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人事外包费用
这个可以根据你企业需要提供的服务项目,人员的数量,以及一些其他的约定有关的,可以在签订代理服务协议的时候在外包费用上约定好每一项的价格等细则的.
人力资源外包是指企业根据需要将某一项或几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或职能外包出去,交由其他人力资源外包企业或组织进行管理,以降低人力成本,实现效率最大化.简单地来说就是把公司的人事关系交给专业的人力资源机构来管理.
人力资源外包费用一般都会包含有招聘费、培训费、代缴社保手续费、人力资源管理费、后续管理服务费、办公管理费等.人力资源外包公司根据合作企业的大小收费标准是不一样的,企业规模越大员工人数越多对于企业来说费用越少,但是,对于一些小型公司来说人事服务外包服务费用也是很低的.
人事外包的服务费计入管理费用。
借:管理费用
贷:现金或者银行存款
企业应通过“管理费用”科目,核算管理费用的发生和结转情况。该科目借方登记企业发生的各项管理费用,贷方登记期末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的管理费用,结转后该科目应无余额。该科目按管理费用的费用项目进行明细核算。
(1)外包移交成本怎么确定扩展阅读:
企业在筹建期间发生的开办费,包括人员工资、办公费、培训费、差旅费、印刷费、注册登记费等,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人员的职工薪酬,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企业按规定计算确定的应交矿产资源补偿费,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应交税费”等科目。
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发生的办公费、水电费、差旅费等以及企业发生的业务招待费、咨询费、研究费用等其他费用,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研发支出”等科目。
期末,应将“管理费用”科目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借记“本年利润”科目,贷记“管理费用”科目。
B. 外包加工的成本如何核算
其实二种在成本上是一样理解的. 一种委外加工,是加工费用+材料成本. 一种制程外包,同样也是要付加工费的,这个加工费是挂在工单上,工单算成本,同样也包括物料以 及人工,机器成本,还有费用分摊,再加上制程外包的费用.
C. 外包工程如何核算
你单位是总包单位,总包单位的工程款结算与支付一般会计程序: 1、收到分包单位工程价款结算账单和已完工程月报,经审核确认: 借:工程施工—合同成本—分包成本(xxx工程) 贷:应付帐款—xxx分包单位 贷:其他应付款—代扣代橘或缴税费 2、总包单位向建设单位提出工程价款结算,经监理和业主审核确认: 借乱伍袭:应收帐款—业主 借:营业税金及附加 贷:工程结算—xxx工程 贷:应交税费—应交营哗兄业税 贷:应交税费—城建税 贷:应交税费—教育费附加 3、业主支付工程款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帐款—业主 4、支付分包单位工程款 借:应付帐款—xxx分包单位 借:其他应付款—代扣代缴税费 贷:银行存款 5、支付税款 借: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 借:应交税费—城建税 借:应交税费—教育费附加 贷:银行存款
D. 外包工程如何核算
外包成本核算与控制的基本原则
1.一本帐核算,不设帐外帐;将外包成本视同自营成本核算,全面控制外包成本的支出;代办劳务队的资金收支业务,严格控制劳务队的现金流;
2.要根据管理需要明确成本核算对象,成本核算对象的预算分割与财务核算口径必须一致,以利于考核分析成本节超。直接费中的工费发放、物资领用和机械费用等要明确到各核算对象,间接费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标准实施分摊;
4.合同签订、验工计价、物资供应、劳务费代发、设备租赁等要按照会计核算的要求进行规范;
5.本办法所称合同均指与具备工程承包或劳务承包资质、具有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的施工队伍签署的合同;企业与个人签署的用工合同(或集体合同),支付工费时在“应付工资”科目核算。
E. 如何确定软件的开发成本价格
软件开发成本估算过程可进一步细分为软件规模估算、工作量估算、成本估算和确定软件开发成本等四个过程。
其中成本估算需要对直接人力成本、间接人力成本、间接非人力成本及直接非人力成本分别进行估算。
国家标准《GB/T 36964-2018 软件工程 软件开发成本度量规范》中建议的软件开发成本估算基本流程如下图所示:
国家准中的四个估算过程,层层递进,逐步细化,最终达到科学、一致的成本估算。
一、软件规模估算
通常情况下,规模估算是软件成本估算过程的起点。
