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产成本 » 如何做好年度人工成本
扩展阅读
石油现场监督证怎么考 2024-11-20 04:25:40
学车公安网费用是什么 2024-11-20 04:12:26

如何做好年度人工成本

发布时间: 2022-03-12 09:29:54

① 人工成本管理办法有哪些

人工成本管理办法如下:

② 请问如何才能控制好人工成本

如何才能控制好人工成本?到底多少人工成本才算合适呢?企业又应该如何控制人工成本呢?如果您正为此困惑着,以下分析希望能对您有所启发和帮助。

引入薪酬预算
国内很多民营企业发展速度很快,业务、人员、销售收入、组织结构、分公司/办事处发展都很迅速。一开始企业更看重的是占领市场,采用粗放式的管理,对人力成本的控制比较模糊和随意。随着公司业务的相对稳定和品牌的提升,他们把利润看的重要了,而不再仅仅只关注规模、收入。企业老板迫切想看到“我的钱到底用在了什么地方,人力成本上我能支付的是多少?达到公司最高业绩目标时能发多少?达到公司最低目标时,我又能发多少?”因此,薪酬预算便成为重中之重,它是人工成本控制的重要方式之一,属于人工成本的事前控制。

给您介绍一下薪酬预算的一些做法:

第一步:确定薪酬类型:
A、年薪类;B、提成类;C、其他类(与效益不直接挂钩)
第二步:各薪酬类型的具体人员划分
A、年薪类人员划分:如:总经理、副总经理、总工、技术中心经理/副经理、营销中心经理/副经理、商务中心经理/副经理、工程中心经理。
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影响企业盈利的业务核心人员(营销中心、技术中心、商务中心、工程中心)正职可以实行年薪制。考虑到部门内部的协调性和配合性,对副职岗位(营销中心副经理、技术中心副经理、商务中心副经理)也归属为年薪制,让副职与正职共同努力,做好配合和分管工作。
B、提成类人员划分:如:B1营销中心业务员/营销助理、B2技术中心部长、B3技术中心设计员、B4调试技术员、B5化验员、B6商务中心预算员、B7研发中心维修部全体人员。
考虑到B类人员的年度总额的市场竞争性、月标准工资的延续性、月标准工资和提成的比例关系,以后逐年在保证年度收入逐步增加的同时加大提成的比例,降低月标准工资的占比。这是M公司薪酬策略的一个重要方面。B类人员没有年终奖。
C、其他类(与效益不直接挂钩)人员划分:如:C1总经理助理、总经办全体管理人员、财务部全体、商务中心采购人员、网络管理员、C2后勤工人、C3工程中心管理人员。
比如技术中心的网络管理员,虽然该岗位在技术中心工作,但因为该岗位是对整个公司负责的,不享受技术中心提成分配, C类人员对公司价值大小不一样,他们享受的年终奖总额不同,所以对C类进行了C1/C2/C3的分类。
第三步:A/B/C类人员薪酬结构
薪酬结构为月标准工资、津贴、年终奖、提成、其他4部分。其中标准工资包含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
A类:年薪。
B类:标准工资(岗位工资+绩效工资)、津贴、提成、其他。
C类:标准工资(岗位工资+绩效工资)、津贴、年终奖、其他。
第四步:薪酬预算的方法和内容
依据公司年度经营目标、历史工资水平、B类人员《提成类人员管理办法》、最高/考核/最低毛利额目标值、各类人员的年薪总额收入相对比例(比如年薪占工资总额的比例)、工资总额的计提比例(工资总额与毛利额的比例)测算确定各类人员的薪酬总额的预算。
薪酬总额预算内容:标准工资总额、津贴总额(住房、电话、夜班、出差等)、其它(加班、福利等)总额、提成、年终奖。
津贴、其它类的总额预算是企业相对固定的支出,不与企业的效益直接相关。故对这两项的支付单独做预算。薪酬预算主要是测算工资总额(标准工资、提成、年终奖)的分类预算,工资总额预算的确定是依据毛利额的一定比例R(工资计提比例)提取,体现员工与企业同享成功、共担风险。
标准工资总额预算方法:
自上而下的测算:依据工资总额预算(R与毛利额计算出来)减去年薪制人员薪酬总额、提成类人员的提成总额、年终奖总额,余下部分即为标准工资总额,基于此再确定A/B/C人员的工资占比(比如A类总额占工资总额的比例)。
自下而上的测算:参照历史工资水平(各类人员的年度收入)、市场水平、历史A/B/C人员的工资占比确定A/B/C人员的年度总额进行标准工资总额预算。
这两个过程需要反复多次的测算才能确定一个合理的薪酬预算总表。特别对于第一次做薪酬预算的企业。
第五步:各类人员的薪酬总额预算
A、年薪类人员
依据公司年度经营的最高/考核/最低目标确定最高/考核/最低的年薪发放总额。依据年薪制岗位的重要性确定合理的标准年薪。实际年薪=完成经营业绩对应的标准年薪×年度考核系数
B、提成类人员
依据B类人员现有的职务、标准工资总额、年度薪酬水平、B类《提成类人员管理办法》、公司业绩目标,分别测算出B1/B2/B3/B4/B5/B6/B7人员的全年薪酬总额。
C、其他类人员年薪预算
C类人员的标准工资总额依据历史平均值和增长比例确定标准工资总额。重点是确定C类人员年终奖总额预算。为了体现年终奖与公司效益挂钩,依据经营业绩确定年终奖总额。
最高业绩目标:2个月C类人员标准工资
考核业绩目标:1个月C类人员标准工资
最低业绩:0

