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企业人力资本投资中的离职成本如何核算如何避免这类成本的产生
企业人力资本投资中的离职成本如何核算?
离职成本=招聘成本+培训成本+机会成本+解约成本
1. 招聘成本:包括负责招聘工作人员的薪酬、招聘广告费、猎头费等,对于高级人员还有差旅成本和背景调查等费用。这些费用平均下来大约在招聘职位年薪的10%—40%之间。
2. 培训成本:包括新员工的入职培训成本和因老员工离职而损失的培训成本。这部分成本合计约为该职位年薪的10%—30%。如果是老员工离职的培训成本,5年以上的老员工离职所损失的培训成本至少会达到此职位年薪的50%。
3. 机会成本:新员工代替老员工工作,因不能达到老员工之前的工作绩效所造成的损失。
4. 解约成本: 包括补偿金或赔偿金,主动离职员工一般不发生解约成本。
如何避免这类成本的产生?
1)将工资收入细化,分为基本工资和岗位工资、绩效工资等,员工一般只关心总收入,而不计较是什么收入。细化收入的好处是,一旦员工被动离职,需要赔偿的话,只需要偿付基本工资部分,这样可以减少离职成本。
2)对于骨干或必要人才,尽量人尽其才,使其发挥作用,同时关心冷暖,让其在公司工作顺心和舒心,减少人才流失带来的离职成本损失。
3)培训成本可以在合同中注明服务期,不满足服务期限而主动离职的,可以从收入中扣除。
4)对于企业不需要的人员,可以策划其离职,即主动离职,这样解约成本不存在。
大致能想到就这些吧,供参考。
2. 一个员工的离职成本到底有多高
离职成本是指企业在员工离职时可能支付给员工的离职津贴、一定时期的生活费、离职交通费等费用, 主要包括解聘、辞退费用及因工作暂停而造成的损失等。
1.离职补偿成本,指企业辞退员工或员工自动辞职时,企业所应补偿给员工的费用,包括至离职时间止应付给员工的工资、一次性付给员工的离职金、必要的离职人员安置费用等支出。
2.离职前低效成本,指员工即将离开企业时造成的工作或生产低效率损失的费用。
3.空职成本,指员工离职后职位空缺的损失费用。某职位出现空缺后可能会使某项工作或任务的完成受到不良影响,从而造成企业的损失。
以下是一个员工的离职成本普遍性分析:
1)员工离职后,从找新人到顺利上手,光是替换成本就高达离职员工薪水的1.5倍,一般说来,替换一名普通员工的成本约占员工全年工资收入的1/3,如果离开的是管理人员则代价更高;
2)按照员工的技能和他的职责水平来计算,每个员工离职后,这种员工跳槽的损失是离职人员工资的93%-200%。世界500强公司通过积极招聘离职员工每年平均就能节约1200万美元;
3)调查显示,返聘人才的工作效率比哪些真正“新入职”的人要高出40%-50%。
4)空档期的损失。核心人才的流失,至少有2个月的招聘期、3个月的适应期,6个月的融入期;此外,还有相当于4个月工资的招聘费用,超过40%的失败率。
5)多米诺效应。一个员工离职会引起大约3个员工产生离职的想法,照此计算的话,如果员工离职率为10%,则有 30%的员工正在找工作;如果员工离职率为20%,则有60%的员工正在找工作。
6)其他影响。试想企业员工整天都在忙于找工作并处于观望迷惘状态,那么这种现象给企业造成的损失成本将会很大。
3. 工作离职在所难免,一个员工的离职成本到底有多高
人员招聘成本,招聘环节成本,员工离职后,需要招聘新人,HR招聘人员通过网站发布招聘信息,收集简历、筛选简历、预约面试、准备面试材料、面试实施等一系列工作,而用人部门领导也需要抽出工作时间进行新人面试,都是需要时间和人力成本。面试也不是一次就能成功,可能会在不同时间面试N个人,需要反复通过以上流程才能成功,这都是需要成本的。并且通过单一渠道的招聘也不是能马上找到合适的人,有必要还要花钱去人才市场租个摊位招聘,或者通过猎头招聘,花费的成本更多。
4. 离职成本分析数据怎么核算
合易认为:离职成本中有些成本是直接发生的,相对容易核算,例如新员工的替换成本,就包括招聘费用、新员工培训费用、新员工入职费用(如体检、工装、新的办公用品)等,但有些成本则相对不容易核算,例如离职前的低效成本、离职后的空缺成本和新员工带来的效率下降成本等。对此类费用的核算,需要自行设定方法,并寻找数据,并不存在统一的核算方法。这里仅提供思路供参考:
离职前的低效成本:离职前通常会出现缺勤、工作产出降低、工作效率降低等情况,缺勤可以较容易的统计出来,例如对一年中离职人员离职前一个月的缺勤情况统计,然后与平均出勤率对比,再以其日工资做为计算依据;但工作产出和工作效率降低,就需要根据企业情况选择核算口径,例如工人,可以用其离职前一个月的产量和之前的平均值对比;销售人员可以用销售额或销售量对比;设计人员可以用图纸量对比等等,不易量化的岗位,如职能类岗位,则难以核算;还可以考虑用离职人员离职前一个月的绩效考核成绩做为分析口径。
