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产成本 » 作业成本法里面的项目费用怎么算
扩展阅读
金锣的哪个产品好吃 2025-02-08 14:48:30
成本5万卖到7元利润多少 2025-02-08 14:42:51
宁波联合有什么矿资源 2025-02-08 14:30:55

作业成本法里面的项目费用怎么算

发布时间: 2023-08-16 09:30:30

成本核算方法

成本计算方法有6种,具体分为:

1、品种法是以产品品种为成本计算对象来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方法。它是工业企业计算产品成本最基本的方法之一,主要适用于大量大批生产的简单生产或管理上不要求分步骤计算成本的复杂生产。

2、分批法是按照产品批别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适用于单件、小批生产类型的企业,主要包括:

(1)单件、小批生产的重型机械、船舶、精密启咐咐工具、仪器等制造企业。

(2)不断更新产品种类的时装等制造企业。

(3)新产品的试制、机器设备的修理作业以及辅助生产的工具、器具、模具的制造等,亦可采用分批法计算成本。

3、逐步结转分步法也称顺序结转分步法,它是按照产品连续加工的先后顺序,根据生产步骤所汇集的成本,费用和产量记录,计量自制半成品成本,自制半成品成本随着半成品在各加工步骤之间移动而顺序结转的一种方法。

逐步结转分步法成本计算对象是最终完工产品和各步骤的半成品。

4、平行结转分步法是各生产步骤只归集计算本步骤直接发生的生产费用,不计算结转本步骤所耗用上一步骤的半成品成本;各生产步骤分别与完工产品直接联系,本步骤只提供在产品成本和加入最终产品成本的份额,平行独立、互不影响地进行成本计算,平行地把份额简仿计入完工产品成本。

平行结转分步法成本计算对象是最终完工产品。

5、作业成本核算法又称ABC成本法,作业成本法把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包括期间费用)作为产品(服务)消耗作业的成本同等地对待,拓宽了成本的计算范围,使计算出来的产品(服务)成本更准确真实。

作业是成本计算的核心和基本对象,产品成本或服务成本是全部作业的成本总和,是实际耗用企业资源成本的终结。

6、分类法是按照类别产品汇集生产费用,计算出各类产品的总成本,然后将总成本按一定标准在该类产品的各种产品间进行分配,计算出各种产品成本。

分类法适用于产品品种、规格繁多,并且可以按一定标准将产品划分为若干类别的制造企业。

计算成本应遵循的原则。主要包括:

1、合法性原则。指计入成本的费用都必须符合法律、法令、制度等的规定。不合规定的费用不能计入成本。

2、可靠性原则。包括真实性和可核实性。

真实性就悄纯是所提供的成本信息与客观的经济事项相一致,不应掺假,或人为地提高、降低成本。可核实性指成本核算资料按一定的原则由不同的会计人 员加以核算,都能得到相同的结果。真实性和可核实性是为了保证成本核算信息的正确可靠。

3、相关性原则。包括成本信息的有用性和及时性。有用性是指成本核算要为管理当局提供有用的信息,为成本管理、预测、决策服务。及时性是强调信息取得的时间性。及时的信息反馈,可及时地采取措施,改进工作。而这时的信息往往成为徒劳无用的资料。

4、分期核算原则。企业为了取得一定期间所生产产品的成本,必须将川流不息的生产活动按一定阶段(如月、季、年)划分为各个时期,分别计算各期产品的成本。

成本核算的分期,必须与会计年度的分月、分季、分年相一致,这样可以便于利润的计算。

5、权责发生制原则。应由本期成本负担的费用,不论是否已经支付,都要计入本期成本;不应由本期成本负担的费用,虽然在本期支付,也不应主考试本期成本,以便正确提供各项的成本信息。

6、实际成本计价原则。生产所耗用的原材料、燃料、动力要按实际耗用数量的实际单位成本计算、完工产品成本的计算要按实际发生的成本计算。虽然原材料、燃料、产成品的账户可按计划成本加、减成本差异,以调整到实际成本。