经过以上的薪酬预算,老板、总经办(人力资源部)、财务中心、各业务部门都清楚的知道公司的人力成本是如何构成的,各部门做到什么程度的业绩需要的人力成本是多少,人力成本不再神秘和不可控,一切都在预算之中。

确定了年度薪酬总额之后,在日常薪酬发放管理时可以采用月度相对总量控制和年度决算方式进行控制。

总之,通过人工成本预算和严格控制,不仅能够让各子公司和部门负责人感受到人工成本与公司总体效益的关系,同时,人力成本控制的压力也传递到了各用人部门。

希望上述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③ 如何做好劳动工资统计工作

规范工作准确、可靠是劳资统计工作的价值所在,是最基本得要求,所以要严格按国家的有关规定,从基层的统计抓起,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管理,使劳资统计规范化、制度化。具体做法:一是严格统计人员上岗资格制度。二是规范基层报表制度,落实责任。三是抓原始记录,建立制度并加以落实。四是做好表彰评先工作。
通过以上做法,企业劳动工资统计更加规范化、制度化了;人员经过培训,素质得以提高,报表质量有所改善,数据更准确了,报表上报时间提前,数据及时了。随着各企业的竞争的加剧,企业越来越重视企业内部数据挖掘。劳动工资统计不仅在人工成本分析上要依靠它,而且它也是企业制定有竞争力薪酬设计的主要依据。通过对劳动工资统计重要性进行阐述,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对如何做好企业劳动工资统计工作,提出了解决办法。

④ 如何人工成本的控制

(1)吸引人才不能完全依靠高薪政策。很多企业为了吸引和保留优秀人才,不惜一切代价提高薪酬标准,其实这是不可取的。吸引人才的方式有很多,除了优厚的薪酬外,良好的工作条件、和谐的人际关系、施展本领的舞台和空间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如果一味提高薪酬标准而在其他方面仍存在较大欠缺,那么高薪不仅不会带来预期效果,可能还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首先大大增加了企业的人工成本,其次可能会引起薪酬内部不公平,对其他员工的积极性带来严重影响。
(2)进行薪酬设计时要进行人工成本测算,详细分析人力资源投入产出关系。如果高薪吸引了优秀人才,但却发挥不了作用,创造不出预期绩效,这样的高薪也就失去了意义。
(3)对于资本密集型企业,人工成本在总成本中的比重较小,应该将注意力集中在提高员工的士气和绩效上,不必过分计较支付水平的高低。
(4)对于劳动密集型企业,人工成本在总成本中的比重较大,因此需要详细进行外部市场薪酬调查分析,给员工支付合适的薪酬水平,薪酬水平与行业薪酬水平要基本一致。
(5)对于知识密集型企业,一般情况下人工成本占总成本比重较大,但对这类企业而言,高素质的人才是企业发展不可缺少的,因此薪酬水平应该在行业内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同时应仔细研究公司产品或服务价值创造过程,分析各环节所创造的价值,给予员工合适的薪酬水平,平衡股东、管理者和员工的利益。

