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成本费用考核指标
生产成本是一个综合性的指标,包括材料、人工、制造费用三大块。具体在设计绩效考核指标时可以进行综合生产成本的考核,也可细化分解考核,可按以下设计:
单位生产成本=生产成本÷产量=(物料成本+人工工资+制造费用)÷产量 =物料成本÷产量+人工工资÷产量+制造费用÷产量 =单位物料成本+单位人工成本+单位制造费用
1、单位成本降低率指标=(上期单位生产成本-当期单位生产成本)/上期单位生产成本*100%,反应一定时期内可比产品单位生产成本降低的比率;
注:本指标可细分为单位物料成本、单位人工成本和单位制造费用降低率
2、生产成本控制达标率指标=实际生产成本÷IE标准成本,反应生产成本对比标准生产成本的控制水平;
3、成本费用利润率指标=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 ,反应企业成本费用与利润的关系,说明单位成本实现利润的水平
4、存货周转率(次数)指标=销货成本额/存货平均占用额, 反映一定时期内利用存货的效率
⑵ 成本指标包括哪些指标
成本指标的三级指标包括:
1、成本计划的数量指标:按子项汇总的工程项目计划总成本指标;按分部汇总的各单位工程计划成本指标;按人工、材料、机具等各主要生产要素划分的计划成本指标。
2、成本计划的质量指标:设计预算成本计划降低率=设计预算总成本计划降低额÷设计预算总成本;责任目标成本计划降低率=责任目标睁信总成本计划降低额÷责任目标总成本。
3、成本计划的效益指标:设计预算总成本计划降低额=设计预算总成本-计划总成本;责任目标总成本计划降低额=责任目标总成本-计划总成本。
是项目或技术悉枣轮应用(成果转化)、推广或服务中所产生的业务收入。
产出指标:反映根据既定目标,相关预算资金预期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情况。可进一步细分为:
1、数量指标:反映项目计划完成的产品或服务数量, 通常用绝对数表示。如举办培训的班次,培训学员的人次,新增设备数量等岩友。
2、质量指标:反映预期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达到的标准、水平和效果,如培训合格率,研究成果验收通过率等。
3、时效指标:反映预期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及时程度和效率情况,如培训完成时间,研究成果发布时间等。
⑶ 成本的指标有哪两个
成本指标主要有一个,即成本考核指标,保括所有的商品以及产品的总成本计划指标;一单位的产品成本计划指标;能够比较的产品的成本降低计划指标。
实际上成本指标并不只有两个。为了能够对企业的成本情况进行考察与衡量,中国总共使用了以下三种类型的成本考核指标: 即所有的商品以及产品的总成本计划指标;一单位的产品成本计划指标;能够比较的产品的成本降低计划指标。成本考核指标,是指衡量对目标成本的实现情况和成本计划指标的完成结果进行的全面审核、评价的单位或方法。全部商品产品总成本计划指标;二是单位产品成本计划指标;三是可比产品成本降低计划指标,即可比产品成本计划降低额和可比产品成本计划降低率,这是成本的主要考核指标,计算方法如下:可比产品成本计划降低额=∑计划产量×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计划总成本可比产品成本计划降低率=可比产品成本计划降低额/∑计划产量×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100%在进行成本考核时,还应计算出下面两个实际指标:可比产品成本实际降低额=∑实际产量×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实际总成本可比产品成本实际降低率=实际成本降低额/∑实际产量×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100%。
拓展资料:
1、 成本指标就是成本费用利润率,反映了企业在当期发生的所有成本费用所带来的收益的能力。其计算公式为成本费用利润率=(营业利润÷成本费用总额)×l00%其中,成本费用总额包括: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2、如果能够获得其他业务支出数据的,还应当包括其他业务支出数据。如果无法获得其他业务支出数据的,计算公式也可以变为成本费用利润率=(营业利润÷(营业利润-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利润))×l00%,需要指出的是,成本费用利润率中的利润,应当是指营业利润,而非利润总额。
⑷ 成本指标的三级指标有哪些,请列举出来
1.成本计划的数量指标
(1)按子项汇总的工程项目计划总成本指标。
(2)按分部汇总的各单位工程(或子项目)计划成本指标。
(3)按人工、材料、机具等各主要生产要素划分的计划成本指标。
2.成本计划的质量指标,如项目总成本降低率
(1)设计预算成本计划降低率=设计预算总成本计划降低额/设计预算总成本。
(2)责任目标成本计划降低率=责任目标总成本计划降低额/责任目标总成本。
3.成本计划的效益指标,如项目成本降低额
(1)设计预算总成本计划降低额=设计预算总成本-计划总成本。
(2)责任目标总成本计划降低额=责任目标总成本-计划总成本。
成本
成本是企业为生产商品和提供劳务等所耗费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中的必要劳动价值的货币表现,是商品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成本的分类:1、根据应用情况可以分为财务成本和管理成本;2、根据形成的时间可以分为历史成本和未来成本;3、根据生产经营的范围可以分为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4、根据与决策的关系可以分为相关成本和非相关成本。
降低企业成本的方法包括节约企业的材料消耗、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实行定额成本的管理、加强企业成本的预算控制以及实施全面的成本管理模式等。
收益
收益是指来自企业期间交易的已实现收入和相应费用之间的差额。它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会计收益是根据企业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以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所获得的销售收入,减去为实际销售收入所支出的成本得出的。这些经济业务,既包括外部交易,也包括内部交易。与外界的业务活动使企业的资产或负债发生转移,由于它通常是直接的货币收支,因而其量度一般也是确切的。企业内部的资产之使用或转移,由于是非直接的货币收支,因而其量度通常并不确切。按照传统会计观点,市场价格或预期价格发生变化而引起的价值变动不包括在内部资产转移之列。当发生交易时,旧资产的价格通常转移到新资产中,这便是计量收益的交易法。交易法自然而然地会推导出在销售或交易时确定收益这一程序以及会计中成本转移惯例。
2、会计收益是建立在会计分期的假设之上的,它指的是某一特定期间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果。早期的会计收益是根据现金收付制来计算的,而现代的会计收益则是按权责发生制划分当期收入和费用,在进行了恰当的配比后计算出来的。不过,以现金制确定的收益更易于被使用者所接受。
⑸ “成本控制率”是什么
成本费用利润率,是反映企业成本费用与利润的关系的指标。其计算公式为: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X100%成本费用是企业组织生产经营活动所需要花费的代价,利润总额则是这种代价花费后可以取得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