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成本指标的指标内容 怎么计算
成本指标包含企业生产成本、所有商品成本费以及可比生产成本减少计划指标。成本指标是用于核定企业的成本目标执行的具体情况以及成本计划指标的完成结果的主要指标值。企业商品成本指标是平均每种产品的花费。所有商品总成本指标是产品生产销售过程的所有花费。可比商品成本减少指标值是可比商品成本减少额和降低率。以上就是成本指标的指标内容相关内容。
成本指标的计算方式
1 、占比计算法:以 商品成本的有关项目所占的比率以及方案数额来计算商品成本指标;
2 、直接计算法:以产品的价格、定额和规范等计算商品的成本计划指标;
3 、直接归纳法:直接汇总归属于同一统属关联的成本计划指标去求总金额;
4 、基础调节计算法:以基期的成本计划指标具体发生额为基础,预计方案的改变发展及水平来明确成本控制额。
本文主要写的是成本指标的指标内容有关知识点,内容仅作参考。
② 成本考核指标如何制定
成本考核(Cost Assess) 什么是成本考核? 成本实际指标同计划、定额、预算指标对比,考核成本计划完成情况、评价成本管理实绩。是实现全面成本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对成本实行计划管理的重要手段。考核时,应以国家的政策法令为依据,以企业的成本计划为标准,以完整可靠的资料、指标为基础,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在企业内部可以将产品的计划成本或目标成本指标进行分解,指定企业内部的成本考核指标,分别下达各内部责任单位,明确其在完成成本指标上的经济责任,并按期进行考核。 成本考核是指定期通过成本指标的对比分析,对目标成本的实现情况和成本计划指标的完成结果进行的全面审核、评价,是成本会计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1、评价企业生产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 2、评价有关财经纪律和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 3、激励责任中心与全体员工的积极性。 责任中心是指与其经济决策密切相关的,具有责、权、利相结合的部门。根据企业授权的范围不同,责任中心又分为收入中心、成本(费用)中心、利润中心和投资中心。 成本考核重点是对成本中心的责任成本的考核。 成本考核的范围 企业内部的成本考核,可根据企业下达的分级、分工、分人的成本计划指标进行。 责任成本是指特定的责任中心所发生的耗费。为了正确计算责任成本,必须先将成本按已确定的经济责权分管范围分为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划分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是计算责任成本的先决条件。所谓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是相对而言的,是指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耗费能否为特定的责任中心所控制。可控成本应符合三个条件:能在事前知道将发生什么耗费;能在事中发生偏差时加以调节;能在事后计量其耗费。三者都具备则为可控成本,缺一则为不可控成本。 责任成本与产品成本是企业的两种不同成本核算组织体系,他们有时是一致的,有时则不一致。责任成本是按责任者归类,即按成本的可控性归类,产品成本则按产品的对象来归集成本。 成本考核主要内容 1、编制和修订责任成本预算,并根据预定的生产量、生产消耗定额和成本标准,运用弹性预算方法编制各责任中心的预定责任成本,作为控制和考核的重要依据; 2、确定成本考核指标,如目标成本节约额(即预算成本-实际成本),目标成本节约率(即目标成本节约额/目标成本); 3、根据各责任中心成本考核指标的计算结果,综合各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对各责任中心的成本管理工作作出公正合理的评价。 成本考核的指标 1、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 在成本指标中,实物指标是基础,价值指标是一种综合性指标。 2、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3、单项指标和综合指标 单项指标是反映成本变化中一个侧面的指标,如单位成本。综合指标是总括反映成本的指标,如总成本等。 成本考核的方法 1、传统成本考核方法的内容 传统成本考核指标主要是可比产品成本计划完成情况指标。 2、现代成本考核方法的内容 主要是围绕责任成本设立成本考核指标,其主要内容包括行业内部考核指标和企业内部责任成本考核指标。 成本考核的评价 (一)传统成本考核方法的评价 1、缺乏全面性; 2、缺乏准确性; 3、缺乏一致性; 4、缺乏科学性; 5、缺乏公正性。 (二)成本考核的综合评价 成本考核还应包括成本岗位工作考核,引入成本否决制的基本思想,与奖惩密切结合起来,以充分体现成本考核的时代性和先进性。 1、成本岗位工作考核 这是会计工作达标考核标准的一部分,是对成本核算和管理人员工作内容、工作状况、工作方式、工作态度及其工作业绩的综合评价。 2、成本否决制与成本考核 成本否决是企业为了求得自身的不断发展而采取的一种旨在制约、促进生产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手段。
③ 如何如进行生产成本的绩效考核指标
生产成本是一个综合性的指标,包括材料、人工、制造费用三大块。具体在设计绩效考核指标时可以进行综合生产成本的考核,也可细化分解考核,可按以下设计:
单位生产成本=生产成本÷产量=(物料成本+人工工资+制造费用)÷产量 =物料成本÷产量+人工工资÷产量+制造费用÷产量 =单位物料成本+单位人工成本+单位制造费用
1、单位成本降低率指标=(上期单位生产成本-当期单位生产成本)/上期单位生产成本*100%,反应一定时期内可比产品单位生产成本降低的比率;
注:本指标可细分为单位物料成本、单位人工成本和单位制造费用降低率
2、生产成本控制达标率指标=实际生产成本÷IE标准成本,反应生产成本对比标准生产成本的控制水平;
3、成本费用利润率指标=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 ,反应企业成本费用与利润的关系,说明单位成本实现利润的水平
4、存货周转率(次数)指标=销货成本额/存货平均占用额, 反映一定时期内利用存货的效率
④ 标准成本如何制定
标准成本制定:
制定标准成本时,企业根据自身的技术条件和经营水平,在三种不同的原则中进行选择:
一、理想标准成本,它是指在现有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最优的成本水平;
二、以历史平均成本作为标准成本,它是指过去较长时间内所达到的成本的实际水平;
三、正常标准成本,是指在正常情况下企业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成本标准,这一标准考虑了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损失、故障和偏差。通常,正常标准成本大于理想标准成本,但小于历史平均成本。正常标准成本具有客观性、现实性、激励性和稳定性等特点,因此被广泛地运用于下列具体的标准成本的制定过程中。
标准成本是指通过调査分析、运用技术测定等方法制定的,在有效经营条件下所能达到的目标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