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降低模具成本-降低模具成本的方法
如何降低模具成本-降低模具成本的方法
如何降低模具的成本大家知道吗?下面,我为大家分享降低模具成本的方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制品的合理设计
我相信有很多人不会认同我的看法。制品的设计合理与否,怎么可能是影响模具成本的最大因素。大家看看,第一脚,就把球踢到我们整车厂来了,但是大家仔细想想,假如制品设计得不合理,对模具企业来说,是怎么一个情况,那是一场灾难。我从事模具40多年,这样的事经历得多了,有时为了实现制品上的一个倒扣,而产品工程师和模具设计师没有很好的沟通,模具的成本就会成倍地增加。
有幸参与了上海一家汽车公司的一款适合残疾人用的小轿车内饰件的设计。其中有个零件叫中隔板,按原来的设计,这个零件很大,模具的制作成本在400万人民币左右。配套的注塑机在4000吨以上。后来我建议将它分割成2件。2套模具的制作成本加起来也没有超过200万。配套的注塑机都选用了1500吨的机型。最后是皆大欢喜。这样的例子太多了。
所以,一个产品设计师,要尽量多地了解模具的知识,使得设计出来的产品尽量适合模具工程的进行,不要无端地增加模具的制作难度和成本。在满足整车装配的前提下,和模具部门保持良好的沟通,是减少模具成本的最有效最直接的措施。这里面还有一个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哲学问题。有些产品工程师认为,模具成本是你们模具公司的事,和我无关。
但是,假如生产关系重新组合一下,注塑公司和模具公司是一家的,那会怎么样?事实上,这是一个社会大趋势,现在运作的比较好的公司,都是注塑公司和模具公司结合为一体的,单纯靠制作模具而存在的公司,几乎都不能生存了。所以,产品设计不合理,就会直接增加模具成本。
制品的设计变更
模具企业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在某个项目中,模具刚刚设计好,模架刚刚订购回来,客户的设变通知就来了,假如是小小的'变化,不影响模具总结构,那倒也无所谓,有时情况比较严重,因为制品形状的改变,模具上要增加机构,甚至连模架都要重新订购。这个成本就增加大了。
所以要尽量减少设计变更。现在有很多快速成型的手段,在做模具前按3D将手板做出来,进行整车装配,及时修正产品的3D,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由产品设计变更引起的成本增加。记得我以前参与北京吉普切诺基213的研发,在深圳注塑出来的样板,要到北京去试装配,光飞机上就折腾了几十个来回,这个成本到底算材料费还是加工费,真不好说。
模具设计是否完善
这里要分二种情况来分析:
第一是模具设计的合理性和可加工性。
一般的模具企业,设计团队中肯定有老的、有经验的设计师,也有刚从学校出来的年轻工程师,我们不可能要求年轻的工程师刚来企业就能够独立设计出高水平的模具,就是有丰富经验的模具工程师,假如闭门造车搞出来的模具结构,也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肯定会有一些考虑不周的细节。
一个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集体评审。我记得70年代我买到过一本德国的模具书,好像叫先进模具结构80例什么的,对我影响最大的就是书中提到了做模具的流程,一定要经过对模具结构的多次的集体评审。这对我的模具生涯是影响最大的,真的是受益匪浅。这个问题现在我相信大家都有共识。
现在有很多模拟手段,譬如模流分析、模具结构动态分析,试出的产品和设计的产品3D比对分析等,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因模具设计的不合理产生的成本增加。
第二种情况是设计浪费,假如模具用户明明只要模具生产500件样品,是用来开发市场的,但是假如我们按寿命30万模次的模具去设计,这个成本就大了,属于设计浪费。
