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产成本 » 如何实施作业成本法
扩展阅读
广西哪里有卖扶贫产品的 2024-11-18 16:50:25
江苏澄润石油化工怎么样 2024-11-18 16:50:24
资源就是宝是什么 2024-11-18 16:49:40

如何实施作业成本法

发布时间: 2022-03-03 15:11:38

‘壹’ 如何根据作业成本法优化生产方式

为解决新制造环境下传统成本会计的难题,作业成本法作为新的成本核算方法应运而生。传统成本法是一种通用的解决方案,不考虑企业的目标,但新兴的作业成本从一开始就考虑企业的实施目标和范围,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实施,并把成本核算与成本信息分析和应用结合起来,直至采取改善行动,为企业提供一个整体的解决方案。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Costing),是一种通过对所有作业活动进行追踪动态反映,计量作业和成本对象的成本,评价作业业绩和资源的利用情况的成本计算和管理方法。它以作业为中心,根据作业对资源耗费的情况将资源的成本分配到作业中,然后根据产品和服务所耗用的作业量,最终将成本分配到产品与服务。对作业成本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纪四十年代,最早提出的概念是“作业会计”(Activity-BasedAccounting或ActivityAccounting)。美国会计学家埃里克.科勒(EricKohler)教授于1941年在>杂志发表论文首次对作业、作业账户设置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每项作业都设置一个账户”,“作业就是一个组织单位对一项工程、一个大型建设项目、一项规划以及一项重要经营的各个具体活动所做出的贡献”。随后的乔治?斯托布斯(George.J.Staubus)教授认为,“作业会计”是一种和决策有用性目标相联系的会计,研究作业会计首先应明确“作业”、“成本”和“会计目标—-决策有用性”三个概念。1971年斯托布斯在具有重大影响的>一书中,对“作业”、“成本”、“作业成本计算”等概念作了全面阐述,引发了80年代以后西方会计学者对传统的成本会计系统的全面反思。1988年,哈佛大学的罗宾.库珀(RobinCooper)在夏季号《成本管理》杂志上发表了《一论ABC的兴起:什么是ABC系统?》,库珀认为产品成本就是制造和运送产品所需全部作业的成本的总和,成本计算的最基本对象是作业;ABC赖以存在的基础是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接着库珀又连续发表了《二论ABC的兴起:何时需要ABC系统?》、《三论ABC的兴起:需要多少成本动因并如何选择?》和《四论ABC的兴起:ABC系统看起来到底象什么?》。他还与罗伯特.卡普兰(Robert?S?Kaplan)合作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计量成本的正确性:制定正确的决策》等论文,对作业成本法的现实意义、运作程序、成本动因选择、成本库的建立等重要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奠定了作业成本法研究的基石。此后在英美等国家对作业成本日益兴起,研究作业成本法的文章纷纷出现,作业成本理论日趋完善,在治金、电信、制药、电子设备和IT等行业的应用也逐步开展了起来。作业成本法的理论基础是认为生产过程应该描述为:生产导致作业发生,产品耗用作业,作业耗用资源,从而导致成本发生。这与传统的制造成本法中产品耗用成本的理念是不同的。这样,作业成本法就以作业成本的核算追踪了产品形成和成本积累的过程,对成本形成的“前因后果”进行追本溯源:从“前因”上讲,由于成本由作业引起,对成本的分析应该是对价值链的分析,而价值链贯穿于企业经营的所有环节,所以成本分析首先从市场需求和产品设计环节开始;从“后果”上讲,要搞清作业的完成实际耗费了多少资源,这些资源是如何实现价值转移的,最终向客户(即市场)转移了多少价值、收取了多少价值,成本分析才算结束。由此出发,作业成本计算法使成本的研究更加深入,成本信息更加详细化、更具有可控性。作业成本法一般认为,作业成本法是一个以作业为基础的管理信息系统。它以作业为中心,作业的划分从产品设计开始,到物料供应;从工艺流程的各个环节、总装、质检到发运销售全过程,通过对作业及作业成本的确认计量,最终计算出相对准确的产品成本。同时,经过对所有与产品相关联作用的跟踪,为消除不增值作业,优化作业链和价值链,增加需求者价值,提供有用信息,促进最大限度的节约,提高决策、计划、控制能力,以最终达到提高企业竞争力和获利能力,增加企业价值的目的。在作业成本法下,成本计算程序分为两大阶段六个步骤。第一阶段是将制造费用分配到同质的作业成本库(同一成本),并计算每一个成本库的分配率;第二阶段是利用作业成本库分配率,把制造费用分摊给产品,计算产品成本。