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经济学中的“沉没成本”你了解多少
什么叫沉没成本?通俗来讲,就叫打水漂。你出去拉客户关系,花了很多时间和代价去维护客户,比如拜访、请客吃饭、送礼,结果突然这个客户公司破产了,那么前面的付出就全都打了水漂。所有的这些投入,已经发生了,也追不回来了,这就是沉没成本。
具体来说,很多人创业想去开奶茶店,开店需要投资,其中一部分投资用来装修,另一部分投资用来购买机器、原材料等。当这家店关门的时候,机器转让卖给同行,成本就能收回来一部分,而装修店面的钱,如果转让时没人愿意出钱补偿你,那么所有的装修钱就都打水漂了,这就是沉没成本。所以大家也能想象得到,为什么很多制造业企业全都聚集在一起,因为这样大家互相之间可以周转,初期买设备不用买新的,不用投入50万,没准35万就能把厂开起来,倒闭之后没准30万又能把设备卖给同行,沉没成本非常低。当然这只是原因之一,并不是所有的原因。我们今天在讲沉没成本,所以只在这里点了一下而已。
书本上讲机会成本,目的是要告诉我们,沉没成本是一种过去的、无法挽回的东西,既然已经过去,就别再纠结。
还是以开奶茶店举例,你投资的奶茶店如果倒闭,至少有30万打水漂。现在这家店经营得不好,你想找个网红来店里试吃宣传。面对这个决策,如果你脑子里想的是,店倒闭要亏30万,现在赶快放手一搏,万一能救活也不至于亏损这么多。如果你这么想,那你就受到了沉没成本的影响,因为在这个决策面前,无论你做还是不做,沉没成本都是已经发生过的,无法收回来的。无论是否找网红来宣传,30万都一样收不回来。既然怎么决策都一样,那这个信息对你根本没有任何影响,你就不应该把它纳入考虑范围,否则想得太多,就容易把自己绕进去。
我们在做决策的过程中,用机会成本的方式去思考,是去考虑每个选项将要失去什么,这种“将要”代表着未来。沉没成本则是我们已经失去了哪些,这种“已经”是指过去,过去是无法改变的,我们没必要盯着过去看。
我们生活中买东西,总会遇到买错的时候,尤其是女生喜欢逛街买衣服,买回来发现穿不了,然后又舍不得扔,只好在衣柜里挂着,这个就是沉没成本在影响你。那我再追问一句,假设你有一个东西是花1万元买回来的,你用不了,转卖只能转出去2000元,是否要转卖呢?这是个问题,我相信你们开始有想法了。
20世纪,英、法两国有段时间联合研发飞机,研发到一半的时候,波音的新型飞机先一步研发成功。经过对比,这种飞机即便研发出来,运营成本也要远高于波音新型飞机,所以大概率不会有人愿意买,很明显这个项目应该赶快停掉。但是,因为飞机已经研究到了一半,投入的成本也有上百亿,大家不愿意就这么退出,于是继续追加研发经费,继续开发,终于做出了新飞机。结果,新飞机真的没人买,后面追加的钱全都打了水漂。
沉没成本在家庭关系、恋爱关系、人际关系当中,也有比较大的影响。很多人处在一种不健康的人际关系当中,你把一生中最好的5年给了另一半,但只要这个关系是你不喜欢的,无论你做什么,你都无法追回这失去的5年,所以在决定你未来时就只能忽略它。
在心理学里,有一个叫“赌徒效应”的名词,说的是一个赌徒连输几把后,很容易输急眼,开始加大赌注,想要翻盘。这其实也是沉没成本,一样的道理。
朱自清的《背影》有一段要求背诵的内容,其中有一句话:“事已至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这句话多么有哲理啊!这就在告诉我们,不要纠结沉没成本。
讲到这里,相信大家已经对沉没成本有了深刻的印象。但这还不够,我希望大家再回忆一下,生活中你遇到过哪些沉没成本的现象?你还能总结出哪些规律来?