⑤ 企业如何做好年度人力资源规划

1、 企业所处环境分析:包括内部环境分析和外部环境分析。企业外部环境分析又包括政府政策和法律法规分析、微观经济分析、竞争对手分析、相关科学技术的发展动向和劳动力市场的变化等;企业内部环境分析又包括企业发展规划、企业人员结构分析、人工成本分析、营销渠道变化、融资能力变化分析等发展分析。此处的分析主要是判断组织体系是否适合企业的发展,提出组织体系规划建议。

2、 企业去年度人力资源成果分析:涵盖在人才的使用、考核、培训、选拔、晋升、保留等方面的成果,突出重点。根据成果分析总结上年度取得的成绩及企业的问题短板,有针对性的提出改进计划。

3、 制定组织架构、岗位设置、编制计划:根据上一年度各部门、岗位的实际运作情况,结合公司提出的本年度战略规划,对组织结构的设置、岗位的设置、编制的核定提出调整与优化的建议。最终要描述出企业未来的组织模式,包括组织架构图及定岗定编方案,从而为人员的招聘计划和培训计划做好铺垫。

4、 制定人员招聘计划:首先人力资源部门需要对人员供需情况进行盘点,需求盘点的内容包括岗位人数、缺编情况、新增岗位需求、希望到岗时间等。供给盘点的内容包括员工内外部流动情况、人员获取途径分析等。其次,结合供需分析,对招聘渠道、招聘方法、费用预算等进行规划,最好形成一个标明有岗位定编、在岗员工数量、缺编数量、技能要求、到岗时间要求、计划招聘渠道的分列表。

5、 培训模块:首先要开展培训需求分析,重点应是从组织层面、业务层面的需求出发来进行,员工层面的需求分析也应该从员工胜任力与岗位需求的差异角度进行。其次,针对需求分析开展培训课程的规划,包括课题规划、讲师规划、培训实施规划、培训考核等。另外,还需要对培训资源进行考量,包括培训课程库的建立与更新、讲师队伍的补充、培训教室设备的配置等,规划过程中可以结合对上一年度培训工作的总结。

6、 绩效薪酬模块:本模块应结合上一年度绩效体系、薪酬体系运行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绩效制度、绩效工具、考核指标设置、薪酬结构、薪酬差距、人工成本控制等方面的调整建议和优化方案。对于人工成本总额,需要结合供需盘点情况,给出总额预算,具体包括工资总额、社保总额、津贴福利总额、其他人工成本总额。

7、 劳动关系模块:本模块需要从用工形式、工时制度、劳动保护、员工关怀、劳动合同管理等方面进行规划,对各项工作进行规划时要兼顾法律风险的规避、员工满意度的提高以及企业人工成本投入的控制。

⑥ 有谁知道定额预算中的人工费与劳务分包中的实际人工怎么比较,怎么样作好人工成本控制,请各位老师指教

首先告诉你 定额中的人工费永远低于实际人工费用,但是不意味着你会在人工费上亏钱,具体比较方式给你两个:
方式一:
1、定额中的人工费是指8小时内的工作内容,而实际人工可能工作8-12小时,但是8小时是饱和时间,而实际工作打不到饱和状态,所以就人工费而言,经验告诉实际我们工人的10小时等价于定额中的8小时。
2、定额中的人工费是有含量系数的,意思就是例如:你套1-1平整场地1㎡,含量后的工程量是0.081个人工,按定额中的价格最低43,就是43*0.081=3.48元,言外之意就是平整1㎡的场地需要3.48元,假如你有100㎡的地方需要平整,那你人工费如果超过348元就是赔钱了,也就是说假如你的小工每人每天110元,只需要3个人干一天就可以了,其实工作量很小的,每人每天33㎡而已,上午15㎡,下午15㎡,所以平整场地你是不会赔的,当然我是举例子,这是细节化的东西要你自己来逐项的核实,如果你会这个了,那你预算不会赔钱的!呵呵下功夫吧,错不了!
方式二:
1、人工费总价:就是你做完预算中的人工费一共有多少钱,你一定是知道的这个要记录下来和你干完活花费的人工费用有个比较。这种差值是不能乘以含量的,因为预算中的人工费都是在工程量、含量之后的总价~只要比较总的价钱就可以了。
2、把预算人工费的总价分部的排开,具体到哪一部多少钱,然后再把分部的价格细分到分项的价格,就是每个单项花费了多少钱,和你实际的投入做个对比,例如你铺装石材比如100㎡,预算中的需要多少工日,和工程量相乘就是总价了,而你实际中用了多少大工,多少小工,用了几天你也可以算出来,这样就是一个对比了(预算中的综合工日是不分大、小工的)

