、采用抽查法。验证内部控制是否一直在运行,是否取得了预期效果,在多大程度上确保核算的正确性。我们可以对上述的询问内容,选择对成本影响最大的项目,抽取样本—原始单据、凭证进行查看,并对企业回答进行核对,判断其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通过询问和抽查,对被查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我们可得出这几种结论:
第一、依赖程度高。被查企业具有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并且均能有效发挥作用。因此,经济业务和会计核算发生差错的可能性很小,可以相应对该环节减少审查的工作量,甚至于可以不查。
第二、依赖程序一般。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较为良好,但存在一定缺陷或薄弱环节,在某种程度上可能影响会计核算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可以对薄弱环节项目进行较为深度的审查。
第三、依赖程度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明显失效,大部分经济业务和会计记录失控,各项资料和数据经常出错,从而导致无法依赖。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开展制造成本详细审查。
审查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操作:
一按成本项目进行审查
产品制造成本构成项目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
⒈直接材料成本
⑴采用实际成本方法核算
获取成本计算单、材料成本分配汇总表、材料发出汇总表、材料明细账中各直接材料的单位成本等资料。
①审查成本计算单中直接材料与材料成本分配汇总表中相关的直接材料是否相符,分配的标准是否合理。审查时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非生产耗用材料记入产品成本。如果成本计算单直接材料金额大于材料成本分配汇总表的分配金额,应进一步查明原因,审查材料使用对象有无将非产品耗用材料记入产品成本。但企业会计人员如果有意识地挤占产品成本,在耗用材料进行分配时,就会将非生产耗用材料直接分配到产品成本,使得成本计算单和材料分配汇总表金额相等。核对材料分配表若不能暴露问题,可采取通过非生产性项目的审查,即采用“反查法”的方法进行审查,查明问题后,按照谁耗用谁负担的原则,进行纳税调整。账务处理: 借:在建工程
应付福利费
贷:本年利润(或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第二、混淆不同产品成本。通过材料分配率混淆不同产品的成本,相应降低本期畅销产品成本,以调节跨年度的利润。审查注意那些不能确指产品耗用的共同混合使用原材料,分配时应科学地选择分配标志、计算方法及会计记录。
正确方法:在消耗定额比例法下,通常采用按产品的材料定额消耗量或材料定额成本的比例分配。计算处理:
分配率= 材料实际总消耗量(或实际成本)÷各种产品材料定额消耗量(或定额成本)之和
某种产品应分配=该种产品的材料定额÷消耗量(或定额成本)×分配率
也可以采用其他分配方法。如:产品产量或重量比例分配法。
②抽取材料发出汇总表,选主要材料品种,统计直接材料的发出数量,将其与实际单位成本相乘,计算金额数,并与材料成本分配汇总表中该种材料成本比较,看其是否相等。审查注意下列问题:
第一、企业是否采取提高成材料单位成本,多计产品成本。
第二、审查领料单授批准及领料人是否签字,防止虚假领料多计成本。
第三,材料单位成本计价方法是否恰当,有无变更、人为调节成本或利润。如果企业年度内改变计价方法,应按原计价方法计算发出材料结转成本,其差额调整材料成本或当期利润。
审查方法参见“材料成本的审查要点”。
⑵采用定额成本法
抽查某种产品的生产通知单若产量统计记录及其直接材料单位消耗定额,根据材料明细账中各该项直接材料的实际单位成本,计算直接材料总消耗量和总成本,与有关成本计算单中耗用直接材料成本核对,看其是否相等。并注意两个问题:
第一、生产通知单是否经过授权批准,防止虚假业务产量增加材料耗用;
第二、单位消耗定额和材料成本计价是否恰当,有无变更、人为改变方法而影响成本。
⑶采用标准成本法
抽取生产通知单或产量统计记录,直接材料单位标准用量,直接材料标准单价及发出材料汇总表。
