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产成本 » 变动成本法是管理会计哪个职能
扩展阅读
成都科能石油集团怎么样 2024-11-19 18:23:03
扫地工具都有什么 2024-11-19 18:16:08
地球有多少丰富的资源 2024-11-19 18:05:31

变动成本法是管理会计哪个职能

发布时间: 2022-03-08 05:41:27

㈠ 管理会计

一、
1、变动成本法下:
第一年至第三年:销售收入 20万元,销售成本 9万元 贡献毛益 11万元 固定成本7.9万元(其中固定性制造费用2.4万元,管理及销售费用 5.5万元),税前利润3.1万元。
2、完全成本法下:
第一年销售收入20万元,当期产品成本 11.4万元,可供销售产品成本 11.4万元,则本年销售成本11.4万元,毛利为8.6万元,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 5.5万元,税前利润3.1万元。
第二年销售收入20万元,当期产品成本 13.2万元,可供销售产品成本 13.2万元,期末存货成本2.2万元,本年销售成本 11万元,毛利9万元,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 5.5万元,税前利润 3.5万元。
第三年销售收入20万元,期初结存成本2.2万元,当期产品成本 9.6万元,可供销售产品成本11.8万元,本年销售成本11.8万元,毛利8.2万元,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5.5万元,税前利润 2.7万元
二、由于各年的销量相同,所以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各年的税前利润相等,均为3.1万元,这是因为尽管各年的产量不同,但由于各年的固定性制造费用全部作为固定成本进入了当期损益,所以当其他条件未变时,税前利润当然也不变会。
由于各年的产量发生了变化,所以按完全成本法所计算的各年的税前利润完全不同,原因就在于固定性制造费用需要在所生产的产品中进行分摊。

㈡ 变动成本法与全部成本法的区别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联系.和区别有哪些拜托各位了 3Q