在我学过经济学很多年后,渐渐有了以下这些感悟。
第一点,普通人容易忽视机会成本,并容易受到沉没成本的影响。如果要给这个现象做一个命名的话,我要叫它“沉没成本第一定律”。
举一个例子,假设你有一个房子想要对外出租,租金每月3000元。第一种情况是,有个租客想要租,但是要跟你讲条件。你一听,不想出租了,然后房子就随之闲置一个月。
另一种情况,房子3000元租掉了,结果过了没多久,租客没交房租逃跑了。
两种情况,想象一下自己的心情。我猜大部分人遇到第一种情况时,都会很坦然地说,无所谓,空着就空着。遇到第二种情况的时候,绝对是气得直拍大腿,这个人,欠我3000元。
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心态,但实质上损失是一样的,都是3000元。前一种是损失了机会成本,但是很多人往往看不到,白白让机会成本损失了。经济学就是想要告诉大家,这个有成本,它在你自己的掌控之中,只要你忽视它,你就不会遭受损失。而后一种是沉没成本,每个人都能看到沉没成本,并且大部分人都在纠结沉没成本。经济学想要告诉你的是,这个东西已经打水漂了,已经找不回来了,已经不在你的掌控之中了,既然这样,就不要再去受它的影响。
第二点,为什么人们更容易忽视机会成本,而又更容易放不下沉没成本呢?我觉得这背后的本质原因是人性中的一些弱点。人就是喜欢合理化自己的行为,不愿意承认错误。这条原理我很想管它叫“沉没成本的第二定律”。
比如租房的例子,房子不租,放弃了机会成本,你可以用一句话解释这种损失-我愿意,用你管,空着不赚钱我也愿意。但租客跑了,你很难用自己愿意解释,唯一的解释就是,承认自已当初眼瞎。然而我们就是不愿意承认错误,所以才会如此痛苦。
赌徒效应的例子也是一样,如果赔了大笔钱之后收手离开,岂不是证明自己错了吗?只能继续赌下去,万一赢回来翻盘了,不就没事儿了吗?
在我当交易员的时候,我就发现了一个现象:越是心高气傲、自尊心比较强的男交易员,越容易犯赌徒效应的错误。他每隔一段时间,总是会出现巨额的亏损,原因就是出现了一笔亏损之后,往往急于翻盘,结果越亏越多。
所以要想开,我们都是普通人,不是神仙,谁这一辈子不会做点错事呢?错了再改,没什么大不了的。改了再错呗,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大家如果能够尝试着去接受自己的错误,接受生活中的失误和不如意,达到一种淡定的状态,那么即便没学过经济学,也能比较少受沉没成本的影响。
第三点,当我们了解了前面两个原理时,我们就可以用沉没成本去影响别人,改变别人的判断,这也是“沉没成本第三定律”。
很多男生在追人的时候事无巨细,随叫随到,但鞍前马后地服务女神好几年,最终人家也不理你,这种男生在网上被嘲讽叫作“舔狗”。学完这一节我们会知道,不断付出这种行为,得到的是沉没成本。这种沉没成本导致他很难放弃,陷了进去,他很可能最终自己都分不清楚,一直这样追求,究竟是真的爱女神,还是因为舍不得沉没成本-很有可能是因为舍不得沉没成本,所以自己也催眠自己说这就是为了爱情。
所以,一味地付出只能影响自己,你要想改变对方,那么就需要让对方付出,让对方增加沉没成本。当你鞍前马后了一段时间后,赶快趁机让对方帮你做一些细微的事儿,比如让对方帮忙拧瓶盖等。想要改变态度,索取会比付出更有效。
我有一次听到一个老江湖谈自己的人生感悟。这个人说,自已一生之中帮助过很多人,也受到过很多人的帮助,那么谁才是自己最亲近的朋友呢?他本能地以为那些受到过自己帮助的人,会更愿意把自己当朋友,结果当自己遇到事之后,发现曾经受过自己帮助的人,基本都求不着,而那些曾经帮过自己的人,基本都还会愿意再次帮助自己。我当时听完这个感悟,顿时觉得,这不就是沉没成本吗?