根据产量、标准用量及标准单价计算出标准成本,与成本计算单价中的直接材料成本核对是否相符,有无利用直接材料成本差异计算以及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前后期是否一致。
除此之外,还应审查废料及多料的返库是否及时,是否办理“假退库”手续。通过查看“生产成本”账红字冲减成本金额,判断其正确性。
⒉直接人工成本
⑴对于采用计时工资制的,抽取实际工时统计记录、人员工资分类表及人工费用分配汇总等,运用核对法开展审查。
①从成本计算单中选择核对直接人工成本与人工费用分配汇总表相应的实际工资费用是否相符,查明 有无将非生产人员工资计入成本。
②选 取某月资料核对实际工时记录与人工费用分配汇总表中相应的实际工时是否相符,查明有无虚报工时、多列工资扩大成本,减少利润。
③抽取并核对生产部门若干期间的工时台账与实际工时统计是否相符,追溯原始工时记录,确保工资核算真实性。
④当没有实际工时统计记录时,根据人员工资分类表,计算复核人工费用分配汇总表中的直接人工工资费用是否合理正确,有无出现与生产量偏离太大的数据,如有,应进一步查明原因。
⑵对采用计件工资制的,抽取产量统计报告、个人(小组)产量记录和经批准的单位工资标准或计件工资制度,运用核对法开展审查。
①核对按统计产量和单位工资标准计算的人工费用与成本计算单中直接人工成本是否相符。
②抽取若干直接人工(小组)产量记录,审查是否被汇总计入产量统计报表中。
⑶对于采用标准成本法,抽取生产通知单或产量统计报表、工时统计报表和经批准的工时、标准工时工资率、直接人工的工资汇总表等资料,运用核对法进行审查。
①根据产量和单位标准工时计算标准工时总量,再乘以标准工时工资率,以审查其是否与成本计算单中的直接人工成本相符。
②直接人工成本差异的计算与账务处理是否正确,直接人工的标准成本的年度内有无重大变更。
⒊制造费用成本
抽取制造费用分配汇总表、按项目分列的制造费用明细账、与制造费用分配标准有关的统计资料及其相关原始记录。
⑴审查“制造费用”账户借方发生额归集的制造费用内容是否正常,开支的标准、发生的费用是否是应归属于本期的生产费,不符合规定的应剔除计税处理。制造费用成本项目中,固定资产折旧为其中的主要内容,其审查方法在第五节中讲解。
⑵在制造费用分配汇总表中选择一个产品,核对其分摊的制造费用与相应的成本计算单的制造费用是否相符。
⑶制造费用的分配、计算选择的标准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分配的方法有无变更,防止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多分配应税产品成本,相应少分配免税产品成本。审查发现此类问题应重新正确计算,作出会计调整。
二审查“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账户
辅助生产成本核算内容是为企业生产车间、管理部门、在建工程及辅助生产车间提供产品和劳务的车间所发生的费用。从服务的对象上看,部门多、非生产性占有一定的比例,正确分配辅助生产成本关系到正确计算产品成本。
抽取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生产统计表等原始记录资料,从分配标准、费用分配方法、费用分配金额三个环节查证辅助生产成本分配是否真实、正确。
⒈审查各车间的费用分配标准。审查有无将为基本建设、专项工程、福利部门提供的水、汽、机械加工、修理修配等劳务费用计入辅助生产;审查是否按实际受益对象进行分配,分配率是否正确,采用复算方法重新计算,对少分配或非生产性费用挤入生产成本的情况 ,调增计税利润。
⒉审查分配方法。辅助生产分配方法较为复杂,审查进注意有无年度内任意改变分配方法,使各部门分配金额发生不正常波动的情况。如果存在这样情况,应按原方法进行计算,其差额调增(调减)计税利润。
⒊审查费用分配金额。用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与辅助生产车间统计表对照,当费用分配表中的分配金额大于生产统计表中的费用额时,应进一步查明辅助生产费用归集有无虚假,抑或统计有差错。如证实生产统计表正确的情况下,即为多转生产成本的费用,应调增利润。
三审查费用确认的原则
会计制度规定,确认费用应遵守权责发生制原则。
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凡是属于本期的收入和费用,不论其款项是否已收到或支付,均作为本期收入和费用处理;反之,凡不属于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其款项已在本期收到或付出,也不应作为本期的收入或费处理。由此可见权责发生制才能真正按会计期间来正确反映各期的盈亏情况 。