⑦ 企业如何确定合理的人工成本

可以采用灵活用工的方式,灵活用工相对传统用工模式更加的灵活,传统用工模式有着固定的劳动时间,且是单一劳动,无论是时间还是个人自主价值的提升都十分受限制,而灵活用工时间比较自由,也能更好提高个人的自主价值。对雇主而言,可以减少人工成本和用工风险;灵活用工相当于是三个主体,用人企业,灵活用工平台,个人;灵活用工平台分别企业和个人签订协议,而不需要企业和个人签订协议,所以这块可以避免企业的用工风险,当企业需要人员的更替,增减的时候,风险能够降到最少。可以找众薪科技,专注灵活用工。

⑧ 如何做好制造型企业的成本会计

成本会计的组织工作主要包括:
1、设置成本会计机构;
成本会计机构是处理成本会计工作的职能单位。它是根据企业规模和成本管理要求来考虑,在专设的会计机构中是单独设置成本会计科、室或组等,还是只配备成本核算人员来专门处理成本会计工作。
2、配备必需的成本会计人员;
成本会计人员是指在会计机构或专设成本会计机构中所配备的成本工作人员。对企业日常的成本工作进行处理。诸如:成本计划、费用预算成本预测、决策、实际成本计算和成本分析、考核等。成本核算是企业核算工作的核心,成本指标是企业一切工作质量的综合表现,为了保证成本信息质量,对成本会计人员业务素质要求比较高。
(1)会计知识面广,对成本理论和实践有较好的基础;
(2)熟悉企业生产经营的流程(工艺过程);
(3)刻苦学习和任劳任怨;
(4)良好职业道德。
3、确定成本会计工作的组织原则和组织形式;
任何工作的组织都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成本会计工作也不例外,它的组织原则主要有:
(1)成本核算必须与成本管理相结合;
(2)成本会计工作必须与技术相结合;
(3)成本会计工作必须与经济责任制相结合。
成本会计工作的组织形式,主要是从方便成本工作的开展和及时准确地提供成本信息的需要,而按成本要素划分为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和间接费用成本组织核算。
(1)材料组:一般由企业厂部成本会计人员与仓库材料管理人员共同负责,主管材料物资和低值易耗品的采购、入库、领用、结存的明细分类核算,定期盘点清查,计算材料成本费用,并对全过程进行控制和监督。
(2)工资组:主管应付职工的工资、奖金的计算与分配的明细分类核算,并对全过程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监督。
(3)间接费用组:间接费用的核算一般是由厂部成本会计人员负责进行,这部分费用可按成本习性分为变动费用和固定费用,而变动费用以弹性预算进行控制,固定费用则用固定预算进行控制。
4、制定成本会计制度。
成本会计制度是指对进行成本会计工作所作的规定。它的内涵与外延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在不断发展变化。商品经济条件下,现代企业的成本会计制度内容包括成本预测、决策、规划、控制、计算、分析和考核等所作出的有关规定,指导着成本会计工作的全过程,这也称作广义的成本会计制度。
具体的成本会计制度有:关于成本预测、决策制度;关于计划(或标准成本)成本编制的制度;关于成本核算制度;关于成本控制制度;关于成本分析、考核制度等。 [编辑本段]成本会计的基础工作 成本会计的基础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健全原始记录;
原始记录是指按照规定的格式,对企业的生产、技术经济活动的具体事实所做的最初书面记载。它是进行各项核算的前提条件,是编制费用预算,严格控制成本费用支出的重要依据。成本会计有关的原始记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反映生产经营过程中物化劳动消耗的原始记录。
(2)反映活劳动消耗的原始记录。
(3)反映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支出的原始记录。
(4)其他原始记录。
原始记录是一切核算的基础,成本核算更是如此。因此,原始记录必须真实正确,内容完整,手续齐全,要素完备,以便为成本计算、控制、预测和决策提供客观的依据。
2、健全存货的计量、验收、领退和盘点制度;
为了保证入库材料物资数量与质量,必须搞好计量与验收工作,准确的计量和严格的质量检测是保证原始记录可靠性的前提;为了保证领、退的材料物资准确无误,还必须及时办好领料和退料凭证手续,使成本中的材料费用相对准确。由于材料物资等存货品种、规格多,进出频繁,尽管严格管理,但由于种种原因,账面不符还经常存在,所以对材料物资还得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清查盘点,进行账面调整,以保证库存材料物资的真实性,确保成本中的材料等费用更加准确。
3、实施有效的定额管理;
定额是指在一定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对人力、财力、物力的消耗及占用所规定的数量标准。科学先进的定额,是对产品成本进行预测、核算、控制和考核的依据。与成本核算有关的消耗定额,主要包括:工时定额、产量定额、材料、燃料、动力、工具等消耗的定额,有关费用的定额如制造费用的预算等。消耗定额的制定是作为企业产品生产发生耗费应该掌握的标准。但由于消耗定额服务于不同的成本管理目的,可表现为不同的消耗水平。当企业编制成本计划时,是根据计划期内平均消耗水平所制定的定额;当定额作为分配实际成本标准时,是以能体现现行消耗水平的定额为依据来衡量的;当企业为实现预期利润而控制成本时,是根据企业实现预期利润必须达到的消耗水平作为衡量的尺度。定额制定后,为了保持它的科学性和先进性,还必须根据生产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进行不断的修订,使它为成本管理与核算提供客观的依据。
4、建立适合企业内部的结算价格;
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企业内部各单位之间往往会相互提供半成品、材料、劳务等等,为了分清企业内部各单位的经济责任,明确各单位工作业绩以及总体评价与考核的需要,应制定企业内部结算价格。
制定结算价格的主要依据有:
(1)内部转移的材料物资等,应以当时的市场价格作为内部结算价格;
(2)材料物资、劳务等也可以以市场价格为基础,双方协商定价,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议价”,作为内部的结算价格;
(3)企业生产的零部件、半成品等在内部转移时,可以用标准成本或计划成本作为内部结算价格;
(4)在原有成本的基础上,加上合理的利润(即一定利润率计算)作为内部的价格。
除上述计价方法外,企业也可以根据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以及结算上具体情况来确定其合理的结算价格进行结算。
5、颁布科学、完善的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是企业为了进行正常的生产经营和管理而制定的有关制度、章程和规则。规章制度是人们行动的准绳,是实施有效的成本管理的保证。
企业内与成本会计有关的规章制度主要包括:计量验收制度、定额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考勤制度、质量检查制度、设备管理和维修制度、材料收发领用制度、物资盘存制度、费用开支规定以及其他各种成本管理制度等。各种规章制度的具体内容应随着生产发展、经营情况的变化、管理水平的提高等客观条件和变化,不断改进,逐步完善。
成本会计主要阐述企业成本核算、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和成本分析的理论和方法。