变动成本法是管理会计为改革财务会计的传统成本计算模式而设立的新模式,其最主要的特点是只将变动生产成本作为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而将固定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处理。这就决定了变动成本法与传统的完全成本法有着很大的不同。 一、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区别 由于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对固定制造费用的处理方法不同,导致二者存在以下一系列差异: (一)理论依据不同 变动成本法的理论依据:固定制造费用与特定会计期间相联系,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持续经营期的长短成比例,并随时间的推移而消逝。其效益不应递延到下一个会计期间,而应在其发生的当期,全额列入损益表,作为该期销售收入的一个扣减项目。 而传统的完全成本法则强调成本补偿的一致性,其理论依据是:固定制造费用发生在生产领域,与产品生产直接相关,其与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的支出并无区别,应当将其作为产品成本的一部分,从产品销售收入中得到补偿。 (二)应用前提与成本构成的内容不同 变动成本法是在成本性态分析的基础上,对产品成本按其与产量变动间的线性关系划分为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并进行粗略估计。其中,变动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性制造费用和变动性销售及管理费用;固定成本包括固定性制造费用和固定性销售及管理费用。 而完全成本法将成本按其用途分成生产成本与非生产成本两大类。其中,生产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非生产成本包括销售和管理费用等期间费用。 (三)产品成本构成内容不同 由于上述两个方面的差异,使得两种成本计算方法在产品成本构成内容方面也有所不同:完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中包含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为生产产品而耗费的全部制造费用(包括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成本随着产品的流转而结转;而变动成本法则将制造费用中的固定部分视作当期的期间费用,随同销售和管理费用一起全额扣除,而与期末是否结余存货无关,产品成本中只包含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和变动制造费用。 (四)存货估价及成本流程不同 采用变动成本法,无论是在产品、库存产成品还是已销产品,其成本都只包含变动成本,故期末结余存货只按变动成本计价而不包括固定成本。 采用完全成本法,固定性制造费用作为产品成本的一部分参与期末成本的分配,这样,已销产品、库存产成品及在产品均“吸收”了一定份额的固定性制造费用。可见,完全成本法下的存货计价必然高于变动成本法下的存货计价。 (五)分期损益不同 由于对固定性制造费用的处理不同,导致两种计算方法下损益表的基本结构也有所差异。 二、两种方法的实际应用 下面以连续期间的损益计算为例,通过一个实例来具体说明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在计算税前净利时的差异并加以分析。 [例1] 假定某企业某年度1、2、3三个月收入、成本及生产数据资料(为便于说明问题,假定3个月中产品的价格和成本不变)。 分别用两种方法计算1月份税前净利: 变动成本法下, 销售收入=12 000×15=180 000(元); 变动成本=变动生产成本+变动性管理费用=12 000×(10+1)=132 000(元); 固定成本=固定性制造费用+固定销售和管理费用=12 000+16 000=28 000(元); 税前净利=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180 000-132 000-28 000=20 000(元)。 完全成本法下, 销售收入=12 000×15=180 000(元); 销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生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 =0+12 000×(10+120 00/12 000)-0=132 000(元); 期间费用=变动性销售和管理费用+固定性销售和管理费用 =12 000×1+16 000=28 000(元); 税前净利=销售收入-销货成本-期间费用=180 000-132 000-28 000=20 000(元)。 变动成本法下,产品的变动生产成本只与当前销售量有关,而与期末是否结余存货无关,这也说明了变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中的固定制造费用并不随产品的流转而结转,而在当期全额扣除,企业税前净利的多少仅与当前的销售量呈线性关系。而完全成本法下,产品的本期生产成本取决于本期产量,固定性制造费用需要在已销产品和期末结余存货间分配(当有未完工产品时还需在已销产品、期末存货和未完工产品间分配),由此二者税前净利产生差异。 下面来分期分析两种方法下税前净利的差异: 1月份:在变动成本法下,固定性制造费用作为期间费用全额扣除;在完全成本法下,由于产销平衡,固定制造费用由当期已销产品全额分担,即固定制造费用全额扣除,故两种方法计算出的税前净利无差异。 2月份:当期生产的在当期未销售完,即期末结余存货3 000件。在采用完全成本法时,固定制造费用须在已销存货与结余存货间分配,其中,每件产品承担的固定制造费用为12 000/12 000=1(元),故期末存货吸收掉的固定制造费用为1×3 000=3 000(元),而在变动成本法下,固定制造费用作为当期费用全额扣除,所以,与变动成本法相比,当期列在完全成本法下损益表中的成本少了3 000元,则完全成本法下的当期税前净利比变动成本法下的多了3 000元。 3月份:当期生产的在当期售完,上期结余的3 000件也在本期售完。即,采用完全成本法时,期初释放固定性制造费用3 000元(1×3 000=3 000),而本期固定制造费用随本期产品的全部售完而全额扣除,即期末没有存货吸收固定制造费用,所以,与变动成本法相比,本期列在完全成本法下损益表中的成本多了期初释放的3 000元,则完全成本法下的当期税前净利比变动成本法下的少了3 000元。 当然,从一定时期来看,如果产销总体上平衡,那么两种方法计算出的各期总的税前净利是无差异的。此外,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两种成本法下税前净利差额的变化规律,即在完全成本法下: (1)若期末存货吸收的固定制造费用等于期初存货释放的固定制造费用,则税前净利差额为零。 (2)若期末存货吸收的固定制造费用大于期初存货释放的固定制造费用,则税前净利差额大于零。 (3)若期末存货吸收的固定制造费用小于期初存货释放的固定制造费用,则税前净利差额小于零。
采纳哦

㈢ 管理会计学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有何区别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的区别:P55(要求理解,选择题常出)

一、产品成本组成内容不同

安全成本计算,产品成本包括了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性制造费用和固定性制造费用;

变动成本计算,其产品成本只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性制造费用。对固定性制造费用不计入产品成本,而是作为期间成本;全额列入损益表,从当期的销售收中直接扣减。

(两者相比较,变动成本法比完全成本法少了固定性的制造费用)从目前来看,这两 种方法并不能相互代替,而是同时使用。

二、在“产成品”与“在产品”存货估价方面的区别

采用完全成本法时,由于它将全部的生产成本(包括变动和固定的生产成本)在已销产品、库存产成品和在产品之间分摊,所以期末产成品和在产品存货中不仅包含了变动的生产成本,而且还包含了一部分的固定成本(如机器设备的折旧等固定成本)。

采用变动成本法时,由于只将变动成本在已销产品、库存产成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固定成本没有结转至下期,全额直接从本期销售收入中扣减,所以期末产成品和在产品存货并没有负担固定成本,其金额必然低于采用完全成本法时的估价。(注意会选择判断)

