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在一线城市生活需要多少生活费
如果在一线城市,就拿上海来说,上海的消费我认为是很高的,一日三餐可能要花50元左右,一个月就是1500左右,这仅仅是基本的饮食,如果你还要每个月喝点奶茶啊,吃点水果,大概又要花400元左右,出去玩吃吃饭,每次100是不在话下的,假设每个星期出去一次,也得花400了,还得买衣服生活用品什么的,加起来得要3000生活费了,但如果在魔都勤俭节约,不出去玩不喝奶茶什么的,2000也够生活了。
㈡ 在北京这样一线城市,生存下去需要多少成本呢
你好。是我们的小县城。毕业之后我就回到了这里,在这里工作,虽然说工资不高,但是,我却喜欢这点。也一直留在这里。
我来算一下,在这个小城市立足的成本。
我们来计算一下,你要收入多少才能在城市里有基本的生活保障(非富贵生活,只是普通的生活保障),不比上不比下,以普通中型城市,例如我的家乡石家庄为例,下面我们开始计算。
房子:100平米房一套,二环内在15000~25000不等,我们以最低价15000元/平米计算,总价在150万。其中首付50万,按揭买房贷款100万,按照最低利息计算,30年利息是80万。买房总成本就是230万。装修我们不算豪华的,只算普通精装也要15万。这样花费在房子上的总成本是245万。
车子:我们按照最普通的家用车来算,也就是10万一辆,假定每辆车你可以开10年,车辆折旧卖3万,每辆车你要花费7万。仔衡你的一生最少也需要4辆车,也就是28万。
孩子:按照国家政策,我们按照两孩计算,按照最基本的我们只把他们养到大学毕业,剩下的结婚生子买房全部他们自己解决,我们全部不管。那么按照现在的教育方式以及我自己的上学经验,每个孩子从出生到毕业最少要花费10万,这是最少的,不包括什么意外情况。那么两个孩子就需要20万。
结婚:彩礼15万,酒席5万,这个不算多了,一共也要20万。
以上全部加起来245+28+20+20=313万
我们按照标准的工作时间来计算,你这一生从25岁到65岁退休,一共需要工作40年。那么313万平摊到40年就是7.825万/年,平摊到每个月就是6521元/月。
也就是说你不吃不喝,什么也不做,需要平均每个月收入6521元才可以模肆。
生活费:当然我们还要生活,一个四口之家,柴米油盐酱醋茶,水电网络燃气衣服,各种生活琐事等等等等,每个月花费3000跟玩一样。这样算下来念码做你每个月最少要收入9521元才能够保障一家人的基本生活。
医疗:以上我们还没算最重要的医疗费,毕竟这年代一场大病就能让你瞬间回到解放前。我们每个月多出来500块钱算作一家人的医疗费,这样一年就是6000元,40年就是24万,不多,但也能顶住一场普通的大病了。这样的话你每个月的收入必须达到10000元以上了。
综合以上计算,一个四口之家,家庭平均收入需要10000元/月以上,才能真正在一座城市有个安身立命之所,才能够有基本的生活保障。这还不算要养老人,要给孩子买房娶媳妇,要处理各种突发事件等等,一辈子要平平稳稳才可以。
㈢ 在一线城市生活,如何才能降低生活成本
在一线城市生活的年轻人真的很不容易,因为北上广深这些地区虽然看着挣的多了,一点机会也多了一点,但是竞争太激烈了,而且生活成本很高,租房子,饮食交通这些都是你不能够缺少的一部分。
开源节流,我们可以在生活上进行面临的减少,但是更重要的是开拓自己赚钱的渠道,你可以找一些兼职,在你能力范围之内的,如果你兼职一个小时能够赚到30块钱乃至50块钱以上,那这个工作就是值得你做的,前提是不影响你正式的工作,然后你也觉得能够接受,多赚一点钱,你就不必要那么精打细算来计较生活中每一笔支出。
㈣ 在一线城市努力拼搏的你,是如何降低生活成本的
离家太远,是一种逃离,亦是一种羁绊。学生时代总想着快点长大,天涯任我闯,后来真的离家很远,选了个上海的学校,对家的认知只有冬夏,再无春秋。毕业之后不想一辈子在家里的小县城里了无成就,就在上海找了份工作。刚毕业那会,投了好几份简历都接连失败,很是受挫但又不甘心,在几番尝试之后终于找到了一份不那么落魄勉强维持生活的工作。
在外打拼不易,尤其是在一线城市,可是人们还是争先恐后的来到这个城市。有些人表面上光鲜亮丽,实际上却吃尽了生活的苦。
㈤ 一线城市生活,用这几个方法降低生活成本很容易。
都说:一线城市的生活成本高。
当年在上海念书的同学告诉我说:上海饭馆里一碗面条,就要10元以上。我都不敢相信,要知道在我们四五线小县城里,一碗面条还不到5元钱。
当时,就在心里想,它卖得贵就贵吧!反正我也不会去那个地方。
就好比巴菲特对于投资的理念:知道风险在那里,就绕道远而拒之,绝不触碰它。
可是阴差阳错地,最后选择在上海这个超大城市生活。后来发现10元一碗的面条,还算是最便宜的了。
一线城市生活,有没有什么好方法降低生活成本呢?