主要审查发生的费用是否归属于本期产品负担,影响当期利润。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跨期费用,在“预提费用”、“待摊费用”科目进行核算,审查该科目发生的费用是否应由本期产品成本来负担。应从费用真实性、合法性、计入成本时间和方法加以审查,审查时应注意两点:
⑴待摊费用应严格划清资本性与收益性支出的界限。
⑵审查预提费用计入当期成本的真实性、合法性,是否符合成本的列支范围、标准,计提金额是否正确,支付对象是否合理。
⒈“待摊费用”科目的审查
待摊费用是指企业本期已经支付或已经发生,但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分期按照费用支付或发生的受益期限平均摊入生产成本,且摊销期在一年以内的各项费用。为了正确贯彻权责发生制 会计核算原则,分行业的会计核算制度都相应地设置了“待摊费用”会计科目,便于企业准确核算应分期摊销的各项费用和费用摊销的具体结果。
⑴“待摊费用”科目会计核算方法
该科目主要核算企业已经发生或已经支付的应由本期及以后各期分别负担的且分摊期在一年以内的各项费用。如低值易耗品摊销、出租、出借包装物摊销、预付保险费、预付的固定资金资产租金、固定资产修理费用,一次购买印花税票和一次交纳印花税税额较大需分摊的数额,以及预付报刊订阅费用等(若数额小,也可一次性列入支付期相关费用)。“待摊费用”账户的借方反映企业已经发生或支付的费用,贷方反映已经摊入相应期间生产成本、费用的金额,该科目的余额一般在借方,表示一定期间内尚未摊销完毕的各项费用。为了便于准确划分各项费用受益期限和摊销期限,“待摊费用”除设置总账外,还应按各项费用的发生时间和种类设置“待摊费用”明细分类账。
账务处理:
发生时:借:待摊费用—XXX
贷:银行存款(现金、现金、低值易耗品....)
摊销时。
借:制造费用(生产成本、营业成本、管理费用等)
贷:待摊费用—XXX
⑵“待摊费用”的审查重点及审查的思路
在日常税收审查工作中,由于“待摊费用”贷方发生额反映企业分期摊入生产经营成本的实际摊销金额,因此其金额摊销的正确与否,关键是确认受益期或使用期限与摊销期限是否一致,因而产生纳税审查的重点;但切不可忽视对该科目借方发生额的审查,因为,通过该科目借方发生额的审查,能够便于审查人员及时 、准确的掌握和了解需摊销费用的形成或来源是否真实以及费用的性质。因此在日常的税收审查中,对“待摊费用”科目的审查,其借方发生额和贷方发生额都应作为审查的重点,不能有所侧重,更不能有主次之分。
⑶审查“待摊费用”账户借方发生额
企业发生待摊费用时,在正常情况下,“待摊费用”账户的借方与“银行存款”、“低值易耗品”、“包装物”等账户贷方发生额对应。如果与“在建工程”、“其他应收款”等账户的贷方发生对应关系,则属于异常现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审查。
①区别生产性费用和非生产性费用的界限
重点审查企业“待摊费用”科目借方发生额中是否有人为混淆成本界限的行为,是否存在将固定资产的购建支出项目列入待摊费用,从而分期摊入生产经营成本。常采取的手段的:
a.企业人为地将本期固定资产购建支出项目金额化整为零,分期、分批列入“待摊费用”账户进行摊销;
b.企业将本期固定资产购建支出金额的部分项目有意识地列入“待摊费用”账户实现摊销。如有规律地将基建人员的工资列入“待摊费用”、基建项目领用的材料、基建项目的借款利息等等。
②严格划清资本性与收益性支出的界限。
a.审查企业在原有固定资产基础上进行改建、扩建的资本性支出 有无假借固定资产大修理的名义 ,将从事固定的购建支出费用列入“待摊费用”科目的借方,实现摊销。
b.审查企业是否有将应列入“递延资产”核算的开办费用,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以及摊销期限不能单独归属于一个会计期间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支出列入“待摊费用”核算的行为;
c.审查企业有无将应记入“无形资产”科目核算的无形资产受让及开发性支出费用一次性直接记入 “待摊费用”科目。
通过对“待摊费用”科目借方发生额的审查,从中发现企业是否有人为调节期间生产经营成本的现象。
对企业将“待摊费用”科目作为“蓄水池”人为地调节生产经营利润的审查重点应放在实行“工效挂钩”的企业和实行利润承包企业,审查企业是否有采用调节手段达到承包目标的实现和多计提效益工资的目的。
对“待摊费用”科目借方发生额实施纳税审查,应遵循“追本求源、刨根问底”的原理.
