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分摊费用
费用分摊法是指在保证费用支出最少的前提下,采用一定的方法使费用摊入成本时实现*5摊入,以*5限度避税。
企业费用开支有很多种内容,如劳务费用开支、管理费用开支、福利费用开支等。在所有费用开支方面,劳务费用、管理费用开支最为普遍,也是企业费用开支中两项最主要的内容。通常所用的费用分摊方法主要有三种:
*9种,平均分摊法。把一定时间内发生的费用平均摊到每个产品的成本中,它使费用的发生比较稳定、平均。平均费用分摊法是抵消利润、减轻纳税的a1选择,只需生产经营者不是短期经营而是长期从事某—一种经营活动,那么将一段时期内(如1年)发生的各项费用进行*5限度的平均,就可以将这段时期获得的利润进行*5限度的平均,这样就不会出现某个阶段利润额及纳税额过高的现象。
第二种,实际费用摊销法。根据实际发生的费用进行摊销,多则多摊,少则少摊,没有就不摊,任其自然,这样就达不到避税的目的。
第三种,不规则摊销法。根据经营者需要进行费用摊销,可能将一笔费用集中摊入某一产品成本中,也可能在另一批产品中一分钱费用也不摊。这种方法最为灵活。企业如果运用得好,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别是当企业的经营不太稳定,造成利润每月差别很大时,该方法可以起到平衡的作用,利润高时多摊,利润低时少摊,从而有效地避税。
⑵ 如何合理的分摊公司管理费用成本
这个分摊可按照项目实际支出来划分了,例如为项目直接发生的人员工资以及其他费用等,有些不能划分费用的可以用比例法进行分摊,看实际情况了。
⑶ 公司管理人员成本怎么分摊
公司管理人员成本无须分摊到产品成本中去的,直接计入期间费用,列管理费用就可以了
⑷ 费用分摊的原则和方法
费用分摊的原则和方法如下:
1,费用分摊是指将各部门、各产品之间的共同费用进行分摊,便于各生产成本的科学计算。现代化生产导致共同费用的出现,而高科技进一步提高了共同费用的比例 ,共同费用可以说是无处不在。
费用分摊是指将各部门、各产品之间的共同费用进行分摊,便于各生产成本的科学计算。费用分摊闹弯的原因在于:现代化生产导致共同费用的出现,而高科技进一步提高了共同费用的比液搜闷例 ,共同费用可以漏歼说是无处不在;从科斯关于企业的讨论我们可以知道,既然企业仍然能节约交易成本,共同费用就不可避免。
⑸ 成本费用的分摊方法
第一种,平均分摊法。把一定时间内发生的费用平均摊到每个产品的成本中,它使费用的发生比较稳定、平均。平均费用分摊法是抵消利润、减轻纳税的最佳选择。
只需生产经营者不是短期经营而是长期从事某—一种经营活动,那么将一段时期内(如1年)发生的各项费用进行最大限度的平均。
就可以将这段时期获得的利润进行最大限度的平均,这样就不会出现某个阶段利润额及纳税额过高的现象。
第二种,实际费用摊销法。根据实际发生的费用进行摊销,多则多摊,少则少摊,没有就不摊,任其自然,这样就达不到避税的目的。
第三种,不规则摊销法。根据经营者需要进行费用摊销,可能将一笔费用集中摊入某一产品成本中,也可能在另一批产品中一分钱费用也不摊。这种方法最为灵活。
企业如果运用得好,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别是当企业的经营不太稳定,造成利润每月差别很大时,该方法可以起到平衡的作用,利润高时多摊,利润低时少摊,从而有效地避税。
(5)领导成本怎么分摊扩展阅读:
企业在进行费用分摊时应解决以下两个关键问题:
一是如何实现最小利润支付;
二是在费用摊入成本时如何使其实现最大摊入。
企业费用开支包括劳务费用开支、管理费用开支、福利费用开支、各项杂费开支等。其中,劳务和管理费用开支最为普通,也是企业费用开支中两项最主要的内容。
劳务费用开支和管理费用开支有多种标准,但最小最低的标准只有一个,即它是由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需要来决定的。
拿劳务费用开支来说,任何一个企业生产经营中都有一个劳务使用最佳状态点。在这个最佳点上,劳动力和各种人员配备使企业利益最大而劳务费用最省。
因此,寻找发现这一最佳结合状态点是使用费用均摊法的基础。
⑹ 成本费用的分摊方法
交互分配法不同于直接分配法,它需要进行两次分配操作,主要分为对内、对外处理。主要意思就是先算出相互耗用车间的的实际费用,再算出对外分配耗用的成本费用。
直接分配法其适用范围较窄,只适用于那种业务不多的企业或企业生产车间内部耗用费用都差不多的情况。因为可忽略不计生产车间内部所耗用的费用,所以计算较为简便,只需要进行一次分配即可。
而对比交互分配法,它要求精确计算,不可粗略估计生产车间之间的费用,所以需要仔细分为两个过程来进行分配处理,即对内对外分配。两次分配的过程,大大提高了分配的正确性,但也加大了核算分配的工作量。
