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白糖是怎么提炼出来的
白糖是由甘蔗和甜菜经过制糖工艺提炼出来的。
甘蔗制糖工序包括:
①提汁。蔗茎在压榨车间的运带上被迅速回转的刀群斩切,再经撕裂机破碎,然后连续经4~7台三辊压榨机顺次榨出蔗汁。由撕裂机和第一台压榨机流出的蔗汁称混合汁。
②清净。混合汁中含有各种非糖分,须经清净处理后才能进一步加工。应用较广的方法有石灰法和亚硫酸清净法。石灰法多用于制造甘蔗原糖。
③蒸发。经过清净后的清汁经预热后放入内装加热汽鼓的立筒式蒸发罐,通入热蒸汽,使糖汁受热而蒸发浓缩,成为可以煮糖结晶的糖浆。
④煮糖、助晶、分蜜。将糖浆抽入煮糖罐在真空下进一步加热蒸发。待蒸发浓缩到一定的过饱和度后,即可投入糖粉起晶。随
⑤原糖精炼。先在原糖汁中加入糖蜜进行洗涤后,由离心机再次分离,并将晶粒洗净,再加少量石灰乳并用硅藻土过滤;然后通过脱色得精糖液。
甜菜制糖过程为:甜菜洗净经切丝机切成角铁形菜丝,连续进入渗出器后随热水逆向对流,使菜丝中的糖分和部分非糖扩散水中,得渗出汁。除渣、计重后,用双碳酸法清净处理,得到清汁后的工序与甘蔗制糖基本相同。
(1)原糖成本怎么做扩展阅读:
白糖是指以甜菜、甘蔗、粗糖为原料制成的白砂糖和绵白糖。白砂糖分精制、优级、一级、二级四个等级。
绵白糖外观晶粒细小、均匀,颜色洁白,质地绵软、细腻,可分为精制、优级、一级三个级别,其纯度低于白砂糖的蔗糖量,不宜长期贮藏。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曾召开咨询研讨会,组织有关专家探讨了碳水化合物(包括食糖在内)的消化、吸收、新陈代谢及行为方面领域的最近科学发现,指出“多年的研究已反驳了各种误解,并提供一贯的证据显示日常的食糖是一种安全有价值的食物来源”。
㈡ 白糖的价格及行情
2009年白糖研究报告(金鹏期货经纪有限公司
2009年1月)
目录
一、2008年白糖价格先扬后抑,一波三折
二、2009年影响期价运行因素分析
(一)白糖市场供求关系分析
1.国际市场供求情况
2.国内市场供求情况
(二)白糖产业的特殊性以及对期货定价的相 关影响
1.白糖产业的垄断性相互依存性和保护性
2.国内白糖产业的突破之路
3.国家政策有利于甘蔗和糖价的稳定
三、2009年白糖期货价格走势预测
一、2008年白糖价格先扬后抑,一波三折
第一阶段:炒作冰冻天气,期价快速拉升
2008年春节前后,我国南方地区遭遇了百年一遇的冰冻灾害天气,影响之广、范围之大令人震惊。由于我国甘蔗主产区——广西也遭受其害,由于市场担忧受冻甘蔗不能砍伐榨糖,市场由此开始炒作白糖大量减产的预期,同时在相关农产品牛气冲天的做多氛围鼓舞下,投机资金快速介入且强力拉抬。春节过后,白糖开盘就封涨停板,随后期价在短短15个交易日内上涨了1340元/吨。受期价上涨带动,现货价格也大幅回升,并从3500元/吨涨至4100元/吨。这一阶段,主力资金利用市场信息不对称,人们对大量减产的担忧,还有与农产品的比价关系发动行情,速战速决,持仓快速增加,成交同步放大。然后在市场一片狂热的追涨声中、在糖价创新高的期待中及时获利平仓。应该说,投机多头主力全身而退,剩余中小散户高位被套,并承受了糖价因供求关系失衡导致的熊途漫漫的困境!
