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产成本 » 产品入库怎么确定成本
扩展阅读
胰岛素用一月费用多少 2025-02-05 19:30:04
101中石油分校生源怎么样 2025-02-05 19:26:06

产品入库怎么确定成本

发布时间: 2023-09-06 07:51:09

❶ 产品完工入库后怎么算入库成本

产品完工入库时,需要先计算分配产品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制造费用,生产成本等,

制造费用分摊可按材料消耗或人工成本或实做工时或机器工时,某产品制造费用分配率 = 该产品消耗材料 / 本期材料消耗总额。某产品应分摊的制造费用 = 该产品制造费用分配率 × 本期制造费用总额。

借:生产成本

贷:制造费用

然后做商品入库的分录,其分录为,

借:库存商品—XX商品,

贷:生产成本。

❷ 商品库存成本怎么计算

商品库存成本=订货成本+购入成本+库存持有成本+缺货成本+物流成本。

库存成本是在整个库存过程中所发生的全部费用。包括:

(1)订货成本。

(2)购入成本,即用于购买或生产该产品所支出的费用,与购买量或生产量有关。

(3)库存持有成本,即为保持存货而发生的成本,通常指货物从入库到出库期间所发生的成本。

(4)缺货成本。

(5)物流成本,即货物从供应商处运到仓库,以及从仓库运到用户手中所需的成本,也可合并到前述的(1)与(2)中。

(2)产品入库怎么确定成本扩展阅读

随库存量增加而上升的费用:

(1) 资金成本。库存资源本身有价值,占用了资金。这些资金本可以用于其它活动来创造新的价值,库存使这部分资金闲置起来,造成机会损失。

(2) 仓储空间费用。要维持库存必须建造仓库、配备设备,还有供暖、照明、修理、保管等开支。这是维持仓储空间的费用。

(3) 物品变质和陈旧。在闲置过程中,物品会发生变质和陈旧,如金属生锈,药品过时,油漆褪色,鲜货变质。

(4) 税收和保险。

随库存量增加而下降的费用:

(1)订货费。订货费与发出订单活动和收货活动有关,包括评判要价、谈判、准备订单、通讯、收货检查等,它一般与订货次数有关,而与一次订多少无关。

(2)调整准备费(Setup cost)。加工零件一般需要准备图纸、工艺和工具,需要调整机床、安装工艺装备。这些活动需要的费用。如果花费一次调整准备费,多加工一些零件,则分摊在每个零件上的调整准备费就少。但扩大加工批量会增加库存。

(3)购买费和加工费。采购或加工的批量大,可能会有价格折扣。

(4)生产管理费。加工批量大,为每批工件做出安排的工作量就会少。

(5)缺货损失费。批量大则发生缺货的情况就少,缺货损失就少。

❸ 原材料购入时暂估入库,那成本怎么算

暂估根据入库单据入帐;因为没有发票预估的不要做应交增值税;当月购进,当月领用,但当月没开发票,那计算产品成本,按进货合同、计划单价等取单价;帐按入库单据预估入帐,计算产品成本,按进货合同、计划单价等取单价。

但是,如果本月同类商品,既无月初结存,又无购销业务发生的,或者企业并汪是使用个别计价法计算存货的发出成本的,或者暂估成本与实际成本之间的差额巨大的话,则该暂估成本与实际成本之间的差额(包括及其连带影响的其他存货成本),应当调整并转入销售成本。

(3)产品入库怎么确定成本扩展阅读:

《企业会计制度》中没有提到要暂估增值税,这是因为企业只有在取得增值税进项发票时,才算取得了这种抵扣销项增值税的权利。在此之前,权利并未取得,企业的负债当然也就没有这部分增值税。

但这样做的缺点是应付账款户不能准确反映外欠款的金额袜弯,而多数企业财务管理方面需要准确反映与客户的往来,为此实务中暂估入账时有将绝好仔增值税金额暂估在应付账款金额内的做法。暂估入账包含增值税的做法有:

1、将暂估的增值税放在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金中核算,发票到时作红字冲销。

2、设专门的待抵扣税金户反映;

