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进项转出时,账面成本还原的问题
进项转出时,账面成本还原的问题
开具农产品收购发票的货物,
农产品进价-农产品进价*13%=账面成本
换算后:
农产品进价=账面成本/(1-13%)
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货物,
不含税价(账面价)*适用税率=进项税额
所以,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货物转出进项税,直接用:
不含税价(即账面价)*适用税率(17%或13%)
综上所述,开具农产品收购发票的,进项转出时,需要用账面成本除以(1-13%)进行还原,而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进项税转出时,直接用账面价乘以适用税率(17%或13%)
为什么要将农产品账面成本还原成计算进项税时的基数
根据增值税相关规定,对于农产品是以发票票面金额直接乘以13%计算进项税额的,实际记入收购成本的是收购金额*(1-13%)计算得出的资料,也就是收购金额-进项税额后的资料。所以,入帐的资料是两个资料差,所以要还原。
账面成本,是指在账面登记的成本,它包括账面记录的产品生产的实际成本,也指一项资产账面上反映的获取成本。
成本还原的概念
所谓成本还原(Cost Recovery),就是将产成品耗用各步骤半成品的综合成本,逐步分解还原为原来的成本专案。成本还原的方法是从最后步骤开始,将其耗用上步骤半成品的综合成本逐步分解,还原为原来的成本专案。
原因:
1、为了弥补在成本核算综合结转法不能反映完工产品成本构成的原始专案的矛盾,要进行成本还原,将“自制半成品”或“原材料”综合专案分解为以原始成本专案反映的成本。
2、综合结转法是指上步骤半成品成本转给下步骤时,用“自制半成品”或“原材料”等综合成本专案在成本计算单中反映。即当下步骤耗用上步骤半成品时,将其成本综合计入“自制半成品”或“原材料'专案内,而不考虑上步骤半成品成本的原始构成。这种方法,既简便易懂,又能分别反映各步骤耗用的半成品及本身发生的费用。但它不能反映完工产品成本构成的原始专案。在编制成本报表时,必须进行成本还原。
方法1
按半成品各成本专案占全部成本的比重还原
它是根据产成品耗用上步骤半成品的成本乘以还原分配率计算半成品成本还原的方法。其成本还原的计算程式如下:
①计算成本还原分配率。这里的成本还原分配率是指各步骤完工产品成本构成,即各成本专案占全部成本的比重。其计算公式如下:
还原分配率: 上步骤完工半成品各成本专案的金额/上步骤完工半成品各成本合计×100%
②将半成品的综合成本进行分解。分解的方法是用产成品成本中半成品的综合成本乘以上一步骤生产的该种半成品的各成本专案的比重。其计算公式如下:
半成品成本还原=产成品耗用上步骤半成品的成本×还原分配率
③计算还原后成本。还原后成本是根据还原前成本加上半成品成本还原计算的,其计算公式如下:
还原后产品成本=还原前产品成本+半成品成本还原
④如果成本计算有两个以上的步骤,第一次成本还原后,还有未还原的半成品成本,乘以前一步骤该种半成品的各个成本专案的比重。后面的还原步骤和方法同上,直到还原到第一步骤为止,才能将本成品成本还原为原来的成本专案。
方法2
按各步骤耗用半成品的总成本占上一步骤完工半成品总成本的比重还原。
这种方法是将产成品耗用上一步骤半成品的综合成本,按所生产这种半成品成本结构进行还原。采用这种方法进行成本还原的计算程式如下:
①计算成本还原分配率,它是指产成品成本中半成品成本占上一步骤所产该种半成品总成本的比重,其计算公式如下:
成本还原分配率=产成品耗用上步骤半成品成本合计/生产该种半成品成本合计×100%
②计算半成品成本还原,它是用成本还原分配率乘以生产该种半成品成本专案的金额,其计算公式如下:
半成品成本还原=成本还原分配率×生产该种半成品成本专案金额
③计算还原后产品成本,它是用还原前产品成本加上半成品成本还原计算的,其计算公式如下:
还原后产品成本=还原前产品成本+半成品成本还原
④如果成本计算需经两个以上的步骤,则需重复①至③步骤进行再次的还原,直至还原到第一步骤为止。
成本还原的方法
方法1
按半成品各成本专案占全部成本的比重还原
它是根据产成品耗用上步骤半成品的成本乘以还原分配率计算半成品成本还原的方法。其成本还原的计算程式如下:
①计算成本还原分配率。这里的成本还原分配率是指各步骤完工产品成本构成,即各成本专案占全部成本的比重。其计算公式如下:
还原分配率: 上步骤完工半成品各成本专案的金额/上步骤完工半成品各成本合计×100%
②将半成品的综合成本进行分解。分解的方法是用产成品成本中半成品的综合成本乘以上一步骤生产的该种半成品的各成本专案的比重。其计算公式如下:
半成品成本还原=产成品耗用上步骤半成品的成本×还原分配率
③计算还原后成本。还原后成本是根据还原前成本加上半成品成本还原计算的,其计算公式如下:
还原后产品成本=还原前产品成本+半成品成本还原
④如果成本计算有两个以上的步骤,第一次成本还原后,还有未还原的半成品成本,乘以前一步骤该种半成品的各个成本专案的比重。后面的还原步骤和方法同上,直到还原到第一步骤为止,才能将本成品成本还原为原来的成本专案。
方法2
按各步骤耗用半成品的总成本占上一步骤完工半成品总成本的比重还原。
这种方法是将产成品耗用上一步骤半成品的综合成本,按所生产这种半成品成本结构进行还原。采用这种方法进行成本还原的计算程式如下:
①计算成本还原分配率,它是指产成品成本中半成品成本占上一步骤所产该种半成品总成本的比重,其计算公式如下:
成本还原分配率=产成品耗用上步骤半成品成本合计/生产该种半成品成本合计×100%
②计算半成品成本还原,它是用成本还原分配率乘以生产该种半成品成本专案的金额,其计算公式如下:
半成品成本还原=成本还原分配率×生产该种半成品成本专案金额
③计算还原后产品成本,它是用还原前产品成本加上半成品成本还原计算的,其计算公式如下:
还原后产品成本=还原前产品成本+半成品成本还原
④如果成本计算需经两个以上的步骤,则需重复①至③步骤进行再次的还原,直至还原到第一步骤为止。
简述成本还原的过程?
所谓成本还原,就是将产成品耗用各步骤半成品的综合成本,逐步分解还原为原来的成本专案。成本还原的方法是从最后步骤开始,将其耗用上步骤半成品的综合成本逐步分解,还原为原来的成本专案。
成本还原的方法
1、按半成品各成本专案占全部成本的比重还原
它是根据本月产成品耗用上步骤半成品的成本乘以还原分配率计算半成品成本还原的方法。其成本还原的计算程式如下:
①计算成本还原分配率。这里的成本还原分配率是指各步骤完工产品成本构成,即各成本专案占全部成本的比重。其计算公式如下:
还原分配率: 上步骤完工半成品个成本专案的金额/上步骤完工半成品个成本合计×100%
②将半成品的综合成本进行分解。分解的方法是用产成品成本中半成品的综合成本乘以上一步骤生产的该种半成品的各成本专案的比重。其计算公式如下:
半成品成本还原=本月产成品耗用上步骤半成品的成本×还原分配率
③计算还原后成本。还原后成本是根据还原前成本加上半成品成本还原计算的,其计算公式如下:
还原后产品成本=还原前产品成本+半成品成本还原
④如果成本计算有两个以上的步骤,第一次成本还原后,还有未还原的半成品成本,乘以前一步骤该种半成品的各个成本专案的比重。后面的还原步骤和方法同上,直到还原到第一步骤为止,才能将本成品成本还原为原来的成本专案。
2、按各步骤耗用半成品的总成本占上一步骤完工半成品总成本的比重还原。
这种方法是将本月产成品耗用上一步骤半成品的综合成本,按本月所生产这种半成品成本结构进行还原。采用这种方法进行成本还原的计算程式如下:
①计算成本还原分配率,它是指产成品成本中半成品成本占上一步骤所产该种半成品总成本的比重,其计算公式如下:
成本还原分配率=本月产成品耗用上步骤半成品成本合计/本月生产该种半成品成本合计×100%
②计算半成品成本还原,它是用成本还原分配率乘以本月生产该种半成品成本专案的金额,其计算公式如下:
半成品成本还原=成本还原分配率×本月生产该种半成品成本专案金额
③计算还原后产品成本,它是用还原前产品成本加上半成品成本还原计算的,其计算公式如下:
还原后产品成本=还原前产品成本+半成品成本还原
④如果成本计算需经两个以上的步骤,则需重复①至③步骤进行再次的还原,直至还原到第一步骤为止。
成本还原的必要性
成本还原是把半成品中的原材料、人工、制造费等还原成本来的面貌,主要作用还是在于能够正确的分析产品中各项成本专案的构成。
成本还原的基本原理
应该是在多步骤加工的企业,计算完工产品成本时,把外购材料的成本还原。
最终的出厂产品成本的资料分为--外购材料的成本+本企业投入的加工费用。。
怎样进行成本还原?还原的物件是什么?