尽量减少模具的试模次数
很多模具企业,对模具加工费的计算,是以模具接到订单到模具合格后出厂时的天数来计算加工费的,假如模具经过多次试模还不能够交付使用,除了按合同要罚款外,模具在工厂内的天数越多,加工费也越多。当然,试模的费用也是非常可观的所以,多次或者是不可控制的试模次数是模具成本管控的一大盲区。
我们来分析一下模具试模次数多的原因
第一是模具设计时没有经过充分的集体评审,模具结构存在不合理之处,使得模具在试模后还要经过多次改进,使得模具成本超过预算。
假如经过几次改进,可以搞定,那是比较幸运的,有很多案例是不如人意的,甚至模具要报废重新做,这个成本就无法控制了。还有一些情况是模具设计很好,但是模具的加工不到位,使得试模次数无端增加,直接增加了模具成本。这个问题是没有异议的,所以很多模具企业都加大了测量设备的投入。
第二是试模时没有选对最佳的成型工艺和注塑机的机型,明明模具做得很好,但是注塑出来的产品不理想。无端增加了试模次数,直接增加了模具成本。这是一些小型模具厂的通病。
第三是对塑料的物理性能没有充分的了解,甚至连收缩率也没有搞准确,这样的情况是时有发生的。所以,在设计模具前就一定要搞清楚塑料的物性,方可有效地减少试模次数。
模具材料和标准件采购
要选择稳定的,信誉好的供应商。假如由于贪便宜,和草率采购,使模具出问题,那是非常可惜的。这样的情况事实上是很多的。虽然可以追究供应商的责任,但是损失最大的还是模具企业和模具用户。
产品合格
假如说,我们用了10万元人民币,要求做一套轿车杂物盒的模具,所用塑料是PA+30%GF,注塑周期30秒,模具寿命为30万模。结果模具制作好了,样品的尺寸和物理性能也达到了,可是因为注塑时取件困难,注塑周期用了60秒,而且模具生产了10万件就不能用了,为了赶上整车的配套,必须再投模具。
按原来的模具情况,一下子要投3套模具。同样是花那么多钱,我的认为是这套模具的成本是原来预算的3倍或者是6倍。有不同的看法吗?
总结
合理的产品设计
尽量少的设计变更
完善的模具设计和加工的流程
产品工程师和模具工程师的良好沟通
;Ⅱ 锌合金压铸模具如何降低生产成本
锌合金压铸模具生产的过程中要想降低成本,我认为裕华盛的思路可以参考,降低成本第一个首先要选择先进的压铸机,再者是确定合适的压铸工艺参数,最后是一定要正确的选择原材料,这三个方面一个都不能忽略,否则没办法在大大提高质量的同时降低成本。
Ⅲ 如何降低注塑模具的加工成本
1) 塑料模具结构的复杂程度和模具功能的高低。模具的结构越复杂、模具的功能越多、使用模具生产制作的自动化程度越高,相应使得模具生产成本越高。
2) 塑料模具精度的高低。模具精度和刚度应该与客观需要的产品制件的要求和生产纲领的要求相适应,模具的精度和刚度要求越高,模具生产成本也就越高。
3) 塑料模具材料的选择。模具费用中,特别是模具工作部分零件所使用的材料不同,反映在模具寿命上 相差较大。材料费在模具生产成本中约占25%-30%,所以,应当正确地选择模具材料,应使所使用的模具材料与模具寿命要求相协调,同时,应采取各种措施充分发挥材料的效能。
4) 塑料模具加工设备。模具发展趋势要求模具加工设备向高效、高精度、高自动化、多功能方向发展。一方面设备的价格较高,另一方面维护设备的费用提高,同时,对设备操作人员的要求提高,从而使得模具成本提高。所以,模具生产企业要充分发挥这些设备的效能,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
5) 塑料模具的标准化程度和企业生产的专门化程度。提高注塑模具质量是重要课题这些都是制约模具成本和生产周期的重要因素。
Ⅳ 如何将模具成本降到最低
降低模具成本有几个方案来考虑:
前期产品评审时尽可能的简化产品结构(简化分型面尽可能是平面以及简化产品结构减少斜顶、行位等)
模具设计时在有的空间情况下,尽量一出多,会提高生成效率,降低成本
对于易损件尽可能镶出,做镶件。
对于镶件、行位等可以用一些相对价格低的钢材,不一定跟模肉同一种价位的钢材
Ⅳ 如何降低数控冲床模具使用成本
