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产成本 » 什么是成本效益
扩展阅读
钻石勋章怎么做 2024-11-20 22:40:11

什么是成本效益

发布时间: 2022-03-15 07:43:48

‘壹’ 成本效益概念是什么

所谓成本效益分析就是将投资中可能发生的成本与效益归纳起来:利用数量分析方法来计算成本和效益的比值,从而判断该投资项目是否可行。成本效益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二者互为条件,相伴共存,又互相矛盾,此增彼减。从事物发展规律看,任何事情都存在成本效益。成本大致可划分两个层次:一是直接的、有形的成本问题;二是间接的、无形的成本。效益也包含两个层次:一是直接的、有形的效益;二是间接的、无形的效益。
成本收益分析的三种主要方法:
1、净现值法是指在投资项目的寿命期内,将所有的成本和效益按照一定的贴现率折算为成本现值和效益现值,如果效益现值减去成本现值后的差额大于零,则该投资项目就是可行的。
2、现值指数法是指在投资项目的寿命期内,计算所有的效益现值与成本现值之比,如果该比率大于1,则投资项目就是可行的。
3、内含报酬率是指能够使投资方案的净现值为零的贴现率。这种方法就是通过计算投资项目的未来所有成本和效益的现值之差为零的贴现率,如果这一内含贴现率比要求的贴现率为高,则该投资项目就是可行。

‘贰’ 什么是成本收益观念

初看起来,“成本”和“收益”这两个概念似乎与道德行为格格不
入。因为道德提倡奉献,崇尚自我牺牲,道德行为从来不讲成本,不讲
回报。但细细想来,道德行为确实有个成本与收益的问题。道德行为离
不开付出(投入),有付出(投入)就得讲究获得(产出),否则会造
成浪费,得不到应有的效果。用成本——收益分析方法研究道德行为,
不仅是可行的,而且还可以揭示道德行为的特点与规律,为研究道德行
为提供新的视角。