其实际操作步骤如下:1.定义、识别和选择主要作业;2.归集资源费用到同质成本库。这些资源通常可以从企业的总分类帐中得到,但总分类帐并无执行各项作业所消耗资源的成本;3.选择成本动因,计算成本库分配率。从中选择一个成本动因作为计算成本分配率的基准。成本计量要考虑成本动因材料是否易于获得;成本动因和消耗资源之间相关程度越高,现有的成本被歪曲的可能性就会越小;4.计算成本库分配率;5.把作业库中的费用分配到产品上去;某产品某成本动因成本=某成本库分配率X成本动因数量6.计算产品成本。作业成本计算的目标最终要计算出产品的成本。直接成本可单独作为一个作业成本库处理。将产品分摊的制造费用,加上产品直接成本,为产品成本。某产品成本=∑成本动因成本+直接成本作业成本法产生的基础,以及它的促进成本分配的精确化、所能提供成本信息的决策相关性、提供有意义的非财务信息、拓展成本服务的范围等特点,表明与现代企业相适应的成本控制制度,应是建立在作业管理基础上的;它将形成产品的各项作业作为责任和控制中心,从成本发生的根源上分析,区分增值作业和非增值作业,建立最优的动态的增值标准,从财务和经营两个方面对作业业绩进行评价,不断改变作业方式,从而达到持续降低成本的目标。为此,作业成本法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在一般应用中,应先分析作业成本法应考虑的问题,为顺利实施准备充分的条件,坚持作业成本法与目标成本、改进成本、生命周期成本、限制理论等其它管理会计方法结合。在具体运用中,除了在制造业应用外,亦可在服务业上进行尝试。如作业成本法运用于银行业在国际金融界已有不少成功案例,它在银行业的应用有重要意义。作业成本法在银行应用可分为战略成本管理、产品成本核算、顾客水平盈利分析和日常成本管理等几个方面。作业成本法的应用关键与前景作业成本法没有固定的框架和统一的模式,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实施目的和核算体系,因此在多个行业的具体应用中,必须结合企业的实际开展。在中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国家战略引导下,制造业企业应用作业成本法的空间十分巨大,但企业必须通过理论学习、模型设计等途径,获得成功实施作业成本管理的知识和经验。总体看来,作业成本法是个性化的成本核算方法。在推行科学和流程管理的企业,一定要以客户和作业流程为中心来对工作任务进行管理,即开展作业成本管理。中国企业应用作业成本法、开展作业成本管理的关键包括:(1)获得企业高层的认同。企业领导者的认同是实施作业成本的前提。我国制造企业对作业成本的认同,与国际性企业的认同存在较大差距。这不仅与不同的经济体制有关,也与国内理论和实践中对作业成本的了解不足有关。只有获得企业领导者的支持,才能为在企业中推广作业成本法,进而开展作业成本管理创新条件。(2)明确实施的责任主体。作业成本法属于管理会计范畴,同时牵涉到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但中国制造业企业内部,大多没有管理会计这一职位或负责部门,其功能多是分散在财务、采购等多个部门中。如果作业成本的实施中没有一个具体的主管部门,就可能出现人人有责人人都不负责的情况。(3)推动组织再造。作业成本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全员实施的一项工程,因为作业成本必须清楚企业的运作过程,作业成本核算体系设计、基础数据收集以及改善行动都需要全员参与。另外实施作业成本法,成本在产品之间的重新分配和对作业进行核算,不可避免的导致对个人和组织的绩效的影响,受到影响的组织和个人可能会抵制作业成本的实施。因此推动组织再造是成功实施作业成本法的重点之一。(4)开发和应用实施工具。作业成本的实施离不开软件的支持,国外已经有成熟的作业成本软件,但在国内,目前还没有出现成熟的软件工具,当前的一些应用作业成本法的企业多是利用自行开发的工具来支支持。没有软件工具的支持,作业成本的运行与数据分析都是困难。尽快开发适合中国企业特色的作业成本软件,使得作业成本法的实施标准化、信息化,同时加快与企业现有信息系统的集成,是促进作业成本在制造、电信和IT等行业规模化实施的关键。作业成本法的局限性需要指出的是,作业成本法也有它一定的局限性。由于它提供的仍然是历史成本信息,所以要发挥决策作用必须要有附加条件。作业成本法虽然大大减少了现行方法在产品成本计算上的主观分配,但并未从根本上消除它们,也就是说,由于作业成本法的基础资料来自于现行的权责发生制,因此其计算结果必须受诸如折旧和开发等成本期末分配中任意性的影响。这样,作业成本法成本归集库归集成本的正确性和客观性就会受到影响。另外,就作业成本法最核心内容成本归集库和成本动因选择而言,作业成本法也无法做到尽善尽美。尽管作业成本法还存在如上一些问题,但决不能说它对我们毫无借鉴之处。它不仅是一种先进的成本计算方法,同时也是实现成本计算与控制相结合的全面成本管理制度。正如某些学者所说的:由于作业成本法独具的特点,我们完全可以在成本管理的其他方面采用,尤其是成本控制方面,可以用作业成本法来达到控制和节约成本的目的。