数控冲床模具的成本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材料费、设计费、加工费(包括调试费用)、包装费及运送费、税金、其他费用(如商业运作、交纳管理费等),其中,材料费、加工费及税费合计起来至少要占到数控冲床模具总成本的80%以上,而材料费和加工费是由设计图样决定的,采用什么牌号的材料、需要多少原材料、数控冲床模具零件加工需要走什么样的工艺路线、是否具备良好的可调试性能、修改次数等,这些又全都取决于设计。因此,数控冲床模具设计是最关键的环节。
所以,控制数控冲床模具成本,就要从设计上入手。要达到减少成本的目的,归纳总结起来讲,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首先,总体设计方案的制定要合理
也就是说,设计理念要正确,从冲压工艺、排样到总体结构的确定,都应该遵守相关的原理或法则。比如说排样方案的制定,按照常规设计法则,第一工步是先冲出导正孔,紧接着第二工步就必须要设置导正钉导正,不论步距多么小也不能空开,如果不这样安排,从初始送料精度,到整个数控冲床模具步距精度全都无法保证,等于失去了定位基准,冲压件的精度也就谈不上了。
2.在确定冲压工艺路线和排样之前,将各种方案进行成本估算
这样做可以为决策提供依据。比如,某个冲压件可以用几副单步模冲压加工完成,也可以用一副跳步模(级进模)冲压加工完成,还可以用复合模冲压加工完成,到底应该采用哪种方案,要对比看哪种方案的综合成本最小。
3.要落实好标准件的推广应用工作,尽量多用标准件
这个道理很简单,因为标准件能够形成批量生产,所以其市场价格相对更便宜。还有一个好处就是缩短了数控冲床模具制造周期,使总的工作量至少减去一半。目前,市场上数控冲床模具标准件十分丰富,种类繁多,规格齐全。比如,弹簧、模架、导向件、螺钉塞、导正孔、导正钉、检测销、小压板、浮料销、顶杆等,这些零部件都可以从专门的厂家买到,从而免去了设计和加工工作,减轻了生产环节压力,加快了进度,反过来又对销售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4.不可忽视非标零件设计的工艺性审查工作
实际生产当中,造成零件报废的原因有时并不在操作工身上,而在于设计不合理。比如,一个价值上千元的板件,由于型孔的一个尖角开裂而报废,这种情况下能把责任推卸给热处理吗?由于凹模镶件设计的壁厚太薄弱,切完型孔后,发生变形而做报废处理,这能怪罪慢走丝操作工吗?
5.材料的选用要适当
现在,人们已经认识到资源的宝贵,数控冲床模具原材料价格一涨再涨,尤其是合金工具钢,有些价格已超过原来的两倍。在选用数控冲床模具材料时,只要能够满足零件强度、硬度等性能条件,能达到预期的寿命,就应该尽量采用价格便宜的原材料,而一味地追求昂贵的材料,看似为了提高数控冲床模具质量,其实是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也是一种浪费。
6.数控冲床模具出厂之前一定得先试几次
把每次试模当中找出的问题,在本厂内部进行设计修改并彻底解决,最好是调试到十拿九稳的程度以后再包装发运出去,避免问题在数控冲床模具运送到客户那里以后才暴露出来,到时,现场很可能没有专业设备及操作工给予配合,单凭钳工对数控冲床模具进行修理或改造极为困难。浪费时间,增大开销还在其次,搞不好数控冲床模具最终还得要运回本厂返修,那样就更加麻烦了,这些花费必然大大超出预算。同时也耽误了客户的生产进度,造成负面影响。总之,要尽可能减少数控冲床模具在外调整的时间和工作量。
7.图样的设计要规范
电脑上的图形实际尺寸与标注尺寸必须严格要求保持一致,命名也要具有唯一性,名称、图号不得有重复。这样做看起来似乎麻烦一点,慢一点,但是可以给后续的一系列工作带来很大的便利。无论是校对还是加工编程或者查对尺寸,都可以从电脑上直接调用图样文件,保证了设计图样对生产具有明确的指导作用。从总体上看,不仅节约了大量时间,而且提高了尺寸、形状表达的准确率,更有效避免他人因误解而引起的报废或返修,有效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