2. 彻底放下一个人的好方法:放弃“沉没成本”
文/时光
-01-
前段时间读到一本名为《巴黎没有摩天轮》的书,里面有句很经典的话让我记忆犹新:曾经梦想的未来被打乱之后才明白,原来把自己的未来和另一个人绑在一起是件很可怕的事,一旦没有了另一个人,随之也就失去了未来。就算两个人的终点自己一个人到达了,最后也只有一种感觉:我曾经以为,站在这里的会是两个人。
每一个人,初涉感情时,都希望能和对方以相爱的形式走到最后。
那个时候,心里最浪漫的爱情,大概就是和心爱的人,从天晴乍破到暮雪白头,一起手牵手走过漫漫岁月,无论岁月如何蹉跎,只要和对方在一起,就像有无穷的力量,可以去面对一切暴风雨。
但是,很多时候感情并不像是书写一个故事那么简单,那么多人在感情中付出了最大的努力,却还是没有办法把控两个人的结局。
所以,不少人要面对新的问题,那就是:到底该如何放下一个深爱过的人。
放下一个人,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就像有句话说的:“你越是想要忘记一个人,那么就越要想起和他在一起的点点滴滴。”
曾经在一起的时光那么美好,不管分手的时候多么难堪,但你越是想要刻意的去忘记,内心关于从前的记忆会越清晰。
-02-
但说到底,大多数人无法忘记一个人,就是因为觉得自己对于这段感情付出了太多的精力、时间甚至金钱,所以不甘心那么轻易的放弃。这也是感情中的“沉没成本”。
所谓“沉没成本”,通俗的来说,就是你已经做完了的事情,由此产生的成本。
很多人之所以在感情结束之后,放不下过去,其实并不是还有多爱,而是不甘心曾经付出了那么多,终究成为了一场空。
但这不是一个好现象,曾经发生的一切,就应该让它过去,如果始终因为不甘心而让自己陷在过去走不出来,那这一生都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幸福。
因此,要想彻底放下一个人,最好的方法就是做到放弃“沉没成本”。
毕竟,沉没成本是你在感情中肯定会付出的,这就是一个不可控的成本,你付出了就没办法再收回,因此大可不必为此感到惋惜,否则你将会永远停留在这段感情里,为自己的不甘心而感到愤愤不平。
-03-
事实证明,光靠删除和拉黑是没有办法彻底放下一个人的,只有认清了“沉没成本”,将自己的百态摆正,才有可能继续朝前走。
这不是没有依据的空穴来风,而是很多人的经验:
大概每个人真心爱上一个人,都是抱着想要和对方走进婚姻殿堂的念头而交往着。
所以,这个人在你的心中是非常特别的,即便是有一天你们分道扬镳了,他对于你来说仍占了心中弥足珍贵的位置。
因此,你总是不停地怀念对方,总是想要去挽留他,所以才放不下。
韩通和他的前女友就是这般,前女友是他的初恋,从上班开始交往,他们互相见过对方最穷困潦倒的样子,他们也互相鼓励对方,才有了今时今日的成就,所以对于韩通来说前女友很重要。
即使分了手,他也关注着前女友的一切,只要前女友需要韩通总是会第一时间出现。
也许是心有不甘,也许是没有爱够,韩通总想着他们可能会和好,所以不断的付出,最终前女友享受着他给的一切,和别人携手走进婚姻殿堂,韩通这才明白不是他放不下,只是他太眷恋以前的感情。
放弃“沉没成本”,也就意味着凡事你应该向前看,不应该只惦记着往昔那些回忆。
毕竟,过去了的事就是过去了,说了结束必然有一个人是真的不爱了,所以你应该把你的精力投入其它事情中。
石颖是怎么放下前任的?就是因为她没有觉得以前付出的精力不值得。
当然,刚开始那段时间她也十分痛苦,她总是强迫自己不去想往日的事情,后来工作忙碌,她也没有时间去怀念以前的那些事、那个人。
偶尔工作空隙时,她也在做其他的事情。