‘贰’ 如何有效运用作业成本管理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理论及与传统成本法的主要区别,目前,作业成本法在我国的应用还并不是很普遍,但具备条件的企业应积极摸索和尝试

‘叁’ 如何建立完善的作业成本法核算体系

转载 仅供参考
作业成本法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在一般应用中,应先分析作业成本法应考虑的问题,为顺利实施准备充分的条件,坚持作业成本法与目标成本、改进成本、生命周期成本、限制理论等其它管理会计方法结合。在具体运用中,除了在制造业应用外,亦可在服务业上进行尝试。作业成本法在银行应用可分为战略成本管理、产品成本核算、顾客水平盈利分析和日常成本管理等几个方面。

‘肆’ 作业成本法例题怎么算

企业在开展作业成本管理的过程中,必须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分步骤的实施。但不同企业的应用也有相当多的共性因素所在,我们将之归纳为作业成本管理的八大实施步骤。参见图2.在实施生产作业成本管理的过程中,注重在这八个步骤的基础上创新和灵活应用,是实现ABCM成功的关键。

(一)作业调研:了解企业的运作过程、收集作业信息

目标是详细了解企业的经营和作业过程,理清企业的成本流动次序和导致成本发生的因素,了解各个部门对成本的责任,便于设计作业以及责任控制体系。

(二)作业认定:掌握作业流程并分解归并

作业往往分散在企业的组织结构中,随着企业的规模、工艺和组织形式的不同而不同,认定作业可采用几种方法,一是绘制企业的生产流程图,将企业的各种经营过程以网络的形式表现出来,每一个流程都分解出几项作业,最后将相关或同类作业归并起来。

另一种办法是从企业现有的职能部门出发,通过调查分析,确定各个部门的作业,再加以汇总。最后一个办法是召集全体员工开会,由员工或工作组描述其所完成的工作,再进行汇总,这种办法有助于提高全体员工的参与意识,加速作业成本管理的实施,而前两种办法可以较快取得资料,准确性高,不会对员工造成干扰。

(三)成本归集:汇集和分析相关成本和成本动因

各类的资源成本在发生时,已由传统会计进行了记录,反映在应付工资、应付账款、存货等日记账中,在本步骤要找出与各项作业相关的资源成本,可以通过现有的计量指标直接进行分配,例如将材料成本归集到消耗材料的加工作业中。

也可以通过分析某一职能或某一员工的工作时间在不同作业上的分配来估计该职能部门的成本或该员工的工资如何分配到不同的作业上。而后,根据作业的类型和资源成本的性质来确定成本动因。

(四)建立成本库:按照同质的成本动因将相关的成本入库

一旦选定作业成本动因后,就可按照同质的成本动因将相关的成本归集起来。每个成本库可以归集然人工、直接材料、机器设备折旧、管理性费用等。如设备调整人员的工资、福利,调整所用的物料、工具的损耗等。

有几个成本动因,就建立几个成本库。建立不同的成本库按多个分配标准分配制造费用是作业成本计算优于传统成本计算之处。

(五) 设计模型:建立作业成本核算模型

在对企业的运作进行充分了解与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企业的作业成本核算模型,主要确定以下内容:企业资源、作业和成本对象的确定,包括他们的分类,与各个组织层次的关系,各个计算对象的责任主体,资源作业分配的成本动因,资源到作业的分配关系,作业到产品的分配关系建立。

(六)应用软件:选择/开发作业成本实施工具系统

作业成本管理中需要的比传统会计更丰富的信息,是建立在大量的计算上的。因此作业成本的实施离不开应用软件工具的支持,软件工具有助于完成复杂的核算任务,有助于对信息进行分析。作业成本软件系统提供了作业成本核算体系构造工具,可以帮助建立和管理作业成本核算体系,并完成作业成本核算。

(七)运行分析:作业成本运行和结果分析

在建立作业成本核算体系的基础上,输入具体的数据,运行作业成本法。对作业成本的计算结果进行分析与解释,如成本偏高的原因,成本构成的变化等;

(八)持续改进:开展相关改进工作以实现增值作业

对作业成本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采取相应措施,实现持续的效果改进,如考核组织和员工,重塑企业生产经营流程,消除不增值作业,提高增值作业运行效率等等。

(4)如何实施作业成本法扩展阅读

作业成本计算是西方国家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研究、90年代以来在先进制造企业首先应用起来的一种全新的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它是以作业为核心,确认和计量耗用企业资源的所有作业,将耗用的资源成本准确地计入作业,然后选择成本动因。

