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产成本 » 在古代成本叫什么
扩展阅读
同类产品哪个好用 2025-02-02 09:34:05

在古代成本叫什么

发布时间: 2023-10-05 04:59:59

① 古代各种常见物品、食物的价格(我准备写小说)

建议:你用今天的物价做参考。

一般说来,古代货币基本以金、银、铜钱(其实是含铜为主的合金)为主要货币。宋代以前和后来的明、清两代的银本位制不同,是铜本位制的,铜钱是主要货币,金银不作为货币使用。

铜钱的基本单位为“文”,和“贯(缗)”,一贯合1000文。财政紧张的时候有过770文、800文、850文当一贯的情形。另外还有折二钱,当三钱,当十钱等变相通货膨胀的时候。

在讨论古代货币的时候通常都会用上这么个假设,就是:1两黄金=10两白银=10贯铜钱=10000文铜钱。虽然金、银、铜的相互兑换率一直在浮动中,但这个假设基本上应该是合理的。

要讨论货币的购买力,必须先提一下两位名家的方法。黄仁宇先生在他的《中国大历史》中是以黄金的价格作为基准来换算的,他基本是依据1两金=10两银=10贯这个假设,以国际金价来推算1贯铜钱今天的价值。吴思先生在他的《潜规则》一书中则是同时使用了米价和银价作为基准,给出了1两银子今天价值的两个不同数字。吴思先生似乎偏重于取由米价换算出来的那个数据。
那么根据二位先生的方法,我们来看看古代的一贯到底合今天多少元人民币。

1、黄金基准。古代1两为今天的40克。2011年8月,黄金的买卖价1克==360元。这样一算一两黄金相当于14400元,根据假设1两金为10两银即10贯钱,宋代一贯铜钱约相当于1440元。
2、白银基准。同金价基准的换算方式相仿,2011年8月,白银的买卖价1克==8元。这样一算一两白银相当于320元,一两银子也就是一贯铜钱,约相当于320元人民币。
3、米价基准。宋代1市斤是640克,1石合92.5宋斤(沈括的梦溪笔谈卷三,“凡石者以九十二斤半为法,乃汉秤三百四十一斤也”)。因此一石大米就有59200克,即59.2公斤。每石1贯左右,应该算比较合理的。如果按现今大米价格每公斤4元来计算,也就是1贯铜钱合300元人民币。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有了三个价格,按黄金换算的14400元,按白银换算的320元和按粮价换算的300元。由于我国不是主要产银国,而且工业化后提炼银子的成本大幅度降低,所以古代银子的价值肯定要大幅度高于现在。显然以今天的银价作为参照体是不合理的。这从今天银价6美元一盎司、金价400美元一盎司就能看出,今天的一两黄金能换66两银子,而我们假设的古代金银兑换率是1:10.
相反黄金的产量稳定,直到今天仍被世界各国作为重要的硬通货储备,所以用黄金作为基准比较合理。此外,虽然现代技术大幅度发展,袁隆平先生的杂交水稻使得粮食产量大为提高,但今天消费粮食的人口也大幅度增加了。根据宋史地理志,北宋大约4500多万人口,而今天中国已经有13亿人口。民以食为天,粮价应该还是一个重要的基准。
将1贯铜钱定为700元人民币。从而我们得到下面的基本换算公式:1两金=7000元人民币;1两银=1贯铜钱=700元人民币;1文铜钱=0.7元人民币。

以这个兑换率来看看宋代官员的薪水。根据宋史职官志,宋代一个宰相的本俸是月薪300贯,也就是合21万元人民币,年薪252万。一个普通从8品的县令月薪15贯,合人民币10500元,年薪12万1千,考虑到宋代一个县令不过管几千户人家,也算不错了。宋代除了本俸之外,还有职钱、禄粟、傔人衣粮、厨料、薪炭诸物、增给、公用钱、给券、职田等名目繁多的津贴。难怪人称宋代对官员的优待无与伦比。