三、在盈亏计算方面的区别(要求理解,选择题常出)

A:产销平衡的情况下

按完全成本法确定的净收益=按变动成本法所确定的净收益

(原因是:产销平衡的情况下,按完全成本法计算的产品销售成本中包括了本期所有的固定成本,将它全部转入本期损益,这样,正好与变动成本法直接将固定成本作为期间费用全额直接从本期收入中扣减的做法是一样的。)

B:本期生产量是大于销售量 (P60)

按完全成本法确定的净收益>按变动成本法所确定的净收益

(原因是:按完全成本法下,生产量大于销售量下,还有部分存货作为资产留在企业内部,在存货的价值中,还包括了一部分的固定性的制造费用。换句话说,也就是本期销售成本和期间费用之和比变动成本法少转了部分固定性的制造费用。所以按完全成本法确定的净收益>按变动成本法所确定的净收益)

C:本期生产量小于销售量

按完全成本法确定的净收益<按变动成本法所确定的净收益

(原因是: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情况下,将本期的固定性费用直接作为本期的期间费用计入本期的损益。而在本期生产量小于销售量的情况下,意味着本期销售不仅将本期生产的产品对外销售了,而且将上期生产的存货也对销售了。这样,按完全成本法计算本期销售成本时,上期生产的存货比按变动成本法计算存货的成本还多了一部分固定性制造费用,因此,在计算本期损益时,也比变动成本法多转了这一部分费用,所以,按完全成本法确定的净收益<按变动成本法所确定的净收益)

第二节 对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评价

一、对完全成本法的评价:(选择,综合分析)

优点:可以鼓励企业提高产品生产的积极性。

(理解:因为产量越多,单位产品分摊的固定成本越少,从而单位产品成本随之降低。a/x,a为固定成本,x为产量,当产量增加时,单位产品所承担的固定成本将会减少。)

缺点:按照这种方法为基础所计算的分期难于为管理部门所理解。使得利润的多少和销售量的增减不能保持相应的比例。

(理解:结合教材上的三种情况,你如果觉得烦。那么,你只要理解在完全成本法下,产品的单位成本与产品产量存在负相关关系(原因见上),就可以了。因为如果各期同样的产品产量不一样,必然导致同样的产品单位成本不一样,这样,即便是各期产品的销售量是一样,价格也一样,但利润却不一样,所以,让领导难以理解。)

二、对变动成本法的评价:(选择,理解综合题应用)

优点:

(一) 所提供的成本资料能较好地符合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易为管理部门所理解和掌握。(主要原因,是不受固定成本的影响)

(二) 能提供每种产品盈利能力的资料,有利于管理人员作出决策分析。(理解:决策时要考虑与决策相关的相关成本,而固定成本,如机器设备的折旧,一般情况下,已是事先存在,属于沉没成本,是非相关成本,在决策时可以不予考虑,这样,变动成本法正好能满足要求。)

(三) 便于分清各部门的经济责任,有利于进行成本控制与业绩评价。(理解:一般情况下,变动成本是生产车间和供应部门的可控成本,而固定成本一般是管理部门的可控成本,因此,按变动成本法计算产品成本,有利于分清责任。)

(四) 简化了产品成本的计算。(理解:很简单,在完全成本的情况下,我们要花大量的时间进行固定成本的分配,如固定性制造费用的分配,在变动成本法下,这一切可以简略,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即可。)

缺点:

(一)变动成本计算不符合传统的成本概念。(因为它不包括了固定成本。)

(二)所确定的成本数据不符合通用会计报表的编制的要求。(因为我们所采用的完全成本法计算产品成本。)

(三)所提供的成本资料较难适应长期决策的需要。只能为短期决策提供选择最优方案的有关资料。(为什么呢?因为从长期来看,固定成本不可能不发生变动。因此,长远来看,必须来考虑固定成本,而变动成本却一直不予以考虑,所以,这成为它的不足之处。)常出选择题。

三、两种方法的结合应用的问题(综合题,论述题准备)

如何在产品成本计算中应用变动成本法,但又不违反完全成本计算基础?