将所有作业成本分配给成本计算对象(产品或服务)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它是建立在“作业”这一基本概念上的,作业是成本计算的核心 和基本对象,产品成本或服务成本是全部作业的成本总和,是实际耗用企业资源成本的终结。

与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相比,作业成本法在产品成本的经济实质、经济内容、成本计算对象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并更注重成本信息对决策的有用性。它适用于弹性制造系统下适时制生产方式。生产组织中作业的可分辨性极大地增强,同时,把企业成本控制观念和控制手段也都提高到了新的高度。

这种变化要求成本信息不仅要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还要满足成本控制和生产分析的要求。当作业成本计算法将资源、作业、作业中心、制造中心等概念引入成本控制时,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作业成本计算体系。

同时,作业成本计算是一个以作业为基础的管理信息系统。它以作业为中心,而作业的划分是从产品设计开始。到物料供应,从生产工艺流程(各车间)的各个环节、质量检验、总装,到发运销售的全过程。通过对作业及作业成本的确认、计量,最终计算出相对真实的产品成本。

同时,通过对所有与产品相关联作业活动的追踪分析。为尽可能消除“不增值作业”,改进“增值作业”,优化“作业链”和“价值链”。增加“顾客价值”提供有用信息,促使损失、浪费减少到最低限度,提高决策、计划、控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最终达到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增加企业价值的目的。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作业成本计算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作业成本

‘伍’ 如何去组织作业成本法的推行和实施

法的;lknkjgjhf

‘陆’ ABC成本法的实施步骤

ABC分析法的实施步骤
作业成本的实施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设定作业成本法实施的目标、范围,组成实施小组;
作业成本的实施必须目标明确,即决策者如何利用作业成本计算提供的信息。实施范围是作业成本的实施的部门,作业成本可以在全企业实施也可以在独立核算的部门实施,作业成本的实施主体必须明确。为实施作业成本必须组建作业成本实施小组,小组由企业的领导牵头,包括企业的会计负责人以及相关的人员。国外作业成本实施时一般由企业内部的人员和外部的专业咨询人员组成专门实施小组,外部专业的咨询人员具有作业成本的实施经验,使得实施可以借鉴其他实施的成功与失败的经验。
(2)了解企业的运作流程,收集相关信息;
此步的目的是详细了解企业的经营过程,理清企业的成本流动过程,导致成本发生的因素,各个部门对成本的责任,便于设计作业以及责任控制体系。
(3)建立企业的作业成本核算模型;
在对企业的运作进行充分了解与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企业的作业成本核算模型,主要确定以下内容:企业资源、作业和成本对象的确定,包括他们的分类,与各个组织层次的关系,各个计算对象的责任主体,资源作业分配的成本动因,资源到作业的分配关系作业到作业产品的分配关系建立。
(4)选择/开发作业成本实施工具系统;
作业成本法能够提供比传统成本丰富的信息,是建立在大量的计算上的。作业成本的实施离不开软件工具的支持,软件工具有助于完成复杂的核算任务,有助于对信息进行分析。作业成本软件系统提供了作业成本核算体系构造工具,可以帮助建立和管理作业成本核算体系,并完成作业成本核算。
(5)作业成本运行;
在建立作业成本核算体系的基础上,输入具体的数据,运行作业成本法。
(6)分析解释作业成本运行结果;
对作业成本的计算结果进行分析与解释,如成本偏高的原因,成本构成的变化等;
(7)采取行动。
针对成本核算反映的问题采取行动。如提高作业效率,考核组织和员工,改变作业的执行方式,消除无价值的作业。
企业是一个变化的实体,在作业成本正常运行后,还需要对作业成本核算模型进行维护,以使其能够反应企业的发展变化。伴随企业的运行,作业成本的运行、解释和行动是一个循环的过程。

‘柒’ 什么是作业成本法(概念、基本原理)

概念:作业成本法又称ABC成本法,BC成本法是根据事物的经济 、技术等方面的主要特征,运用数理统计方法,进行统计、排列和分析,抓住主要矛盾,分清重点与一般,从而有区别地采取管理方式的一种定量管理方法。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是:

  1. “成本对象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作业成本法把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包括期间费用)作为产品(服务)消耗作业的成本同等地对待,拓宽了成本的计算范围,使计算出来的产品(服务)成本更准确真实。

  2. 作业是成本计算的核心和基本对象,产品成本或服务成本是全部作业的成本总和,是实际耗用企业资源成本的终结。

  3. 作业成本法在精确成本信息,改善经营过程,为资源决策、产品定价及组合决策提供完善的信息等方面,都受到了广泛的赞誉。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上许多先进的公司已经实施作业成本法以改善原有的会计系统,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捌’ 怎么改善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的产生

