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产成本 » 周期成本和吸收成本怎么区分
扩展阅读
液化石油气走什么科目 2025-02-02 01:05:16
曲奇分享资源怎么下载 2025-02-02 00:23:52

周期成本和吸收成本怎么区分

发布时间: 2023-11-23 21:46:32

⑴ 第三问 算两种成本法的利润差额 我不懂是释放 吸收 什么意思

您好,完全成本法又称为吸收成本法,吸收的意思就是在完全成本法,期末存货是包含固定性制造费用的,而在变动成本法下,期末存货只包含变动成本。
而在下期卖存货的时候,之前含有的固定制造费用又影响到下期营业利润,称之为释放

⑵ 直接成本法和吸收成本法的区别

直接成本法是指只把产品生产耗费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计入产品成本的方法。直接成本法比较适合于私企、乡镇企业和小型企业的成本核算
直接成本法的主要特点有: 管理费用不计入产品成本, 而是和销售费用一样, 作为期间费用, 计入当期 损益。
吸纳成本法又叫完全成本法,属于美国GAAP要求的财务报告形式。产品成本包含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成本(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损益表的框架为销售收入减去产品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直接制造费用和间接制造费用)再减去期间费用(包括变动销管成本,固定销管成本)。

⑶ 什么是成本会计学

成本会计学

一、成本的涵义
成本是商品经济的产物,是商品经济中的一个经济范畴,是商品价值的主要组成部分。
成本的内容往往要服从于管理的需要。此外,由于从事经济活动的内容不同,成本含义也不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管理要求的提高,成本概念和内涵都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人们所能感受到的成本范围逐渐地扩大。
不同的经济环境,不同的行业特点,对成本的内涵有不同的理解。但是,成本的经济内容归纳起来有两点是共同的:一是成本的形成是以某种目标为对象的。目标可以是有形的产品或无形的产品,如新技术、新工艺;也可以是某种服务,如教育、卫生系统的服务目标。二是成本是为实现一定的目标而发生的耗费,没有目标的支出则是一种损失,不能叫作成本。

二、成本与费用
成本与费用是一组既有紧密联系又有一定区别的概念。正确区分成本与费用成本会计的重要前提。
成本是指生产某种产品、完成某个项目或者说做成某件事情的代价,也即发生的耗费总和,是对象化的费用。费用是指企业在获取当期收入的过程中,对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资产的耗费,是会计期间与收入相配比的成本。成本代表经济资源的牺牲,而费用是会计期间为获得收益而发生的成本。
成本会计关注的是成本而不是费用。

三、未耗成本与已耗成本
在财务会计中,将成本分为未耗成本与与已耗成本两大类。
未耗成本是指可在未来的会计期间产生收益的支出,此类成本在资产负债表上列为资产项目,例如设备、存货及应收帐款等。已耗成本则是指本会计期间内已经消耗,且在未来会计期间不会创造收益的支出。这类成本又可分为费用和损失,前者在损益表上列为当期收益的减项,例如已销产品的生产成本及各项期间费用等,后者则因无相应利益的产生,而在损益表上列为营业外支出等项目,例如火灾、水灾等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

四、支出成本与机会成本
支出成本和机会成本是成本的两种主要类型。
支出成本是过去、现在或未来的现金流出。机会成本是指由于选择最优方案而放弃的次优方案上的收益。会计系统的特征是记录支出成本而不记录机会成本。但是,管理者为了保证所作的决策是最优的,在进行决策时应考虑机会成本。

五、成本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成本会计先后经历了早期成本会计、近代成本会计、现代成本会计和战略成本会计四个阶段。成本会计的方式和理论体系,随着发展阶段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1、早期成本会计阶段(1880——1920)
随着英国产业革命完成,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用工厂制代替了手工工场,会计人员为了满足企业管理上的需要,起初是在会计账簿之外,用统计的方法来计算成本。此时,成本会计出现了萌芽。从成本会计的方式来看,在早期成本会计阶段,主要是采用分批法或分步法成本会计制度;从成本会计的目的来看,计算产品成本以确定存货成本及销售成本。所以,初创阶段的成本会计也称为记录型成本会计。
2、近代成本会计阶段(1921——1945)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制造业中发展起来的以泰勒为代表的科学管理,对成本会计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标准成本法的出现使成本计算方法和成本管理方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成本会计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近代成本会计主要采用标准成本制度和成本预测,为生产过程的成本控制提供条件。
3、现代成本会计阶段(1945——1980)
20世纪50年代起,西方国家的社会经济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随着管理现代化,运筹学、系统工程和电子计算机等各种科学技术成就在成本会计中得到广泛应用,从而使成本会计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即成本会计发展重点已由如何对成本进行事中控制、事后计算和分析转移到如何预测、决策和规划成本,形成了新型的以管理为主的现代成本会计。
4、战略成本会计阶段(1981以后)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电脑技术的进步,生产方式的改变,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以及全球性竞争的加剧,大大改变了产品成本结构与市场竞争模式。成本管理的视角应由单纯的生产经营过程管理和重股东财富,扩展到与顾客需求及利益直接相关的、包括产品设计和产品使用环节的产品生命周期管理,更加关注产品的顾客可察觉价值;同时要求企业更加注重内部组织管理,尽可能地消除各种增加顾客价值的内耗,以获取市场竞争优势。此时,战略相关性成本管理信息已成为成本管理系统不可缺少的部分。

