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购入原材料时,什么时候用计划成本法核算,什么时候用实际成本法
公司有做预算的,一般是按照计划成本来核算!没有做预算,可以直接按照实际成本来核算!都是一样的,就多了一个材料成本差异科目!
⑵ 计划成本的问题
原材料计价方法分为计划成本计价和实际成本计价。
你只要清楚计划成本计价的材料采购是和实际成本计价的在途物资的使用方法是一样的。
(1)采购时,按实际成本付款,记入“材料采购”账户借方; (2)验收入库时,按计划成本记入“原材料”的借方,“材料采购”账户贷方; (3)期末结转,验收入库材料形成的材料成本差异。超支差记入“材料成本差异”的借方,节约差记入“材料成本差异”的贷方。 (4)平时发出材料时,一律用计划成本。 (5)期末,计算材料成本差异率,结转发出材料应负担的差异额。
⑶ 存货按计划成本核算设置哪些账户这几个账户之间的关系
设置材料采购,材料成本差异,原材料账户。
计划成本法是指存货的日常收入、发出和结存均按预先制定的计划成本计价,总账及明细账。
材料采购账户是按计划成本入账,原材料是根据实际成本入账,材料成本差异是实际成本减计划成本的差额。
⑷ 材料采购到底是按计划成本记账还是实际成本啊
企业可以按实际成本核算,也可以按计划成本核算,平时采用计划成本核算的年末必须要调整为实际成本,这个分录就是由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一般在实务中,材料采购按计划成本还是实际成本,可以在公司的财务制度里找到. 如果是考试,一般试题会明确告诉你材料采购按计划成本还是实际成本,如果没有告诉,那么你看题目,如果题目里出现了计划成本,那么就可以判断是用计划成本了. 用计划成本核算的,原材料科目的成本按计划成本反映,实际支付的价款和计划成本有差额的,在材料成本差异科目中反映,如果超支了,那么差额计入借方,如果节约了,差额计入借方。
拓展资料:
材料采购是用来反映和监督材料采购资金的使用情况、核算外购材料的采购成本,确定材料成本差异(材料的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之间的差额)的一个会计帐户。它既是一个成本计算帐户,又是一个业务成果帐户。凡是已经付款验收入库的外购材料 买价和采购费用,都按实际成本借记该帐户,贷记“银行存款”等帐户。月末,结转外购材料的实际成本时,按计划成本借记材料类有关帐户,贷记该帐户,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的差异(节约),借记该帐户,贷记“材料成本差异” 帐户。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的差异,作相反记录, 差异结转后的借方余额,表示在途材料数额,在资金平衡表的“在途材料”项目反映。所以,材料按计划成本计价,不必设置“在途材料”帐户,“材料采购”帐户的借方余额,即为“在途材料”,待在途材料到达验收入库,再由该帐户的借方转入“材料采购”帐户的贷方。
⑸ 计划成本核算下哪些科目按计划成本入账哪些不按
根据企业计划成本的核算范围,如原材料按计划成本核算,涉及的科目有“原材料”、“材料采购”“材料成本差异”。
简单说,原材料按计划成本的核算分两步来完成。
第一步分解,将实际成本分解为计划成本和材料成本差异。
第二步还原,将计划成本还原为实际成本。
具体的分录如下所示:
(1)采购
借:材料采购(实际成本)
贷:银行存款
(2)验收入库
借:原材料(计划成本)
贷:材料采购(计划成本)
注意:原材料验收入库时是用计划成本核算的。
(3)结转验收入库形成的差异
①计划成本大于实际成本
这种情况下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就为公司节约了成本,计划成本减去实际成本的差额我们称之为节约差。
这时就需要介入材料成本差异账户来进行调整。
会计分录如下所示:
借:材料采购
贷:材料成本差异
②计划成本小于实际成本
这种情况下实际成本要大于计划成本,那么公司的成本就会超支了,实际成本减去计划成本的差额我们称之为超支差。运用材料成本差异账户来进行调整,
会计分录如下:
借:材料成本差异
贷:材料采购
(4)发出原材料
借:生产成本等(计划成本)
贷:原材料(计划成本)
(5)期末结转发出材料负担的差异额
①结转应负担的节约差
借:材料成本差异
贷:生产成本
②结转应负担的超支差
借:生产成本
贷:材料成本差异
发出材料计划成本应负担的差异额=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差异率
总结:
第一,采购时,按实际成本付款,计入“材料采购”账户借方;
第二,验收入库时,按计划成本计入“原材料”账户借方,“材料采购”账户贷方;
第三,期末结转,验收入库材料形成的材料成本差异超支差计入“材料成本差异”的借方,节约差计入“材料成本差异”的贷方;
第四,平时发出材料时,一律用计划成本;
第五,期末,计算材料成本差异率,结转发出材料应负担的差异额。
材料成本差异率=(期初材料成本差异+本期购入材料的成本差异额)/(期初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期购入材料的计划成本)×100%
发出材料应负担的差异额=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