成本——收益分析是指以货币单位为基础对投入与产出进行估算和
衡量的方法。它是一种计划方案,是预先作出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任何一个企业在进行经济活动时,都要考虑具体经济行为在经济价值上
的得失,以便对投入与产出关系有一个尽可能科学的估计。成本——收
益分析是一种量入为出的经济理念,它要求对未来行动有预期目标,并
对预期目标的几率有所把握。经济学的成本——收益分析方法是一个普
遍的方法。经济学可以用它来研究各种条件下的行为与效果的关系,探
究如何以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收益,其他社会科学也可运用它来分析
人的行为。“经济学的方法,简而言之,就是成本——收益分析。经济
学家之所以有不同,是因为他们对什么是成本、什么是收益的看法不同。
将成本和收益的概念推而广之,几乎可以无所不包。因此经济学的方法
可以应用到社会科学的其他领域。”[1](P 282)那么,具体化到道德
领域,具体化到道德行为,成本——收益分析是否可能,这就需要分析
这种方法的前提条件和内在特征。
成本——收益分析方法的前提是追求效用的最大化。从事经济活动
的企业,从追求利润最大化出发,总要力图用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收
益。“消费和需求构成了厂商的收益,生产和供给引出了厂商的成本,
厂商按照收益和成本决定其生产规模。”[2](P 57 )这是厂商理论的
基础。“从收益和成本两方面的变化,研究出最佳的生产规模以获得最
大限度的利润。利润最大化就是厂商决定生产规模的原则。”[2](P57
)在这里,厂商生产的直接目的是获得最大化利润,厂商研究成本与收
益的变化只是为了确定可以获得利润最大化的生产规模。在经济活动中,
人们之所以要进行成本——收益分析,就是要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
收益。“经济分析比其他方法更明确更全面地假定最大化行为,假定家
庭、厂商、工会或管理当局的效用或福利函数能够极大化。”[3](P 7)
因此,当我们运用成本——收益分析方法考察道德行为时,其前提条件
应该是,道德行为也是一种追求效用最大化的行为。然而,传统的道德
理论则认为,道德的根本特点是自我牺牲,它不求回报,提倡奉献。“
道德调整与其他调整方式不同,其根本特点在于要求个人或行为主体对
他人或社会作出必要的自我节制和自我牺牲。所谓道德总是要以个人对
社会或对他人的或多或少的自我牺牲为前提的。”[4](P15)其实,这
只是对道德利他性这一方面特性的说明。道德除了利他性之外,还有自
利性的一面。而且,道德并不排除对其最佳效益的追求。道德在本质上
是讲效益的,它的产生本身就是经济原理的运用。道德既不是自发产生
的自然物,也不是什么神的意旨,而是人们为了调整相互间的利益关系
而约定的行为规范。人们之所以要用这种形式规范各自的行为,是因为
这种形式可以避免人与人之间在利益上的种种冲突,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把人的行为约束在规则所允许的范围内,因此,道德是以较低的契约
成本换取人与人之间利益关系相互协调的较高收益,道德这种形式在人
际关系中的运用本身就遵循了人类行为效用最大化法则。“经济学可以
证明,那些历史地形成的道德规范是有效率的。一个人最有效率的行为
或对策,就是遵从道德的行为或对策。由于存在着人与人之间的互动,
采取合作态度、替他人着想以及自律精神不仅是有道德的,而且是有效
率的。”[1](P 277)道德不仅是人们获得经济效用最大化的一种策略
,而且它本身也是一种追求效用最大化的行为。其实,人类的一切行为
都蕴含着效用最大化的经济动机,都可以运用经济学的成本——收益分
析方法进行研究和说明。“当代行为科学已用大量事实证明,决定人的
道德行为选择的最根本的动因是人们对其行为结果的预期,这种预期是
建立在人们对行为结果的酬赏——代价分析的基础之上。并且,在这种
行为结果的预期中,经济利益上的考虑通常起着最重要的作用。”[5]
自利性、经济性、计算性是成本——收益分析的特征。这种方法的
内在精神是追求效益,但这种对效益的追求带有强烈的自利性。成本—
—收益分析的出发点和目的是追求行为者自身的利益,它只不过是行为
者获得自身利益的一种计算工具。成本——收益分析追求的效用是行为
