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产成本 » 不良成本分析都是哪个岗位做
扩展阅读
跑酷无限钻石在哪里下载 2024-11-20 00:30:23
知名的产品加盟哪里实惠 2024-11-20 00:29:29
东德钻石是哪里的品牌 2024-11-20 00:18:29

不良成本分析都是哪个岗位做

发布时间: 2022-03-09 13:20:47

⑴ 如何做人力资源成本分析报告

人力资源成本是指为了获得日常经营管理所需的人力资源,并于使用过程中及人员离职后所产生的所有费用支出,具体包括招聘、录用、培训、使用、管理、医疗、保健和福利等各项费用。企业开展人力资源成本分析的目的是合理使用资金、发挥资金最大效用,因此对于人力资源成本分析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1、 人力资源成本构成

首先对构成人力资源成本的各项费用进行汇总统计,具体项目示例如下:

1、 人力资源成本投入水平分析

1) 上述人力资源成本可以与上一个或几个年度进行对比分析,对比分析过程中要注意企业人数的变化,岗位类型的变化对成本费用高低的影响。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各项成本费用的增长降低的原因,寻找成本可控点,提出成本控制措施和方案。

2) 对企业各级员工的收入水平进行分析,主要是薪酬部分。统计各岗位的月人均收入水平,与外部市场上同类岗位的收入水平进行对比,分析本公司薪酬的竞争力。如果外部市场薪酬数据难以获取,也可以与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社会平均工资水平、社保缴费基数等进行比较,了解本企业基本的薪酬水平状态。各级员工的收入水平也可以进行企业内部不同年份之间的比较,此时的比较也可以将福利费用包括进来,以反映企业内员工收入的变动趋势。

3) 企业内不同类型员工的收入分析。对不同部门或不同类型岗位的收入水平、薪酬结构、动静比例等进行对比,分析企业内的薪酬差距、薪酬结构的合理性等。

2、 人力资源效率分析

1) 人工费用率:人工成本/销售收入*100%,反映企业为获取销售收入所付出的人工成本总额的高低。在企业经营相对稳定的前提下,人工费用率应该是保持在一定比例范围内的,或者是企业销售收入稳步上涨时,人工费用率应保持逐年下降的规律。

2) 类似的公式:

人工分配率:人工成本/增加值*100%

劳动报酬率:薪酬总额/销售收入*100%

劳动分配率:薪酬总额/增加值*100%

3、 人力资源投资报酬率分析

1) 百元人工成本创利:利润总额/人工成本*100,每100元人工成本所获得的利润。该数据越高,说明企业人力资源效率越高。

2) 类似的公式:

百元人工成本销售收入:销售收入/人工成本*100

百元人工成本增加值:增加值/人工成本*100

⑵ 请问岗位分析是由谁来做的是人力资源部一手操办的么

基本上是这样说,但是只是hr部门计划,具体实施,有其他工作分析的部门来合作。具体参与的有hr部门经理、职员,当然最好是专业的做工作分析的;工作部门的上级领导、岗位员工。
你要注意,分工是不同的。hr部门的经理是从总体上负责的,职员是身体力行的。工作部门也就是被分析的部门的员工,是一定要访问的,经理是从总体上把握。你可以自己亲自去问,也可以由他们的经理做好给你,但是为了避免偏颇,你最好两者结合。

⑶ 招聘预算和招聘成本分析应该怎么做

专业书上有计算的逻辑,但在实际应用中建议可以这样操作。
成本分析:最好先到财务哪里拉个费用清单,才比较客观有意义。
(招聘广告总费用+人员上岗培训总费用+面试官的面试总时间的工资+招聘人员的工资)/招聘到岗人数=人均招聘成本 (这个没有绝对统一的计算方法,而且这个也只是可见的成本,不可见的成本如岗位空缺造成的损失、人员刚上岗时的低绩效产出都是无法计算的)。

招聘渠道分析:
先罗列所有你使用的渠道,如招聘网站、内部推荐、招聘会、内部竞聘等,然后统计到岗的人员都是从什么渠道过来的。做细致一点的话,可以统计什么岗位的员工大部分是从什么渠道过来的,这样对以后招聘工作努力方向有借鉴意义。