3、在其他应收款——暂估进项税金核算等。

❹ 入库的成本怎么计算

确定出每一种产品的总成本,然后用每一种产品的总成本/每种产品的产量。入库成本就是库存商品的生产成本或者购货成本,以及能够归属于入库产品达到入库前状态的直接成本,如运输途中的搬运费、储存费等。材料入库成本的五种实际计价在系统可以自动完成,它们的核算过程是通过单据的记账功能实现的。记账后,系统将所输入的入库单据登记存货明细账。
成本核算
成本核算是指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按照一定的对象进行分配和归集,以计算总成本和单位成本。成本核算通常以会计核算为基础,以货币为计算单位。成本核算是成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企业的成本预测和企业的经营决策等存在直接影响。进行成本核算,首先审核生产经营管理费用,看其已否发生,是否应当发生,已发生的是否应当计入产品成本,实现对生产经营管理费用和产品成本直接的管理和控制。其次对已发生的费用按照用途进行分配和归集,计算各种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为成本管理提供真实的成本资料。
【库存商品的成本】
1、购入的存货,其成本包括:买价、运杂费(包括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包装费、仓储费等)、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包括挑选整理中发生的工、费支出和挑选整理过程中所发生的数量损耗、并扣除回收的下脚废料价值)以及按规定应计入成本的税费和其他费用。
2、自制的存货,包括自制原材料、自制包装物、自制低值易耗品、自制半成品及库存商品等,其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等的各项实际支出。
3、委托外单位加工完成的存货,包括加工后的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半成品、产成品等,其成本包括实际耗用的原材料或者半成品、加工费、装卸费、保险费、委托加工的往返运输费等费用以及按规定应计入成本的税费。

❺ 怎么准确计算产品成本

问题一:怎样准确的核算成本 35分 产品成本准确的核算,其实不是财务一个部门的事情,是一个企业管理水平的体现。要准确的计算工厂的生产成本,必须要有一整套的较完整科学的计算方法,就象你提到的原材料采购入仓问题,采购资金出去,回来的原材料在数量,质量方面都欠缺严谨科学谨慎的验收制度把关,而光靠月末的仓库盘点来解决原材料的实际投入情况,算出的原材料成本可想而知:本身就存在许多漏洞,因此要成本准确几乎是不大可能的事情,所以给你提供一个准确计算成本的方法;
即企业要建立建全的管理制度:
一、数据基础条件
1、采购价格必须准确,尽量少的采购估价;
2、PBOM必须准确;
3、工艺工时必须准确;
二、组织机构保障
1、成本在企业地位的确定;是总经理主管、还是财务总监主管。
2、设置了完善的成本核算的组织机构;
3、配备专业成本管理人员;
三、核算基础
1、建立完善的材料收发、消耗管理;
2、建立核算逻辑和方法必须适合现企业管理水平;如:定额法、标准成本法等。
3、建立合理合法的账务流程;
四、过程控制
1、建立存货管理制度;
2、建立完善的单据,信息流;
3、关键节点设置必要的审核;
4、建立完善的成本指标奖罚制度;

问题二:如何准确计算企业产品成本的论文 详谈吧 。我这里有浅析中小企业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题的目的和意义,

问题三:如何准确计算员工成本? 个人所得税不对,是你们代扣代缴的,实际负担人是员工,不能算是你们的成本。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税前工资=税后工资+个税,所以,你懂的,重复了。
把个税删了,剩下的基本全了,可以了。

问题四:产品成本该怎么计算啊? 不同的企业,其生产过程有不同的特点,其成本管理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这对成本计算的具体方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也就是说,只有根据企业生产的特点和成本管理的不同要求,选择不同的成本计算方法,才能正确地计算产品成本。
《产品成本计算方法》见链接
ke.so/doc/5376944

问题五:产品成本比例是怎样计算的 单一产品的产品成本比例应该是成本项目中主要原料、辅助材料、燃料及动力、工资及福利、制造费用等占产品总成本的比例,先按费用性质分别归集入各成本项目,分别用成本中一个成本项目的当月发生额合计除当月总成本合计,就得出一个成本比例。多品种产品成本,除按直接费用直接归集入各成本项目外,有些费用要根据各种产品的产量比重进行分配,分别计入每种产品的成本项目,这里的比例有胆个:1.每种产品成本占企业总成本的比例,即各品种产品成本与企业总成本之比得出产品成本比例尺;2.每种品种产品成本项目占该品种产品成本总额的比例,计算方法同单一产品。