渐渐的,忙碌的石颖已经不再去想前任了,偶尔和朋友聊天,朋友提到前男友,她也能很坦然的去面对,不再为往昔的付出感到惋惜。
《小王子》里有一句话:“正因为你为你的玫瑰花费了时间,这才使你的玫瑰如此重要。”在感情中也是这样,因为你付出了所以这份感情就会在你心中变得无比重要,你越是想要收回什么,就越付出得多,就损失的越多。
刘鑫一直都很舍不得前女友,他们在一起的时间不久,可从来都是刘鑫在主动付出,前女友只需要享受就可以了。
后来,前女友提出分手,刘鑫也一直舍不得的放开她,还是随传随到。
因为刚开始他觉得前女友和他说分手就是闹脾气,自己继续对她好,前女友还是会回心转意,直到最后人财两空,刘鑫才明白自己早该放弃这段感情,才不会失去太多。
-04-
要放下一个人,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只要你下定决定要埋葬过去,自然会找到放下的方法。
其实,你不是放不下那个人,而是放不下你付出的那些感情,这就是你在这段恋爱里投入的成本,但是你们选择了分开之后,这些成本就变成了“沉没成本”。
而“沉没成本”是无法挽回的东西,无论如何,你也得不到赔偿,感情也不会有转机。
所以,何不把怀念过去的精力用在眼前,试着去努力工作或者培养新爱好,或者去认识新的人……
当你不再把过去当做生命的全部,开启了全新的生活以后,真正的幸福就会朝你而来。
说白了,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你的不甘心,只会阻碍你重新得到幸福。
何不看开一点,当爱已成往事,何不以“断舍离”来处理这段感情?
断绝繁杂,简化生活;舍弃重负,安稳前行;脱离执念,放下是舵。
人这一生,唯有放下,才能继续前行。
3. 沉没成本什么意思
沉没成本是指由于过去的决策已经发生了的,而不能由现在或将来的任何决策改变的成本。
在经济学和商业决策制定过程中会用到“沉没成本”(Sunk cost)的概念,代指已经付出且不可收回的成本。
简单的说,沉没成本就是那些已经发生且无法收回的支出,如已经付出的金钱、时间、精力等都属于沉没成本。
为什么我们要避开沉没成本
原因一:沉没成本会影响我们决策的正确性
我们在做决策时,不仅会对当前的情况综合考虑,还会看过去是不是在这件事情上有过投入。我们过去在这件事上有过投入,在做选择时,这些投入就会成为干扰我们的因素。
为什么你不愿放弃自己读了一半的书,因为你已经投入了时间。为什么你在遇到自己不喜欢的电影时不愿立刻离开电影院,因为你已经买了票投入了金钱。
原因二:沉没成本不属于成本
经济学对成本的定义是:放弃了的最大代价。而放弃沉没成本是没有产生代价。你放弃看不喜欢的电影,没有产生代价。你放弃阅读不喜欢的书,也一样没有产生代价。沉没成本本质上就不属于成本,也更不应该对我们现在和将来的决策产生影响。
4. 沉默成本为何是经济学中最难处理的问题之一
沉没成本,是指以往发生的与当前决策无关的费用。从决策的角度看,以往发生的费用只是造成当前状态的个因素,当前决策所要考虑的是未来可能发生的费用及所带来的收益,而不考虑以往发生的费用。
沉没成本举例:
租房子时候的押一付三,如果租住了几个月之后,由于其他邻居太吵和小区环境太差,你想搬走。
但是由于合同未到期,如果直接搬走之前的押金就不能拿回,为了押金,所以大多数人会选择继续忍受糟糕的环境,怎么怎么也要熬到合同期满。
看电影的时候,你花了69元买了一张电影票,看到中途,你觉得这部电影就是个烂片,演员一点水平也没有,故事也没有新意,但是你花钱了。如果你走了,电影票是不能退的,为了不浪费这69元,你还是会忍气吞声的看完。