⑨ 作为HR,如何做好薪酬调查

职位调整时 --- 确定职位差异,结合个人能力,了解不同职位薪酬特点,做出调整方案。 年度薪酬调整时 --- 参考企业收益、搜集市场数据,确定年度调整比例拟定薪酬调整规划。 公司业务拓展时 --- 摸清当地情况,合理设计薪酬,人员激励与人工成本并重。

薪酬调查报告----报告详解 第一部分:职位条件 1.由4部分组成:职位 - 行业 - 工作地点 - 编码,帮助使用者确定此报告的职位及职位所属城市及行业 2.职位名称沿袭中国国内企业通用的、统一用于企业招聘和个人应聘的标准职位名称

第四部分:福利分析

提供本职位各项福利数据,包括有多少比例的人享有各项福利,以及各项福利的平均成本

根据上述比例和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决定本公司该职位的福利设计方案

⑩ 如何做好薪酬的预算与控制

过去几年里,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消费需求不断上升和需求的多样化,使零售市场进一步细分,多种业态纷纷出现,迅速成长,共同发展,促进了国内零售市场的整体繁荣,带动了整体零售业的快速发展。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16.8% 。零售总额增长的同时也加剧了零售市场的竞争,而只有拥有人才才是公司制胜的关键。遗憾的是,目前零售业普遍存在人才紧缺、跳槽频繁的现象,而其中比较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薪酬制度的不合理,所以,怎样才能吸引和留住员工,设计合理的薪酬就是重要因素之一。那么零售业的薪酬应该如何设计呢?