生产制造是企业的核心流程之一,成本核算则是影响到企业生产制造任务的完成水准的关键。针对传统成本会计不适应新制造环境的局面,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简称ABC)和基于ABC的作业成本管理(ABCM),在美、日和西欧诸国的企业,尤其是竞争激烈和人工成本很低的高新技术企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一、 新制造环境冲击传统成本会计
随着企业IT技术的运用,MRPII、ERP、CIM、JIT等系统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企业新制造环境逐渐形成。 企业使用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来管理经营与生产,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设备、资源、人、技术的作用,最大限度地产生企业经济效益,已成为制造业企业的一致选择。从最早的物料需求计划MRP (Material Requirements Planning)、制造资源计划MRP II(Manufacturing Resource Planning)到近年出现的企业资源规划ERP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等,为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目前流行的MRP Ⅱ有助于管理当局进行及时、有效的投资与生产经营决策;ERP则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
不仅是MRP和ERP,促成新制造环境形成的新系统还包括:弹性制造系统(FMS)、电脑整合制造系统(CIM)和适时生产系统(JIT)等。FMS是指使用机器人及电脑控制的材料处置系统,来结合各种独立的电脑程式机器工具进行生产,它有益于产品制造程序的弹性化。CIM则是指以电脑为核心,结合电脑辅助设计、电脑辅助工程及电脑辅助制造系统等所有新科技的系统,以形成自动化的制造程序,实现工厂无人化管理,可减少人工成本、节省时间并提高工作效率。JIT是根据需要来安排生产和采购,以消除企业制造周期中的浪费和损失的管理系统。在JIT下企业的供、产、销各个环节在时间上必须周密衔接,材料应适时到达现场,前一生产程序的半成品应适时送达后一生产程序,产成品要适时供给顾客,力争使生产经营各个环节无库存储备。
面对新制造环境的冲击,企业如果继续使用传统的成本会计技术与方法,至少会造成两大方面的后果,包括:
1、产品成本计算不准。因为在新制造环境下,机器和电脑辅助生产系统在某些工作上已经取代了人工,人工成本比重从传统制造环境下的20%—40%降到了现在的不足5%。但同时制造费用剧增并呈多样化,其分摊标准如果只用人工小时已难于正确反映各种产品的成本。
2、成本控制可能产生负功能行为。传统成本会计中将预算与实际业绩编成差异报告,即将实际发生的成本与标准成本相比较。但在新制造环境下,这一控制系统将产生负功能的行为,例如为获得有利的效率差异,可能导致企业片面追求大量生产,造成存货的增加;另外,为获得有利价格差异,采购部门可能购买低质量的原材料,或进行大宗采购,造成质量问题或材料库存积压等等。
二、作业成本法的产生与发展
为解决新制造环境下传统成本会计的难题,作业成本法作为新的成本核算方法应运而生。传统成本法是一种通用的解决方案,不考虑企业的目标,但新兴的作业成本从一开始就考虑企业的实施目标和范围,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实施,并把成本核算与成本信息分析和应用结合起来,直至采取改善行动,为企业提供一个整体的解决方案。
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是一种通过对所有作业活动进行追踪动态反映,计量作业和成本对象的成本,评价作业业绩和资源的利用情况的成本计算和管理方法。它以作业为中心,根据作业对资源耗费的情况将资源的成本分配到作业中,然后根据产品和服务所耗用的作业量,最终将成本分配到产品与服务。
对作业成本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纪四十年代,最早提出的概念是“作业会计”(Activity-Based Accounting或Activity Accounting)。美国会计学家埃里克.科勒(Eric Kohler)教授于1941年在<<会计论坛>>杂志发表论文首次对作业、作业账户设置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每项作业都设置一个账户”,“作业就是一个组织单位对一项工程、一个大型建设项目、一项规划以及一项重要经营的各个具体活动所做出的贡献”。随后的乔治?斯托布斯(George.J.Staubus)教授认为,“作业会计”是一种和决策有用性目标相联系的会计,研究作业会计首先应明确“作业”、“成本”和“会计目标—-决策有用性”三个概念。1971年斯托布斯在具有重大影响的<<作业成本计算和投入产出会计>>一书中,对“作业”、“成本”、“作业成本计算”等概念作了全面阐述,引发了80年代以后西方会计学者对传统的成本会计系统的全面反思。
1988年,哈佛大学的罗宾.库珀(Robin Cooper)在夏季号《成本管理》杂志上发表了《一论ABC的兴起:什么是ABC系统?》,库珀认为产品成本就是制造和运送产品所需全部作业的成本的总和,成本计算的最基本对象是作业;ABC赖以存在的基础是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接着库珀又连续发表了《二论ABC的兴起:何时需要ABC系统?》、《三论ABC的兴起:需要多少成本动因并如何选择?》和《四论ABC的兴起:ABC系统看起来到底象什么?》。他还与罗伯特.卡普兰(Robert?S?Kaplan)合作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计量成本的正确性:制定正确的决策》等论文,对作业成本法的现实意义、运作程序、成本动因选择、成本库的建立等重要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奠定了作业成本法研究的基石。此后在英美等国家对作业成本日益兴起,研究作业成本法的文章纷纷出现,作业成本理论日趋完善,在冶金、电信、制药、电子设备和IT等行业的应用也逐步开展了起来。
作业成本法的理论基础是认为生产过程应该描述为:生产导致作业发生,产品耗用作业,作业耗用资源,从而导致成本发生。这与传统的制造成本法中产品耗用成本的理念是不同的。这样,作业成本法就以作业成本的核算追踪了产品形成和成本积累的过程,对成本形成的“前因后果”进行追本溯源:从“前因” 上讲,由于成本由作业引起,对成本的分析应该是对价值链的分析,而价值链贯穿于企业经营的所有环节,所以成本分析首先从市场需求和产品设计环节开始;从“后果”上讲,要搞清作业的完成实际耗费了多少资源,这些资源是如何实现价值转移的,最终向客户(即市场)转移了多少价值、收取了多少价值,成本分析才算结束。由此出发,作业成本计算法使成本的研究更加深入,成本信息更加详细化、更具有可控性。

