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为什么计算资本成本的时候要乘以(1-企业所得税税率)
因为长期借款的利息费用可以在交企业所得税时税前扣除。如,长期借款利息100万元,企业利润200万元,如果不考虑长期借款利息,则企业所得税为200*25%=50万元,考虑长期借款利息,则企业所得税为(200-100)*25%=25万元。也就是说,100万元的利息成本,可惜节税25万元,实际企业负担的只有75万元。所以实际承担的利息费用要乘以(1-25%)。
B. 计算债务资本成本率时为什么考虑所得税率
因为债务的利息均在税前支付,具有抵税的功能,因此企业实际负担的债务成本=利息×(1-税率)。
为资金成本一般具有如下特点:
①资金成本是较满意的财务结构前提下的产物;
②资金成本着眼于税后资金成本,即考虑筹资方式的节税效应后的成本;
③资金成本强调资金成本率和加权平均资金成本率。
(2)非付现成本为什么要乘以所得税率扩展阅读
资本成本率对于资本投资的影响:
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需要的资本,主要包括自有资本和借入长期资金两部分。借入长期资金即债务资本,要求企业定期付息,到期还本,投资者风险较少,企业对债务资本只负担较低的成本。但因为要定期还本付息,企业的财务风险较大。
自有资本不用还本,收益不定,投资者风险较大,因而要求获得较高的报酬,企业要支付较高的成本。但因为不用还本和付息,企业的财务风险较小。所以,资本成本也就由自有资本成本和借入长期资金成本两部分构成。
资本成本既可以用绝对数表示,也可以用相对数表示。用绝对数表示的,如借入长期资金即指资金占用费和资金筹集费;用相对数表示的,如借入长期资金即为资金占用费与实际取得资金之间的比率,但是它不简单地等同于利息率,两者之间在含义和数值上是有区别的。在财务管理中,一般用相对数表示。
C. 非付现成本不属于现金流出,但为什么要加上他抵扣的所得税呢
非付现成本抵税是相关的现金流量的,在营业现金流量的计算公式中,体现的是非付现成本抵税的流量的。
营业现金净流量
=营业收入-付现成本-所得税
=营业收入-(营业成本-非付现成本)-所得税
=营业收入-营业成本-所得税+非付现成本
=税后净利润+非付现成本
=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收入-营业成本)×所得税税率+非付现成本
=营业收入*(1-所得税税率)-营业成本(1-所得税税率)+非付现成本
=营业收入*(1-所得税税率)-(付现成本+非付现成本)×(1-所得税税率)+非付现成本
=营业收入*(1-所得税税率)-付现成本×(1-所得税税率)-非付现成本×(1-所得税税率)+非付现成本
=(收入-付现成本)×(1-所得税率)+非付现成本×所得税率
D. 税后付现成本为什么等于付现成本x(1-所得税税率),不是税后吗,为什么还要减去所得税啊
这个涉及到利息抵税,比如你付款100元,所得税税率是25%,你可以抵税100*0.25,实际付款就是75,也就是100*(1-25%)
E. 为啥要加非付现成本的25%
非付现成本抵税是算作现金流入量。
折旧等非付现成本产生时并没有引起现金流出,所以它本身不影响营业现金流量的。由于计算税后营业利润时,已经减掉了“非付现成本*(1-所得税率)“,所以后面要加上“非付现成本”,那么最终的结果就是“非付现成本*所得税率”影响了现金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