以小说《水浒》上的具体事例来看,这个兑换率也比较合理。第十五回吴用去劝说三阮入伙劫生辰纲时,吴用让阮小七用一两银子买了一瓮酒,二十斤生熟牛肉,一对大鸡。差不多就是一两银子换700人民币的样子。此外,第十回林冲风雪山神庙,陆谦在李小二店里招待管营和差拨时,曾拿出一两银子,点了三、四瓶好酒,菜随便上。同样第四十四回戴宗、杨林请石秀吃饭时,也是杨林扔出一两银子让店家随便上酒菜。一般来说一个普通小饭馆,700元人民币三个人吃,的确是可以随便点菜了。
再看看水浒中其他几个例子,杨志东京卖刀的时候,牛二曾说:“甚么鸟刀,要卖许多钱!我三十文买一把,也切得肉,切得豆腐”。30文钱一把切菜刀,也就是人民币21元,很合理。鲁智深大闹五台山时,曾用5两银子定制了一根62斤重水磨禅杖和一口戒刀,用的是十分好铁,考虑这也算是一件上等兵器、又是特别定做的,3500元人民币已经很便宜了。但是智取生辰纲的时候,白胜卖给杨志的家酿村酒,一桶就要5贯钱合3500元人民币,似乎有点离谱。这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宋代酒类是政府垄断专营的暴利行业,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所以酒价本身就很贵。宋史食货志记载,宋初太祖建隆二年(961年)私酿15斤酒就要被杀头,后来规制放松,但私酿到一定数量仍是死罪。另据宋史,神宗元丰2年(1079年),东京的酒价是“斤直钱二百五十”(一斤酒250文钱,相当于人民币175元),白胜的一桶酒差不多应该有20斤,所以5贯也算合理。

② 中国古代的成本管理是如何的

首先:中国古代社会的管理本质是人治,法制只是补充。按需要才使用法制!
其次:人治社会对于成本的管理和控制就只能是依靠人心了。这叫上有政策下游对策!
最后:一个国家、企业、团队的最大成本不是钱,不是帐,是人心。人心齐,泰山移。
人心散了,队伍也就不好带了!

③ 古代的钱币是怎么计算的

我国古代货币单位很多,各朝不同,特别是秦汉以前。

兑换关系:铜钱,白银和黄金之间的兑换比例就像现在的外汇价格一样,是常常变动的,不像1元钱等于100分这样明确。

根据以下描述:“金银的比价从1600年前后的1:8上涨到20世纪中期和末期的1:10,到18世纪末则翻了一番,达到1:20。”可知1两黄金约可兑换8到11两白银。

再有:“道光初年,一两白银换钱一吊,也就是一千文;到了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的时候,一两白银就可以换到制钱一千六七百文了。咸丰以来,银价猛涨,一两白银竟可以换到制钱两千二三百文之多。”

可知正常情况下,1两白银大约可换到1000到1500文铜钱,古时通常说的1贯钱或1吊钱就是1000文。

金属价格:由于金银铜制成的货币本身是有价值,而且理论上货币的价值就应该等于金属的价格,所以我们可以通过现在金属的价格来回答“一两银子到底是多少钱”的问题。

唐代的开元通宝通钱每枚直径8分,10枚重1两,千文重6斤4两;清顺治年间,每个铜钱重一钱二分五厘,后又增为一钱四分,则每千文重八斤十二两。古代“两”这个重量单位虽有不同但大约都是40克左右,而“斤”则大约是700克左右。每枚铜钱平均重量5克。

推算结果为:

1两黄金:约值8000元

1两白银:约值160元

1枚铜钱(1文制钱):约值0。1元



(3)在古代成本叫什么扩展阅读

战国时期,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货币普遍使用,但当时处于金属铸币、贵金属货币和实物货币并用时期。到战国时期,除了黄金是各国的通用货币外,铜铸币是各国民间的通用货币。

古代中国的货币体系以铜币为基础。更早的货币形式还未被发现。最初的铜币形状多种多样,有刀币、布币、蚁鼻钱等很多形式。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下令全国的铜币以秦国的铜钱为标准。

由于浇注铜币使用砂模,铸造好的铜币带有毛边,所以在其中央留有方孔,以便用木棍串联起来打磨修锉。这种特殊的形状使它被赋予很多象征性的神秘主义解释,有人认为铜币的圆形表“天”,中央的方孔代表“地”。铜币上面通常带有铸造时的皇帝年号。

由于携带大量的铜币极其不便,在经济高度发达的北宋时期,出现了交子的纸币。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之一。但是比起现代意义上的纸币来,它更像一种汇票。蒙古人建立的元朝沿用了纸币,并将其视为解决经济困难的妙法之一。

他们不顾实际的货币流通额和经济水平,发行了大量没有保证的纸币,造成了最早的通货膨胀。元朝被由汉族人建立的明朝取代。其开国皇帝朱元璋是一位保守的农本主义者。他认为纸币是异族的东西,应该加以摈弃。

但是明朝自己也发行了名为“大明宝钞”的纸币。这种纸币在民间很少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