案例背景

XX公司是青海省某地级市一家连锁超市,公司成立于2003年,现有员工355人,在该地区有5个超市,随着销售额的不断上升和人员规模的不断扩大,公司整体管理水平急需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的薄弱,直接制约着公司的发展,比较突出的问题是薪酬分配方面的问题。主要问题有:

一是薪酬分配内部不公平,在早期,人员较少,单凭老板观察,还可以分清楚给谁多少薪酬,但在目前人员激增的情况下,公司老板已经很难了解每个下属,但还凭感觉来定薪酬,就不可避免地存在不客观、不公平的现象;

二是不了解同行业的薪酬水平,无法准确定位薪酬整体水平,给谁加薪、加多少,没有一定的参照标准;

三是薪酬结构不合理,不知道固定工资、浮动工资、奖金的比例到底如何分配?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参照常用的薪酬设计思路,并结合零售业的特点,进行薪酬方案设计,总体上可分为八个步骤。

第一步:明确薪酬策略

结合公司战略发展的要求,确定公司的人力资源战略,进而确定薪酬策略,完善公司的薪酬管理体系。薪酬策略是薪酬分配的总方针,在与外部市场薪酬水平对比方面,主要分为“领先、跟随、滞后”三种策略。确定薪酬策略时应注意这样一些要求:首先,薪酬水平能够吸引和留住人才;其次,薪酬能够起到较好的激励作用,提高公司的整体工作效率;再次,薪酬的投入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大的收益;最后,薪酬决策要科学合理。依据该公司“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和以业绩为导向的薪酬观,按照公平性、竞争性、激励性、经济性、合法性的原则,关注中高层和骨干员工,并结合零售业人才流动频繁的特点,确定该公司应该采用“领先”和“跟随”并行的薪酬策略:对于核心员工应采用“领先”策略,使核心员工的薪酬在外部竞争中占有优势,在内部与普通员工拉开档次,充分体现激励性和公平性;对于一般员工应采取“跟随”策略,兼顾薪酬的经济性和竞争性。这便建立起对内有公平性和对外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稳定员工队伍。

第二步:评估岗位价值

评价岗位,主要包括岗位分析和岗位评价两部分。岗位分析又称工作分析,任务是在设计组织结构的基础上,进行部门各个岗位职责的梳理和分析,主要从工作内容、任职资格、管理权限、所需经验和能力、知识等多个方面,编写岗位说明书,最后形成公司的组织结构图及其中所有岗位说明书等文件,这是薪酬制度建立的基础。

岗位评价是确定报酬因素,选择评价方法,组成行业专家组对岗位价值进行评价的方法。目前评价的方法主要有28因素法、海氏评价法等,这是保证内在公平的关键一步,以具体的数值来表示每一职务对本公司的相对价值。

因为该公司是超市零售业,所以他们的工作岗位可分为商品生产类、商品销售类、商品管理类和职能管理类四种。商品生产类主要包括超市自制商品采购、加工等岗位;商品销售类大概包括销售、高级销售、资深销售等岗位;商品管理类包括商品的采购、保管、定价、监督、收银、开票等岗位;而职能管理类的岗位可分为市场管理、财务管理、经营管理、安全保卫等。结合零售业以能力、业绩为主要导向的特点,该公司可采用28因素评价法来进行工作评价。它包括责任因素、知识技能因素、岗位性质因素和工作环境因素等四大类岗位价值因素,对每个因素又分为若干个子因素,共计28个因素,共1000分,是一种可以较为准确地确定岗位价值的量化评价方法,适合于多类型岗位。通过评价可以形成该公司相对客观、准确的岗位价值图,同时按照岗位价值相近的原则,对公司的所有岗位进行分级,这个结果将作为薪酬设计的基础(如表1所示)。

经过岗位评价这一步骤,无论采用哪种方法,总可以得到表明每一岗位对本公司相对价值的顺序、等级,分数或象征性的金额。岗位工作的完成难度越高,对本公司的贡献也越大,对公司的重要性也就越高,就意味着它的相对价值越大。若公司内所有岗位的薪资都按经过科学评估的岗位价值大小定薪,便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公司薪资制度的内部公平性。

