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税负率倒推成本公式
税负率倒算成本公式分析如下:
税负率=销项税额-进项税额/不含税的销售收入。
已知不含税的销售收入,乘以税负率就是需要缴纳的增值税。
应交增值税=不含税的销售收入×税负率。
税负腊备率是指增值税纳税义务人当期应纳增值税占当期应税销售收入的比例。对小规模纳税人来说,税负率就是征收率,3%,而对一般纳税人来说,由于可以抵扣进项税额,税负率就不是13%或9%,而是远远低于该比例。
一般来讲,当期应纳增值税=应纳增值税明细账转出未交增值税累计数+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累计数。
补充:所得税的税负率如何计算?
企业所得税税负率=应早局银纳所得税额/销售收入*100%
陆宴如:某企业某年度产品销售收入100万,企业会计利润是10万元,该年度交纳所得税3万,则所得税税负率为3/100*100%=3%。
❷ 为了使企业所得税保持在750左右,如何调整营业成本和工资
如果要这样只能进行倒推了:
1、根据税率倒推利润额(一般税率为25%):750/0.25=3000,即一定要保证你的利润总额为3000(即是应纳税所得额)
2、已经利润总额了,现在就要倒推营业成本及工资了:收入-3000=营业成本,管销费用。完整的公式你利润表就行了,在这给你简化了。
❸ 外账如何按企业所得税的税负率倒计成本希望能有外账朋友详细解答 谢谢!
您好,很高兴为你解答。
计算利润公式:
利润=收入 - 成本 - 费用
成本=收入 - 利润- 费用
要倒计成本,需要知道收入、利润和费用数据。
企业所得税税负率公式:
企业所得税税负率=企业所得税纳税金额 /不含税收入 *100%
根据公式只能倒计出收入。继续倒计成本,还需要利润和费用数据。
拓展资料:
所得税税负率定义:为年度交纳所得税税额占该企业销售额或者营业额百分比。
税负的概念:税负可以单指增值税税负、所得税税负、营业税税负等。也可以把所有本年度上交的所有税款加总计算一个总体税负。
税负的形式:有比例的、累进的、累退的三种形式。
比例的税负是负税人所负税款占其收入的比率不随收入的变化而变化;
累进的税负是负税人所负税款占其收入的比率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
累退的税负是负税人所负税款占其收入的比率随收入的增加而下降。
关于会计的有关问题我们就介绍到这里,以上回答供您参考,希望可以帮到您,欢迎您为我们点赞及关注我们,谢谢。
❹ 外帐如何倒推成本
当产品完工或销售时,倒过来计算在产品、产成品等生产成本。
举例:企业只生产一种甲产品;原材料期初余额为零,在产品没有期初、期末余额;没有直接材料差异(如果有,差异的核算与标准成本法处理基本一致)。该企业200×年5月份发生下列会计交易和事项:
1、用银行存款购入原材料114600元。
2、该月实际发生加工成本68000元。
3、该月生产完工甲产品1100个,甲产品的标准单位成本为直接材料100元,加工成本为60元,两者之和为160元。
4、该月出售甲产品1080个。
以材料购进、产品完工为记账时点,则该企业200×年5月份业务交易的会计分录如下:
1、购进材料:
借:原材料与在产品是114600。
货:银行存款是114600。
2、该月发生加工成本:
借:加工成本是68000。
贷:有关账户(应付工资、累计折旧等)是68000。
3、计算完工产品成本:
借:库存商品(1100×160)是176000。
货:原材料与在产品(1100×100)是110000,加工成本(1100×60)是66000。
4、结转销售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1080×160)是172800。
贷:库存商品(1080× 160)是172800。
(4)怎么倒推企业所得税成本扩展阅读:
倒推成本法的条件
1、企业管理当局需要一个会计体系,认为详细的成本记录是多余的;
2、每种产品都有一套标准成本,存货数量相对较少;
3、倒推成本法下的财务结果与传统成本法下的财务结果相差不大,不会扭曲成本。
在采用JIT制度的企业,由于存货水平很低,产品成本就会直接进入销售成本,而不必经过存货环节。所以,企业管理人员认为不值得在在产品、产成品及销售成本的追踪上浪费时间。因此,倒推成本法适用于那些采用适时生产制度而使存货水平很低的企业。
❺ 只知道税额,倒推金额
税额=不含税金额*税率=含税金额/(1+税率)*税率,所以,如果你知道税额和税率就可以倒推了。假如税额是3元,税率是3%,则不含税金额=3/3%=100元,含税金额=100+3=103元
拓展资料
应纳税额
应纳税额是指企业按照税法的规定,经过计算得出的应向税务机关缴纳的所得税金额。
对于有境外所得的企业而言,由于对其境外所得已缴纳的所得税税额可以按规定从其应纳税额中抵免,因此这类企业实际向税务机关缴纳的企业所得税税额可能不等于其应纳税额。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 × 适用税率 - 减免税额 - 抵免税额=(收入总额 - 不征税散首收入 - 免税收入 - 各项扣除 - 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适用税率 - 减免税额 - 抵免税额
公式中的减免税额和抵免税额,是指依照企业所得税法和国务院的税收优惠规定减征、免征和抵免的应纳税额
按纳税人不同计算有所区别
一般纳税人
销售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
纳税人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应税劳务(以下简称销售货物或者应税劳务),应纳税额为当期销项税额抵扣当期进项税额后的余额。应纳税额计算公式:
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
因当期销项税额小于当期进项税额不足抵扣时,其不足部分可以结转下期继续抵扣。
小规模纳税人
销售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
小规模纳税人销售货物或者应税劳务,按照销售额和本条例第十二条规定的征收率计算应纳税额,不得抵扣进项税额。应纳税额计算公式:
应纳税额=销售额×征收率
纳税人进口货物
纳税人进口货物,按照组成计税价格和本条例第二条规定的税率计算冲雹数应纳税额,肆旁不得抵扣任何税额。
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消费税
应纳税额=组成计税价格×增值税税率
消费税:
实行从价定率办法计算的应纳税额=销售额×税率
实行从量定额办法计算的应纳税额=销售数量×单位税额
自产产品:组成计税价格=(成本+利润)÷(1-消费税税率)
委托加工:组成计税价格=(材料成本+加工费)÷(1-消费税税率)
进口产品: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1-消费税税率)
营业税:营业税应纳税额=营业收入额×营业税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