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质量成本的管理
质量成本核算是以货币的形式综合反映企业质量管理活动的状况和成效,是企业质量成本管理的重要内容,具体包括:
1、质量成本数据的收集和统计。质量成本数据来源于记录质量成本数据的有关原始凭证,主要指发生在一个报告期内的相关质量费用。具体来说,预防成本的数据由质量管理部门及检验、产品开发、工艺等有关部门根据费用凭证进行统计;鉴别成本数据由检验和开发部门根据检验、试验的费用凭证进行统计;内部质量损失成本数据由检验部门和车间根据废品报告和生产返工等有关凭证统计;外部质量损失成本数据由市场、销售服务等部门根据客户的反馈信息进行统计。
2、质量成本的核算。企业质量成本的核算属于管理会计的范畴,应该以会计核算为主、统计核算为辅的原则进行。如果企业已经设置比较完善的质量成本科目,即:“质量成本”一级科目和“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损失成本”、“外部损失成本”二级科目以及二级科目展开的三级科目,则也应同时设立相应的总分类台账和明细表,即:质量成本总分类台账、质量成本预提费用明细账、质量成本鉴定费用明细账、质量成本内部损失费用明细账、质量成本外部损失费用明细账。
企业在进行质量成本核算时,既要利用现代会计制度,又不能干扰企业会计系统的正常运作,要按规定的工作程序对相关的科目进行分解、还原、归集。
3、质量成本的分析。质量成本分析是通过分析质量成本的构成比例找出影响质量成本的关键因素,主要为质量改进提供信息,指出改进方向,降低产品成本。因此,质量成本分析是质量成本管理的核心内容。质量成本分析一般包括以下内容:目标质量成本完成情况分析、质量成本变化情况分析、质量成本结构分析、质量成本与其它相关指标对比分析、质量成本灵敏度分析等。 质量成本考核是实行质量成本管理的必备环节。为了进行有效的考核,一般要建立从厂部到班组直至责任人的考核指标体系,并和经济责任制、“质量否决权”、“成本否决权”等结合起来,制定相应的考核奖惩办法,严格执行,强化管理,定期进行奖惩,鼓励先进,鞭策先进,保证质量成本管理的实施和质量成本控制目标的实现。
Ⅱ 质量成本怎么进行分析,有什么意义
质量成本主要是由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缺陷成本和外部缺陷成本四种所构成。先面对这四种成本进行一些分析。
1、预防成本。当产品质量或服务质量及其可靠性提高时,预防成本通常是增加的。因为提高产品或服务质量通常需要更多的时间、努力和资金等的投入,这包括流程设计费用、产品设计费用、人员培训费用等。
2、鉴定成本。当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及其可靠性提高时,鉴定成本通常会降低。质量鉴定可以帮助管理人员发现质量问题的所在,从而可以立即采取措施解决存在的问题,保证质量能够持续得到改善,从而减少质量问题带来的成本。例如在日本企业中,每名员工都不放过任何一个已发现的质量问题,绝对不让有质量问题的加工零件进入生产线的下一工位。这种做法有利于企业迅速发现质量问题,并找到引起质量问题的根源所在,这是一种降低质量管理中鉴定成本的有效方法。
3、内部缺陷成本。当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及其可靠性提高时,内部缺陷成本会降低。有很多预防措施可以用来减少不合格品的产生,从而也就降低了材料报废、再加工、延期交货、设备故障、库存积压等带来的成本。
4、外部缺陷成本。同内部缺陷成本一样,当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及其可靠性提高时,外部缺陷成本会降低。质量及可靠性的提高,不仅会减少售后保修费用,保持市场份额,而且还会避免由于产品或服务质量低劣而导致的人身损害,环境污染等重大事故的发生。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预防措施上进行一定投入使质量得到提高,对于一个组织来说,是很有益的。当然,这也取决于管理的注意力是否集中在质量和可靠性上。例如,如果公司希望通过更好的产品设计和流程设计来提高质量水平,而不是通过解决原有产品设计和流程设计中的质量问题来提高质量,则生产管理人员要做的主要工作则是在产品的质量、反应时间和灵活性等竞争因素上下功夫,以期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在这种情况下,有关质量的其它成本的减少并不能弥补预防成本的增加。所以,管理人员通常不得不提高产品或服务的价格,从而采取以质量取胜而不是以价格取胜的生产运作策略。一辆奔驰车比一量伏特车贵,四星级宾馆的住宿费比普通旅馆的住宿费高就是这个道理。
一般来说,如果管理人员提高了质量可靠性水平,则由此增加的预防成本就会较高。但是与此同时,由于质量提高而使各种浪费减少所带来的收益也是巨大的。这就是众多公司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来提高产品质量或服务质量的原因所在。
质量成本分析的意义和内容:
质量成本的分析,就是通过分析产品质量与成本升降因素及其对经济效益影响程度的分析。在实际工作中,质量过高或过低都会造成浪费,不能使企业获得好的经济效益。因此,必然控求最佳质量水平和最佳成本水平。为了使企业产品质量和成本达到最佳质量水平,就应围绕企业经营目标分析企业内外各种影响因素。从原则上讲,最佳质量水平是要达到必要功能与成本耗费的最佳结合。从这个意义上说,计算质量成本不是目的,其目的在于进行质量成本分析及其效果。
外部的影响因素主要的是购买者考虑产品性能、可靠性、维修性与产品价格之间的关系。内部影响因素就是考虑提高质量与为此所消耗的费用之间的关系。
Ⅲ 质量成本分析有哪些内容意义
质量成本分析就是通过分析产品质量与成本升降因素及其对经济效益影响程度的分析。质量成本分析是质量核算的深入,也是质量成本管理的重要一环。通过质量成本分析可得到必要的信息,从而为调整、确定质量成本中各项费用的投入,达到既定质量目标提供可靠依据。
质量成本分析的意义:
在实际工作中,质量过高或过低都会造成浪费,不能使企业获得好的经济效益。因此,必然控求最佳质量水平和最佳成本水平。为了使企业产品质量和成本达到最佳质量水平,就应围绕企业经营目标分析企业内外各种影响因素。从原则上讲,最佳质量水平是要达到必要功能与成本耗费的最佳结合。从这个意义上说,计算质量成本不是目的,其目的在于进行质量成本分析及其效果。
质量成本分析,共包括四个分析内容:
1、质量成本总额的构成内容分析。
2、质量成本总额的构成比例分析。
3、质量成本各要素之间的比例关系分析:
4、质量成本占预算成本的比例分析。
Ⅳ 质量成本中ponc是什么意思啊
质量代价原理:PONC=COST–EFC–POC,即:质量代价=总成本–无失误运作成本–质量成本。
质量成本是指为保证产品符合一定的质量要求所发生的全部费用以及达不到这一要求时发生的全部损失。
质量成本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为确保和保证满意的质量而发生的费用,即预防和鉴定成本,一般将这部分质量成本看作是投入,另一部分是由于没有达到质量要求所造成的损失,即内部和外部损失成本,有时统称为质量损失成本。
(4)质量成本分析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P代表生产率,Q代表质量,C代表成本,T代表通过时间或生产周期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顾客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制造和售后服务,把企业内各部门的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构成为一体的一种有效的体系。
质量成本分类:
1、预防成本,是用于预防不合格品与故障所需的各项费用。
2、鉴定成本,是用于评估产品是否满足规定要求所需各项费用。
3、内部损失成本,是产品出厂前因不满足要求而支付的费用。
4、外部损失成本,是产品出厂后因不满足要求,导致索赔、修理、更换或信誉损失而支付的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