第二阶段:供求关系失衡,期价迅速下跌
由于甘蔗生命力极强,冰冻只是延迟了甘蔗砍伐的时间和糖厂的压榨,在炒作完冰冻题材后市场开始意识到国内供求关系失衡的问题。由于从2005年起我国主产区广西甘蔗种植面积连续增加,而2007/2008榨季甘蔗长势又非常好,单产普遍在6吨左右,因此,创纪录的产量对市场形成严重打击。另外,期货价格偏离现货价格1200元/吨以上,促使现货糖厂积极套保。而这两股力量导致糖价率先其他商品开始下跌,从3月初一直跌至7月份的3300元/吨一线整理。应该说这阶段行情是供求关系主导的价值回归,最终期货价格、现货价格基本持平。8月份以后,由于美国次贷危机深化引发全球金融市场海啸,全球大宗商品开始下跌,我国白糖因为临近2007/2008榨季结束,陈糖需要大量抛售,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跌势,价格短期内击破3000元/吨,最低达到了2652元/吨,略低于现货价格。这一阶段利空集中释放,也为未来的反弹奠定了基础。
第三阶段:国储收糖救市,白糖领先反弹
进入10月中旬以后,在其他商品开始加速下跌之际,国内白糖率先反弹,其持仓大增,成交屡创天量,日成交破百万手成为常态,如主力905合约期价从2789元/吨反弹至3362元/吨,上涨了573元/吨,反弹幅度为20.5%。这一阶段市场主要是炒作国储收糖的朦胧利多题材,市场甚至有对2008/2009榨季产量减少的预期,但更多的是其他商品连续下跌,投机资金转移阵地短炒的结果,因为白糖期货走势相对独立性强,而且炒作题材相对较多,适合投机资金大规模进出。因此,我们定位白糖反弹是技术性的,中长期看不具备反转的可能,2008年的翘尾行情是阶段性的。
二、2009年影响期价运行因素分析
(一)白糖市场供求关系分析
1.国际市场供求情况
全球白糖市场供求关系有所改善,2008/2009榨季供给大幅减少5%;两大出口国巴西产量略增,而印度大幅减少。
按照美国农业部(USDA)在《全球食糖产供销》报告中所公布的预测数据,估计10月份开始的2008/2009榨季全球的食糖产量将在2007/2008榨季1.67亿吨的基础上减少800万吨,仅能产糖1.59亿吨。
该报告显示,估计2008/2009榨季欧盟、中国、泰国和印度食糖产量将会有所减少,而巴西食糖产量会有所增多,美国农业部估计本榨季巴西的食糖产量有望从去年的3210万吨增加到3245万吨,增加35万吨。
巴西食糖产量占全球食糖总产量的20%,而亚洲食糖产量占全球食糖总产量的份额接近40%,不过,亚洲产量有减少的趋势。亚洲产量的大幅减少抵消了巴西小幅增产,其中印度减幅最大,亚洲主要产糖国累计减少656.8万吨:印度联邦政府2008年11月19日首度公布2008/2009榨季产量预估,预计印度糖产量较上榨季减少14%-24%,至2000万-2250万吨,上榨季为2630万吨,2006/2007榨季为2830万吨。估计2008/2009榨季诸如中国、印度、泰国、巴基斯坦和其他国家在内的亚洲主要产糖国的食糖产量或将从2007/2008榨季的6910.1万吨减少到6253.3万吨。
全球糖市2008/2009榨季将供不应求,将极大消化陈糖库存,极大地缓解原糖库存过高的不利局面,并为原糖价格走高提供动力。
2.国内市场供求情况
国内白糖2008/2009榨季产量减少,但供应相对充足,库存仍偏高,市场压力有待化解。
全国2008/2009榨季食糖产量预测表
备注:根据考察情况对中国糖业协会的预测表做了修正(考虑了冰冻天气造成的单产下降和出糖率降低因素)。
从我国白糖的供需情况看,2007/2008榨季全国共生产食糖1484.02万吨,截至2008年9月份全国累计销糖1329.75万吨,累计销糖率89.6%。以此数据推算,全国食糖每月消费量为121万吨。考虑到2008/2009榨季消费受到经济下滑影响,保持不增长或者消费小幅减少5%,2008/2009榨季消费量在1380万—1452万吨。综合来看,实际产量低于消费预测下限,对价格保持稳定比较有利。另外,关键是2007/2008榨季有近110万吨结转库存,这结转到2008/2009榨季后对市场会形成较大压力。