者自己的效用,不是他人的效用,这是其指向性,即自利性;由于行为
者具有自利的动机,总是试图在经济活动中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
益,使经济活动经济、高效。成本——收益分析的前提——效用最大化
就蕴含着经济、高效的要求。道德行为的效用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物质
效用,另一类是精神效用。道德本身是精神产品,但它以利益为基础。
遵守某种道德就是维护某种利益,因此,道德行为效用最大化包含了物
质利益的最大化。但道德的效用又不能仅仅用物质利益来衡量,它还表
现为人格完善的精神价值。只有承认这一点,才能全面地把握道德行为
经济性的内涵及其价值。行为者要使自己的经济活动达到自利的目的,
达到经济、高效,必须对自己的投入与产出进行计算,因此,成本——
收益分析蕴含着一种量入为出的计算理性,没有这种精打细算的计算,
经济活动要想获得好的效果是不可能的。因此,成本——收益的计算特
性是达到经济性的必要手段,也是保证行为者行为自利目的的基本工具。
由此可见,成本——收益分析具有极强的功利性。
那么,源于经济学且功利色彩十分浓厚的成本——收益分析方法为
什么能够适用于道德行为呢?这是因为道德行为虽然具有利他性,但也
具有自利性、经济性和计算性,在内在特征上与成本——收益分析方法
的内在要求相一致。道德的自利性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物质利益
上的自利性。因为道德的基础是利益,一个人选择遵守道德的行为,实
际上就是选择了通过尊重他人利益维护自己利益的目的。在经济活动中,
许多通过利他形式达到自利目的的互利道德行为就属于这种类型。二是
精神上的自利性。道德既是人们相互间维护物质利益的工具,也是人们
追求精神完善的一种境界。追求高尚道德目标的人,他们把道德本身作
为目标,因此,他们在发生道德行为时,其精神也是自利的。道德行为
同时是一种追求效用最大化的经济行为,它讲求效率,并对行为的后果
进行理性的思考(计算),并力图取得最佳效果。“实际上,人们的道
德观念和道德行为,是不可能脱离他们现实的生活环境,尤其是经济生
活环境的。道德认知和良心固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个体的行为,但是,
影响个体行为选择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个体对其行为后果的酬赏——代价
的分析和预期。”[5]虽然道德行为不同于经济行为, 经济行为的成本
——收益分析不能机械地搬到道德行为的分析中来,但成本——收益分
析的内在精神和基本做法是适用于道德行为分析的。
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在谈判桌上寸利必争、连办公用纸都要精打细
算的企业家,却在捐助社会事业、赈灾济贫时出手大方,与从事经济活
动时判若两人。这种现象是否意味着经济行为与道德行为遵循着截然不
同的规律呢?是否意味着成本——收益分析不适用于道德行为呢?笔者
的回答是否定的。首先,不管是经济行为,还是道德行为,都追求效用
的最大化。“在经济活动领域中,追求财富是人的主要的和公认的目的。
”[6](P 119)在充满竞争的市场上,人们只能以赚钱的多少来体现自
己的价值。市场机制是一个以利益为杠杆的机制,它使人处于一种求利
的紧张气氛之中,不得有半点松懈,否则便无法在经济活动中立足。一
旦跨过经济活动的边界,有些人便会从求利的紧张气氛中缓过气来,甚
至慷慨地捐让出自己的一部分利益。但他们在利益捐让过程中所表现出
的品质,并未超越效用最大化的行为规律,而不过是追求了另外一种效
用。其次,人是经济人与道德人的统一。经济人与道德人并不是两个领
域的两种人,而是同一活动中的人所表现出来的两种不同属性。在经济
活动中,人们追求自身的利益,充分展现着经济人的属性,但人们在追
求利益的过程中也同时遵循着道德,表现出道德人的属性。其实,经济
人的假设反映了人类行为的基本特点,反映了人的本性。不管什么行为,
都不会使人性发生根本变化。因此,经济人的假设在道德领域中也是成
立的。但人的行为随着环境的变化,其表现方式会有所不同。在道德活
动中,道德人会处于突出的位置,使人的行为表现出更大的道德性,经
济人的属性则退居次要位置。因此,一个人在社会事务中所表现出的“
出格”行为仍然是一种常规行为。