作业成本法


一般认为,作业成本法是一个以作业为基础的管理信息系统。它以作业为中心,作业的划分从产品设计开始,到物料供应;从工艺流程的各个环节、总装、质检到发运销售全过程,通过对作业及作业成本的确认计量,最终计算出相对准确的产品成本。同时,经过对所有与产品相关联作用的跟踪,为消除不增值作业,优化作业链和价值链,增加需求者价值,提供有用信息,促进最大限度的节约,提高决策、计划、控制能力,以最终达到提高企业竞争力和获利能力,增加企业价值的目的。
在作业成本法下,成本计算程序分为两大阶段六个步骤。第一阶段是将制造费用分配到同质的作业成本库(同一成本),并计算每一个成本库的分配率;第二阶段是利用作业成本库分配率,把制造费用分摊给产品,计算产品成本。其实际操作步骤如下:
1.定义、识别和选择主要作业;
2.归集资源费用到同质成本库。这些资源通常可以从企业的总分类帐中得到,但总分类帐并无执行各项作业所消耗资源的成本;
3.选择成本动因,计算成本库分配率。从中选择一个成本动因作为计算成本分配率的基准。成本计量要考虑成本动因材料是否易于获得;成本动因和消耗资源之间相关程度越高,现有的成本被歪曲的可能性就会越小;
4.计算成本库分配率;
5.把作业库中的费用分配到产品上去;某产品某成本动因成本=某成本库分配率X成本动因数量
6.计算产品成本。作业成本计算的目标最终要计算出产品的成本。直接成本可单独作为一个作业成本库处理。将产品分摊的制造费用,加上产品直接成本,为产品成本。某产品成本=∑成本动因成本+直接成本
作业成本法产生的基础,以及它的促进成本分配的精确化、所能提供成本信息的决策相关性、提供有意义的非财务信息、拓展成本服务的范围等特点,表明与现代企业相适应的成本控制制度,应是建立在作业管理基础上的;它将形成产品的各项作业作为责任和控制中心,从成本发生的根源上展开分析,区分增值作业和非增值作业,建立最优的动态的增值标准,从财务和经营两个方面对作业业绩进行评价,不断改变作业方式,从而达到持续降低成本的目标。为此,作业成本法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在一般应用中,应先分析作业成本法应考虑的问题,为顺利实施准备充分的条件,坚持作业成本法与目标成本、改进成本、生命周期成本、限制理论等其它管理会计方法结合。在具体运用中,除了在制造业应用外,亦可在服务业上进行尝试。如作业成本法运用于银行业在国际金融界已有不少成功案例,它在银行业的应用有重要意义。作业成本法在银行应用可分为战略成本管理、产品成本核算、顾客水平盈利分析和日常成本管理等几个方面。

