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产成本 » 支出费用成本三者间的关系是什么
扩展阅读
如何降低线下门店成本 2025-02-01 16:51:56
尿蛋白产品能卖多少钱 2025-02-01 16:28:47

支出费用成本三者间的关系是什么

发布时间: 2023-12-03 22:43:56

1. 支出、费用、与成本之间的关系/以及区别

支出是一个会计主体所有资产的流出.它表现为一个特定主体的人力,财力和物力的耗费和碱少,它可用货币来计量.不论这种支出是否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一般可以把企业的支出划分为资本性支出,收益性支出,利润性支出,营业外支出等四类.
1资本性支出.它是指受益期与若干个会计年度有关的支出.它一般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产生重大的影响,决定企业的长期生产经营能力,是企业生产经营的物质基础.
2收益性支出.它是指受益期在一个会计年度内的支出.它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发生的经常性开支.是维持生产经营活动顺利进行的必要支出.收益性支出代表着一个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周转,是企业资产不断流动的表现.
3利润性支出.广义的利润性支出.是指企业在弥补生产经营中发生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耗费后所剩余的新增价值中向企业投资人,债权人和国家分配,缴纳的利润,利和税金.它实质上是列新增价值的分配.由于在会计核算中利息和税金都可作为费用,从企业收入中干扣除,因而狭义的利润支出一般仅指向投资人分配的利润(股利).
4.营业外支出.它是指在企业流出的各项资产中,那些不属于资本性支出,收益性支出和利润性支出以外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无关或关联不大的支出.这些支出在正常情况下一般是不会发生的.它属于偶然性的支出.如企业违法经营的罚款,滞纳金,赔偿金和各种非正常损失等.

二,成本在非专业用语时.成本的概念等同于支出,费用.但在会计学上,支出,成本与费用的概念还是有较大差异的.
理论成本.马克思通过成本的考察,既看到了耗费,又重视补偿.认为商品的成本是指商品生产中耗费的物化劳动和劳动的货币表现(+).生产成本是维持简单再生产的补偿尺度.若按生产成本提供的补偿尺度得不到满足.企业的简单再生产就无法进行.马克思对成本的高度理论概括,是符合客观经济内涵的成本.是我国会计学术中成本理论研究的基石,被称为"理论成本.
2广义成本.美国会计学会()所属成本概念与标准委员会对成本的定义为:"成本是指为达到特定的日的而发生或应发生的价值牺牲,它可用货币单位加以衡量.也就是说.成本是为实现一定目标而支付的(或应支付的),可以用货币衡量的代价.美国会计师协会()1957年发布的(第四号会计名词公报》对成丰的定义为:成本是指为获取财货或劳务而支付的现金或转移其他资产,发行股票,提供劳务或发生的负债,而以0货币衡量的数额."
3.狭义成本.狭义成本实质是已耗成本中与产品生产直接相关的那部分生产费用,及产品的生产成本.

三,费用美国会计师协会发布的(第四号会计名词公报)对费用的定义为"最广义的费用系指可由收入中减出的一切已耗成本.在损益表中,已耗成本常有各种不同的名称.包括成本,费用,或损失,例如:销货成本,营业费用,销售费用及出售资产损失."如果把生产经营费用与产品生产鞋系起来看,费用可以划分为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两类.
1.生产费用.它实质就是产品生产成本.也可以叫做制造成本,它是与产品的生产直接相关的成本.包括产品生产中所消耗的直接费用,直接人工,其他直接费用和制造费用
2.期间费用.它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主要与该会计期间的销售,经营和管理等活动相关的支出.是生产经营费用中的一部分.由于其一旦支付出去,即已耗用.习惯上称作费用,如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等.
四,损失美国会计协会发布的(第四号会计名词公报)对损失的定义为:"损失系指:(1)就广义而言,为某期间所有费用超过收入的数额,或(2)当资产出售,废弃或困意外灾害或冲销而致全部或局部毁损时,其成本超过相关收入的部分.若损失的发生,系困上述(2)的情况时.应列作收入的减项.
困其属于广义的费用.损失有两种情况:一是全面地评价企业总的经营情况时,所有费用超过所有收人的部分,即整个企业的损失(亏损);二是评价某一方面,某一部分的经营情况时.对收入没有贡献的部分,或者说没有收人来补偿的部分,如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废品损失,固定资产清理损失,非正常损失等.
五,支出,成本,费用,损失之间的内在联系综上所述,支出,成本与费用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由此产生了如下一些会计核算的基本规定:
(1)应作为资产计价的不能直接计入费用,如固定资产要分期计提折旧,材料要按各期领用额分配材料费用等;
(2)待摊费用和递延资产的摊销;
(3)预提费用的计提;
(4)产品成本(狭义成本)和期间费用的界限,本期费用与非本期费用的界限等等.这都是成本与费用之间的显着差别.
在会计实务和教学工作中.准确掌握支出,成本,费用,损失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与鞋系.有助于准确核算成本费用,正确进行资产的计价和价值的转移.了解会计学中的假设,要素和重要术语之间的关系,因而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 支出费用成本的关系是不是支出=费用+成本