问题六:怎么计算产成品和在产品的成本的摊销 没听说过完工产品和在产品成本要摊销的。
成本核算中,需要按成本性态分成几个项目
比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
多产品生产时,将三个成本项目分配到各产品后,需要按该产品的完工和在产再做一次分配
一般情况下按约当产量法进行分配,简单的说,就是按月末在产品完工程度折算成完工产品数量,计算出单个完工产品成本(注意各项目不同,完工程度是不同的),然后将在产品折算的产品数量乘这个单位成本,得到 在产品成本,再用该产品总成本减去在产品成本,得到完工产品成本,然后将完工产品成本结转进库存商品即可。

问题七:实际工作中 制造业一般怎么计算没完工的产品成本 企业成本核算的要求和一般程序一、成本核算的要求在成本核算工作中,应遵循以下各项要求。(一)算管结合,算为管用。算管结合,算为管用就是成本核算应当与加强企业经营管理相结合,所提供的成本信息应当满足企业经营管理和决策的需要。(二)正确划分各种费用界限为了正确地进行成本核算,正确地计算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必须正确划分以下五个方面的费用界限。1.正确划分应否计入生产费用、期间费用的界限2.正确划分生产费用与期间费用的界限3.正确划分各月份的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界限4.正确划分各种产品的生产费用界限5.正确划分完工产品与在产品的生产费用界限以上五个方面费用界限的划分过程,也就是产品生产成本的计算和各项期间费用的归集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应贯彻受益原则,即何者受益何者负担费用,何时受益何时负担费用;负担费用的多少应与受益程度的大小成正比。(三)正确确定财产物资的计价和价值结转方法企业财产物资计价和价值结转方法主要包括:固定资产原值的计算方法、折旧方法、折旧率的种类和高低,固定资产修理费用是否采用待摊或预提方法以及摊提期限的长短;固定资产与低值易耗品的划分标准;材料成本的组成内容、材料按实际成本进行核算时发出材料单位成本的计算方法、材料按计划成本进行核算时材料成本差异率的种类、采用分类差异时材料类距的大小等;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价值的摊销方法、摊销率的高低及摊销期限的长短等。为了正确计算成本,对于各种财产物资的计价和价值的结转,应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各种方法一经确定,应保持相对稳定,不能随意改变,以保证成本信息的可比性。(四)做好各项基础工作1.做好定额的制定和修订工作2.建立和健全材料物资的计量、收发、领退和盘点制度3.建立和健全原始记录工作4.做好厂内计划价格的制定和修订工作(五)适应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采用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二、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的分类生产费用可以按不同的标准分类,其中最基本的是按生产费用的经济内容和经济用途的分类。(一)生产费用按经济内容分类产品的生产过程,也是物化劳动(包括劳动对象和劳动手段)和活劳动的耗费过程。因而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生产费用,按其经济内容分类,可划归为劳动对象方面的费用、劳动手段方面的费用和活劳动方面的费用三大类。生产费用按照经济内容分类,就是在这一划分的基础上,将生产费用划分为若干要素费用。1.材料费用。2.燃料费用。3.外购动力费用。4.工资费用。5.提取的职工福利费。6.折旧费。7.其他生产费用。(二)生产费用按经济用途分类工业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发生的费用,首先可以分为计入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和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期间费用两类。1.生产费用按经济用途的分类为具体反映计入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的各种用途,提 *** 品成本构成情况的资料,还应将其进一步划分为若干个项目,即产品生产成本项目(简称产品成本项目或成本项目)。工业企业一般应设置以下几个成本项目:(1)原材料,也称直接材料。(2)燃料及动力,也称直接燃料及动力。(3)工资及福利费,也称直接人工。(4)制造费用。企业可根据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对上述成本项目做适当调整。对于管理上需要单独反映、控制和考核的费用,以及产品成本中比重较大的费用,应专设成本项目;否则,为了简化核算,不必专设成本项目。2.期间费用按经济用途的分类工业企业的期间费用按照经济用途可分为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三)生产费用按计入产品成本......>>