⑸ 会计科目有哪些,总分类账怎么做
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依据企业会计准则中确认和计量的规定制定,涵盖了各类企业的交易或者事项。企业在不违反会计准则中确认、计量和报告规定的前提下,可 以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自行增设、分拆、合并会计科目。企业不存在的交易或者事项,可不设置相关会计科目。对于明细科目,企业可以比照本附录中的规定自行 设置。会计科目编号供企业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查阅会计账目、采用会计软件系统参考,企业可结合实际情况自行确定会计科目编号。
顺序号 编号 会计科目名称
一、资产类
1 1001 库存现金
2 1002 银行存款
3 1003 存放中央银行款项
4 1011 存放同业
5 1012 其他货币资金
6 1021 结算备付金
7 1031 存出保证金
8 1101 交易性金融资产
9 1111 买入返售金融资产
10 1121 应收票据
11 1122 应收账款
12 1123 预付账款
13 1131 应收股利
14 1132 应收利息
15 1201 应收代位追偿款
16 1211 应收分保账款
17 1212 应收分保合同准备金
18 1221 其他应收款
19 1231 坏账准备
20 1301 贴现资产
21 1302 拆出资金
22 1303 贷款
顺序号 编号 会计科目名称
23 1304 贷款损失准备
24 1311 代理兑付证券
25 1321 代理业务资产
26 1401 材料采购
27 1402 在途物资
28 1403 原材料
29 1404 材料成本差异
30 1405 库存商品
31 1406 发出商品
32 1407 商品进销差价
33 1408 委托加工物资
34 1411 周转材料
35 1421 消耗性生物资产
36 1431 贵金属
37 1441 抵债资产
38 1451 损余物资
39 1461 融资租赁资产
40 1471 存货跌价准备
41 1501 持有至到期投资
42 1502 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43 1503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44 1511 长期股权投资
45 1512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46 1521 投资性房地产
47 1531 长期应收款
48 1532 未实现融资收益
49 1541 存出资本保证金
50 1601 固定资产
51 1602 累计折旧
52 1603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53 1604 在建工程
54 1605 工程物资
55 1606 固定资产清理
56 1611 未担保余值
57 1621 生产性生物资产
58 1622 生产性生物资产累计折旧
59 1623 公益性生物资产
60 1631 油气资产
61 1632 累计折耗
62 1701 无形资产
63 1702 累计摊销
64 1703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65 1711 商誉
66 1801 长期待摊费用
67 1811 递延所得税资产
68 1821 独立账户资产
69 1901 待处理财产损溢
二、负债类
70 2001 短期借款
71 2002 存入保证金
72 2003 拆入资金
73 2004 向中央银行借款
74 2011 吸收存款
75 2012 同业存放
76 2021 贴现负债
77 2101 交易性金融负债
78 2111 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
79 2201 应付票据
80 2202 应付账款
81 2203 预收账款
82 2211 应付职工薪酬
83 2221 应交税费
84 2231 应付利息
85 2232 应付股利
86 2241 其他应付款
87 2251 应付保单红利
88 2261 应付分保账款
89 2311 代理买卖证券款
90 2312 代理承销证券款
91 2313 代理兑付证券款
92 2314 代理业务负债
93 2401 递延收益
94 2501 长期借款
95 2502 应付债券
96 2601 未到期责任准备金
97 2602 保险责任准备金
98 2611 保户储金
99 2621 独立账户负债
100 2701 长期应付款
101 2702 未确认融资费用
102 2711 专项应付款
103 2801 预计负债
104 2901 递延所得税负债
三、共同类
105 3001 清算资金往来
106 3002 货币兑换
107 3101 衍生工具
108 3201 套期工具
109 3202 被套期项目
四、所有者权益类
110 4001 实收资本
111 4002 资本公积
112 4101 盈余公积
113 一般风险准备
114 4103 本年利润
115 4104 利润分配
116 4201 库存股
五、成本类
117 5001 生产成本
118 5101 制造费用
119 5201 劳务成本
120 5301 研发支出
121 5401 工程施工
122 5402 工程结算
123 5403 机械作业
六、损益类
124 6001 主营业务收入
125 6011 利息收入
126 6021 手续费及佣金收入
127 6031 保费收入
128 6041 租赁收入
129 6051 其他业务收入
130 6061 汇兑损益
131 6101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132 6111 投资收益
133 6201 摊回保险责任准备金
134 6202 摊回赔付支出
135 6203 摊回分保费用
136 6301 营业外收入
137 6401 主营业务成本
138 6402 其他业务成本
139 6403 营业税金及附加
140 6411 利息支出
141 6421 手续费及佣金支出