我们的伦理学比较重视道德发展规律的研究,但对道德行为规律的
研究则显得不够。用成本——收益分析方法分析道德行为,可以揭示出
道德行为的成本——收益规律。“成本——收益分析方法又称交易费用
分析法。在交易费用为正的世界上,经济人的基本行为准则就是行为的
预期收益≥预期成本(即R≥C),这是经济人决定是否采取行动的必要
条件,而采取行为的程度则在于边界条件:边际收益=边际成本(即MR
=MC),因为这时已经实现了净收益(NR=R-C)的最大化。经济人的
行为就是成本——收益分析的结果……人们的基本行为动机没有什么不
同,都是追求效用最大化,而人们行为的差异则在于其收益较之成本的
差异,此差异来源于各人价值观的不同。”[7](P 17 )由此分析道德
行为,可以发现:一种道德行为是否发生,及其发生的广度和深度如何,
由成本和收益的关系决定;当收益大于成本时,该行为就具有经济的价
值,并且是值得或易于发生的,反之,则是不值得发生或不易发生的;
收益与成本的差越大,这种行为发生的几率就越高,驱动力就越强。在
收益既定的情况下,道德成本就像经济活动中的“看不见的手”一样,
支配着人们的道德选择。这就是道德行为的收益——成本规律。
道德行为可区分为道德的行为和不道德的行为。无论是道德的行为
,还是不道德的行为都是遵循道德行为的成本——收益规律的。
就道德的行为来说,其成本主要由直接成本与机会成本构成。直接
成本是道德主体在从事道德活动的过程中在时间、财力和精力等方面的
付出;机会成本是指道德主体因从事该项道德活动而放弃从事其他道德
活动所放弃的效用收益。道德的行为收益是指道德主体从事某项道德活
动所获得的效用。在这里,收益大于成本,则表明该行为有效益,这种
行为就会得到强化,反之,则无效益,这种行为就会被弱化,甚至消失
而出现不道德行为。在这方面最突出的是,在社会的倡导下,一些人无
私奉献,乐于助人,但也有些人,却乘机捞取便宜,损害无私奉献、乐
于助人者的利益。在一般情况下,人们在选择自己的道德行为时,是要
对这种行为可能付出的成本和可能得到的收益进行比较计算的,只有当
他认为收益会高于成本时,才可能选择这种行为。当无私奉献、乐于助
人者作出善举时,他们所生产的公共产品(如创造的良好社会秩序等)
被他人无偿享用。这些公共产品的生产是要付出成本的,如果这种成本
得不到补偿,其主体的利益就会受到损害。倘若一种道德的行为收益与
成本差距太大,这种行为就会受到抑制。久而久之,道德的行为就会被
不道德的行为挤垮,这与商品市场上劣质商品搞垮优质商品的莱蒙市场
现象是类似的。因此,对待道德的行为,社会不能不闻不问,而应通过
制度设置使善有善报,使遵守道德者自身的利益得到保障,只有这样,
才能促使更多的人乐于行善积德,扩展道德的行为,提高整个社会的道
德水平。
至于不道德的行为,其成本由直接成本、机会成本、受罚成本和边
际成本构成。直接成本是指道德主体从事不道德活动的直接支出,包括
人力、财力的支出和精神负担方面的代价;机会成本是指道德主体因为
从事此项不道德活动而同时不再有机会将其资源用于其他道德行为活动,
由此而放弃的可能的收益;受罚成本是指道德主体的不道德行为暴露以
后受到惩罚所付出的代价,包括事发后所受的处罚付出和由此产生的负
面效应。当然,受罚成本必须在不道德行为暴露并受罚后才产生,否则
不能被计作不道德行为成本。边际成本是不道德行为成本变动量与其收
益变动量之比,表示随着不道德行为数量的增加,每增加一次不道德行
为所增加的成本。不道德行为的收益就是道德主体从不道德行为中所得
到的好处。不道德行为收益如果大于成本,这种不道德行为就会强化。
要避免该不道德行为的发生,关键是加大受罚成本。一般说来,不道德
行为者所选择的某一具体不道德行为,其直接成本与机会成本是一定的,
而且随着不道德行为的增加,不道德行为者从事不道德行为的手段会更
加熟练,经验会更加丰富,边际成本会趋小。因此,只有增大受罚成本,
加大对不道德行为的处罚力度,才能提高不道德行为的风险程度和被制
约力。处罚要有力度,处罚不到位比不处罚还要糟糕。处罚要体现严肃
性,要处罚到对这种行为具有较强的抑制性。
不道德行为发生者总要把行为的成本与收益进行比较。如果我们把
道德行为的收益与成本之差视为效益,那么,一种行为收益越多,成本
越低,则效益越高,行为者就会乐于趋向这种行为。如下图所示。
图1 不道德行为收益与成本关系简图
当收益与成本相等时,效益为零。效益为零的行为,从理论上来说
是不值得发生的。一个行为者在从事不道德活动之前,要对自己行为的
成本与收益进行计算,一般说来,当效益较大时,才会实施该行为;从
图示来看,不道德行为者效益预期值处于零效益曲线下方的某一点上,
这些点的连接就形成了效益预期曲线。要使不道德行为成为不经济的行
为,成为不值得发生的行为,必须使其收益小于成本,办法就是加大受
罚成本。受罚是针对行为者讲的,对于社会来说,就是对不道德行为的
惩罚。惩罚曲线的设置必须使其处于零效益曲线之上,而且随着收益的
增大而增大,否则惩罚就会缺乏抑制不道德行为的作用。惩罚曲线表明,
只要发生不道德行为,不管行为者事实上有没有收益,都要进行与预期
效益相应的惩罚,因此,惩罚曲线应与效益预期曲线平行,并与零效益
曲线保持一定距离,这体现了惩罚与行为者所能获得的效益成正比例的
关系,惩罚曲线随着预期效益的增大而上升。惩罚曲线越上升,收益与
成本的差距就越大,效益负值也就越大,不道德行为的成本才会越高,
这种行为就越不值得发生。
由此可见,无论是道德行为,还是不道德行为,都遵循着效用最大
化原则,因此,对道德行为的调节也应遵循这一原则。只有运用这一经
济原则调节道德行为,才能保护道德的行为,抑制不道德的行为。
【参考文献】:
【1】盛洪.经济学精神〔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1999.
【2】刘涤源.谭崇台.当代西方经济学说〔M〕. 武汉:武汉大学出
版社,1983.
【3】贝克尔.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M〕.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1995.
【4】罗国杰.宋希仁.西方伦理思想史〔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
出版社,1985.
【5】王一多.道德建设的基本途径——兼论经济生活、道德和政治
法律的关系〔M〕.哲学研究,1997,(1)
【6】杨春学.经济人与社会秩序分析〔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1998.
【7】贺卫.寻租经济学〔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9.