综合以上分析,2008/2009榨季国内白糖总体维持供求相对平衡,如果减产幅度超过预期,市场将因供求存在缺口而大幅反弹。不过掌握在收储环节的110万吨糖,能否流出或者流出多少是影响行情的关键因素,特别是当产量逐渐清晰的时候。但是,我们认为影响2008/2009榨季白糖期货行情的因素除了最重要的供求关系之外,还应该多关注白糖产业以及相关国家政策。
(二)白糖产业的特殊性以及对期货定价的相关影响
1.白糖产业的垄断性、相互依存性和保护性
首先来看一下国内甘蔗主产区——广西区的情况。在广西糖厂也称作“田间工厂”,是根据蔗区来建厂的,糖厂辐射的半径在50公里左右。一方面辐射半径太远了甘蔗运输成本太高,另一方面如果糖厂辐射半径过远,考虑到甘蔗从砍伐到进厂开榨时间相对过长,糖份容易流失,出糖率不高,影响产糖量。所以,糖厂开设要根据甘蔗产区来设置,基本设置在蔗区种植中心,同时糖厂的新设有其地方保护性,蔗农生产的甘蔗只能卖给所辖区域的糖厂,不能跨区域买卖,就连砍伐也是有计划性的。整体来看,广西为了整个糖业的利益,在行政方面是有一定地方保护和糖厂准入制度的,不太可能出现榨糖业有利润,大家一窝蜂建糖厂、抢原料,导致竞争加剧、成本加大。在整个糖业界,广西前20名糖厂榨糖量占全区的85%左右,集中度高,而整个广西榨糖业,也仅有80—90家糖厂,这比其他行业的集中度更高,更有规模效应。同时像一些大的集团,如东亚糖厂、南宁糖业、凤糖、三“博”集团在开榨量、产糖量的市场占有率都在全区的7%以上,具有一定行业垄断性。
其次,从政府的角度看,广西地方政府的70%税收依靠糖厂,同时1300万蔗农依靠甘蔗生活,因此,糖价大跌关系国计民生问题,关系社会稳定问题。糖厂亏损,就不能为政府多纳税,不能保障蔗农的根本利益。因此,在12月2日庆祝广西成立50周年的在京新闻发布会上,广西区党委书记郭声琨表示,广西不可避免地受到金融危机影响,正采取多项措施防止糖价暴跌,保障1300万靠糖吃饭的农民利益。他开出三剂药方:“一是采取地方和国家收存,以及制定甘蔗和白糖联动价格机制等措施,使糖价不要急剧下跌。二是加快实行产品多样化,分散糖供应量过大的压力。三是引导农民不要盲目扩种。”因此,在糖价过度下跌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和国家相关部委就会采取措施,通过收储,减少市场供应量改变供求失衡状况促使价格回升,保障各方根本利益。
第三,糖厂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一边连着市场,一边连着计划。在计划环节,其要按照最低收购价格260元/吨收蔗农甘蔗,不允许有一根甘蔗留在田里。而在市场环节,作为白糖供应者,必须按照市场价格销售。对于糖厂,在产量方面,除了号召蔗农不要盲目扩种外,根据蔗量榨糖是确定的,而对于消费量的把握是不能确定的,因此,这种矛盾是客观存在的。当糖价过分下跌,糖厂就要利用行业的垄断性和集中度来影响地方政府的决策,游说他们来收储、来托市。因此,从本质上讲,糖业产业链的特殊性已经把政府、糖厂、蔗农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2.国内白糖产业的突破之路
虽然我国白糖总体供应偏大,这是因为主产区广西大量增加种植面积、大力发展甘蔗产业造成的,但通过出口寻求产业突围也是不现实的。主要有两个方面原因:第一,我国白糖成本高于主要出口国家巴西和印度,其平均成本在12美分/磅以下,折合人民币原糖含税价在2980元/吨,所以说我们出口不占优势;第二,我国人民币相对美元维持长期升值,也不利于糖厂出口。
而通过将甘蔗压榨提炼乙醇酒精,国家产业政策暂时不明朗,也不鼓励大力发展。另外,由于糖厂和甘蔗种植有一定的匹配性。目前,广西可供进一步种植甘蔗的土地有限,我们从调研的情况看,在广西的主产区——桂西南崇左和桂中南宁地区,基本上山坡、山脚下、低洼地都种满了,可以说对土地的利用已达到“见缝插针”的地步,而可以转化过来种甘蔗的种植其他粮食作物和木薯的土地在以上地区仅为几十万亩,如果一旦发展乙醇酒精提炼行业,就存在糖厂和酒精厂争夺原料问题,这样无形影响整个已经建立起来的产业链的利益。所以,国内白糖产业只有通过自我调节、自我修正、自我平衡来实现产业健康稳定发展!
