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废品损失的核算成本包含什么
废品损失的核算成本包含:
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废品残值-过失人负担赔款+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
废品损失指由于废品的产生而形成的损失性费用。是指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扣除废品残值和应由过失人负担赔款后的净损失与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之和。出售后发现的废品,由于退回废品而支付的运杂费也应包括在废品损失之内。
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和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在扣除回收的残料价值和应由过失单位或个人赔偿款以后的净损失,该损失应由同种产品的产成品成本负担,所以废品损失的发生会使产成品成本升高。正确组织废品损失的核算,对于改进生产技术、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都有着重要意义。
----------------------------------------
不惧恶意采纳刷分
坚持追求真理真知
㈡ 废品损失的计算
废品损失采用按废品所耗实际费用计算时,要将废品报废前与合格品计算在一起的各项费用,采用适当的分配方法在合格品与废品之间进行分配,计算出废品的实际成本,从“生产成本”科目贷方转入“废品损失”科目借方。 如果废品是在完工以后发现的,单位废品负担的各项生产费用应与单位合格产品完全相同,可按合格品产量和废品的数量比例分配各项生产费用,计算废品的实际成本。
拓展资料:
1、废品损失,是指由于产生废品而发生的损失及修复费用。废品损失包括在生产过程中和入库后发现的不可修复废品的报废成本,以及可修复废品的修复成本,扣除回收的残料价值和应收赔偿价值以后的净损失。企业应设置“废品损失”账户归集和分配废品损失。该账户的借方登记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和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贷方登记回收废品的残料价值和过失人的赔款;月末,应将废品损失净额由该账户的贷方转入“生产成本”账户,结转后该账户无余额。_尚薷捶掀肪凰鹗=修复废品的材料费用+修复废品的人工费用+修复废品的制造费用-残值-应收赔款_
2、不可修复废品损失即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扣除回收的残料价值和应收赔款以后的净损失。不可修复废品的成本与同种合格产品成本是同时发生的,并已计入该种产品的生产成本明细账中。为了归集和分配不可修复废品损失,必须首先计算废品的成本将其从该种产品总成本中剥离出来。不可修复废品与可修复废品在核算时是有区别的。最大的区别体现在:不可修复废品在核算时首先要将废品的成本从“基本生产成本”账户上转出到“废品损失”账户上,而可修复废品在核算时不转出废品的成本。因此,不能混淆二者的核算方法。
㈢ 什么是废品,废品损失的核算内容包括哪些
废品:生产中的废品指不符合规定的技术标准,不能按原定用途使用,或者需要加工修理后才能使用的在产品、半成品或产成品。
废品包括了两种情况:一种是不可修复废品,另一种是可修复废品。
不可修复废品是指在技术上不能修复或所花费的修复费用在经济上不合算的废品;可修复废品是指在技术上可以修复,而且所花费的修复费用在经济上合算的废品。
废品损失的范围包括两部分:一是生产中发生的不可修复废品的净损失;(废品的净损失指用废品的成本扣除废品的残料价值及由责任人赔偿以后的损失净额。)二是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
拓展资料:
一、什么是废品损失?