离职后的空缺成本,较容易统计的是因为离职而造成的其他人员加班费用,其他情况则同样需要依据实际情况寻找数据,例如销售人员,可以用离职后销售量或销售收入下降的数据;总之,以该岗位的产出和日常绩效水平做为标杆,和离职后相应工作的产出情况对比。
5. 你觉得一个员工的离职成本有多少
一个员工的离职成本真的比你想象中的高很多。
1、金钱成本根据业内人士调查:员工离职后,从找新人到新人顺利上手,光是替换成本就高达离职员工年薪的150%,如果离开的是管理人员则代价更高。人员替换成本不只是前后工资差那么简单,还包括公司向外发布招聘信息的费用、新员工入职面试和能力素质测评的费用,如果是招聘中高级岗位,还会涉及异地交通费用、食宿费用,录用后的岗位培训、安家费用等。
2、时间成本一个员工离职后,并不是招新上岗就能顺利填充其留下的坑。录用前行政管理的时间成本,比如发布招聘信息和接收简历、筛选候选人、电话预约面试……如果再遇上几位中途放鸽子的候选人,可以说相当浪费时间了。总的来说:从员工离职到招新,至少有1-2个月的招聘期、3个月的适应期,6个月的融入期;此外,还有相当于4个月工资的招聘费用,超过40%的失败率。时间就是金钱的道理,恐怕HR比谁体会都深刻。然而,你以为事情到这里就结束了吗?并没有。除了金钱、时间成本,还有HR老司机得出过很残酷的结论:一个员工离职会引起大约3个员工产生离职的想法,照此计算的话,如果员工离职率为10%,则有30%的员工正在找工作。
3.无形成本
员工离职的成本计算,还要考虑那些无法量化的影响。
吃过员工离职带来的“亏”:
a.业务绩效降低:员工离职后,会造成的部门阶段性人员短缺,一时间难以接续,而新人入职后,在适应阶段也会影响工作效率。
b.用户满意降低:新人入职后,各方面业务都不熟练,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
这个时候,用户的满意度往往会降低,严重时还会导致用户投诉比例飙升。
c.数据泄露:一些员工离职前,会因为个人情绪或下一份工作需要,删除本职岗位的工作资料或带走重要资料,造成资料丢失、数据泄密,使公司在市场竞争上的整体优势降低。
d.引发劳动争议和法律诉讼:由于对员工离职管理不当,导致公司遭遇劳动仲裁、诉讼中败诉的风险,这也是HR需要切实面对的问题。
6. 一个员工的离职成本到底有多高
员工离职一直是所有企业的大问题,人才的流失并不是找另外一个人重新填坑这么简单,同时也会为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
离职成本就是指企业在员工离职时可能支付给员工的离职津贴、一定时期的生活费、离职交通费等费用, 主要包括解聘、辞退费用及因工作暂停而造成的损失等。
员工离职后,从找新人到顺利上手,光是替换成本就高达离职员工薪水的1.5倍,如果离开的是管理人员则代价更高;财富500强公司通过积极招聘离职员工每年平均就能节约1200万美元;调查显示,返聘人才的工作效率比哪些真正“新入职”的人要高出40%-50%;离职成本大约是这位员工年工资的150%;按照员工的技能和他的职责水平来计算,每个员工离职后,这种员工跳槽的损失是离职人员工资的93%-200%。 核心人才的流失,至少有2个月的招聘期、3个月的适应期,6个月的融入期;此外,还有相当于4个月工资的招聘费用,超过40%的失败率;替换一名普通员工的成本约占员工全年工资收入的1/3;对技能紧缺的岗位,其替换成本相当于其全年工资收入的1.5倍。
1、招聘成本
因为员工离职,企业不得不重新招聘新的人员进行补岗,重新招聘又会产生招聘成本,这就是招聘成本。其中招聘成本包含了企业对外招聘所产品的费用、电话邀约的通讯费用、面试求职者产生的时间成本、试用期的时间成本、录取新员工产生的管理费用等。一个岗位的招聘时间大概需要花1个月。切忌只为了招到可用之人,而留住人才是招聘的最终目的。如果为招人而招人,也会造成招聘工作繁重成本增加。
2、培训成本
直接来说,就是培训新员工所导致的成本。其中包括新入职员工培训,新员工入职交接培训和新员工技能辅导培训等。无论是哪些形式的培训,企业都会因培训活动所支出费用和时间产生成本,包括培训前的物料费用,培训老师聘请费用和培训场地费用等。如果一个员工离职,企业在他们身上所投入的培训费用就会打水漂,重新招人所产生的重复培训费用,这样,就会形成恶性循环。
3、流动成本
简单理解,就是招聘到的新员工的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还不如离职员工。也就是说招来的新员工,在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都不如离职员工或者其他员工,就会导致企业人员流失成本就会增加。