‘叁’ 什么是成本效益原则

是由于内部控制的开展必然会造成资源的消耗或产出受影响,当然也会带来业务处理的规范化,两相比较,如果前者大于后者,那么内部控制所带来的就是负效应;反之,则应当尽快予以实施。

‘肆’ 什么是成本效益分析

成本效益分析是通过比较项目的全部成本和效益来评估项目价值的一种方法,成本—效益分析作为一种经济决策方法,将成本费用分析法运用于政府部门的计划决策之中,以寻求在投资决策上如何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收益。

设计的各个方面都需要考虑成本效益原则。做设计决定时,不要只根据成本参数,而不充分考虑从互动中实现的效益。通过仔细观察、焦点群体座谈会和可用性测试核实目标人口成本效益的直觉。

在许多情况下,这种特点和组成部分通过增加系统的复杂性提高设计的互动成本。为避免这种情况,观察真实的目的环境中同该设计或类似设计互动的人们。

在设计的形成期间,如果不能做自然观察,焦点群体座谈会和可用性测试在评估成本效益方面很有价值。

(4)什么是成本效益扩展阅读

常用于评估需要量化社会效益的公共事业项目的价值,非公共行业的管理者也可采用这种方法对某一大型项目的无形收益进行分析。在该方法中,某一项目或决策的所有成本和收益都将被一一列出,并进行量化。

成本控制绝对不仅仅是单纯的压缩成本费用,它需要与宏观经济环境、企业的整体战略目标、经营方向、经营模式等有效结合。

需要建立起科学合理的成本分析与控制系统,让企业的管理者全面、清晰地掌握影响公司业绩的核心环节,全面了解企业的成本构架、盈利情况,从而把握正确的决策方向,从根本上改善企业成本状况,真正实现有效的成本控制。