⑷ 怎样做成本分析

一、具体方法:
1)比较法
比较法,又称“指标对比分析法”,就是通过技术经济指标的对比,检查目标的完成情况,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进而挖掘内部潜力的方法。这种方法,具有通俗易懂、简单易行、便于掌握的特点,因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在应用时必须注意各技术经济指标的可比性。比较法的应用,通常有下列形式:
·将实际指标与目标指标对比。以此检查目标完成情况,分析影响目标完成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以便及时采取措施,保证成本目标的实现。在进行实际指标与目标指标对比时,还应注意目标本身有无问题。如果目标本身出现问题,则应调整目标,重新正确评价实际工作的成绩。
·本期实际指标与上期实际指标对比。通过这种对比,可以看出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的变动情况,反映施工管理水平的提高程度。
·与本行业平均水平、先进水平对比。通过这种对比,可以反映本项目的技术管理和经济管理与行业的平均水平和先进水平的差距,进而采取措施赶超先进水平。
2)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又称连环置换法。这种方法可用来分析各种因素对成本的影响程度。在进行分析时,首先要假定众多因素中的一个因素发生了变化,而其他因素则不变,然后逐个替换,分别比较其计算结果,以确定各个因素的变化对成本的影响程度。因素分析法的计算步骤如下:
·确定分析对象,并计算出实际数与目标数的差异;
·确定该指标是由哪几个因素组成的,并按其相互关系进行排序;
·以目标数为基础,将各因素的目标数相乘,作为分析替代的基数;
·将各个因素的实际数按照上面的排列顺序进行替换计算,并将替换后的实际数保留下来;
·将每次替换计算所得的结果,与前一次的计算结果相比较,两者的差异即为该因素对成本的影响程度;
·各个因素的影响程度之和,应与分析对象的总差异相等。
3)差额计算法
差额计算法是因素分析法的一种简化形式,它利用各个因素的目标值与实际值的差额来计算其对成本的影响程度。
4)比率法
比率法是指用两个以上的指标的比例进行分析的方法。它的基本特点是:先把对比分析的数值变成相对数,再观察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二、施工成本分析的概念:
施工成本分析是在成本形成过程中,对施工项目成本进行的对比评价和总结工作。施工成本分析是在成本形成过程中,对施工项目成本进行的对比评价和总结工作。 施工成本分析贯穿于施工成本管理的全过程,其是在成本的形成过程中,主要利用施工项目的成本核算资料(成本信息),与目标成本、预算成本以及类似的施工项目的实际成本等进行比较,了解成本的变动情况,同时也要分析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对成本的影响。

⑸ 财务做成本分析和合并报表,哪个岗位发展更好

财务做成本分析和合并报表的岗位都还不错,那个岗位发展好具体还是要看自己表现。

成本分析是利用核算及其它有关资料,对成本水平与构成的变动情况,系统研究影响成本升降的各因素及其变动的原因,寻找降低成本的途径的分析。它是成本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成本分析。

有利于正确认识、掌握和运用成本变动的规律,实现降低成本的目标; 有助于进行成本控制,正确评价成本计划完成情况,还可为制订成本计划、经营决策提供重要依据,指明成本管理工作的努力方向。

对全部产品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进行总的评价,分为三个方面:第一,在核算资料的基础上,通过深入分析,正确评价企业成本计划的执行结果,提高企业和职工讲求经济效益的积极性。

第二,揭示成本升降的原因,正确地查明影响成本高低的各种因素及其原因,进一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第三,寻求进一步降低成本的途径和方法。成本分析还可以结合企业生产经营条件的变化,正确选定适应新情况的最合适的成本水平。

⑹ 人力资源管理中,工作分析由哪个岗位的人做的

你这个问题确实不是很清楚,是对岗位分析还是工作标准?一般公司的设置就是社保、工资、培训、合同(招聘)、人事(考勤或档案),有的单位的人事还有考核一项,你这个应该是人事或招聘专员干的吧

