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入库时不同品种的库存商品单价如何计算
一,领料单、出库单、入库单的存货单价,如何计算:
企业应当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者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存货的计价方法一经选定,不得随意变更。
1、先进先出法:
即先按存货的期初余额的单价计算发出的存货的成本,领发完毕后,再按第一批入库的存货的单价计算,依此从前向后类推,计算发出存货和结存货的成本。
比如:3月1日购买a产品3个,单价:8元/个;3月5日购买a产品9个,单价:7元/个;3月初a产品余2个,单价:10元/个。3月发出a产品8个。这发出的8个a产品计价为:2*10+3*8+3*7=65元
2、加权平均法:
加权平均法又称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是指以本月全部进货数量加月初存货数量为权数,计算出平均单价,从而计算出期末存货和已销存货成本的一种存货计价方法。公式如下:
存货平均单价=(月初存货实际成本+本月全部收进存货实际成本)/(月初存货数量+本月全部收进存货数量)
3、个别计价法:每次(批)发出存货成本=该次(批)存货发出数量
×
该次(批)存货实际收入的单位成本。
二、期末的时候要把制造费用全部转进生产成本,期末制造费用科目的余额应为零。
借:制造费用
贷:生产成本
结转制造成本
借:生产成本(制造费用)
贷:制造费用
结转完工产品成本
借库存商品
贷:生产成本(制造费用)
三、1,主营业务成本=单价*售出的数量。
单价=月末时总成本/总数量(如果你用的加权平均法,大部分都用的这个)。
2,还可以这么来计算:
主营业务成本是卖出去的商品的成本=销售的数量
x
出库时的该商品的账面价值。
如果是销售的数量
x
销售发票上的单价,那可是主营业务收入。
主营业务成本账户,对应着库存商品账户(也就是存货),售出多少金额的存货,主营业务成本就增加多少。
3,简单地说,主营业务成本也就是销售成本。用制造费用加原材料加直接人工计算产品成本然后卖出去的就是销售成本了。
商业、工业的主营业务成本=“库存商品”科目的贷方发生额。
4、主营业务成本按主营业务收入取得为配比确认,即你销售了什么商品,就结转什么商品的成本,只有销售出去的产品的成本才是主营业务成本。
主营业务成本一般是按照加权平均的方法计算的:即前期库存成本+当期入库的成本。
分别按照销售数量*产品成本单价来计算。就是:
主营业务成本=a产品销售数量*产品成本单价+b产品销售数量*产品成本单价=.........。
以此类推。
5、商贸企业
主营业务成本金额就是外购的商存商品的价值(库存商品明细账),出售数量*账面该库存商品的账面加权平均单价。、
生产企业(品种法计算)
生产的产品入库
借库存商品
贷 生产成本
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
销售后结转成本
主营业成本金额=出售数量*账面该库存商品的账面加权平均单价。
⑵ 商品库存成本怎么计算
商品库存成本=订货成本+购入成本+库存持有成本+缺货成本+物流成本。
库存成本是在整个库存过程中所发生的全部费用。包括:
(1)订货成本。
(2)购入成本,即用于购买或生产该产品所支出的费用,与购买量或生产量有关。
(3)库存持有成本,即为保持存货而发生的成本,通常指货物从入库到出库期间所发生的成本。
(4)缺货成本。
(5)物流成本,即货物从供应商处运到仓库,以及从仓库运到用户手中所需的成本,也可合并到前述的(1)与(2)中。
(2)入库时的成本单价怎么算扩展阅读
随库存量增加而上升的费用:
(1) 资金成本。库存资源本身有价值,占用了资金。这些资金本可以用于其它活动来创造新的价值,库存使这部分资金闲置起来,造成机会损失。
(2) 仓储空间费用。要维持库存必须建造仓库、配备设备,还有供暖、照明、修理、保管等开支。这是维持仓储空间的费用。
(3) 物品变质和陈旧。在闲置过程中,物品会发生变质和陈旧,如金属生锈,药品过时,油漆褪色,鲜货变质。
(4) 税收和保险。
随库存量增加而下降的费用:
(1)订货费。订货费与发出订单活动和收货活动有关,包括评判要价、谈判、准备订单、通讯、收货检查等,它一般与订货次数有关,而与一次订多少无关。
(2)调整准备费(Setup cost)。加工零件一般需要准备图纸、工艺和工具,需要调整机床、安装工艺装备。这些活动需要的费用。如果花费一次调整准备费,多加工一些零件,则分摊在每个零件上的调整准备费就少。但扩大加工批量会增加库存。
(3)购买费和加工费。采购或加工的批量大,可能会有价格折扣。
(4)生产管理费。加工批量大,为每批工件做出安排的工作量就会少。
(5)缺货损失费。批量大则发生缺货的情况就少,缺货损失就少。
⑶ 我想问下,生产企业的库存商品的入库单价和出库单价怎么算的
首先要确定你们仓库的材料计价方法,是先进先出法,还是加权平均法还是后进先出发等等,再根据发出数量、结存数量确定领用原材料的成本(价格*数量=等于领用成本)及结存成本的金额,如果是先进先出法,则按照本期实际库存的先后顺序(数量为准*该批单价)计算发出成本,如果该批数量不够则加上递延发出数量*该批单价,加总得出发出(领用)成本,当月库存成本=上期成本金额+本期购进成本金额-发出成本金额----即到推法
⑷ 入库的成本怎么计算
