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物流成本之运输成本控制的意义和目的
物流作为商品的流通活动每天都在发生。它作为现代经济运行的基本活动之一,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起着巨大的后勤支持作用,企业有相当多的价值也蕴含在物流作业当中,这就把物流管理提到了一个亟待关注的层面。物流成本管理不但成为企业消除“物流冰山”,获取利润的第三源泉,而且成为关乎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战略性问题。
物流学家发现,在产品从开始生产直至到达消费者手里的整个过程,产品的包装、储存、搬运、配送、运输等方面的费用在总费用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物流因其消耗了企业大部分的资源成本而被着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教授喻为“企业经营的黑大陆”;被着名物流管理学家西泽修教授喻为“物流冰山”和获取利润的“第三源泉”。可见,物流管理具有巨大的成本降低、利润增长效应。
运输是物流成本管理与节约的关键所在。除采购物料的成本外,运输成本比任何其他物流活动的成本所占的比重都高。对大多数企业而言,通常代表物流成本中最大的单项成本。控制运输成本的关键是要做好运输决策与运输线路的安排。
一、运输决策
运输模式的选择与库存、选址密切相关,运输决策受到库存、选址等的影响。
就不同的运输模式而言,其对库存的影响有以下几点:
(一)较慢的运输模式会引起较大的中转或运输库存。
(二)较大运量单位的运输方式会出现订单批量超过当前需求量的情况,出现不需要的库存。
(三)较慢的运输方式会引起安全库存的提高。
这时,要综合考虑订购成本与订购批量之间的关系,即采用EOQ模型进行分析,选取最优方案。
综上所述,小批量、较快的运输方式会降低库存成本,但是,会引起运输成本的提高。
企业面对多种多样可供选择的运输服务方式,常用的运输方式有铁路、公路(整车发运、零担货运)、包裹运输、空运、水运等。在各种运输方式中,如何选择适当的运输方式是物流合理化的重要问题。一般来讲,应根据物流系统要求的服务水平和可以接受的物流成本来决定。可以选择一种运输方式,也可以选择使用联运的方式。运输方式的选择通常要考虑以下因素:货物品种、运输期限、运输成本、运输距离、运输批量。
二、线路优化模型
不管是给本地还是外地的客户送货,在零售的配送中,车辆的时间进度安排要达到最优的路线以及最大的装载量,都是特别重要的。车辆的时间进度安排过程即以恰当的车辆运送特定数量的货物。通常货物一般是从固定的仓库供给的,并且各个客户的地点都是已知的。对车辆作业的限制有几个方面:工作小时、每日运行的总距离、以及单一工作日下所能达到的送货点数等。较好的车辆时间安排方案应当是满足顾客要求的最优路线。本文主要论述物流配送系统的基本算法点点间运输——最短路径求解方法和多点间运输——运输算法。
(一)点点间运输——最短路径求解方法
两点之间的最短路径算法是物流配送系统涉及的最基本算法,通过计算两点之间的最短路线来决定多个配送点之间的最佳运输路线,考虑到道路的单行限制和通行速度以及对于车辆类型的控制,配送区域内的道路网可以视为一个具有权值的有向图(连通图)G=(V,E)。其中每条边的权值是一个非负实数。另外,定义V中一点也就是配送点的起点作为源。计算源到其他各个顶点的最短路线长度,也就是常说的单源最短路径问题。最短路径问题是优化模型理论中最为基础的问题之一,也是解决其他一些线路优化问题的有效工具。
连通图的最短路径问题,即求两个顶点间长度最短的路径。其中,路径长度不是指路径上边数的总和,而是指路径上各边的权值总和。路径长度的具体含义不是指取决于边上权值所代表的意义。对最短路径问题的描述为:
在考虑使用最短路径求解时,为了能够得到合理的、正确的解,问题模型一般需要满足一定的假设条件。
1.两点之间的弧线距离为整数
2.在连通图中,从任何一个端点vi到其他所有的端点都有直接的路径,如果存在不直接相连的端点时,可以在它们之间加上一个极大的距离,例如∞,表示它们之间是不可能作为一个备选方案。
3.连通图的所有距离为非负。
4.连通图是有方向性的。
上面这些假设条件对于绝大部分算法都是要求的,只有一些特殊的算法,这些假设可能是多余的。
对工程实际的研究和抽象,在最短路径问题中有4种基本原型,分别是:
求解此类最短路径问题,主要有以下算法。
1.Dijkstra算法。(Dijkstra在1959年提出了按路径长度的递增次序,逐步产生最短路径的Dijkstra算法)
2.逐次逼近算法。
Dijkstra算法可以用于求解按路径长度的递增次序,逐步产生最短的算法。该算法可以用于求解任意指定两点 之间的最短路径,也可以用于求解指定点到其余所有节点之间的最短路径。
⑵ 运输成本对国际贸易有什么影响什么是国内商品什么是国际商品
你怎么做的题目都跟我一样。 = =
运输成本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1)运输成本缩小了国际贸易的规模。运输成本一方面减少了出口国的出口数量,另一方面,增加了进口国自我供给的数量。
2)运输成本减少了国际贸易的利益。国际贸易利益与(国际市场价格——出口国国内市场价格——运费)成正比,只有当运费<(国际市场价格——出口国国内市场价格)时,才能形成利益。
3)运输成本国际间的完全分工难以实现。运输成本提高了出口商品的成本和在进口国市场的销售价格,因而实际上是对贸易过之间竞争同种产品的天然保护。
国内商品,是指运输成本占商品价值的比重较高、不能进入国际贸易市场参与价格竞争的商品。
国际商品,是指运输成本占商品价格的比重较低、能够进入国际贸易市场参与价格竞争的商品。
⑶ 运输价格的运输成本