估算规模是后续计算软件项目的工作量、成本和进度的主要输入,是项目范围管理的关键,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首先进行规模估算。
在规模估算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情况:
1.在规模估算开始前,应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类似文档明确项目需求及系统边界。项目需求除包含最基本的业务需求外,还应进行初步的子系统/模块划分,并对每一子系统或模块的基本用户需求进行说明,以保证可以根据项目需求进行规模预估。
2.依据项目特点和需求详细程度不同,通常估算人员在选择估算方法时应采用纳入国际标准的功能点方法进行功能规模估算,在适用IFPUG或NESMA方法时,可以根据需求的粒度和管理需要,选择预估功能点方法、估算功能点方法或者详细功能点方法。
3.若当前的项目需求极其模糊或不确定,可不进行规模估算,而直接采用类比法或类推法估算工作量和成本。
二、工作量估算
在完成规模估算后,应当开展工作量估算工作,若当前项目未开展规模估算,也可直接启动工作量估算工作。
工作量估算时,可采用方程法、类比法、类推法、功能点法:
方程法:即基于基准数据建立参数模型,通过输入各项参数,确定估算值。
类比法:即将待估算项目的部分属性与类似的一组基准数据进行比对,进而确定估算值。
类推法:即将待估算项目的部分属性与高度类似的一个或几个已完成项目的数据进行比对,并进行适当调整后确定估算值。
功能点法:从用户视角出发,通过量化系统功能来度量软件的规模,这种度量主要基于系统的逻辑设计。功能点规模度量方法在国际上的应用已经比较广泛,并且已经取代代码行成为最主流的软件规模度量方法。
在开展工作量估算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情况:
1.当需求极其模糊或不确定时,如果此时具有高度类似的历史项目,则可直接采用类推法,充分利用历史项目数据来粗略估算工作量。
2.当需求极其模糊或不确定时,如果此时具有与本项目部分属性类似的一组基准数据,则可直接采用类比法,充分利用基准数据来粗略估算工作量。
3.对于规模估算已经开展的项目,可采用方程法,通过输入各项参数,确定待估算项目的工作量。若客户或高层对项目的工期有明确的要求时,在采用方程法估算工作量时,工期要求有可能是方程的参数之一。
4.为追求估算的准确性,建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采用两种估算方法,对估算结果进行交叉验证,若估算结果差别不大,可直接使用两种估算结果的平均值或以某种估算结果为准,若差别较大,需进行差异分析。
5.工作量的估算结果宜为一个范围而不是单一的值。
三、成本估算
在获得了工作量估算结果后,可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成本估算。
在成本估算过程中,应需要注意的情况:
1.类比法和类推法,同样适用于需求极其模糊或不确定时的成本估算;
2.间接成本是否与工作量估算结果相关取决于间接成本分摊计算方式。在绝大多数组织,项目周期越长,项目组成员越多,其分摊的间接成本就越高,此时项目的间接成本与工作量估算结果直接相关;
3.直接非人力成本通常与工作量估算结果无关,宜单独分项测算;
4. 成本估算结果,也通常为一个范围,而不是单一的值。
四、确定软件开发成本
在《软件工程 软件开发成本度量规范》中,将软件开发成本分为四类,主要是为便于对成本构成(即哪些成本属于开发成本,哪些不属于开发成本)进行清晰界定。
而在实际确定软件开发成本时,通常并不是分别测定四类成本,加和后获得总成本,而是通常采用以下两种方式确定总成本:
1.根据人力成本费率及工作量估算直接人力成本和间接成本之和,再加上直接非人力成本,获得总成本;
2.根据规模综合单价和软件规模,测算出直接人力成本和间接成本之和,再加上直接非人力成本,获得总成本。
在进行软件的规模、工作量、成本估算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在规模估算时,应根据项目特点和需求的详细程度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
2.充分利用基准数据,采用方程法、类比法或类推法,对工作量和成本进行估算;
3.工作量和成本的估算结果宜为一个范围值;
4.在进行成本估算时,如有明确的工期要求,应充分考虑工期对项目成本的影响,可以根据项目实际情况以及工期对项目的影响程度,对成本的估算结果进行调整;
5.成本估算过程中宜采用不同的方法分别估算并进行交叉验证。如果不同方法的估算结果产生较大差异,可采用专家评审方法确定估算结果,也可使用较简单的加权平均方法;
6.在软件项目的不同场景下(如预算、招投标、项目计划和变更管理等)采用国家标准时,相关要求见国家标准中附录A。
除了上述主要原则外,我们还需注意在使用基准数据时:
1. 对于委托方和第三方,建议使用或参考软件行业基准数据进行估算。估算模型的调整因子的增减或取值有可能随着行业基准数据的变化而变化。
2.对于开发方,在引入行业基准数据的基础上,可逐步建立组织级基准数据库,以提高估算精度。组织级基准数据定义应与行业基准数据定义保持一致,以便于与行业基准数据进行比对分析,并持续提升组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