‘伍’ 成本效益分析的特点,难点和优点是什么

费用效益分析着重于费用与效益两方面的分别计量与相互比较。但它与财务会计核算不同,不是从企业观点而是从社会观点来计量的;不是只分析直接的效益与费用,而是分析包括间接的效益与费用在内的全部的效益与费用;不限于货币收支的比较,还包括不能用货币反映甚至较难数量化的一些效益与费用的比较;不是考虑过去实际发生的效益与费用,而是预期决策后与行动方案选择有关的未来的效益与费用。原则上,费用的计量应与稀缺资源的有效使用相符合,效益的计量应与政策的发展目标相符合。具体说来,一个方案或项目的费用包括基本费用(投资费用和经营费用)、辅助费用(为充分发挥效益而产生的有关费用)、无形费用(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引起的经济损失和社会代价);一个方案或项目的效益相应地也包括基本效益(能直接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价值)、派生效益(有关派关活动所增加的收入)、无形效益(增进国家安全、减少生命死亡、美化风景等社会效益)。在计量过程中,由于市场价格因税收、垄断等种种原因不能正确反映甚至极大歪曲投入与产出的社会价值,还由于某些项目(如时间、生命等)不是商品没有市场价格,但为了比较又需要给予货币估价,西方经济学家提出和使用了影子价格。他们认为采用影子价格能更好地反映机会成本。在计量中为了使不同时期的费用与效益能在同一基础上加总和比较,还需把未来时期的费用与效益通过贴现、回扣换算成为基年现值。贴现率(或回扣率)的确定,要参考利息率和根据决策者的意见。在计量的基础上比较费用与效益,可以计算它们的现值之间的差额,看其净效益(总效益减总费用)现值的大小;也可以计算它们的现值之间的比率,或者表现为总效益对总费用之比,一般要求大于1,或者表现为总费用对总效益之比,一般要求小于1,这两种表现方法互为倒数。
假定投资费用I于基年一次支出,经营费用O在使用期间逐年支出,辅助费用已从基本效益中扣除,派生效益已加于基本效益,构成各年的效益 B,无形费用与无形效益均从略,这时比较费用与效益的计算公式有:
同理,有总效益对总费用比率的计算公式:

或总费用对总效益比率的计算公式:

费用效益分析为评价一个或几个行动方案提供了能全面处理多种因素的逻辑结构,可为有效的决策提供经过处理的大量有用信息。它是一种“次优”方法(secondbest method) 。它不同于最优分析,不研究经济中为使最优状态得以存在的那些条件,只是比较两种或有限几种的行动方案,从中得出何者为优的结论,而所有行动方案本身不一定就是好的或最优的。只能在已有的方案中进行选择,这是费用效益分析的局限性。

‘陆’ 什么是成本效益原则

1 、成本效益原则,就是要对经济活动中的所费与所得进行分析比较,对经济行为的得失进行衡量,是成本与收益得到最优的结合,以求获取最多的盈利。

成本效益原则。从信息经济学角度看,即使运用作业成本法,也只能提供相对准确的成本信息而不能提供绝对准确的信息。确认的成本动因越精细,成本信息的精确性越高,则作业成本系统付出的计量成本(信息收集和分析成本)也越高。当选择某个成本动因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大于因选择该成本动因而增加的计量成本时,即应选择该成本动因;反之,就应放弃对该成本动因的选择。在实际工作中,成本效益分析可以采用差量成本分析法:假设用计量成本表示因选择了某个成本动因而要求计量的相关成本,用错误成本表示因没有选择某个成本动因而使产品成本的精确度下降,从而使企业管理当局做出错误决策所付出的代价,则差量成本即是选择某个成本动因与否的两个方案所形成的成本之差,即:差量成本=计量成本-错误成本。如果差量成本大于0,应放弃对该成本动因的选择;如果差量成本小于0,可以确定选择该成本动因。构建作业成本系统的目的并非拥有最精确的成本系统,而是力图使计量成本与错误成本之和达到最小。
(http://0003.blogchina.com/)

2 、实行成本效益原则,能够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使投资者权益最大化,它是由企业的理财目标决定的。