作业成本法的应用关键与前景

作业成本法没有固定的框架和统一的模式,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实施目的和核算体系,因此在多个行业的具体应用中,必须结合企业的实际开展。在中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国家战略引导下,制造业企业应用作业成本法的空间十分巨大,但企业必须通过理论学习、模型设计等途径,获得成功实施作业成本管理的知识和经验。
总体看来,作业成本法是个性化的成本核算方法。在推行科学和流程管理的企业,一定要以客户和作业流程为中心来对工作任务进行管理,即开展作业成本管理。中国企业应用作业成本法、开展作业成本管理的关键包括:
(1)获得企业高层的认同。企业领导者的认同是实施作业成本的前提。我国制造企业对作业成本的认同,与国际性企业的认同存在较大差距。这不仅与不同的经济体制有关,也与国内理论和实践中对作业成本的了解不足有关。只有获得企业领导者的支持,才能为在企业中推广作业成本法,进而开展作业成本管理创新条件。
(2)明确实施的责任主体。作业成本法属于管理会计范畴,同时牵涉到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但中国制造业企业内部,大多没有管理会计这一职位或负责部门,其功能多是分散在财务、采购等多个部门中。如果作业成本的实施中没有一个具体的主管部门,就可能出现人人有责人人都不负责的情况。
(3)推动组织再造。作业成本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全员实施的一项工程,因为作业成本必须清楚企业的运作过程,作业成本核算体系设计、基础数据收集以及改善行动都需要全员参与。另外实施作业成本法,成本在产品之间的重新分配和对作业进行核算,不可避免的导致对个人和组织的绩效的影响,受到影响的组织和个人可能会抵制作业成本的实施。因此推动组织再造是成功实施作业成本法的重点之一。
(4)开发和应用实施工具。作业成本的实施离不开软件的支持,国外已经有成熟的作业成本软件,但在国内,目前还没有出现成熟的软件工具,当前的一些应用作业成本法的企业多是利用自行开发的工具来支支持。没有软件工具的支持,作业成本的运行与数据分析都是困难。尽快开发适合中国企业特色的作业成本软件,使得作业成本法的实施标准化、信息化,同时加快与企业现有信息系统的集成,是促进作业成本在制造、电信和IT等行业规模化实施的关键。

作业成本法的局限性

需要指出的是,作业成本法也有它一定的局限性。由于它提供的仍然是历史成本信息,所以要发挥决策作用必须要有附加条件。作业成本法虽然大大减少了现行方法在产品成本计算上的主观分配,但并未从根本上消除它们,也就是说,由于作业成本法的基础资料来自于现行的权责发生制,因此其计算结果必须受诸如折旧和开发等成本期末分配中任意性的影响。这样,作业成本法成本归集库归集成本的正确性和客观性就会受到影响。另外,就作业成本法最核心内容成本归集库和成本动因选择而言,作业成本法也无法做到尽善尽美。尽管作业成本法还存在如上一些问题,但决不能说它对我们毫无借鉴之处。它不仅是一种先进的成本计算方法,同时也是实现成本计算与控制相结合的全面成本管理制度。正如某些学者所说的:由于作业成本法独具的特点,我们完全可以在成本管理的其他方面采用,尤其是成本控制方面,可以用作业成本法来达到控制和节约成本的目的。
备注:
在2008年作业成本法计算与管理已纳入注册会计师《财务成本管理》考试内容,标志着作业成本法理论与实践已趋于成熟。

‘玖’ 作业成本法

栏 目 树 形 导 航

虚拟主机 论坛

[首页] [网络文学] [等级考试] [入党申请] [论文中心]

-------------------------

您现在的位置: 湖工学生联盟 >> 论文中心 >> 管理 >> 成本管理 >> 文章正文

|
论文中心首页
|
经济
|
管理
|
法学
|
理学
|
工学
|
医药
|
文学
|
教育
|
艺术
|
哲学
|
文化
|
政治
|

|
社会
|
论文指导
|

论作业成本法

[ 作者:佚名 |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 点击数:179 | 更新时间:2005-3-30 ]