做投资也是一样,你买一个币,100元买的,现在跌到90元,后期走势你是看跌的,但是由于你成本价在100,你心里的希望是反弹,侥幸能回本,这些心理因素会让你继续持有。若不回本很少人会选择割肉。
以上这些例子,都是沉没成本阻碍着你。
因为金钱的原因浪费着你的时间、成本、体验感乃至投资周期和回报。
产生原因:
沉没成本是经济界最棘手的难题之一,处理不好很容易导致两种误区:
一、害怕走向没有效益产出的“沉淀成本”而不敢投入。
二、对“沉没成本”过分眷恋,继续原来的错误,造成更大的亏损。
实际工作中,人们往往会对因为过去的决策造成大量设备积压、闲置。
“大马拉小车”现象产生一定的心理负担,随之而来的相关决策,总是希望“能多少挽回点损失”。
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最终的结果可能会事与愿违,甚至在错误决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实际上,在“是否继续使用”的决策上,过去的采购成本已经作为“沉淀成本”的形式“固定下来”了,不会随未来决策的改变而改变,在制定决策时可以不予考虑。
但在这些资产是否继续使用的决策里,必须注意到相关的成本仍会发生,如运营费用、维护费用等等。
因此,事关“未来”的决策一定要“向前看”,而不是“向后看”。
“向后看” 的人大多因为舍不得。
还是回到以上的例子,假设你花了69元去看场电影,看了30分钟后,你很失望,再看10分钟,更加失望。
你会马上走出电影院,放弃浪费时间,还是带着怨气,继续失望的看完电影呢?
我想大部分人不会中途离开,而是选择忍受着无聊继续看下去。
因为已经花了69元钱和40分钟时间,无法收回,如果离场,就白白浪费了已经付出的时间和金钱。
在咱们投资中也是一样的,很多人会遇到相同的问题。
比如你买的币,买了以后就下跌,你开始亏钱了,而接下来的趋势大概率是还会继续下跌的。
你会马上割肉离场还是抱着庄家拉盘或者等待着被动解套?
我想大部分人是不会割肉的,而是选择死扛,这里面当然还有心存侥幸,期待庄家拉盘或者是赌反弹。
因为你心里很清楚,已经跌破了你的成本价,你已经亏钱了,暂时无法收回,如果离场就白白的浪费了你的资金和花出去的时间。
所以你会选择继续持有,幻想着有一天庄家拉盘能够帮你解套。
不要让我们的投资被沉没成本所绑架,不然你的投资生涯也就那样了,总在不安与不甘中度过。
这里我就说下关于投资中的沉没成本应对方法:
应对方法:
一、如果损失不是很大,就不要去考虑挽回损失,忘掉之前的成本和付出的时间。
二、根据行情的变化及时地做出调整,该减仓就减仓,该走就走,控制好风险,把损失做到最小化。
三、根据行情的变化,理性的做出新的决策。不要一位的死扛,有时候需要换换思路。
四、强迫自己止损。
这里我推荐定额止损发,如果你能承担的最小损失是5%,最大的损失是20%。那么你就给自己定个止损假点。
设你在某个币种上只愿意损失5%,如果到了止损点位,请及时止损,不要想其他的。(止损点位跟你个人自身情况设定,毕竟大家的情况不一样).财大气粗的人止损位可以设的高一点,反之设的低一点
五、坦然接受沉没成本,我们不太可能完全避免沉没成本。学会接受亏损也是我们的必修课之一,没有人是稳赚不赔的,只有赔了你才会去总结经验,汲取教训。亏了就亏了,还能怎么办呢?人只要活着,就有机会赚回来,所以不要总去缅怀过去,我们更应该去勇敢的面对未来。
其实砸投资中,沉没成本不可怕,可怕的是为了填补沉没成本而盲目追加资金,增加了新成本。在投资中,如果选错了方向,无法及时果断的操作,可能越坚持,损失会越大!所以不要总拿那些希望、侥幸、不甘而去为沉没成本买单,有时候真的不值得,特别是熊市操作,更需果断!