成本还原,必须确认两个要素:一是还原物件——完工产品成本中所含上步骤转入半成品成本;二是还原基数或标准——上步骤所产半成品总成本或单位成本及其各成本专案的成本。有了这两个指标,就能进行成本还原了。传统成本还原方法是:从最后一个步骤向前推算,将其耗用上步骤半成品的综合成本,按上步骤本期完工半成品成本专案的构成比例,逐步分解还原为原始成本专案,然后将各步骤中相同成本专案的金额相加,得到按原始成本专案反映的产品成本。
成本还原的标准是什么
谓成本还原(Cost Recovery),就是将产成品耗用各步骤半成品的综合成本,逐步分解还原为原来的成本专案。成本还原的方法是从最后步骤开始,将其耗用上步骤半成品的综合成本逐步分解,还原为原来的成本专案。
成本还原的方法
方法1:
按半成品各成本专案占全部成本的比重还原 它是根据本月产成品耗用上步骤半成品的成本乘以还原分配率计算半成品成本还原的方法。其成本还原的计算程式如下: ①计算成本还原分配率。这里的成本还原分配率是指各步骤完工产品成本构成,即各成本专案占全部成本的比重。其计算公式如下: 还原分配率: 上步骤完工半成品个成本专案的金额/上步骤完工半成品个成本合计×100% ②将半成品的综合成本进行分解。分解的方法是用产成品成本中半成品的综合成本乘以上一步骤生产的该种半成品的各成本专案的比重。其计算公式如下: 半成品成本还原=本月产成品耗用上步骤半成品的成本×还原分配率 ③计算还原后成本。还原后成本是根据还原前成本加上半成品成本还原计算的,其计算公式如下: 还原后产品成本=还原前产品成本+半成品成本还原 ④如果成本计算有两个以上的步骤,第一次成本还原后,还有未还原的半成品成本,乘以前一步骤该种半成品的各个成本专案的比重。后面的还原步骤和方法同上,直到还原到第一步骤为止,才能将本成品成本还原为原来的成本专案。
方法2:
按各步骤耗用半成品的总成本占上一步骤完工半成品总成本的比重还原。 这种方法是将本月产成品耗用上一步骤半成品的综合成本,按本月所生产这种半成品成本结构进行还原。采用这种方法进行成本还原的计算程式如下: ①计算成本还原分配率,它是指产成品成本中半成品成本占上一步骤所产该种半成品总成本的比重,其计算公式如下: 成本还原分配率=本月产成品耗用上步骤半成品成本合计/本月生产该种半成品成本合计×100% ②计算半成品成本还原,它是用成本还原分配率乘以本月生产该种半成品成本专案的金额,其计算公式如下: 半成品成本还原=成本还原分配率×本月生产该种半成品成本专案金额 ③计算还原后产品成本,它是用还原前产品成本加上半成品成本还原计算的,其计算公式如下: 还原后产品成本=还原前产品成本+半成品成本还原 ④如果成本计算需经两个以上的步骤,则需重复①至③步骤进行再次的还原,直至还原到第一步骤为止。
B. 上月向农民收购的小米因保管不善霉烂,账面成本4477.27元(含运费127.27)。 算进项税额转出,怎么算
小米需要转出进项税:(4477.27-127.27)/(1-13%)X13%=650元,运费部分:127.27X11%=14元。
C. 进项转出时,账面成本还原的问题
开具农产品收购发票的货物,纳孙农产品进价-农产品进价*13%=账面成本换算后:农产品进价=账面成本/(1-13%)。
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货物,不含税价(账面价)*适用税率=进项税额,所以,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货物转出进项税,直接用:不含税价(即账面价)*适用税率(17%或13%)。
综上所述,开具农产品收购发票的,进项转出时,需要用账面成本除以(1-13%)进行还原,而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进项税转出时,直接用账面价乘以适用税率(17%或13%)。
1、正常的购进材料:
借:材料采购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应付帐款
2、由于发票过期,不能抵扣,要做进项税额转出处理:
借:材料采购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3)进项税额转出时账面成本怎么算扩展阅读
企业进项税额转出除了要正确计算外,还要顾及如何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设备、器具扣除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执行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8年第46号)规定,企业在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间新购进的设备、器具,单位价值不超过500万元的,允许一次性计入当期成本洞友链费用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不再分年度计算折旧。