3.国家政策有利于甘蔗和糖价的稳定
目前,在全球经济危机进一步蔓延下,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直线下降,农产品价格也深受其害,由于我国大部分农产品高度依赖国际市场,这些商品的价格下跌影响到我国的粮食安全和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因此,国家发改委在10月份出台了针对农产品的最低收购价格政策,最大限度地稳定市场,保护相关种植者的利益不受损,对市场起到了积极作用。
虽然甘蔗不是农产品,但是广西、云南、海南等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支柱性经济产业,涉及广大民众的根本利益,事关千家万户,因此,今年广西仍然以260元/吨的价格收购甘蔗,糖料蔗收购价格继续采取蔗糖价格挂钩联动、二次结算的管理方式,挂钩联动的比例关系不变。每吨普通糖料蔗收购价格260元与每吨一级白砂糖平均含税销售价格3800元挂钩联动,联动价加价系数值6%,即糖价超过3800元/吨的部分,制糖企业按6%的比例与蔗农进行二次结算,当糖价低于3800元/吨时,不再实行二次结算,蔗农也不需将多得的蔗价款退还制糖企业。
甘蔗的最低保护价收购一方面保护了广大蔗农的根本利益,另一方面也确立了制糖厂的生产成本,也就是2008/2009榨季新糖的成本。如果按照260元/吨的甘蔗收购价计算,按照一般的生产和经营情况预测,新糖成本应为3100—3300元/吨。但这是已经包含一定利税的成本,所以行情一旦不好(经济紧缩、资金困难),糖厂会把税金以及利润部分给挤掉,并以此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这样会把价格压低10%左右,也就是2800—3000元/吨价区销售也能保本,形势好了,价格在成本上浮动10%—20%,在3500—3800元/吨价区销售也正常。
同样,在前期白糖期价跌破3000元/吨以后,有少数优势企业将价格下调到2700元/吨甩卖。这说明整个行业的生产成本差异比较大,还需要对制糖企业进行充分洗牌,才能达到行业的整体均衡和优胜劣汰。所以,2700—3000元/吨仍是在商品市场整体呈现弱势时,白糖期市多头有可能进一步回撤夯实的最牢固屏障。
三、2009年白糖期货价格走势预测
通过分析,我们认为白糖在2009年将维持低位大幅波动走势,价格波动区域在2800—3800元/吨,同时价格在3300元/吨以下孕育阶段性“升势”,相对其他商品会走出阶段性独立行情,而价格进入到3600元/吨以上为高风险区,有利于广大糖厂积极套保,如果价格进入到3800元/吨以上区域,市场则将是进入到投机阶段,建议投资者理性、谨慎参与甚至回避。这是因为我们预期白糖未来的供求关系有所改善、白糖产业关系支撑底部价格抬高、白糖的能源概念得以体现、市场投机资金将进一步进驻白糖品种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从郑糖主力909合约周线图来看,市场在2950元/吨一线止跌回升,带量大阳线基本确立了中期底部的支撑有效性。从该合约上市以来,价格处在下降带中,从均线的排列看,显示市场不是强势,未来价格有继续蓄势要求,中期压力来自3600元/吨一线,如果有效突破,则市场价格将重新到达4200元/吨的前期高点。
(本报告仅代表我公司自己的观点,不作为您直接入市的依据!!!)