第三步:确定薪酬档次

岗位评估获得的各岗位相对价值的数值并不就是各个岗位承担者真正的薪资额,还需要结合外部市场的薪酬数据,并据以转换成实际的薪资值,才能确定每个岗位的薪资水平。

在结合外部数据进行转换前,还要先将岗位评价的分数,进行分档,根据分数值差值幅度以及岗位级别的变化,使用分段取点的方法,在150分至950分之间,将其分为五档(详见表2),这样就确定了薪酬档次。比如,管理类职系就分为“初级、中级二、中级一、高级、资深级”(详见表3)。

第四步:寻找外部数据

由于该公司是超市零售业,而且在当地开了5家大超市,由于不同地区基本生活费用,地方文化,生活便捷程度等方面的差异,所以不同地区应该有不同水平的薪酬,即使其他条件相同,不同地区同一薪点的薪酬客观上也存在着差异,所以即使岗位价值评分相同,相应的薪酬也有差异,这就更加需要对各地区的薪酬数据进行调查,主要需寻找本地区,本行业,尤其是主要竞争对手的薪资数据。参照同行或同地区其他公司的现有薪资来调整该公司对应工作岗位的薪资,可以保证公司薪酬分配的外在公平性。

获取薪酬数据的途径主要包括:1、查阅统计部门、劳动部门、工会等公开发布的资料,图书馆中年鉴等统计工具书;2、通过抽样采访或网络问卷进行收集;3、通过同行业其他企业的招聘信息中了解;4、通过来本公司应聘的求职者了解;5、向专业的调查机构咨询。

第五步:设定薪酬等级

在确定了薪酬档次之后,结合外部的薪酬数据,就可以确定薪酬等级了。

薪酬的计量基准一般有薪档和薪酬系数,薪酬系数是岗位评价分值的最高分与最低分之间的倍数,相对而言,薪酬系数更具有科学性。由于该公司规模并不是很大(员工300余人),所以可把该公司每个职系的薪酬等级都设为23级,每级对应的系数见表3)。

公司将其确定的岗位价值结果转换为“薪酬值=薪酬基数×薪酬系数(其中,薪酬基数确定的因素主要有企业所在的行业特征、地区生活水平、企业自身经营状况等,对近期的工资进行测算,最终确定合理的薪酬基数)”,本案例中的薪酬基数经核算为 600元;将众多类型的岗位薪酬归并组合成若干档次,形成几个薪档系列(例如管理职系可以分为五个档次)。通过这一步骤,就可以确定公司内每一职务具体的薪酬范围,保证员工个人薪酬的公平性。

薪酬等级的每一等级可按照“小步快跑、大步慢跑”的规则设立,即越底层升级越快,级差较小,越往高层由于晋升越慢,责任越大,级差越大。制定出薪级分布表并根据“薪酬值=薪酬基数×薪酬系数”予以赋值后(如表4),就要开始核定薪酬结构。

第六步:设计薪酬结构

确定了总体薪酬,还需要根据不同的激励需要设定总薪酬中需要包括哪些项目,也就是薪酬的结构。针对零售行业来说,可以做如下考虑:

1. 零售业的高管层,他们对企业的整体运营结果负责,所以,可以主要采用年薪制。其年薪收入主要包括基本年薪、绩效年薪、年度超额奖金以及福利等。

2. 中层管理人员和一般职能管理类员工的工资可以采用月薪制,主要薪酬项目可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福利、年终奖金等;

3. 对于销售人员,其收入与销售业绩相对容易挂钩,所以其工资项目可以包括基本工资、销售提成、绩效工资、福利、年终奖金等;

4. 对于商品生产人员,其收入可以与其产量挂钩,工资构成可包括基本工资、计件工资、绩效工资、福利、年终奖金等。

第七步:核算薪酬数额

在具体的薪酬计算发放环节也有许多问题需要考虑,比如具体每个薪酬项目在整体薪酬中的比例如何设定,奖金是按月发还是按季或按年发等,不同的设计体现的激励方向和力度都不相同。

■ 高管层(利润部门负责人,如:总经理、副总经理、店长)薪酬核定

让管理者的收入与公司或单店整体业绩完成情况挂钩,激励效果比较明显,同时可使公司的战略目标得以落实。为体现公平性,高层经理的薪级主要根据各部门在公司发展中承担的责任大小、各经营部门管理难度不同来确定。主要适用于管理职系的高层管理人员,包括:总经理、副总经理、店长等。

