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成本和费用的区别
成本和费用的区别如下:
1、内容不同。费用包括生产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等。工业企业产品成本只包括为生产一定种类或数量的完工产品的费用。不包括未完工产品的生产费用和其它费用。
2、计算期不同。费用的计算期与会计期间相联系,产品成本一般与产品的生产周期相联系。
3、对象不同。费用的计算是按经济用途分类,产品成本的计算对象是产品。
4、计算依据不同。费用的计算是以直接费用、间接费用为依据确定。产品成本是以一定的成本计算对象为依据。
2. 支出、费用和成本有什么区别
支出包括费用和成本
成本是指进货和生产所产生的直接支出。
费用是指管理、销售、融资等方面的支出。
支出: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获得另一项资产、为清偿债务所发生的资产的流出。如企业为购买材料、办公用品等支付或预付的款项;为偿还银行借款、应付账款及支付账款或支付股利所发生的资产的流出;为购置固定资产、支付长期工程费用所发生的支出和生活中的消费支出。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成本:是商品经济的价值范畴,是商品价值的组成部分。人们要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或达到一定的目的,就必须耗费一定的资源(人力、物力和财力),其所费资源的货币表现及其对象化称之为成本。 并且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成本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处于不断地变化发展之中。
3. 支出、费用和成本的区别
支出,包括费用和成本,就是花出去的钱
费用,是指为了服务于主营业务而发生的开支,财务中指的是三项费用。
成本,是主营业务的实际本钱。
如销售产品,为购进产品发生的开支就是成本,管理商品和销售商品而发生的支出,就是费用。
如生产产品,为购买原料的开支就是成本,管理商品和销售商品而发生的支出,就是费用。
补充资料:
支出、费用与成本的区别:
三者的核算对象不同,列支范围不同。三者各有各的核算内容,既不能互相串用,也不能混淆归并,更不能互相混淆。在《会计准则》、《企业所得税法》中,对支出、费用与成本的列支范围和核算方式,都有严格规定。
具体内容如下:
(一)支出是指企业在经济活动中发生的开支与耗费。企业的支出分为资本性支出、收益性支出、投资性支出、所得税支出、营业外支出和利润分配性支出六大类。
(二)费用是指企业为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而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可划分为生产费 用、期间费用和所得税费用三大类。
(三)成本是指产品在生产、制造过程中以耗费资源,用货币计量的价值。包括:原材料、 燃料等商品生产中已耗费的劳动对象的价值、折旧费用,工资等。
二、支出、费用与成本的联系
(一)支出与费用的联系:支出的范围比费用大。支出包括资本性支出、收益性支出、所得税支出、利润分配支出和营业外支出五大类支出,但只有资本性支出、收益性支出和所得税支出三类支出可转化为费用。
(二)费用与成本的联系:费用的范围比成本大。费用包括期间费用和生产费用,按照成本核算范围,期间费用不能转化为成本(这里的成本就是产品成本),只有生产费用才能转化为成本,依据会计准则,对象化后的生产费用是产品成本。
4. 成本与支出,费用,有什么区别
费用包括支出和成本,成本主要是指生产成本,制造费用计入生产成本
成本和费用的概念
1.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
2.费用是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成本和费用的联系
1.成本和费用都是企业除偿债性支出和分配性支出以外的支出的构成部分;
2.成本和费用都是企业经济资源的耗费;
3.期末应将当期已销产品的成本结转进入当期的费用。
·成本和费用的区别
1.成本是对象化的费用,其所针对的是一定的成本计算对象;
2.费用则是针对一定的期间而言的。
费用的确认应遵循以下两条基本标准:
1.划分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这一原则限定了费用确认的时间界限。
2.权责发生制。这一原则限定费用应当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在确认有关收入的
同一期间予以确认,从而为费用的确认提供了进一步的指南。确认费用的标准一般
划分收益性支出(效果在本年)和资本性支出(效果在以后若干年)
5. 财务会计中,如何区分费用、成本、支出﹖
在概念上的区别
1.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
可以理解为为生产产品而产生的耗费.即生产成本中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固定资产折旧。
2.费用是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可能表现为企业负债的增加,或企业资产的减少,或者二者兼而有之;最终会减少企业的所有者权益。主要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劳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期间费用。
3.支出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经常性业务,是为了达到特定的目的而由经济主体的支付行为而导致的资源减少。包括偿债性支出、资本性支出、收益性支出、权益性支出。
这下,你明白一点了吗?如果还不清楚,再看一次.还不清楚,看些会计基础的理论书吧.
6. 会计中:收入、支出、费用、成本四个之间有何联系与区别
简单的说,费用包含支出,支出包含成本。
费用是一个很笼统的概念,所有的企业经济利益流出都称为费用
支出是一个时间段的概念,可以是眼前的也可以是未来的
成本是一个具体化到每件产品的概念,我们通常用制造费用来归集,再分配到生产成本——XX产品等明细中去。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成本,是指生产活动中所使用的生产要素的价格,成本也称生产费用。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支出与费用、成本之间的关系:
(1)收益性支出形成费用。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凡支出的效益仅及于本年度(或一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收益性支出。根据配比原则,收益性支出形成费用,计入当期损益。但笔者认为,划分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的时间标准如果以月为单位,可能更恰当,更容易使相关概念之间的协调,避免相互矛盾的产生。
(2)资本性支出形成资产。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凡支出的效益及于几个会计年度(或几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资本性支出。根据配比原则及资产的定义,由于资本性支出使几个会计期间受益,在发生的当期就不能作为费用计入损益,而应该作为资产在未来的受益期间内分期转作费用。因此,资本性支出形成资产,而资产的取得成本,就是全部资本性支出。
收入:指日常活动中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日常活动是指完成其经营目标而从事的经常性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其他活动 如销售商品、出售不需用原材料、转让无形资产使用权等取得的收入
会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增加 可引起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或两者兼而有之,从而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 如可增加或部分增加存款;可冲减或部分冲减预收账款
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 所有者投入资本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直接增加所有者权益 如投资者投入设备,直接增加实收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