老会计绝不会告诉你的成本分配法!7步就搞定
02
公式
老会计绝不会告诉你的成本分配法!7步就搞定
老会计绝不会告诉你的成本分配法!7步就搞定
老会计绝不会告诉你的成本分配法!7步就搞定
简单理解,先对内分配,再对外分配。
1.对内分配
第一步:先算出各个车间各自内部的分配率。
第二步:算出其他车间耗用自己车间的费用与自己车间耗用其他车间的费用。
第三步:最后根据自己车间待分配总费用、自己车间耗用其他车间的费用、别人车间耗用自己车间的费用,算出自己车间实际耗用情况,即自己车间实际费用=自己车间待分配总费用+自己车间耗用其他车间的费用-别人车间耗用自己车间的费用。
老会计绝不会告诉你的成本分配法!7步就搞定
老会计绝不会告诉你的成本分配法!7步就搞定
老会计绝不会告诉你的成本分配法!7步就搞定
2.对外分配
第一步:算出各车间交互分配后的实际费用。
第二步:算出各车间对外费用分配率。
第三步:根据实际对外费用分配率,算出各个受益单位的实际费用。
老会计绝不会告诉你的成本分配法!7步就搞定
老会计绝不会告诉你的成本分配法!7步就搞定
老会计绝不会告诉你的成本分配法!7步就搞定
理论知识大致说到这里,接下来进行案例分析,让大家更加清楚理解这个内容。
举个例子,充分理解
假设会计网有限公司设有供电和机修两个辅助生产车间。
2020年6月在分配辅助生产费用以前,供电车间发生生产费用3600W,按耗电度数分配费用,提供供电度数4000W度。其中,机修车间耗用800W度,基本生产第一车间1400W度,第二车间1200W度,行政管理部门300W度,销售部门300W度。
机修车间发生生产费用2400W,按修理工时分配费用,提供修理工时4000小时。其中,供电车间耗用400小时,基本生产第一车间1600小时,第二车间1400小时,行政管理部门400小时,销售部门200小时。
该企业辅助生产的制造费用不通过“制造费用”科目核算。具体核算如下所示。
第一步,先对内分配,核算出各自车间内部的费用分配率。
供电车间费用分配率:
=供电车间待分配费用总额÷供电车间耗用的劳务(或产品)总量
=3600/4000=0.9
机修车间费用分配率:
=机修车间待分配费用总额÷机修车间耗用的劳务(或产品)总量
=2400/4000=0.6
第二步,再核算各自车间耗用其他车间的费用。
供电车间耗用机修费用
=供电车间修理工时*机修车间费用分配率
=400*0.6=240
机修车间耗用供电费用
=机修车间供电度数*供电车间费用分配率
=800*0.9=720
第三步,算出各自车间实际耗用费用。
供电车间实际耗用费用=供电车间待分配费用总额+供电车间耗用机修费用-机修车间耗用供电费用=3600+240-720=3120
机修车间实际耗用费用=机修车间待分配费用总额+机修车间耗用供电费用-供电车间耗用机修费用=2400+720-240=2880
第四步,对外分配,算出各自车间对外的费用分配率
供电车间对外费用分配率=供电车间实际耗用费用/对供电车间以外的受益单位提供的劳务或产品总量=3120/(4000-800)=0.975
机修车间对外费用分配率=机修车间实际耗用费用/对机修车间以外的受益单位提供的劳务或产品总量=2880/(4000-400)=0.8
第五步,算出除生产车间以外的受益单位所耗用费用。
行政管理部门实际耗电费用=行政管理部门耗电度数*供电车间对外费用分配率=300*0.975=292.5
行政管理部门实际机修费用=行政管理部门修理工时*机修车间对外费用分配率=400*0.8=320
行政管理部门实际耗用费用=292.5+320=612.5
销售部门实际耗电费用=销售部门耗电度数*供电车间对外费用分配率=300*0.975=292.5
销售部门实际机修费用=销售部门修理工时*机修车间对外费用分配率=200*0.8=160
销售部门实际耗用费用=292.5+160=452.5
第六步,算出基本生产车间的实际费用。
基本生产第一车间分配的电费=1400*0.975=1365
基本生产第一车间分配的机修费=1600*0.8=1280
基本生产第一车间分配的辅助生产成本=1365+1280=2645
基本生产第二车间分配的电费=1200*0.975=1170
基本生产第二车间分配的机修费=1400*0.8=1120
基本生产第二车间分配的辅助生产成本=1170+1120=2290
最后一步,写出对应的会计分录。
借:制造费用——第一车间 2645
——第二车间 2290
管理费用 612.5
销售费用 452.5
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供电车间 3600
——机修车间 2400
⑺ 如何合理的分摊公司管理费用成本
管理费用在企业经营活动中一次计入费用转入损益中,不需要分摊。如果是为内部管理需要,可以分摊到各部门,考核各个部门发生的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