⑺ 想做会计,但一直成本这块不好,感觉很混乱!有什么好方法或者建议么谢谢

成本核算的方法根据企业生产产品的特点来定:主要看产品是否是多步骤生产(生产工艺的特点);半成品是否有销售的情况(如果有销售,可能需要采用分步核算,以便准确核算半成品的成本);工作(成本/生产)中心是按照产品来分还是工艺来分。
如何核算成本:首先归集产品的材料成本,一般都需要技术部门提供产品的BOM(物料清单),以确保按订单或者生产计划生产的时候领料的准确。(一般会问生产线出现来料不良和损坏怎么处理:退仓并补领即可,损坏部分需要当月预提计入制费,损坏材料报废的时候,冲预提,并将报废材料的价值从原材料科目转出,来料不良属于供应商的责任,退返供应商有退货和换货两种处理方式)。
接下来是直接人工的分摊:选择投入工时或者完成工时来分摊当月的人工费。在线是否分摊人工,可根据公司的在线是否比例小,而且在线的量较稳定,一般公司都希望不要将费用分摊给在制品,如果核算在制品的人工,可以根据投入工时、完工程度、投料的比重作为依据来分摊。
制费的分摊:选择投入工时或者完成工时或者机器工时来分摊当月的制费,也可选择人工工时和机器工时并行的办法(部分费用采用机器工时分摊,部分采用人工工时分摊)。在线是否分摊,同直接人工的做法。
成本分析:可按当月销售分析毛利率、净利率;完全成本法(做分产品损益表将期间费用选择一定标准分摊给产品)下的净利率;可按当月生产当月全部销售的假设做以上两个成本分析表(因为当月的实际业绩并未在销售中全部体现,当月的生产全部销售与当月投入的成本费用配比,更能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费用的分析,可以做当月的人工、制费、期间费用除当月的投入工时、销售工时,以便与以前月份的单位工时费用比较。发现费用异常需要查找原因,给管理提供有用的信息。

⑻ 离职成本分析数据怎么核算

合易认为:离职成本中有些成本是直接发生的,相对容易核算,例如新员工的替换成本,就包括招聘费用、新员工培训费用、新员工入职费用(如体检、工装、新的办公用品)等,但有些成本则相对不容易核算,例如离职前的低效成本、离职后的空缺成本和新员工带来的效率下降成本等。对此类费用的核算,需要自行设定方法,并寻找数据,并不存在统一的核算方法。这里仅提供思路供参考:
离职前的低效成本:离职前通常会出现缺勤、工作产出降低、工作效率降低等情况,缺勤可以较容易的统计出来,例如对一年中离职人员离职前一个月的缺勤情况统计,然后与平均出勤率对比,再以其日工资做为计算依据;但工作产出和工作效率降低,就需要根据企业情况选择核算口径,例如工人,可以用其离职前一个月的产量和之前的平均值对比;销售人员可以用销售额或销售量对比;设计人员可以用图纸量对比等等,不易量化的岗位,如职能类岗位,则难以核算;还可以考虑用离职人员离职前一个月的绩效考核成绩做为分析口径。
离职后的空缺成本,较容易统计的是因为离职而造成的其他人员加班费用,其他情况则同样需要依据实际情况寻找数据,例如销售人员,可以用离职后销售量或销售收入下降的数据;总之,以该岗位的产出和日常绩效水平做为标杆,和离职后相应工作的产出情况对比。

⑼ 成本核算主要是做哪些工作啊

做成本会计要比财务会计难,因为成本会计还要知道生产流程、工艺等。

一、成本会计的岗位职责

成本会计岗位是企业会计工作的一个重要岗位,该岗位的主要职责(仅供参考)是:

1.在财务部门经理的领导下,按照国家财会法规、公司财会制度和成本管理有关规定,负责拟订公司成本核算实施细则,在董事会批准后组织执行。

2.主动为有关人员对公司重大项目、产品等进行成本预算、编制项目成本计划,提供有关的成本资料。

3.当公司推行全面成本核算管理和内部银行等制度时,协助有关主管制定总体方案和实施办法,确定各类成本定额、标准,并协助各部门和下属企业的推广培训。

4.不断监督、调查各部门执行成本计划情况,并就出现问题及时上报。

5.学习、掌握先进的成本管理和成本核算方法及计算机操作,提出降低成本的控制措施和建议。

6.做好相关成本资料的整理、归档、数据库建立、查询、更新工作。

7.完成财务部门经理临时交办的其他任务。

成本会计内容的界定及其完善和发展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 07-04-07 11:02:00 ] 作者:未知 编辑:studa20成本会计从十九世纪下半叶产生到今天,是逐步成长完善起来的。在知识经济时代,如何恰当的界定成本会计的内容,现代成本会计的完善和发展应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笔者在此想谈点个人看法,以就教于同仁。

一、成本会计内容的界定

随着时代的发展,成本会计不断引入新的内容,成本会计的范围越来越广。当今较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成本会计包括以下内容:(1)成本预测;(2)成本决策;(3)成本计划;(4)成本控制;(5)成本核算;(6)成本分析;(7)成本考核。笔者对此有不同看法,主要理由是:

1、仍未摆脱传统计划经济观念的束缚;只注重生产领域的产品成本,而忽视7其它环节和其它方面的成本,其结果是成本信息失真,造成经济决策失误和成本失控。事实上,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竞争的加剧,生产成本在企业总费用中的比重已不断下降,而与产品相关的研究设计、供应、服务、销售等活动引起的成本将不断上升;其数额甚至远远超过生产成本。

2、将成本会计与成本管理混合在一起,不能突出成本会计的中心,达不到成本会计的目的,不能明确各部门职责。成本会计不管是包含于财务会计之中还是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本质特征是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的中心只能是成本核算,更具体地说,成本会计的所要研究的就是向谁提供成本信息、提供哪些成本信息及成本信息的提供方式问题,成本会计的目标即会计主体在特定历史时期与环境中对成本会计工作所追求或希望达到的预期境地或标准始终是利用成本信息资料加强成本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然而由于成本会计内容走入了盲目横向拓展的误区,使成本控制、成本分析这些曾经有效的成本管理方法,因成本信息的失真而失去了其效用,因成本项目的过于简单而使控制缺乏针对性,因而实现不了成本会计为成本管理服务的目标;另外现代成本管理决不是某一部门的工作,而是企业各个部门及全体员工的责任.会计人员不可能承担现行成本会计赋予的成本预决策,成本控制,成本分析等职责。

3、将与成本有关的价值问题全部罗列到成本会计中,造成了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等学科大量内容的交叉重复,不利于学科建设。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控制是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成本计划、成本分析、成本考核也只能是财会人员与其它管理人员共同利用成本信息所开展的工作,将其归入财务管理学科更为合适。

4、未能对成本会计中最本质的“费用”要素及成本会计基础理论、成本计算模式及成本计算方法进行深入研究,使成本会计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未能在实践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总之,笔者认为现行成本会计在完善发展过程中纵向深入不够,而走入了横向扩充的误区,而泛滥和肤浅是联系在一起的,现行的成本会计教材很能说明这个问题。笔者认为成本会计的内容应该是:(1)成本会计基础理论,这是成本会计的基石;(2)“费用”要素的构成及反映方式和成本计算模式及方法;(3)成本信息报告模式;(4)计算机在成本计算中的应用、完善和发展成本会计也只能从以上几方面入手。

二、成本会计的完善和发展

成本会计的内容指明了成本会计完善和发展的方向,根据现行成本会计的实际情况和现代管理的需要,迫切需要完善和发展成本会计,笔者想就以下几个方面谈点看法。

(一)建立成本会计假定问题

成本会计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应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建立成本会计假定和确定成本会计原则应是发展和完善成本会计的一项重要内容。成本会计应建立以下基本假定作为成本会计工作的前提。1、成本对象假定。即在成本核算中要根据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确定费用的“归宿”,也就是确定成本核算的空间范围。成本对象可以是某种产品、某项经济业务、某个生产环节、某道工序、某个班组、某个车间或某个制造中心。显然成本对象具有层次性。2、公平分配假定。由于成本对象具有层次性,当成本管理需要的信息资料和费用的“归宿”不一致时,原归集的费用需要在不同层次的成本对象之间转移。如车间照明贵的“归宿”只能是车间,但当需要计算某种产品或某个班组的成本时,原归集的费用就需分配落实到产品和班组头上。公平分配假定就是指这种费用的转移是和其实际受益情况相吻合的。