运输价格由运输成本、税金与利润构成。运输成本是制定运价的重要依据,一般指完成单位运输产品或旅客应分摊的运输支出。运输成本的特点是不包含原料费,而燃料、工资、折旧以及修理等项支出占的比重较大在各种不同的运输工具或者运输方式之间,运输成本存在着一定的差别,也存在着各种比价关系。例如,铁路运输中货运有货物种类、整车、零担和集装箱等运输成本,客运有硬座、硬卧、软座、软卧等运输成本;水运有内河、沿海运输成本,也有按不同的航线计算的拖驳、油轮等运输成本;汽车运输除单车成本外,有的还计算分线路和区域的运输成本;民航除计算各种机型成本外,还计算专业飞行成本。合理的比价,对于货源分配、货物流向,以及各种运输工具效率的充分发挥,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运输价格水平的高低,对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发展影响很大。特别是货物运费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工农业产品的生产和经营费用。如果生产地点远离原料基地,远离销售市场,运输费用就得增加,从而使产品价格升高,使生产者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不同社会制度下的运价在英、美等西方国家,运输价格又是运输业内部和企业相互间竞争的手段。在公路运输尚未充分发展时期,铁路运价在一定条件下是以垄断价格出现的。铁路企业为了谋求本身最大利润,提出按货物负担能力订价,即依据所运货物价格的高低或所运货物发送与到达地区的物价差价来确定运价。随着公路运输的发展,铁路为了同公路竞争,在短距离运输上降低运价,并按货物种类和运输距离等不同运输条件制定差别运价。随着通货膨胀与运输市场竞争加剧,有些西方国家制定运价由原来受到国家干预控制逐渐改为随物价、市场条件变化由国家或企业制定浮动运价。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国营运输企业运价是国家计划运输价格。国家以运输价值为基础,有计划地运用运价与运输价值的背离,区别不同的运输条件制定差别运价,以此发挥运价在促进生产力合理布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组织合理运输、经济利用各种运输工具等方面的经济杠杆作用。社会主义运价的特征是:在全国或在一定地区范围内运价基本统一,并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从而有利于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的发展。
邵循明王阳
⑷ 运输成本和价格的关系
运输价格由运输成本、税金与利润构成。运输成本是制定运价的重要依据,一般指完成单位运输产品或旅客应分摊的运输支出。运输成本的特点是不包含原料费,而燃料、工资、折旧以及修理等项支出占的比重较大在各种不同的运输工具或者运输方式之间,运输成本存在着一定的差别,也存在着各种比价关系。
货物运输和旅客运输价格。简称运价。
运输成本是运输生产活动的综合性指标,它能比较全面地反映运输企业的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运输量的多少,劳动生产率的高低,运输工具和设备的利用程度,材料、燃料、电力消耗水平,以及货币资金的运用情况和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等,最终都通过运输成本反映出来。
⑸ 降低物流成本的意义是什么
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效率和收益。对于一个企业来讲,控制物流成本不单单是该企业的事情,即追求该企业的物流效率化,而应该考虑从产品制成到最终用户整个流通过程的物流成本效率化,亦即物流设施的投资或扩建与否要视整个流通渠道的发展和要求而定。
例如,有些厂商是直接面对批发商经营的,因此,很多物流中心是与批发商物流中心相吻合,从事大批量的商品输送,然而,随着零售业界便民店、折扣店的迅速发展,客户上要求厂商必须适应零售业这种新型的业态形式,展开直接面向零售店铺的物流活动。
因而,在这种情况下,原来的投资就有可能沉淀,同时又要求建立新型的符合现代物流发展要求的物流中心或自动化的设备。显然,这些投资尽管从企业来看,增加了物流成本,但从整个流通过程来看,却大大提高了物流绩效。
(5)运输成本的意义是什么扩展阅读:
降低物流成本的方式:
1、通过实现供应链管理,提高对顾客物流服务的管理来降低成本。
2、借助于现代信息系统的构筑降低物流成本。
3、从流通全过程的视点来加强物流成本的管理。
4、通过效率化的配送降低成本。
5、通过削减退货来降低物流成本。
⑹ 物流成本管理有什么目的
物流成本是指伴随着企业的物流活动而发生的各种费用,是物流活动中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表现,也称为物流费用。其由三部分构成:第一,伴随着物资的物理性活动发生的费用以及从事这些活动所必需的设备、设施的费用:第二,物流信息的传送和处理活动发生的费用以及从事这些活动所必需的设备和设施的费用;第三,对上述活动进行综合管理的费用。
物流成本一般有以下几种分类:
(1)一般分类:直接成本或运营成本、间接成本。
(2)按物流功能范围分类:运输成本、流通加工成本、配送成本、包装成本、装卸与搬运成本、仓储成本。
(3)按物流活动范围分类:供应物流费、企业内物流费、销售物流费、回收物流费、废弃物物流费。
所谓物流成本管理,就是通过成本去管理物流,即管理的对象是物流而不是成本,物流成本管理可以说是以成本为手段的物流管理方法。物流成本管理的意义在于,通过对物流成本的有效把握,利用物流要素之间的效益背反关系,科学、合理地组织物流活动,加强对物流活动过程中费用支出的有效控制,降低物流活动中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消耗,从而达到降低物流总成本,提高企业和社会经济效益的目的。
物流成本管理的目的:
企业在进行物流成本管理时,首先要明确管理目的,有的放矢。一般情况下,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出发点是:
(1)通过掌握物流成本现状,发现企业物流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对各个物流相关部门进行比较和评价;
(3)依据物流成本计算结果,制订物流规划、确立物流管理战略;
(4)通过物流成本管理,发现降低物流成本的环节,强化总体物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