(一)在产品的日常核算建立在变动成本计算的基础上,对在产品,产成品帐户均按变动成本反映。(遵守变动成本法规则)

(二)同时,增设“存货中的固定性制造费用”帐户,将所发生的固定性制造费用计入此帐户进行归集(向完全成本法靠齐)。

(三)到期末,将“存货中的固定性制造费用”帐户的本期发生额在本期产成品和期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从而按完全成本法确定本期收益,编制利润表,将该帐户的余额加到资产负债表存货栏内,从而能编制资产负债表。

㈣ 在管理会计中短期决策为什么采用变动成本法

同学你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变动成本法是一种只计算产品的变动成本的成本计算方法,也是西方管理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变动成本法时,固定成本作为期间成本直接计入当月损益,不计入产品成本。算出的产品成本只包括变动成本,不包括固定成本。这是变动成本法的主要特点。在管理会计中短期决策采用变动成本法正是很好地发挥了这个优点。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您解决问题,如您满意,请采纳为最佳答案哟。


再次感谢您的提问,更多财会问题欢迎提交给高顿企业知道。


高顿祝您生活愉快!

㈤ 变动成本法与全部成本法的区别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联系.和区别有哪些

变动成本法是管理会计为改革财务会计的传统成本计算模式而设立的新模式,其最主要的特点是只将变动生产成本作为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而将固定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处理。这就决定了变动成本法与传统的完全成本法有着很大的不同。 一、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区别 由于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对固定制造费用的处理方法不同,导致二者存在以下一系列差异: (一)理论依据不同 变动成本法的理论依据:固定制造费用与特定会计期间相联系,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持续经营期的长短成比例,并随时间的推移而消逝。其效益不应递延到下一个会计期间,而应在其发生的当期,全额列入损益表,作为该期销售收入的一个扣减项目。 而传统的完全成本法则强调成本补偿的一致性,其理论依据是:固定制造费用发生在生产领域,与产品生产直接相关,其与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的支出并无区别,应当将其作为产品成本的一部分,从产品销售收入中得到补偿。 (二)应用前提与成本构成的内容不同 变动成本法是在成本性态分析的基础上,对产品成本按其与产量变动间的线性关系划分为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并进行粗略估计。其中,变动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性制造费用和变动性销售及管理费用;固定成本包括固定性制造费用和固定性销售及管理费用。 而完全成本法将成本按其用途分成生产成本与非生产成本两大类。其中,生产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非生产成本包括销售和管理费用等期间费用。 (三)产品成本构成内容不同 由于上述两个方面的差异,使得两种成本计算方法在产品成本构成内容方面也有所不同:完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中包含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为生产产品而耗费的全部制造费用(包括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成本随着产品的流转而结转;而变动成本法则将制造费用中的固定部分视作当期的期间费用,随同销售和管理费用一起全额扣除,而与期末是否结余存货无关,产品成本中只包含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和变动制造费用。 (四)存货估价及成本流程不同 采用变动成本法,无论是在产品、库存产成品还是已销产品,其成本都只包含变动成本,故期末结余存货只按变动成本计价而不包括固定成本。 采用完全成本法,固定性制造费用作为产品成本的一部分参与期末成本的分配,这样,已销产品、库存产成品及在产品均“吸收”了一定份额的固定性制造费用。可见,完全成本法下的存货计价必然高于变动成本法下的存货计价。(五)分期损益不同 由于对固定性制造费用的处理不同,导致两种计算方法下损益表的基本结构也有所差异。 二、两种方法的实际应用 下面以连续期间的损益计算为例,通过一个实例来具体说明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在计算税前净利时的差异并加以分析。� [例1] 假定某企业某年度1、2、3三个月收入、成本及生产数据资料(为便于说明问题,假定3个月中产品的价格和成本不变)。 分别用两种方法计算1月份税前净利: 变动成本法下, 销售收入=12 000×15=180 000(元); 变动成本=变动生产成本+变动性管理费用=12 000×(10+1)=132 000(元); 固定成本=固定性制造费用+固定销售和管理费用=12 000+16 000=28 000(元); 税前净利=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180 000-132 000-28 000=20 000(元)。 完全成本法下, 销售收入=12 000×15=180 000(元); 销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生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 =0+12 000×(10+120 00/12 000)-0=132 000(元); 期间费用=变动性销售和管理费用+固定性销售和管理费用 =12 000×1+16 000=28 000(元); 税前净利=销售收入-销货成本-期间费用=180 000-132 000-28 000=20 000(元)。 变动成本法下,产品的变动生产成本只与当前销售量有关,而与期末是否结余存货无关,这也说明了变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中的固定制造费用并不随产品的流转而结转,而在当期全额扣除,企业税前净利的多少仅与当前的销售量呈线性关系。而完全成本法下,产品的本期生产成本取决于本期产量,固定性制造费用需要在已销产品和期末结余存货间分配(当有未完工产品时还需在已销产品、期末存货和未完工产品间分配),由此二者税前净利产生差异。 下面来分期分析两种方法下税前净利的差异: 1月份:在变动成本法下,固定性制造费用作为期间费用全额扣除;在完全成本法下,由于产销平衡,固定制造费用由当期已销产品全额分担,即固定制造费用全额扣除,故两种方法计算出的税前净利无差异。 2月份:当期生产的在当期未销售完,即期末结余存货3 000件。在采用完全成本法时,固定制造费用须在已销存货与结余存货间分配,其中,每件产品承担的固定制造费用为12 000/12 000=1(元),故期末存货吸收掉的固定制造费用为1×3 000=3 000(元),而在变动成本法下,固定制造费用作为当期费用全额扣除,所以,与变动成本法相比,当期列在完全成本法下损益表中的成本少了3 000元,则完全成本法下的当期税前净利比变动成本法下的多了3 000元。 3月份:当期生产的在当期售完,上期结余的3 000件也在本期售完。即,采用完全成本法时,期初释放固定性制造费用3 000元(1×3 000=3 000),而本期固定制造费用随本期产品的全部售完而全额扣除,即期末没有存货吸收固定制造费用,所以,与变动成本法相比,本期列在完全成本法下损益表中的成本多了期初释放的3 000元,则完全成本法下的当期税前净利比变动成本法下的少了3 000元。 当然,从一定时期来看,如果产销总体上平衡,那么两种方法计算出的各期总的税前净利是无差异的。此外,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两种成本法下税前净利差额的变化规律,即在完全成本法下: (1)若期末存货吸收的固定制造费用等于期初存货释放的固定制造费用,则税前净利差额为零。 (2)若期末存货吸收的固定制造费用大于期初存货释放的固定制造费用,则税前净利差额大于零。 (3)若期末存货吸收的固定制造费用小于期初存货释放的固定制造费用,则税前净利差额小于零。