(二)成本会计一些基本概念的界定问题

准确界定支出、费用、生产费用、成本及成本会计对象等基本概念,是完善和发展成本会计的另一项重要内容。现行成本会计对这些基本概念界定不清,同一概念在不同场合的内涵和外延不同,其相互关系不明确;成本会计对象的表述既不统一、又欠科学。笔者认为:支出应是企业资产的流出,是一个会计主体与外界发生的一种交换关系,它属于收付实现制的概念。支出应具有下列基本特征:(1)支出的发生必然伴随着资产的减少;(2)是会计主体与外部发生一种交换关系;(3)是可以以货币计量的;(4)其计量是以实际发生为标准的。而费用则是和收入相对应的概念,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不同业务环节发生的,为了组织和管理生产、或是为了制造产品、或为了销售产品、或为了获得其它收入而发生的耗费。这种耗费要和收入相配比,以营业收入来抵充。至于成本,马克思认为是商品生产中耗费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表现,这是成本理论的基础,它揭示了成本在经济学意义上的内涵。然而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生产环节重要性的下降;成本中知识含量的逐步增加,产品的成本结构已发生了重大变化。有研究表明:产品的开发和服务成本在整个成本中的比例已达到45%。因此传统的成本概念难以全面界定和计量更广义的企业资源耗费,也越来越不能满足现代企业管理的需要。笔者认为,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价值形态远远超出了人、财、物的范畴,成本也不再仅是财、物和人力活化劳动的耗费,成本应定义为:企业为特定目的而发生的资源耗费。它揭示了成本在会计学意义上的内涵。按照这一定义,产品成本应是产品从研究开发到售后服务整个过程所付出的代价。包括上游成本(如研究开发)、中游成本(生产加工)、下游成本(如售后服务),还应包括环境成本、人力资源成本和社会成本等。只有这样才能使成本会计系统的运行过程与经济运行主体的全过程相适应,才能提供准确的成本信息。至于“生产费用”概念是否有存在的必要值得商榷。而成本会计的对象应定位于成本核算,这样既能使各门会计学科的对象涵盖整个会计学科,又避免不同学科的交叉重叠。

(三)关于成本构成要素及成本计算模式和方法问题

成本是由各个“费用”要素构成的,对构成成本的各要素如何反映,对有关“费用”要素的转移分配如何选择一个恰当的标准,应是完善和发展成本会计的又一项重要内容。现行成本会计对“费用”的反映至少有三个方面的问题:首先,不能反映企业产品的全部成本,也不能反映成本的经济内容;其次,生产费用按经济内容分类的含义不明确,现行成本项目也不能真正体现出经济用途。因为“直接”或“间接”只是人们按成本计算对象,按成本要素汇总各项费用的一项核算技术工作问题;最后,由于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在成本中的比例不断攀升,且各项目中均包含了不同性质和内容的开支,显然采用任何一个标准去分配制造费用都不可能符合公平分配假定,而将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也不完全合理。按现行作法必然使成本信息严重失真,从而使企业管理者的管理举措和生产策略带有很大的盲目性。笔者认为,应该结合资用的性质和用途划分类别,减少管理费用、制造费用、销售费用中的内容,增加成本项目。通过重新分类应能一方面提供管理需要的各种成本信息;另一方面要能实现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对资料的共享。

另外,现行成本会计只介绍制造成本核算模式,从而使产品成本并没有包括实际的资源消耗,而知识、技术、信息等资源的消耗更是传统成本核算的薄弱环节。笔者认为成本会计应在介绍制造成本计算模式的同时,介绍全部成本计算模式和责任成本计算模式;在介绍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的同时,研究介绍项目成本法、作业成本法,并实现各成本计算方法对基本数据资料的共享,从而能够为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的管理提供准确的成本信息资料。当然要达到这一目的,改革现行的成本会计报告系统也就成为必然。这也是完善和发展成本会计的核心内容。
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