确定出每一种产品的总成本,然后用每一种产品的总成本/每种产品的产量。入库成本就是库存商品的生产成本或者购货成本,以及能够归属于入库产品达到入库前状态的直接成本,如运输途中的搬运费、储存费等。材料入库成本的五种实际计价在系统可以自动完成,它们的核算过程是通过单据的记账功能实现的。记账后,系统将所输入的入库单据登记存货明细账。
【成本核算】
成本核算是指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按照一定的对象进行分配和归集,以计算总成本和单位成本。成本核算通常以会计核算为基础,以货币为计算单位。成本核算是成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企业的成本预测和企业的经营决策等存在直接影响。进行成本核算,首先审核生产经营管理费用,看其已否发生,是否应当发生,已发生的是否应当计入产品成本,实现对生产经营管理费用和产品成本直接的管理和控制。其次对已发生的费用按照用途进行分配和归集,计算各种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为成本管理提供真实的成本资料。
【库存商品的成本】
1、购入的存货,其成本包括:买价、运杂费(包括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包装费、仓储费等)、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包括挑选整理中发生的工、费支出和挑选整理过程中所发生的数量损耗、并扣除回收的下脚废料价值)以及按规定应计入成本的税费和其他费用。
2、自制的存货,包括自制原材料、自制包装物、自制低值易耗品、自制半成品及库存商品等,其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等的各项实际支出。
3、委托外单位加工完成的存货,包括加工后的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半成品、产成品等,其成本包括实际耗用的原材料或者半成品、加工费、装卸费、保险费、委托加工的往返运输费等费用以及按规定应计入成本的税费。
⑸ 材料入库的实际成本如何计算
材料入库成本包括买价(不含增值税)、运杂费、入价的税费、合理的损耗和入库前的挑选这里费用等单位实际成本是指生产单位产品而平均耗费的成本。
一般只要将总成本去除以总产量便能得到,是将总成本按不同消耗水平摊给单位产品的费用,它反映同类产品的费用水平。
拓展资料:
企业在进行材料平时核算业务中,既可以采用实际成本作价,也可采用计划成本作价。收料凭证要根据发粟价格及采购费用确定,其中能直接计入某种材料实际成本的,可以直接计入,不能直接计入的,可按一定标准在各种材料之间进行分摊。
至于发料凭证的计价,由于材料多系分批采购、分批领用,而每次实际成本又不相同,通常有先进先出法、移动平均法,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后进先出法等多种,企业选定某种方法后,就不能随意改动。
估计成本一般有这样几种情况:
根据经验和历史资料估算成本,如购进存货要花费买价、运杂费和仓储费等等;
没有历史资料,而根据技术资料测算的估计成本,如产品第一次投产的估计成本;
由于历史资料和技术资料细目过多,所以采用估算的办法来预计成本;
是预测、决策成本、在决策时,尽管成本并未实际发生,但根据相关的经济业务和事项,可以合理估算出可能发生的成本额。在财务会计中,估计成本往往是实际成本计算的一种手段。如计划成本和定额成本等,它们可以按成本项目分别估计,也可以按成本总额估计,通过对估计成本的调整,既能计算出实际成本,又能计算出估计成本的差异,便于成本控制、分析和考核,也简化了成本核算工作。
在管理会计中估计成本主要表现为预测和决策成本,也是机会成本的一种。这种成本可以有历史资料也可根本没有历史资料,估计的目的,是为了揭示成本变化和发展的规律,更有效地进行长短期的投资决策,同样能为企业成本控制和分析等提供依据。
⑹ 产成品入库价格该如何确定
综述:
如果是购进的产品,入库的成本价,就是购进时产品的进货价格、如果是自己生产的产品,入库成本价就是:产品单价=生产成本总额(材料费+人工费+制造费)/完工入库产品的数量。
产成品的入库单一式四联,均无产品单位成本(即入库单单价)。是因为虽然工厂已经有BOM表(物料清单),但是由于制造费用(工人工资福利,车间水电费,设备折旧费,污水处理费等等)还未出来。
这四联入库单中有一联是送达财务部记账,那一联在月末成本会计即可计算出产成品单位成本(入库单单价)。但是其他三联的保管人均没有产品成本单价。这也是为了保密产品成本考量的内控管理流程作业。
产成品的出库单一式四联,除记账联由销售人员填写单价送达财务部外,其他三联均无产品单位售价(即出库单单价)。
⑺ 原材料入库成本计算公式是什么
1.原材料的实际成本总金额为:6000+350+130=6480元,
2.运输途中合理损耗为:200*10%=20公斤
3.实际入库数量为200-20=180公斤
4.因为是合理损耗,所以实际为购进这批货物花费的升芦金额除可作为进项税扣除的增值税外,全部应算作入库成本,相当于你原来花6480元买了200公斤货物,损耗了20公斤,数量减少了,但你不能因此少付20公斤的钱,而且没有相关责任人给你承担这部分损失,所以只能分摊到入库的桥笑燃180公斤货物中去,所以实际单位成本为:
6480/180=36元,
5.相比损敏虚耗前的单位成本6480/200=32.4元,每公斤增加了成本36-32.4=3.6元。
6.你以前问过这个问题吧,这次明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