支出与费用成本有直接关系,但不是完全关系 。

如企业为购买材料、办公用品等支付或预付的款项;为偿还银行借款、应付账款及支付账款或支付股利所发生的资产的流出;为购置固定资产、支付长期工程费用所发生的支出和生活中的消费支出。

一般来说要产生资产的流出才能叫做支出,如花了10万买了一台机械设备,这个要支出,但是这个就不在费用和成本之中,要设备的折旧才能进入费用或成本。

又例如在5月在加工厂加工了一批产品加工费为1万5,但是款项下月才支付,这里成本就多了1万5,但是5月并没有在加工费上有支出。同理,如6月份没有要加工的,但是支付了5月份的加工费,6月份就有1万5的支出,但是没有相关的成本或费用。

(2)支出费用成本三者间的关系是什么扩展阅读:

企业发生的财务费用在“财务费用”科目中核算,并按费用项目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企业发生的各项财务费用借记“财务费用”科目,贷记“银行存款”、“预提费用”等科目;企业发生利息收入、汇兑收益冲减借方。

月终,将借方归集的财务费用全部由“财务费用”科目的贷方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的借方,计入当期损益。结转当期服务费用后,“财务费用”科目期末无余额。

“财务费用”科目的核算规则是:发生的财务费用,借记本科目,贷记相关对应科目;发生的应冲减财务费用的利息收入、汇兑收益,则借记相关对应科目,贷记本科目;期末应将本科目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

在利润表中,单设“财务费用”项目反映企业发生的财务费用,并根据“财务费用”科目的发生额,即期末结转的余额分析填列。

3. 简述成本,费用,支出三者的关系(成本会计)

成本是指可以分配到产品中的费用,这个是产品价值的组成部分;费用是支企业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公司利益流支出;支出是指发生的现金的流出。支出的不一定是费用,但费用一定要支出(但可能时间不一至)。费用不一定是成本,但成本一定是费用。支出是费用的发生形式,成本是费用的结果。

成本会计是基于商品经济条件下,为求得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而核算全部生产成本和费用的会计活动,现代成本会计是为克服通货膨胀所引起物价变动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弊端,在物价变动情况下,以资产现行成本为计量属性对相关会计对象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程序和方法。

它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针对相关经济主体在产品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成本耗费进行预测、决策、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的价值管理活动。

现代成本会计是在继承传统成本会计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会计理论,是传统成本会计在物价变动环境下的延伸和拓展,将成本核算与生产经营有效结合,具有不同于传统成本的会计程序和会计方法,可随经济环境的改变而及时反映资产价值变化,具有高度的决策相关性。

4. 请问:成本、费用、支出的包含关系是什么

成本与企业特定资产或劳务相关,而费用则与特定期间相关;成本是企业为取得某种资产或劳务所付出代价的量度,而费用则是为取得收入而发生的资源耗费金额;成本不能抵减收入,只能以资产的形式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中,而费用则必须冲减当期的收入反映在利润表中。支出与费用、成本之间的关系(1)收益性支出形成费用。《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凡支出的效益仅及于本年度(或一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收益性支出。根据配比原则,收益性支出形成费用,计入当期损益。但笔者认为,划分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的时间标准如果以月为单位,可能更恰当,更容易使相关概念之间的协调,避免相互矛盾的产生。如,制度规定:将资本性支出计列于资产负债表中,作为资产反映,以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将收益性支出计列于利润表中,计入当期损益,以正确地计算企业当期的经营成果。(2)资本性支出形成资产。《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凡支出的效益及于几个会计年度(或几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资本性支出。根据配比原则及资产的定义,由于资本性支出使几个会计期间受益,在发生的当期就不能作为费用计入损益,而应该作为资产在未来的受益期间内分期转作费用。因此,资本性支出形成资产,而资产的取得成本,就是全部资本性支出。如果企业不能正确区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将本应作为收益性支出的而作为资本性支出就会虚增企业的资产和利润;相反,将本应作为资本性支出的而作为收益性支出,将会虚减企业的资产和利润,这两种现象都会影响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质量,误导会计信息的使用者,这都是现行制度或法规所不允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