(1)换季打折购置衣物,每次可省下好几百元
其实,在老家除了房价便宜,衣服食品等物价未必就便宜。在一线城市,一些大品牌可能还会出现三五折扣,但是在小城市,同样的牌子,可能只有八九折。我有个同学就很精灵,每次去省会城市出差的时候,就专门去这个牌子的实体店里多选几件,享受更多的折扣。
同样地,在魔都,想要买大牌,可以去青浦奥特莱斯,那里的折扣相当多。
如果不是着急应酬,可以选择在换季的时候,去商城购置新着装,通常换季入手,可以享受3-5折优惠,对于商城里动辄上千的衣物来说,每次能省下几百元还是很划算。
除此之外,遇到各种节日,为了促销,商家和银行都会推出各种优惠活动。除了商品可以享受折扣, 信用卡 刷卡也有折扣。
比如,现在招商信用卡有笔笔返现。每次消费完之后,可以去掌上生活按需领取相应的红包,通常下次消费满18元,就能使用红包,自动抵扣金额。
(2)利用地域优势,享受低价农产品
如果居住在郊区,通常农产品的价格,特别是蔬菜的价格,通常比市中心要便宜不少,主要是运输成本降低了。如果能买到当地农民自家种的蔬菜,不仅新鲜,而且价格绝对实惠。本人住在偏远的市郊区,旁边有大棚蔬菜,每到夏天路过的时候,总会顺带买一些当季的蔬菜,比如夏天的番茄和西红柿等,直接去大棚里摘,看中后再去称重,不光新鲜,而且价格很便宜。10元钱可以炒很大一盆菜了。
(3)尽量在家里自己烧饭菜,减少外出就餐的次数
按常规消费,外面饭店吃一顿大餐,三个人通常是在200元-300元之间。按照成本计算,在家里自己烧菜,平均一顿饭菜下羡没来估计在20-30元左右,这是一家人的开销,而在外面吃个便餐,基本上人均也要20元以上。
在一线城市,很多上班族,早上都是路边摊或者快捷便利店里买早饭,一顿早餐最便宜基本上也要5元,通常是在8-12元之间。提前准备好食材,第二天早上简单弄一下,比外面买早餐更源厅适合自己口味,健康,省钱。
在保证生活质量的情况下,降低生活成本的方式,还有就是去超市买菜或者网购有券下单。
小区旁边也兄裂纳有蔬菜店,但是个人平常更喜欢去超市,原因有两点:1.超市种类比较多,还可以用信用卡支付。通常门口小店里是转账,使用的还是现金。
超市每天的促销活动不一样,门店会员购物后获得积分,年底可以换取小礼品。由于本人白天要下班,到家已经很累了,不然可以在晚上8点去超市买菜,通常部分时令果蔬会打折。
而老人们则喜欢去远一点的超市买菜,因为那里的价格比家附近的超市便宜,他们时间比较多,去一趟,也当是锻炼身体。
个人习惯网购买生鲜,因为这些平台经常会发放优惠券,加上信用卡自身的满减优惠,相当于享受了双重折扣。
通过以上方式,家庭的生活成本可以减少不少,每个月可以基本维持在1300-1500元的日常生活支出。当然,降低生活成本的方式还有很多,比如二手闲置转让。欢迎各位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