7、一致性原则。成本核算所采用的方法,前后各期必须一致,以使各期的成本资料有统一的口径,前后连贯,互相可比。

8、重要性原则。对于成本有重大影响的项目应作为重点,力求精确。而对于那些不太重要的琐碎项目,则可以从简处理。

⑵ 作业成本法的间接成本怎么计算

1.
确定作业,进行作业整合并建立作业中心成本库 产品的生产过程或者项目的完成过程是由一系列作业组成的,在进行作业成本计侍纯算时首先要根据实际计算的需要确定这老腔咐些作业。由于确定出的作业数目往往非常巨大,使得计算非常复杂,为了简化计算一般还需要根据作业的相关性对同质作业进行合并圆渗,建立作业中心成本库。成本库是指作业所耗费资源的归集中心。在作业成本法中,将每一个作业中心所耗费的资源归集起来作为一个成本库。因此,一个作业中心对应一个成本库。
2.
资源费用的归集 (1)对间接费用的处理。不同行业不同工作的间接费用的范围各不相同,对于制造业来说间接费用主要指制造费用,而建筑施工项目的间接费用主要指施

⑶ 作业成本

作业成本法也称ABC法,是一种新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主要是对间接计入费用的分配实现了突破,它按作业归集并分配产品成本。适用于下面两种情况:
(1)当非产量相关制造费用比重加大时;
(2)产品多样性程度提高时,因为如果继续使用传统意义上的分配标准,必然难以使成本信息趋于真实。

作业成本法作为新兴的成本计算方法,主要分为两步:
(一) 第一步:归属成本
★ 作业成本法第一步要求建立间接成本归集库,这些成本在库内性质应该是同一的。所谓“同一”是指归集在相同成本库的的不同成本是由相同的成本动因引起的。在选择成本归集库时需确认引起间接计入成本的主要作业,所以,确认与生产后援助功能有关的所有作业是这项工作的起点。
★ 在实际生产中可能出现的作业类型一般有:起动准备、购货订单、设备维修、材料处理、材料采购、质量监督、生产计划、工程设计变更、动力消耗、机器小时、存货移动、装运发货、行驶里程、空间占用等。
★ 在一个组织机构内部,其作业数量的多少取决于其经营的复杂程度。有必要对这些作业量作必要的筛选,确保最后可设计出特定而有效的信息系统。为了有效筛选,必须了解:(1)每项作业的有关成本的重要性,以便评价它们是否值得单独列示为一独立的成本归集库;(2)影响每项作业成本的因素(成本动因),以便评价个别作业的成本性态是否同质,从而考虑它们是否可能被合并为一个成本归集库。
(二) 第二步:分配成本
★ 如何为不同的成本库选取相对应的成本动因,在选择成本动因时,首先要考虑如下两方面的因素:
(1) 获取信息的成本。在一个同质成本归集库提供了一系列可能的成本动因的情况下,要选择信息容易获得的成本动因,以降低获取信息的成本。
(2) 成本动因和实际的成本消耗之间的关联程度。在不歪曲反映各成本库信息性质的情况下,为降低取得成本动因所需的成本,可以用与成本的实际消耗并非直接关联的成本动因代替那些与成本的实际消耗直接关联的成本动因。在用与成本的实际消耗非直接关联的成本动因代替那些直接关联的成本动因时,对各产品而言,每一作业所消耗的作业量是稳定的,只有在这个前提下,所替换的成本动因与成本的实际消耗之间才有较高的关联度,这种代替才不致丧失成本计算的精确性。
★ 在决定选用多种成本动因之前,还应评价是否会带来成本信息失实,这就需要考虑下列因素:
(1) 产品的多样性。如果产品高度多样化,那么将成本归集库合并以减少成本动因后,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失去成本信息的精确性。
(2) 汇总作业的相对成本。每项归集作业成本库的成本大小,即它相对总归集成本的重要性,影响着成本信息的精确性。
(3) 数量多样性。即产品生产的批别大小不同也会对成本信息造成影响。因为对作业的需求,由此而带来的间接计入成本与批别大小,并不与产出的数量相关。这样,如果一种产品按不同的批别生产却不相应地改变其成本动因,则会造成成本分配的歪曲。
★ 为了完成成本计算过程,还必须建立:
(1) 定期收集选定成本动因的数量资料;
(2) 专门认定在企业各最终产出期间,各成本动因的数量是如何分解的。作业成本法认为引起成本产生的原因不是产品产量,而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所消耗的各种作业。
【意义】
1 作业成本法增加了归集间接计入成本的成本库数量。成本库的增加,一方面使 成本归集渠道多样化,另一方面有利于成本分配的精确。
2 作业成本法改变了将间接计入成本分配到各种产品或产品线中去的标准。以
导致成本产生的成本动因作为间接计入费用的分配标准,可以说是作业成本法区别于
现行方法的一大特点。
3 作业成本法改变了许多间接计入费用的性质。从某种程度上讲,作业成本法
使间接计入费用直接化了,即通过一一对应的成本动因这种直接方式将某些原来意义
上的间接计入成本直接归属到产品中去,从而可免去成本再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