高层管理人员的薪酬采用含风险抵押机制的年薪制。年初在岗位薪酬基数和薪酬系数的基础上,确定年薪总额。

基本年薪属于高级经营管理人员薪酬的固定部分,为年薪总额的40%,按月计发。

绩效年薪属于高级经营管理人员薪酬的浮动部分,为年薪总额的60% 。年终根据对高层管理人员全年实际经营业绩的考核结果计算,一次性发放。

年度超额奖金是对高层管理人员领导员工超额完成年度经营指标后所获得的超额奖励,不计入薪酬总额,年初由总经理设定,年末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确定,一次性发放。

福利工资包括各类津贴、补助等。

■ 经营部门薪酬核定方法

对于经营部门的人员,主要根据核定的薪级和绩效完成情况来核定薪酬。其意义在于避免干好干坏一个样。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公司在整体绩效不好时也可以节省人工成本。缺点是长期金钱刺激下会产生不良导向,当公司增长缓慢时,一旦拿不到高的报酬,激励效果就会下降,可能导致员工的消极情绪或离职,难以和公司共度低谷,这是需要关注的。

核定销售员(促销员可参照)的工资执行计划指标,按超额净利润的一定百分比计算销售提成,每季度一次。自己开发的新客户和公司交付的老客户,因为销售难度不同,提成的比例也会有所不同,前者要大些。新业务员头三个月为培养期,在此期间付予固定工资,不予提成。

核定收银员的工资,根据其工作时间,实行计时工资制,同时根据其工作熟练程度,即在同一时间内,相近区域内收银金额的多少,以及结合服务态度行为的评价,给予一定的奖金。新员工设定一个月的培养期,在此期间付予固定工资,没有奖金。

经营部门的年度奖金,主要根据绩效工资和年度考核的结果来确定,同时也要根据公司当年度的利润增减情况来调节。它是绩效工资的一部分,一般占到绩效工资的50%~60%(注:对于销售员奖金,主要是包括销售提成和绩效奖金,销售提成在其当年总的奖金中,占的比重较高,绩效奖金仅占40%,而绩效奖金又分为月度绩效工资和年末绩效奖金两部分,各占50%)。

■ 职能部门薪酬核定方法

在配置薪酬时主要依据下面几个要点:利用岗位评价的结果,对岗位职级划分,确定岗位薪档和薪级;根据级差进行合理调整,做出内部合理的中点薪级,使内部薪资平衡;根据外部市场价格调整,做出内外部合理的中点薪级,确定职能部门的薪级。比如:核定人力资源经理的薪酬,首先根据岗位评价结果,找出人力资源经理是属于管理职系的哪一档,从而核定出该岗位的工资。

年终奖金可根据年度考核结果,以及结合每月考核的结果来确定,同时也要根据公司当年度的利润增减情况来调节。职能部门的年终奖金是绩效工资的一部分,一般可占绩效工资的30%~40% 。

第八步:薪酬预算与控制

薪酬制度一经建立,就应严格执行,发挥其应有的功能。要通过预算等方式进行控制,在确定薪酬调整比例时,要对总体薪酬水平做出准确的预算。可以在人力资源部建好薪酬台帐,借助数学和统计学进行预算。比较常用的方法是根据薪酬费用比率推算合理的薪酬费用总额,其公式为:

薪酬费用比率=薪酬费用总额/销售额=(薪酬费用总额/员工人数)/(销售总额/员工人数)

案例中,该公司可以根据公司去年三年的经营业绩,得出该公司的合理薪酬费用比率,根据公司现有人数,每人每月的平均薪酬,就可以算出现有的薪酬费用和销售总额。薪酬预算与销售总额紧密挂钩,销售额的增减变化直接会影响薪酬预算的制定。

薪酬控制是指为确保既定方案顺利落实而采取的种种措施。常用的方法主要包括控制员工人数、通过薪酬总数、最高薪酬、最低薪酬水平和薪酬结构进行薪酬控制等。

在薪酬预算和控制的过程中,还有必要和员工进行及时的沟通和有效的宣传,尽量让员工满意。

综上所述,员工的忠诚度与薪酬的关系非常密切,但同时员工还需要工作的成就感,二者同时发生作用,才能够吸引和留住公司真正所需的员工。零售行业正逐步成为的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其薪酬设计必须具有前瞻性,同时树立“创造价值与报酬等同”的思想,公司才会可持续发展,薪酬体制才能真正成为公司发展的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