5. 人生最昂贵的代价——沉没成本
这种现象,在经济学角度,叫 沉没成本 ,指的是那些发生在过去,我们无法收回或者改变的付出,包括但不限于时间、金钱、经历、感情等。
人们总是一而再,再而三的栽在沉没成本上,为了过去的付出和错误,跟现在的自己较劲,非理性的做出更多不理性的决策。
为何我们明知道吃亏,还是无法停下非理性脚步,任由过去的错误继续惩罚现在以及未来的自己?
不懂沉没成本,我们越坚持越不理智。
沉没成本考验的是内心深处的恐惧和自尊。
我们都害怕否定自己,证明自己是错误的,在面对质疑时,我们大脑会进行本能的自我防御,将其识别成攻击。
这让我们习惯于,将外界的负面反馈和自身价值相绑定,否定过去自己的选择,就等于否定过去的自己。
为了缓解否定自身的痛苦,我们宁愿坚持,当初错误的决定,以达到自欺欺人,安抚内心的效果。
这是人类最原始的本能,这种本能的恐惧,导致了损失厌恶效应。
相对于“获得”的快乐,我们对“损失”更加敏感。
这种本能,会让我们高估这个选择未来的价值,忽视可能带来的损失。
因为我们在这上面已经花费了大量的成本,我们不愿意放弃消耗的成本,依旧抱着侥幸心理继续付出更大的成本。
为了证明我们是对的,有价值的,我们宁愿投入更大的代价,去给过去填坑,去合理化,每一个过去的选择。
于是,我们的理性被大大削弱,非理性占据上风。
承认错误,别被过去绑架,才能避免更大的损失。
电信诈骗大家都清楚,人人都清楚他们的套路,为何还会有这么多人被骗到倾家荡产?
他们就是利用了沉没成本,许诺在未来很短时间内,可以获得非常高的回报,让大家交几百先尝试。
如果我们真的去尝试了,那就掉入陷阱了。
他们会利用这很少一部分资金,一点一点收钱,哄骗着对方不断交钱,直到无钱可交,达到诈骗的目的。
在诈骗初期,大部分人都能够识别出来骗子的手法,为何还是依旧被骗?
这就是沉没成本现实的体现,在初期明知是诈骗,但是顾忌自己损失的几百元,还是抱着侥幸心理,不敢否定自己,不能及时止损,最后只能跌进诈骗的无底洞。
及时放弃,是大智慧,能够帮助我们避免更大的损失。
日本杂物管理咨询师山下英子在其着作《断舍离》中说:
没有谁,喜欢被当作轻易放弃的人,同样,背负沉重的过去,也让我们难以承受。
因为过去的一个小小错误而苦苦坚持,是更大的失败。
恰到好处的放弃,才能够让我们有机会更快的接近明日的美好。
6. 因为投入的越多而舍不得放弃叫什么原理
这个叫“沉没成本”。
对一件事情付出的越多越舍不得放弃,很多时候人们即使已经知道继续的付出并不能带来有效收益可还是会因为之前的投入对这件事情难以舍弃。
内涵阐释
沉没成本是一种历史成本,对现有决策而言是不可控成本,会很大程度上影响人们的行为方式与决策。从这个意义上说,在投资决策时应排除沉没成本的干扰。
对企业来说,沉没成本是企业在以前经营活动中已经支付现金,而经营期间摊入成本费用的支出。因此,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等均属于企业的沉没成本。
从成本的可追溯性来说,沉没成本可以是直接成本,也可能是间接成本。如果沉没成本可追溯到个别产品或部门则属于直接成本;如果由几个产品或部门共同引起则属于间接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