六、成本会计信息
成本会计是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混合物,是计算及提供成本信息的会计方法。
财务会计要依据成本会计所提供的有关资料进行资产计价和收益确定,而成本的形成、归集和结转程序也要纳入以复式记账法为基础的财务会计总框架中,因此,成本数据往往被企业外部信息使用者用于对企业管理当局业绩的评价,并据此作出投资决策。同样,成本会计所提供的成本数据,往往被企业管理当局作为决策的依据或用于对企业内部管理人员的业绩评价。

七、成本会计的职能
成本会计的职能,是指成本会计作为一种管理经济的活动,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能发挥的作用。由于现代成本会计与管理紧密结合,因此,它实际上包括了成本管理的各个环节。现代成本会计的主要职能有: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
在成本会计的各个职能中,成本核算是最基本的职能,没有成本核算就没有成本会计。成本会计的各个职能是相互联系,互为条件的,并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在全过程中发挥作用。

八、成本会计的种类
成本会计可按不同的标志进行分类。
按成本会计制度分类,可分为实际成本制度、标准成本制度和估计成本制度。
(1)实际成本制度。实际成本制度,是根据实际发生的各项支出计算成本的一种成本会计制度。
(2)标准成本制度。标准成本制度,是以预先制定的产品标准成本为基础,用实际产量的标准成本同实际成本相比较并记录和分析成本差异的一种成本制度。
(3)估计成本制度。估计成本制度,是在产品生产前预先估算单位产品成本,凭以确定售价,然后通过复式记账将算出实际产量的估计成本与账上实际成本比较,据以修改估计成本的一种历史上曾采用过的不完整的成本会计制度。
按成本计算模式分类,可分为完全成本计算模式和变动成本计算模式。
(1)完全成本计算模式。完全成本计算模式,又称“吸收成本”计算模式,它是按照传统的成本观念,将包含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在内的所有制造成本都吸收到产品成本中去,用来进行存货的估价和确定已售产品成本的一种计算模式。
(2)变动成本计算模式。变动成本计算模式,是指产品成本中只包括变动制造成本而不包括固定制造成本的一种成本计算模式。

九、新经济环境与成本会计
新的经济环境对成本会计提出了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全球竞争的加剧;
2、产业结构的变化;
3、生产环境的进步;
4、适时生产系统的出现;
5、全面质量管理的要求;
6、作业基础成本法的应用。

⑷ 什么是吸收成本法

吸收成本法又称为全成本法,是一种会计成本的方法,计算在提供服务所产生的所有成本。

完全成本法亦称“全部成本法”、‘归纳成本法”或“吸收成本法”。完全成本法就是在计算产品成本和存货成本时,把一定期间内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的全部成本都归纳到产品成本和存货成本中去。

由于完全成本法是将所有的制造成本,不论是固定的还是变动的,都吸收到单位产品上,所以这种方法也称为“归纳(或吸收)成本法”。在完全成本法下,单位产品成本受产量的直接影响,产量越大,单位产品成本越低,能刺激企业提高产品生产的积极性。但该法不利于成本管理和企业的短期决策。

(4)周期成本和吸收成本怎么区分扩展阅读:

吸收成本法的缺点如下:

一、不利于成本管理

由于完全成本法将固定制造费用计入产品成本,给成本管理带来了问题:

1、是固定制造费用的分配增加了成本的计算工作量,影响成本计算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2、是产品成本中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的划分,使成本控制工作变得复杂。

二、不利于企业的短期决策

因为在产品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总额不变时,其利润的变化理应同销售量的变化同向。但是按完全成本法计算,利润的多少和销售量的增减不能保持相应的比例,因而不易被人们理解,不利于短期决策、控制和分析工作,甚至会片面追求产量。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完全成本法

⑸ 吸收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

吸纳成本法又叫完全成本法,属于美国GAAP要求的财务报告形式。产品成本包含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成本(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损益表的框架为销售收入减去产品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直接制造费用和间接制造费用)再减去期间费用(包括变动销管成本,固定销管成本)。
变动成本法又叫直接成本法,内部财务报告的形式。产品成本包含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成本(仅包括变动制造费用,不包括固定制造费用).损益表的框架为边际贡献形式销售收入减去产品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直接制造费用)再减去变动销管成本得到边际贡献,然后再期间费用(包括固定制造费用,固定销管成本)。
吸收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区别:
1、应用前提与成本构成的内容不同。
变动成本法对产品成本按其与产量变动间的线性关系划分为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并进行粗略估计。而完全成本法将成本按其用途分成生产成本与非生产成本两大类。
2、存货估价及成本流程不同。
完全成本法下的存货计价必然高于变动成本法下的存货计价。
3、分期损益不同。
由于对固定性制造费用的处理不同,导致两种计算方法下损益表的基本结构也有所差异。
4、理论依据不同。
5、产品成本构成内容不同。

温馨提示:以上信息仅供参考。
应答时间:2021-02-20,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