142 6501 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金
143 6502 提取保险责任准备金
144 6511 赔付支出
145 6521 保单红利支出
146 6531 退保金
147 6541 分出保费
148 6542 分保费用
149 6601 销售费用
150 6602 管理费用
151 6603 财务费用
152 6604 勘探费用
153 6701 资产减值损失
154 6711 营业外支出
155 6801 所得税费用
156 6901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⑹ 请问会计总帐科目包括那些科目,每个总帐科目又都分成那些明细科目呢
1、资产类
库存现金 银行存款其它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票据 应收账款 其他应收款 坏账准备 预付账款 材料采购 在途材料 原材料 周转材料材料成本差异库存商品长期股权投资持有至到期投资 固定资产 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清理 在建工程 无形资产 累计摊销长期待摊费用待处理财产损益
2、负债类
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其它应付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股利,应付利息,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
3、权益类
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本年利润,利润分配。
4、损益类
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主营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支出,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账务费用 ,投资收益 ,营业外支出资产减值损失。
5、成本类
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劳务成本。
6、共同类
清算资金往来
(6)成本的总账科目有哪些扩展阅读:
岗位职责
1、根据《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和内部财务管理的要求,负责教育事业经费总账会计的核算工作。
2、根据省财政下达的经费预算,及时向省财政报送单位用款计划,督促资金及时到位。负责做好省教育事业经费的月、季报表和年度决算编报工作,促进教育事业计划的圆满完成。
⑺ 成本核算中设立的总账科目问题
怎么会重复呢?
生产成本是成本费用损益科目,
而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是资产类科目
性质不同,生产时车间领用原材料、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才产生“生产成本”
此时原材料、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减少,“生产成本”增加
是一个转化的过程。
⑻ 成本类科目有哪些
一、本科目核算小企业生产各种产品(包括产成品、自制半成品等)、自制材料、自制工具、自制设备等所发生的生产成本。
二、“生产成本”科目应设置“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两个明细科目。生产成本”科目核算企业进行工业性生产,包括生产各种产品(包括产成品、自制半成品、提供劳务等)、自制材料,自制工具。自制设备等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
生产费用
小企业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应按成本核算对象和成本项目分别归集,属于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等直接费用,直接计入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属于企业辅助生产车间为生产产品提供的动力等间接费用。
应当在本科目“辅助生产成本”明细科目核算后,再转入本科目“基本生产成本”明细科目;其他间接费用先在“制造费用”科目汇集,月度终了,再按一定的分配标准,分配计入有关的产品成本。
发生的各项直接生产费用,借记本科目(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贷记“现金”、“银行存款”、“应付工资”、“材料”、“应付福利费”等科目。
各生产车间生产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借记本科目(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贷记“制造费用”科目。
辅助生产车间为基本生产车间、企业管理部门和其他部门提供的劳务和产品,月度终了,按照一定的分配标准分配给各受益对象,借记本科目(基本生产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在建工程”等科目,贷记本科目(辅助生产成本)。
⑼ 总账的生产成本科目是包括哪些明细科目
“生产成本”本身是总账科目,如果你的问题是生产成本的明细科目有哪些?
明细科目可以按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设置;也可以按在产品、半成品、自制材料、自制工具、自制设备等设置;还可以按产品名称和型号设置。关键看核算需要。
如果你的问题是成本类科目有哪些,应该是:
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劳务成本研发支出工程施工工程结算机械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