3、企业在筹资活动中,在资金成本率和息税前资金理论率的对比分析问题;在投资决策中,有投资额与各期投资收益额的对比分析问题;在日常经营活动中,有营业成本与营业收入的对比分析问题。因此,成本效益原则在各种财务活动中广为运用。

‘柒’ 成本效益是什么意思

所谓成本效益分析就是将投资中可能发生的成本与效益归纳起来:利用数量分析方法来计算成本和效益的比值,从而判断该投资项目是否可行。成本效益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二者互为条件,相伴共存,又互相矛盾,此增彼减。从事物发展规律看,任何事情都存在成本效益。成本大致可划分两个层次:一是直接的、有形的成本问题;二是间接的、无形的成本。效益也包含两个层次:一是直接的、有形的效益;二是间接的、无形的效益。
成本收益分析的三种主要方法:
1、净现值法是指在投资项目的寿命期内,将所有的成本和效益按照一定的贴现率折算为成本现值和效益现值,如果效益现值减去成本现值后的差额大于零,则该投资项目就是可行的。
2、现值指数法是指在投资项目的寿命期内,计算所有的效益现值与成本现值之比,如果该比率大于1,则投资项目就是可行的。
3、内含报酬率是指能够使投资方案的净现值为零的贴现率。这种方法就是通过计算投资项目的未来所有成本和效益的现值之差为零的贴现率,如果这一内含贴现率比要求的贴现率为高,则该投资项目就是可行。

‘捌’ 成本效益分析 是什么意思啊

同学你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成本效益分析

一项编制计划和报告的手段,在这项工作中,要确定和计量某项活动的全部成本和效益。

CMA即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英文译名为 (Certified Management Accountant)是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协会(IMA)旗下的注册管理会计师认证(CMA认证),被誉为财会领域的三大黄金认证之一,在全球范围内被企业财务高管所认可。

CMA认证能帮助持证者职业发展,保持高水准的职业道德要求,站在财务战略咨询师的角度进行企业分析决策,推动企业业绩发展,并在企业战略决策过程中担任重要的角色。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您解决问题,如您满意,请采纳为最佳答案哟。

再次感谢您的提问,更多财会问题欢迎提交给高顿企业知道。

高顿祝您生活愉快!

‘玖’ 什么是成本收益率,定义详解和计算方法

成本收益率表明单位成本获得的利润,反映成本与利润的关系。但是我们一般把成本收益率叫做成本利润率。公式为:成本利润率=利润/成本费用。
成本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是同一剩余价值量不同的方法计算出来的另一种比率。 如以p`代表利润率,m代表利润,C代表全部预付资本(c+v),那么利润率p`=m/C=m/(c+v)。 利润率反映企业一定时期利润水平的相对指标。利润率指标既可考核企业利润计划的完成情况,又可比较各企业之间和不同时期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成本利润率=利润÷成本×100%,销售利润率=利润÷销售×100%
成本利润率是反映企业投入产出水平的指标,可以综合衡量生产和销售产品的全部得与失的经济效果,为不断降低产品成本和提高成本利润率提供参考。成本利润率不仅是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效果的重要指标,而且也是制定价格的重要依据。该指标越高,表明企业为取得利润而付出的代价越小,成本费用控制得越好盈利能力越强。

成本有多种形式,但这里成本主要指经营成本,计算公式如下:
经营成本利润率= (主营业务利润+经营成本) x 100%
其中:经营成本=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根据XYZ公司利润表知, 2001年主营业务利润为1595万元,主营业务成本为12515万元,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为140万元;
2002年主营业务利润为1 640万元,主营业务成本为13220万元,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为140万元;可计算成本利润率如下:
2001年经营成本利润率= 1595+(12515+ 140)=12.60%
2002年经营成本利润率= 1640+(13220+ 140)=12.28%
从以上计算可知,XYZ公司2001年成本利润率指标比2002年也有所下降,说明其盈利能力下降。公司应进一步分析利润下降、成本上升的因素,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成本,提高盈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