㈢ 一吨白糖的国内和国际成本是多少
尽管有人认为放储100万吨相对于年消费量超过千万吨的国内食糖市场不过杯水车薪,但此举可见国家稳定糖价的决心。受昨天会议和国际原糖市场影响,国内白糖期货昨天延续了前一日的跌势,现货市场则无人问津。在国际、国内、政策指导等三方面因素影响下,行情的急速下跌也让商家茫然失措、客户持币观望,国内各地的食糖批发市场上一时间出现了有价无市甚至无价无市的情况。开榨以来,国内糖市始终"暖意"融融,糖价一路走高。糖价由去年11月下旬开榨时的每吨3600元涨至12月中旬的4300元,今年1月下旬则突破了5000元大关。眼下,海南省食糖生产已接近尾声,糖价仍继续飙升。7日,海口食糖成交价每吨5500元,国内最高售价已飙升至每吨5750元,大部分销区售价均超过5400元。业界人士连呼想不到,海南省糖协有关负责人称,就海南而言,本榨季平均销售价比上榨季每吨增加1600元至1700元。 其次,国际糖市也是国内糖市的一个"风向标"。国际糖价一直居高不下,目前,国际原糖价已涨至每磅18.8美分左右,相当于每吨5900元人民币。而国际运费攀高使现货市场交易驻足不前,由于成本过高,一般贸易进口糖一时难以挤进国内市场,对国内糖市暂时不会构成威胁,从而拉动国内糖价走高。另外,国际油价持续走高也产生了连锁反应,因此刺激了对燃料酒精的需求。如占国际产糖量40%的巴西,为规避国际油价高涨对经济带来的冲击,将大批甘蔗原料转而生产酒精燃料,使国际白糖供应锐减。另据有关资料介绍,国际一些主要产糖国食糖减产也成定局
㈣ 我国糖类作物发展概况
在我国种植的主要糖料作物是甘蔗和甜菜两种。建国初期我国糖料总产量只有 283万吨。其中甘蔗和甜菜产量分别为 264万吨和19万吨。到1998年全国糖料总产量达到9790万吨,其中甘蔗和甜菜产量分别为8344万吨和1446万吨。分别比1949年增长33.6倍、30.6倍和75倍。从糖料生产历史来看,明显分为两个时期。受“以粮为纲”政策的影响,在1978年以前,虽然糖料总产水平有所提高,但增长速度不快,到1978年我国糖料产量只有2382万吨,仅比1949年增长7.4 倍,年均增长70万吨。1978年以后,由于土地承包政策的不断落实,农民有了充分种植自主权,我国糖料出现快速增长阶段,据统计,从1978年到1998年的二十年里全国糖料增加7400多万吨,年均增加370万吨,明显快于前三十年,尤其甘蔗产量增长速度更快,甘蔗生产已成为糖料增长的主要因素。据测算,人均占有糖料产量由1949年的5.2公斤,提高到1998年的78.8公斤。
㈤ 白糖2022年2023暴涨
期货引导:在国家进口政策的调控影响下,国内市场供需毕首码面没有特别大的矛盾,来自国内自身基本面的驱动力有限,市场趋势主要受外盘主导。不过,国内资源成本较高,下榨季国产糖成本依然难降;而进口糖方面,由于人民币的贬值、海运费较高,配额外进口成本也较高,目前若按 17 美分/磅的外盘价折配额外进口成本已达 5950-6000 元/吨了,这将限制郑糖向下的空间。原糖在外部宏观美元强势以及心新榨季供应充足的情况下限制原糖价涨幅,但是印度的出口政策和出口平价调节市场价格不太弱,毕竟原糖价格大幅下跌印度会缩减出口从而支撑糖价。在外盘期货总体震荡的局势下,国内期货价格很难出现大涨大跌,大概率维持区间震荡,对现货的引导作用减弱。
第二阶段就是榨季生产结束时间在5月份 ,白糖进入纯消费级阶段,进入夏季饮料备货阶段,需求量增大,会对价格起到支撑作用。但是刚刚结束的榨季糖厂目前库存量偏高,在此阶段巴西开榨增加是市场供应会一定程度拖累原糖价格从而渗透到过呢国内现货价格。此外国内食糖配额外进口许可发放带来进口额度增加市场供应。时间来第三季度这个阶段也是白糖价格最有机冲高的机会,库存降低、青黄不接、中秋节、等方面的利好因素。如果配额进口量的减少以及国内产量不足供应量短期紧张的局面和买涨不买跌的情绪的推动下,现货价格有手哪机会摸到6000元/吨。
总体预计2023年度白糖现货产区价格波动区间在5500-6000元/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