文件所称设备、器具,指除房屋、建筑物以外的固定资产;所称购进,包括以货币形式购进或自行建造,其中以货币形式购进的固定资产包括购进使用过的固定资产;以货币形式购进的固定资产,以购买价款和支付的相关税费,以及直接归属于使该资产达到预定用途发生的其他支出,来确定单位价值。
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以竣工结算前发生的支出来确定单位价值。因此,符合规定,购进设备金额及改变用途后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可以选择一次性计入当期成本费用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但E设备因为接受投资取得,告野不符合税法规定,不能享受该政策。
D. 进项税额转出怎么计算会计分录怎么做
进项税额转出如何计算?
所谓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是将那些按税法规定不能抵扣,但购进时已作抵扣的进项税额如数转出,在数额上是一进一出,进出相等。那么进项税额转出如何计算呢?一起跟小K往下看吧!
1.有关政策规定。能够准确计算企业原抵扣进项税额的,按原抵扣进项税额结转进项税额转出;无法准确确定进项税额的,一律按当期实际成本计算结转应该转出的进项税额。所谓实际成本包括进价、运费、保险费及其它有关费用。
2.进项税额转出的计算
(1)若原外购货物全部成本据按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了进项税额,则按需要转出进项税额的外购货物账面成本乘以外购货物适用增值税税率计算转出。
(2)若原外购货物全部成本按支付价款乘抵扣率抵扣了进项税额,则按据需转出进项税额的外购货物的账面成本&pide;(1-抵扣率)×抵扣率计算转出。
(3)若原外购货物是根据多种凭证抵扣的进项税额,为了最大限度的体现公平,可以需转出进项税额的外购货物的账面成本×综合抵扣率计算结转进项税额转出。
其中综合抵扣率=本期外购货物全部进项税额&pide;本期外购货物全部成本×100%
(4)在产品、产成品发生非正常损失,可按以下办法计算结转进项税额转出。
非正常损失的在产品或产成品成本×(本期在产品、产成品当中外购货物成本&pide;本期在产品、产成品全部成本)×外购货物或应税劳务综合抵扣率
(5)兼营免税项目或非应税项目(不包括固定资产在建工程)而无法明确划分不得抵扣进项税额的,可按以下办法计算结转进项税额转出。
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当期全部进项税额×(当期免税项目销售额、非应税项目营业额合计&pide;当期全部销售额、营业额合计)
(6)外商投资企业兼营出口与内销,不能单独核算或划分不清出口货物进项税额的,可按以下办法计算结转进项税额转出。
出口货物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当期全部进项税额×(当期出口免税货物销售额&pide;当期全部销售额)
(7)因购买货物而从销售方取得的各种形式的返还资金,可按以下办法计算应冲减的进项税额。
当期应冲减的进项税额=当期取得的返还资金×所购货物适用增值税税率
(三)进项税额及进项税额转出的检查及处理
1.严格审核抵扣进项税额的原始凭证。
若企业将不符合规定的原始凭证作为抵扣进项税额的依据,则应做以下账务调整:
借:原材料等(或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贷:应交税金——增值税检查调整
2.通过对“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等账户的贷方摘要栏进行检查发现问题。
具体办法是检查上述账户贷方摘要栏,追查企业外购材料的用途,明确企业是否存在非生产、销售用料,并与”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贷方进项税额转出栏相核对,确定企业账面是否已经结转进项税额转出,转出金额是否正确。
所谓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是将那些按税法规定不能抵扣,但购进时已作抵扣的进项税额如数转出,在数额上是一进一出,进出相等。那么进项税额转出如何计算呢?一起跟小K往下看吧!