问题八:怎样核算销售成本准确 (一)先进先出法 先进先出法是假定按最早购入的商品进价作为出售或发出商品成本的一种方法,即先购入先销售。因此,每次发出的商品都假定是库存最久的存货,期末库存则是最近购入的商品。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先入库必须先发出的商品,如易变质的鲜活商品。根据A商品明细账资料,7月份的商品销售成本计算如下:月内销售数量为1 300包,按先进先出法计算为:(400×2.00)+(300×2.20)+(200×2.40)+(400×2.60)=2 980(元)期末库存商品金额=200×2.80=560(元)采用先进先出法计算商品销售成本,可以逐笔结转,不需计算商品单价,但工作量较大,如购进批次多,而单价又各异,则计算工作较为复杂,一般适用于经营品种简单的企业。(二)加权平均法加权平均法是以每种商品库存数量和金额计算出加权平均单价,再以平均单价乘以销售数量和期末库存金额的一种方法。其计算公式为:加权平均单价=(期初库存金额+本期购入金额)/(期初库存数量+本期购入数量)本期商品销售成本=本期销售数量×加权平均单价期末库存金额=期末库存数量×加权平均单价[例]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商品销售成本。加权平均单价=(800+660+480+1040+560)/(400+300+200+400+200)
=3540/1500=2.36(元)本期商品销售成本=1 300×2.36=3 068(元)期末库存商品金额=200×2.36=472(元)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的商品销售成本比较均衡,计算结果亦较准确,但工作量较大,一般适用于经营品种较少,前后进价相差幅度较大的商品。(三)移动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是在每次购入商品以后,根据库存数量及总成本算出新的平均单位成本的一种方法。其计算公式如下:移动加权平均单价=(结存金额+购进金额)/(结存数量+购进数量[例]用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商品销售成本。7月4日进货后平均单价=(800+660)/(400+300)=2.09(元)7月7日进货后平均单价=(1460+480)/(700+200)=2.16(元)7月19日进货后平均单价=(1184+1040)/(550+400)=2.34(元)7月21日进货后平均单价=(2223+560)/(950+200)=2.42(元)本月各次销售商品成本按销售时的加权平均单价计算如下:7月13日商品销售成本=350×2.16=756(元)7月26日商品销售成本=500×2.42=1 210(元)7月30日商品销售成本=450×2.42=1 089(元)本月商品销售成本合计1 300(包) 3 055(元)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商品销售成本比较均衡,但也存在企业经营商品品种多,每月进销业务频繁时计算工作量较大的问题。一般适用于品种简单,前后进货单价相差幅度较大的商品。(四)个别计价法个别计价法是以每一批商品的实际进价作为计算销售成本的一种方法。其计算公式如下:每批商品销售成本=每批商品销售数量×该批商品实际进货单价采用个别计价法,会计部门应按进货批次设置商品明细账;业务部门应在发货单上注明进货批次;仓库部门应按进货批次分别堆放商品。这种方法便于逐笔结转商品销售成本,计算比较正确,但工作量较大,适用于直运商品和进货批次少、销售能分清进货批次的商品。(五)后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是按照每一......>>

问题九:为了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应该正确划分的费用界限是( )。 为了正确地进行成本核算,正确地计算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必须正确划分以下五个方面的费用界限:
1.正确划分应否计入生产费用、期间费用的界限;
2.正确划分生产费用与期间费用的界限
3.正确划分各月份的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界限
4.正确划分各种产品的生产费用界限
5.正确划分完工产品与在产品的生产费用界限
期间费用是指企业本期发生的、不能直接或间接归入营业成本,而是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各项费用,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等
因此,选BCD