关键词:作业,成本库,价值链,作业成本法,适时生产制度,制造成本法,责任会计制度,战略成本管理
第一章 作业成本法的理论概况
本章拟就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 又译为作业成本计算法,以下简称ABC)的历史、产生依据、概念体系等三个方面对ABC的理论概况作以介绍。
第一节 ABC的历史
ABC起源于美国,较有影响力的主要有以下几位学者的观点:
(一)科勒(Kohler, Eric L.)的作业会计思想。科勒的作业会计思想,主要来自于对20世纪30年代的水力发电活动的思考。在水力发电生产过程中,直接人工和直接材料(这里指水源)成本都很低廉,而间接费用所占的比重相对很高,这就从根本上冲击了传统的会计成本核算方法——按照工时比例分配间接费用的方法。其原因是,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本文指制造成本法),预先假定了一个前提,即:直接成本在总成本中所占的比重很高(如工业革命以来,机器大生产中大量的劳动力投入和原料消耗一直是成本的主体)。科勒提出的会计思想,主要有以下观点:
1、 作业(activity), 指的是一个组织单位对一项工程、一个大型建设项目、一个规划或重要经营事项的具体活动所作的贡献,或者说某一个部门的某一类活动;作业在现实生产活动中是一直存在的,只是此时才第一次被运用到成本核算和生产管理之中。
2、 作业账户(activity account),对每一项作业设置一个作业账户,对其相关的作用(贡献)和费用进行核算,对作业的责任人,要能进行控制,即是说,同一个责任人控制的作业活动才是一项独立的作业。
3、 作业账户的设置方法是,从最低层、最具体、最详细的作业开始,逐级向上设置,一直到最高层的作业总账,类似于传统科目的明细账、二级账和总账。
4、 作业会计的假设是,所有的成本都是变动的,所有的成本都能够找出具体责任人,控制由责任人实施。
在会计史上,科勒的作业会计思想第一次把作业的观念引入会计和管理之中,被认为是ABC的萌芽。
(二)斯拖布斯(G.T. Staubus )的会计思想。斯拖布斯是第二位研究作业成本法的学者,他分别在1954年的《收益的会计概念》、1971年的《作业成本计算和投入产出会计》和1988年的《服务与决策的作业成本计算——决策有用框架中的成本会计》等着作中提出了一系列的作业成本观念。其理论要点有:
1、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而作业会计是一个与决策有用性目标相联系的会计,同时,研究作业会计首先应该明确其基本概念,如作业、成本、会计目标(决策有用性)。
2、要揭示收益的本质,首先必须揭示报表目标。报表目标是履行托管责任或受托责任,为投资决策提供信心,减少不确定性,报表中的收益和利润,与成本密切相关;ABC揭示的成本不是一种存量,而是一种流量。
3、要较好地解决成本计算和分配问题,成本计算的对象就应该是作业,而不是某种完工产品或其对应的工时等单一标准。成本不应该硬性分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更不是根据每种产品的工时来计算分配全部资源成本(无论直接的或间接的),而是应该根据资源的投入量和消耗额,计算消耗的每种资源的“完全消耗成本”。这并不排除最后把每种产品的成本逐一计算出来,而是说,关注的核心应该是从资源到完工产品的各个作业和生产过程中,资源是如何被一步步消耗的,而不是完工产品这一结果。
(三)20世纪末ABC研究的全面兴起。当时,计算机为主导的生产自动化、智能化程度日益提高,直接人工费用普遍减少,间接成本相对增加,明显突破了制造成本法中“直接成本比例较大”的假定。制造成本法中按照人工工时、工作量等分配间接成本的思路,严重扭曲了成本。另外传统管理会计的分析,重要的立足点是建立在传统成本核算基础上的,因而其得出的信息,对实践的反映和指导意义不大,相关性大大减弱。虽然当时流行许多模型,但是除了所依据的信息相关性值得商榷外,还很抽象、难懂,甚至一些专家都看不懂,其实践意义就更差了。在这种背景下,哈佛大学的卡普兰教授(Robert S.Kaplan)在其着作《管理会计相关性消失》一书中提出,传统管理会计的相关性和可行性下降,应有一个全新的思路来研究成本,即作业成本法。由于卡普兰教授等专家对于ABC的研究更加深入、具体而完善,使之上升为系统化的成本和管理理论并广泛宣传,卡普兰教授本人被认为是ABC的集大成者。其理论观点有:
1、产品成本是制造和运输产品所需全部作业的成本总和,成本计算的最基本对象是作业,ABC赖以存在的基础是产量耗用作业,作业耗用资源。即:对价值的研究着眼于“资源→作业→产品”的过程,而不是传统的“资源→产品”的过程。
2、认为ABC的本质就是以作业作为确定分配间接费用的基础,引导管理人员将注意力集中在成本发生的原因及成本动因上,而不仅仅是关注成本计算结果本身,通过对作业成本的计算和有效控制,就可以较好地克服传统制造成本法中间接费用责任不清的缺点,并且使以往一些不可控的间接费用在ABC系统中变为可控。所以,ABC不仅仅是一种成本计算方法,更是一种成本控制和企业管理手段。在其基础上进行的企业成本控制和管理,称为作业管理法(Activity-based Management, 以下简称ABM)
ABC的成本虽然是“完全消耗成本”,但是并不同于中国1992年以前的“完全成本法”的成本,因为ABC的成本强调的是“消耗”的成本,未必包括全部生产能力成本,即不一定等于“投入成本”。比如,如果一台机器每月正常产量是100件产品(代表了生产能力和投入成本),但是如果企业只投产了80件,就存在着20件(100件减80件)产品所对应的“未利用生产能力成本”,而ABC下产品的成本就不包括“未利用生产能力成本” ,只指全部投入成本的80%;相反“完全成本法”是原苏联模式的照搬,核算的是经济学意义上的全部投入成本,指运输费用和生产、管理、理财费用等全部支出项目,包含了“已利用”和“未利用”生产能力成本。

‘拾’ 作业成本计算法应遵循什么样的程序.

答:作业成本的实施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一、设定作业成本法实施的目标、范围,组成实施小组
二、了解企业的运作流程,收集相关信息
三、建立企业的作业成本核算模型
四、选择/开发作业成本实施工具系统
五、作业成本运行
六、分析解释作业成本运行结果
七、采取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