1.有关政策规定。能够准确计算企业原抵扣进项税额的,按原抵扣进项税额结转进项税额转出;无法准确确定进项税额的,一律按当期实际成本计算结转应该转出的进项税额。所谓实际成本包括进价、运费、保险费及其它有关费用。
2.进项税额转出的计算
(1)若原外购货物全部成本据按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了进项税额,则按需要转出进项税额的外购货物账面成本乘以外购货物适用增值税税率计算转出。
(2)若原外购货物全部成本按支付价款乘抵扣率抵扣了进项税额,则按据需转出进项税额的外购货物的账面成本&pide;(1-抵扣率)×抵扣率计算转出。
(3)若原外购货物是根据多种凭证抵扣的进项税额,为了最大限度的体现公平,可以需转出进项税额的外购货物的账面成本×综合抵扣率计算结转进项税额转出。
其中综合抵扣率=本期外购货物全部进项税额&pide;本期外购货物全部成本×100%
(4)在产品、产成品发生非正常损失,可按以下办法计算结转进项税额转出。
非正常损失的在产品或产成品成本×(本期在产品、产成品当中外购货物成本&pide;本期在产品、产成品全部成本)×外购货物或应税劳务综合抵扣率
(5)兼营免税项目或非应税项目(不包括固定资产在建工程)而无法明确划分不得抵扣进项税额的,可按以下办法计算结转进项税额转出。
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当期全部进项税额×(当期免税项目销售额、非应税项目营业额合计&pide;当期全部销售额、营业额合计)
(6)外商投资企业兼营出口与内销,不能单独核算或划分不清出口货物进项税额的,可按以下办法计算结转进项税额转出。
出口货物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当期全部进项税额×(当期出口免税货物销售额&pide;当期全部销售额)
(7)因购买货物而从销售方取得的各种形式的返还资金,可按以下办法计算应冲减的进项税额。
当期应冲减的进项税额=当期取得的返还资金×所购货物适用增值税税率
(三)进项税额及进项税额转出的检查及处理
1.严格审核抵扣进项税额的原始凭证。
若企业将不符合规定的原始凭证作为抵扣进项税额的依据,则应做以下账务调整:
借:原材料等(或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贷:应交税金——增值税检查调整
2.通过对“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等账户的贷方摘要栏进行检查发现问题。
具体办法是检查上述账户贷方摘要栏,追查企业外购材料的用途,明确企业是否存在非生产、销售用料,并与”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贷方进项税额转出栏相核对,确定企业账面是否已经结转进项税额转出,转出金额是否正确。
E. 进项税如何转出,如何做帐务处理
进项税转出怎样做账务处理?
我国增值税实行进项税额抵扣制度,但企业购进的货物发生非正常损失(非经营性损失),以及将购进货物改变用途,其抵扣的进项税额应通过“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科目转入有关科目,不予以抵扣。小编整理了进项税额转出的账务处理是什么?
1.不做纳税调整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殖税-已交税金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殖税-进项税额转出
补缴税金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殖税-进项税额转出
贷:银行存款
2.做纳税调整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贷:银行存款
借:应交税金-应缴所得税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我国增值税实行进项税额抵扣制度,但企业购进的货物发生非正常损失(非经营性损失),以及将购进货物改变用途,其抵扣的进项税额应通过“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科目转入有关科目,不予以抵扣。小编整理了进项税额转出的账务处理是什么?
1.不做纳税调整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殖税-已交税金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殖税-进项税额转出
补缴税金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殖税-进项税额转出
贷:银行存款
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