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成本结转与收入匹配如何理解
假设有商品100件,成本是800万,对外销售价格是1000万,假设不考虑增值税
1.对外销售了100件
借:银行存款 1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000
借:主营业务成本 800
贷:库存商品 800
2.对外销售了50件
借:银行存款 5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500
借:主营业务成本 400
贷:库存商品 400
对外销售了多少,相应的要结转多少成本,成本和收入要匹配
② 收入成本配比原则是如何规定的
收入成本配比原则,简称配比原则,是会计原则之一,亦称配合原则。收入配比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根据收入与费用之间因果关系进行直接配比;二是根据收入与费用项目之间存在的时间上的一致关系进行间接配比。
配比原则有三个方面的含义
(1)某产品的收入必须与该产品的耗费相匹配;
(2)某会计期间的收入必须与该期间的耗费相匹配;
(3)某部门的收入必须与该部门的耗费相匹配。
③ 收入和成本的匹配原则
收入和成本遵循配比原则。
财会(2000)25号《企业会计制度》第十一条企业在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九)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收入与其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比,同一会计期间内的各项收入和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在该会计期间内确认。明确提出了配比原则作为重要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强调企业收入必须与其成本、费用相互配比。
在利润表观下,《资产负债表》只是为了确认与合理计量收益的跨期分摊配比中介,成为《利润表》的附属。《企业会计准》还并没有删除配比原则,只是修改《企业会计制度》配比原则的原来“收入与其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比”规定,只强调可归属对象的成本与其收入应当实行配比原则,对不产生经济利益的资产和不能确认资产的费用支出,不再要求执行配比原则。
④ 收入与成本配比原则
配比性原则是指企业进行会计核算时,收入与取得该收入发生的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比,以便计算特定业务或特定期间的经营成果。在会计实务中配比原则常见的实例是同一会计期间内和各项收入与该期间的成本 费用相配比。2007年实行的新会计准则中已经取消了配比性原则。
⑤ 收入与成本的配比原则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