❻ 库存商品成本怎么算

根据生产成本账户核算的总成本,然后,再根据自己企业的生产特点,到月末确认完工产品数量和在产品数量,采用一定的分配方法,将生产成本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这样,就可以计算出产成品的单位成本。商品库存成本的计算方法一般有八种,分别是:移动平均法、全月平均法、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个别计价法、计划成本法、毛利率法、零售价法。
1、先进先出法先进先出法是指以先购入的存货应先发出(销售或耗用)这样一种存货实物流转假设为前提,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的一种方法。先进先出法是指根据先购进的存货先发出的成本流转假设对存货的发出和结存进行计价的方法。在通货膨胀情况下,先进先出法会虚增利润,增加企业的税收负担,不利于企业资本保全。
2、个别认定法逐一辨认各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所属的购进批别或生产批别,分别按其购入或生产时所确定的单位成本计算各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的成本。对于不能替代使用的存货、为特定项目专门购入或制造的存货,通常采用个别认定法确定发出存货的成本。
拓展资料:移动加权平均法采用这种方法的特点是:每进一次材料,如果收入材料的实际单位成本与库存材料的实际平均成本不一致,就要计算一次平均成本;然后按平均成本在领料凭证上标价。
法律依据:《企业会计准则》中对库存商品会计处理要求如下:本科目核算企业库存的各种商品的实际成本(或进价)或计划成本(或售价),包括库存产成品、外购商品、存放在门市部准备出售的商品、发出展览的商品以及寄存在外的商品等。

❼ 如何确定存货的入库成本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各种存货发出时,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使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个别计价法等方法确定其实际成本。”
1、先进先出法
先进先出法是假定先收到的存货先发出或先收到的存货先耗用,并根据这种假定的存货流转次序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进行计价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先购入的存货成本在后购入存货成缓神本之前转出,据此确定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的成本。具体方法是:收入存货时,逐笔登记收入存货的数量、单价和金额;发出存货时,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逐笔登记存货的发出成本和结存金额。先进先出法可以随时结转存货发出成本,但较繁琐;如果存货收发业务较多、且存货单价不稳定时,其工作量较大。在物价持续上升时,期末存货成本接近于市价,而发出成本偏低,会高估企业当期利润和库存存货价值;反之,会低估企业存货价值和当期利润。
2、加权平均法
加权平均法是根据期初存货结余和本期收入存货的数量及进价成本,期末一次计算存货的本月加权平均单价,作为计算本期发出存货成本和期末结存价值的单价,以求得本期发出存货成本和结存存货价值的一种方法。
3、移动加权平均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指每次收货后,立即根据库存存货数量和总成本,计算出新的平均单价或成本的1种方法。计算公式:库存原有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次进货的实际成本原有库存存货数量+本次进货数量本次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次发出存货的数量×本次发货前存货的单位成本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的数量×本月月末存货单位成本采用移动平均薯戚法能够使企业管理当局及时了解存货的结存情况,计算的平均单位成本以及发出和结存的存货成本比较客观。但由于每次收货都要计算一次平均单价,计算工作量较大,对收发货较频繁的企业不适用。
4、个别计价法
个别计价法是以每次(批)收入存货的实际成本作为计算各该次(批)发扰手亏出存货成本的依据。即:每次(批)存货发出成本=该次(批)存货发出数量X该次(批)存货实际收入的单位成本除上述计价法外,还有计划成本法、毛利率法、售价金额核算法等,但前五种方法属于企业按实际成本计价的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存货期末计价通常是以实际成本确定。但是.除了这种方法外.还有一较为广泛的方法——成本(实际成本)与可变现净值两者之中较低者计价的方法。个别计价法亦称个别认定法、具体辨认法、分批实际法,采用这一方法是假设存货具体项目的实物流转与成本流转相一致,按照各种存货逐一辨认各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所属的购进批别或生产批别,分别按其购入或生产时所确定的单位成本计算各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成本的方法。在这种方法下,是把每一种存货的实际成本作为计算发出存货成本和期末存货成本的基础。个别计价法的成本计算准确,符合实际情况,但在存货收发频繁情况下,其发出成本分辨的工作量较大。因此,这种方法适用于一般不能替代使用的存货、为特定项目专门购入或制造的存货以及提供的劳务,如珠宝、名画等贵重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