㈥ 在管理会计中,变动成本法也可以称为()多选

在管理会计中,变动成本法也可以称为:A、直接成本法 B、边际成本法

变动成本法也称直接成本法、边际成本法,是变动成本计算的简称,是指在组织常规的成本计算过程中,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前提条件,只将变动生产成本作为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而将固定生产成本和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并按贡献式损益确定程序计算损益的一种成本计算模式。

优点

1、营业利润随销售量的增加或减少而升降,这是企业经理人员所想要的会计信息。

2、便于进行本-量-利分析,有利于和销售预测。变动成本法的基本理论和程序揭示了成本、业务量、利润之间的内在关系。

3、有利于促使企业管理当局重视销售,防止盲目生产。

4、有利于短期经营决策。

5、有利于编制弹性预算。弹性预算实际上是根据变动成本法的原理编制的,在企业采取以销定产,可以随业务量的变化而机动地调整,具有弹性。

6、有利于成本控制和业绩考核。

7、有利于产品成本的计算工作。

(6)变动成本法是管理会计哪个职能扩展阅读

缺点

1、不符合传统的成本概念。AAA的成本概念和准则委员会认为“成本是为了达到一个特定的目的而已经发生或可能发生的,以货币计量的牺牲”。依照这个传统观点,不论固定成本还是变动成本都要记入产品成本。

2、不能适应长期决策的需要。变动成本法对短期经营决策有明显的作用,但不适合长期决策。

3、影响征税部门的收益和投资者及时取得的收益。变动成本法,一般会降低期末存货估价,降低了营业利润额,在某种程度上会暂时降低所得税和股利。

4、成本分解不够精确。将成本划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在很大程度上是假设的结果,不是一种精确的计算。

㈦ 变动成本法 管理会计

单位贡献边际:(5 000+2 000)/1 000=7元
单位生产固定成本:2 000/2 000=1元
完全成本法下营业利润:7*1 000-1*1 000=6 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