4、管理成本
由于员工离职,企业对重新招聘新员工和入职之后对新员工的管理上,所消耗大量时间和精力,这就是管理成本。包括新员工熟悉办公环境、考勤、工作技能等,以及离职员工办理离职手续,设备转移和交接工作等。
5、人工成本
人工成本指的是为招聘新员工所付出的工资成本。市场上大部分公司存在,新员工工资水平高于老员工的工资水平,这种原因有两种:
(1)企业没有严格执行薪资制度;
(2)招聘优秀人才付出的人工成本较高。
往往录取更优秀人才,必然要付出很高的人工成本,也就是新员工比老员工的工资高,所以就会导致企业人工成本增加。
6、风险成本
风险成本指离职员工离开,给企业造成的影响。如果离职员工是核心员工,包括中高层岗位人员和掌握企业关键技术的员工,那么因为该员工离职给企业造成的风险成本无疑是巨大的。不仅会出现人才断层,影响企业团队的稳定性,还可能因为该员工到竞争对手那边导致企业知识产权流失,造成商业机密外泄和客户流失的风险。
7. 员工离职的成本究竟有多高
一家公司最宝贵的资产是人才,但是很多公司根本不尊重人才,有的老板甚至有那种认为自己给员工发工资养活了员工,就应该凌驾于员工之上的想法,甚至会强烈表达出来,比如训斥甚至辱骂员工。
有的公司,从老板个人到公司制度都不尊重人才,或者说因为老板个人的认知使得人性化管理制度和人才关怀制度无法实施,导致人员离职率高,给公司造成难以预估的损失却不自知,还认为有钱就能招聘到更优秀的人,最终会让公司面临人才缺失的危机。
那么一个员工的离职成本到底有多高?
把上述第一条描述的成本逐一进行核算求和,虽然不能完全量化,但是离职成本多高,也可见一斑。
所以,一家公司想要有好的发展,想要留住人才,避免高昂的离职成本,务必要制定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招聘流程和管理要严谨,重视人才的培训与发展,做好员工关怀政策,有合理的薪酬和绩效制度,并且要有晋升机制和上升通道。
员工能赚到钱,能提升自己,能开心工作,对公司有归属感,自然就不想离职了,赶都赶不走。
8. 经理人离职成本有什么分类构成
经理人离职成本的构成:
一、成本增项
1、离职现金成本主要是公司在离职经理人任职期间为其培训、教育和资格证书获得等方面投入的成本以及参加培训期间的差旅费、离职经济补偿、有关部门办理经理人离职手续、与离职有关的劳动仲裁和法律诉讼等发生的直接现金成本。
2、替换成本/选拔成本主要是企业招聘新经理人就招聘、甄选、录用、安置等丁作发生的成本或内部选拔新经理人发生的成本。
3、替换机会成本指招聘或内部选拔面临多个选择时,选择其中之一而没有选择其他人的成本,交接、培训成本即办理职位交接的成本和为胜任职位所发生的必要的培训成本。
4、损失的效率成本主要是前任未完成的投资、项目等未能达到后任延续.造成投资损失甚至重置投资:前任遗留问题被搁置得不到处理等.造成企业效率下降、业务受阻;后任的管理能力不及前任导致企业效率下降、管理倒退等。
5、损失的资源成本主要是知识产权、公司历史、文化的流失;客户、供应商和政府关系等的中断、或需要加强维持和恢复;离职经理人的管理艺术、积累的经验、人格魅力的流失等。
二、成本减项
1、新经理人的绩效优于离职经理人。新经理人更适合企业,推动企业更快地发展或获得更大盈利。
2、新经理人带来的资源。主要是新经理人的管理经验、艺术、社会关系、经营思路、创新思维等。
3、新经理人在企业内产生的短期和长期的积极效应。主要指新经理人的人格魅力、对企业文化及员工的影响。
经理人的离职成本增项之和减成本减项之和就得出经理人离职成本净增值。当然,并不是每个经理人的离职成本都包含上述成本所有项,有的只是其中几项。
经理人离职成本的分类:
1、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根据成本构成与经理人离职的紧密程度可将其分为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即有形成本和无形成本。经理人离职直接成本有:离职的现金成本、替换成本、交接培训成本、损失的资源成本等:经理人离职间接成本有:替换的机会成本、损失的效率成本、对企业造成的短期和长期的影响等。直接成本受到企业重视,间接成本不容易受重视,但往往是间接成本的损失更大,影响更深远。
2、可控成本、不可控成本和不完全可控成本根据成本可控与否,分为可控成本、不可控成本与不完全可控成本。经理人的离职可控成本有:离职的现金成本、替换成本、交接培训成本;不可控成本有:替换的机会成本。而损失的资源成本、损失的效率成本、对企业造成的短期和长期的影响等是可以防范的.称为不完全可控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