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有关如何提升服务质量
为所有顾客提供高水平、个性化的服务,是企业发展的方向,也是在行业的激烈竞争中各企业水平高低的重要体现。 提高服务质量,企业应该根据服务的特性,真正理解顾客眼中的服务质量,有效地激励员工采取相应步骤制订服务质量标准和建立服务系统,使企业的服务质量得到改善。 如何提升服务质量呢?我认为可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一、服务从细节出发,突出细节作用 任何一个高效率高品质的企业都在于其杰出的团队力量,而团队力量则是建立在每个人、每一个部门的“细节服务意识”上,因此必须着手抓细节。只有持续提升自己的服务质量,才能够始终满足顾客的需求。“勿以善小而不为”,改善服务中的每一个细节,把它们当作大事来切实落实;“勿以恶小而为之”,损害形象的每一个细节,都不能当作小事置之不理。提升服务质量要从点滴做起,要让每一点改善都带给顾客更大的方便与满意,因为这才是服务的生命源泉所在。 二、加强员工培训,不断提高员工自身各项综合素质 通信不同于其他行业,有时它对员工道德素质的要求要高于专业素质。所以在对员工进行专业技能培训的同时,更应该注重个人素质方面的培训。对每一位员工进行“职业道德、礼仪礼貌” 等培训,培养员工与顾客沟通、协作的能力。让每一名员工注重与顾客建立良好的关系,在日常工作中积极热情地为每一位顾客服务。对一些不太了解、提出抱怨甚至反感顾客,要主动上门与其沟通、交流。我们不怕出问题,甚至就怕不出问题,从来不怕被顾客指出缺点,相反,更会以感激的态度感谢顾客给我们提出批评、意见或建议。我们会将这些视为改正和提高的机会,使顾客最终理解、认同我们,真正体会到是“以人为本,顾客至上”的服务宗旨。具体为: 1、加快企业人才的培养,形成具有专业化服务水平的专业技术力量。应通过统一的培训、定期考核、评比等手段,提高自身员工的素质。随着员工素质的提高,管理手段的加强,管理水平的提高,服务质量也会随之相应提高。 2、继续加强企业内部机制,增强员工市场竞争意识。 企业不断改革的主要目的就是不断完善企业的运行机制,要在提高服务水平方面下工夫,就首先要加强员工的业务素质的考核,做到奖罚分明;积极实施竞争上岗,符合服务要求的人员继续聘用、不符合服务要求的人严格实施解聘;加强人才的选取聘用,将专业岗位工作在社会上实施专业选聘,保证社会先进管理专业技术的在企业中能够得到运用。通过 企业内部机制的建立与健全,增强员工的市场竞争意识,有利于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只有发挥了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才能使服务上一个台阶。 三、做好顾客投诉接待与处理,把顾客投诉视为宝贵资源 顾客的投诉恰好是送给我们最好的礼物,为何不坦诚面对?对我们来说,只有认真分析顾客的意见,虚心接受批评,积极解决问题,切实提高服务水平,才能形成更强的竞争力和更好的品牌效应。以积极的姿态正视顾客的各种投诉,不断反省自我,把顾客投诉当宝贵的资源,才可以及时发现管理与服务中的不足,尽可能的去改进服务,促进管理服务质量的不断创新与提高。 总之,顾客的不满就是工作改进和努力的方向。
② 如何降低成本,提高客户服务水平
这里需要改变一下经营理念;物流为服务行业,根据服务行业的特点,花什么钱购买什么服务。要享受高品质的服务,花的钱就多,而降低成本这需要有前提,需要有降低成本的空间,成本空间不是无底洞,提高服务品质,必然需要增加成本支出,建议;可以将服务层次多样化,供客户选择,客户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服务;
③ 如何决解好降低物流成本和提高服务水平的关系
物流服务与物流成本之间的关系
不仅物流各部门和各功能之间存在"效益背反",物流成本与物流服务之间也存在"效益背反"。
(1)一般来说,提高物流服务,物流成本即上升,成本与服务之间受"收获递减法则"的支配。物流服务如处于低水平阶段,追加成本X,物流服务即可上升为Y;如处于高水平阶段,同样追加X,则服务水平只能上升至Y\'。
(2)处于高水平的物流服务时,成本增加而物流服务水平不能按比例地相应提高。与处于竞争状态的其它企业相比,在处于相当高的服务水平的情况下,想要超过竞争对手,提出并维持更高的服务标准就需要有更多的投入,所以一个企业在作出这种决定时必须慎重。
众所周知,1965年--1974年,一般认为物流只是一种降低成本的手段。然而1973年石油危机以后,人们在认识上发生了变化,作为经营管理一环的物流管理,必须首先设定作为物流目的的必要而充分的物流服务水平,然后再以较低的成本构筑物流系统进行运作。
美国市场权威P.科特勒提出"物流目的必须引进投入与产出的系统效率概念,才能得出较好的定义。"决策层虽然可以提出降低物流成本的要求,但这时必须认真考虑物流成本下降与物流服务之间的关系。
一般说来物流服务与成本的关系有下述四个方面:
(1)在物流服务不变的前提下考虑降低成本。不改变物流服务水平,通过改变物流系统来降低物流成本,这是一种尽量降低成本来维持一定服务水平的办法,亦即追求效益的办法。
(2)为提高物流服务,不惜增加物流成本。这是许多企业提高物流服务的作法,是企业在特定顾客或其特定商品面临竞争时,所采取的具有战略意义的作法。
(3)积极的物流成本对策,即在成本不变的前提下提高服务水平。在给定成本的条件下提高服务质量。这是一种追求效益的办法,也是一种有效地利用物流成本性能的办法。
(4)用较低的物流成本,实现较高的物流服务。这是增加销售、增加效益,具有战略意义的办法。
以上办法,企业究竟如何选择,应通盘考虑下述各方面的情况后再作决定。
通盘考虑商品战略和地区销售战略;通盘考虑流通战略和竞争对手;通盘考虑物流成本、物流系统所处的环境,以及物流系统负责人所采用的方针等等。
服务与成本的关系及实现物流服务水平的能力
(1)应充分考虑企业的经营方针、销售战略、生产战略、行业环境、商业范围、商品特性、流通渠道、竞争对手以及与全社会有关的环境保护、节能问题、劳动力状况等社会环境。
(2)企业还应从物流所处的环境,企业的物流观念以及物流与采购、生产、销售等部门的关系等等层面加以把握。企业应清楚地了解物流体制,特别是物流部门的现状、物流据点(库存据点、配送据点)怎样运输,信息的情况如何等等。
(3)企业应明确物流在企业内所占的地位、作用以及经营决策层的方针。为实现物流系统化,企业需要标准化、规模化、计划化、一体化、信息化、简单化,为彻底消除浪费,提高效率,特别要注意提高物流活动的软硬件两个方面的"标准化"程度,并使其呈螺旋形提高。企业容易把物流系统化看成是物流专业人员参加的底层活动的物流改良运动,这其实是一种改良主义的观点,即IE观点、"工业工程"的观点。为了实现物流系统化,应该从革新的角度建立一种有效的、理想的物流机制。
因此,为了以较低的成本,实现较好的服务水平,应当完全推倒现有的运输、配送、保管、包装等作法,从零开始。
从这个意义来说,决策层对理想的物流系统形象的创造是十分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