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公司够买原材料,我先暂估入账,材料已经领用出库,产品成本也结转后,原材料发票回来了,差额怎么调整
1、首先需要核实的是,按照如题所述理解,材料出库时是按照暂估数核算,也就是说,你公司是按照实际成本核算模式进行成本核算(不进行材料成本差异的摊分和结转);
2、一般的处理如下,请予结合以下进行参考:(暂不考虑相关进项税)
暂估时:
借:原材料
贷:应付账款(暂估原材料)
3、在领用时,如按照暂估数计入相关成本的,产生的差异也应予调整:
原领用分录为:
借:生产成本-原材料(暂估数)
贷:原材料(暂估数)
那么,在获得实际发票数据后,对于多计成本的(暂估大于实际),应调整差异:
借:生产成本-原材料(红字差异)
贷:原材料(红字差异)
如少计成本的:
借:生产成本-原材料(蓝字差异)
贷:原材料(蓝字差异)
4、以上做法,适用于当批次原材料当月领用完毕,月度末没有库存的情形,如存在库存的,以上核算方式还必须通过盘点核实及成本差异分配等相应计算处理;
5、以上仅供参考,请予核实,依法操作。
2. 暂估入账收到发票后如何调成本
暂估入账 一般次月就将暂估入账冲出,待收到发票后再入账,故不用可以调整成本。
3. 暂估入库成本已经结转但比实际高很多,怎么调整
红冲:
借:应付帐款——暂估应付款
贷:库存商品
按实际发票金额:
借:库存商品
贷:应付帐款
结转成本高于实际成本的部分:
借:本年利润(已经结转的成本在本年利润里,所以借本年利润)
贷:主营业务成本
(3)暂估成本后如何调整成本扩展阅读:
会计分录应注意:
1、确定这项业务涉及那些会计科目,会计科目属于哪类,如:资产类、负债类等。
2、确定会计科目借贷方向、金额。即:借贷方向、科目名称、金额必须全部具备、正确。
3、凡是有明细科目的,必须把明细科目写上。
4、会计分录的摘要一定要简洁明了,不能太复杂和难懂,这是做会计分录的第一步;
5、会计科目的使用一定要准确,不能乱用会计科目,更不要过渡使用会计科目;
6、会计科目的明细科目一定要保持连贯性和持续性,一个客户不能挂几个会计科目,不能随意使用会计科目。
参考资料:
网络-会计分录
4. 原材料暂估与实际入库金额存在差异,造成的成本差异应如何调整。
原材料暂估与实际入库金额存在差异,造成的成本差异应如何调整
1、用红字制做凭证:冲回原暂估入库凭证数据:
2、再按发票金额入库做:
借:原材料-**材料
贷:(相应科目)
3、处理后就不存在由此造成的材料成本差额了。
(4)暂估成本后如何调整成本扩展阅读
(1)直接材料成本分析:
材料消耗量变动的影响(量差)=(实际数量-计划数量)×计划价格;材料价格变动的影响(价差)=(实际价格-计划价格)× 实际数量。
(2)直接人工成本分析:
单位产品所耗用工时变动的影响(量差)=(实际工时-计划工时)×每小时计划工资成本;每小时工资成本变动影响(价差)=(实际每小时工资成本-计划每小时工资成本)×实际工时。
5. 跨年度的暂估成本如何调账
跨年暂估成本肯定是涉及到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的。其具体的做账如下:
1、冲平暂估入账的凭证(红字)
借:原材料
贷:应付账款
2、根据发票计入原材料
借:原材料
借:应交税费-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或应付账款
3、将原材料转入上年的损益,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贷:原材料
4、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5)暂估成本后如何调整成本扩展阅读;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的会计处理举例分析:
企业对以前年度发生的损益进行调整时,将涉及应纳所得税、利润分配以及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调整。关于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的会计处理方法,
虽然在有关会计制度中作了规定,但因具体处理程序不甚明确,加之会计实务中具体情况复杂,致使此项业务会计实务中差错率极高。下面两个案例是笔者在审计实践中遇到的,也是会计实务中对以前年度损益进行调整时,极易发生错弊的典型,颇具代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