废品损失是由于产生废品而发生的损失。包括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入库后发现的不可修复废品的报废损失和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其经济内容包括:(1) 报废损失。指不可修复的废品到报废为止所发生的全部费用扣除回收材料和废料价值后的净损失。(2) 修复费用。指可以修复的废品在返修过程中所发生的修理费用。由造成废品的过失人负担的赔款,应从废品损失中扣除。下列损失不作为废品损失:产品“三包”损失经检验部门鉴定不需要返修而可以降价出售的不合格品,其售价低于合格品售价所发生的损失,产品入库后由于保管不善等原因而造成的毁损、变质等损失。在单独核算废品损失的企业中,废品损失应列作产品成本中的独立成本项目,以便正确反映由合格产品成本负担的废品损失费用,有利于产品成本结构分析。基本生产车间发生的废品损失可在“废品损失”帐户进行核算,辅助生产车间的废品损失,一般直接在“辅助生产”帐户核算。对于人为过失造成的废品损失,应分清经济责任,予以索赔,自然灾害造成的废品损失、则应计入“营业外支出”。
二、废品损失的处理政策
(1)实行三包(包修、包换、包退)的企业,发生销售退回的“三包”损失,包括修理费、退修或调换产品的运杂费,退回报废产品的实际成本减去残值后的净损失等,可列入企业的管理费用,不作为废品损失处理。
(2)对于产品质量较差,但经检验部门鉴定,不需要返修即可降级出售或使用的产品,应作为次品处理,其损失在销售中体现,不包括在废品损失之内。
三、废品损失规格:
废品按其不符合原定规格或技术标准的程度,可分为可修复废品可不可修复的废品。可修复废品,指废品经过修复可以使用,而且花费的修复费用在经济上是合算的;不可修复的废品指废品不能修复,或者所花费的修复费用在经济上是不合算的。废品损失,包括不可修复废品的成本减去废品可回收残值后的报废损失、以及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出售后发现的废品所发生的一切损失,包括退回废品时所支付的运杂费等,应作为管理费用处理,不包括在废品损失之内。
可修复废品的损失一般与合格产品发生的费用一样,先根据材料费用、工资费用、辅助生产费用、制造费用等分配表借记“废品损失”科目,贷记有关科目。
㈣ 存货的超定额的废品成本计入什么科目
废品损失不一定计告亏信入产品成本。定额内的废品损失计入生产成本;超定额的废品损失计入管理费用。
《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中的第九条明确规定:非正常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应当在发生时确认为当期损益,不计入存货成本。
准则解释对此条款的说明是:“企业超定额的废品损失以及由自然灾害而发生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及制造费用,由于这些费用的发生无助于使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不应计入存货成本,而应计入当期损益。”
从准则规定的成本开支范围分析,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品损失不包括在合格产品成本中,这里所指的废品损失,是指生产的废品和不合格品产生的所有耗费。包括直接原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在产品的原材料消耗中,投入的原料不一定100%产出合格产品,按标准工艺投入原材料的正常损耗是定额内的消耗,如投入产出比中的收得率、成材率等。
目前多数企业在执行新会计制度的同时,成本核算仍执行原会计制度的核算方式,废品损失仍计入同类产品的合格品中,在“生产成本”科目中,设“废品损失”明细科目,这不符合准则的要求,扭曲了合格产品的成本,不利于产品的定价。
按新准则的要求理空丛解,产品的废品损失,应从“生产袜轮成本”科目中结转出来,计入“管理费用”科目,但新准则“管理费用”科目的核算内容中也无此明细核算内容,况且,废品损失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与生产操作有很大关系,生产部门(生产车间)的费用,全部当集在“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科目核算,转出这部分责任性损失,不利于内部考核。
废品产生的原因不外乎是生产过程操作失误和设备运转事故,建全的内部控制体系是要按责任追究的,因此,不存在结转到当期损益问题。当然,企业运行中特殊情况也会产生“无责任”废品,对“无责任”废品,可自“生产成本”转“管理费用”。
㈤ 成本核算中,废品怎么核算呢
1)不可修复废品损失的核算:进行不可修复废品损失的核算,先应计算截至报废时已经发生的废品生产成本;然后扣除残值和应收赔款,算出废品损失。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可按废品所耗实际费用计算,也可按废品所耗定额费用计算。可修复废品返修发生的各种费用,应根据各种费用分配表,记入“废品损失”科目的借方。其回收的残料价值和应收的赔款,应从“废品损失”科目的贷方,转入“原材料”和“其他应收款”科目的借方。废品修复费用减去残料和赔款后的废品净损失,也应从“废品损失”科目的贷方转入“基本生产成本”科目的借方,在所属有关的产品成本明细帐中,记入:“废品损失”成本科目。
(2)废品损失的范围:包括在生产过程中发现的和入库后发现的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以及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扣除回收的废品残料价值和应由过失单位或个人赔款以后的损失。
㈥ 收废品囤货怎么算成本
废品收购站需要15万左右。主要还是看你在哪里做,越是经济发达的地方可回收的东西越多。还要看你具体选址在哪里,是做生活区还是专业市场周边还是做工业区。
收废品一天下来最多超不过200块钱的成本,就拿矿泉水瓶子和纸壳子这两样废品来说吧,100斤纸壳子按照三四毛钱一斤收的话,成本也就三四十块钱。100斤的矿泉水瓶子成本跟纸壳子差不多,加起来也超不过80块钱。就算能收到薄铁和厚铁,一天下来也收不了太多,经常收废品的如果碰运气一下子能收到很多东西,都会及时把收来的废品卖到废品收购站,然后再继续收其它地方的废品,这么做是为了以防万一遇见个大户卖废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