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产成本 » 价值链成本包括哪些成本
扩展阅读
缅甸产品出口到哪里 2024-09-20 09:07:28

价值链成本包括哪些成本

发布时间: 2022-01-24 01:38:33

Ⅰ 价值链成本管理有哪些内容及意义

价值链成本管理是在价值链理论、作业成本管理等理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成本管理体系。
价值链成本管理有两层含义:
一是核心企业的成本管理要为价值链构建和优化服务,关注企业与价值链联盟企业之间的链接关系,不仅要考虑核心企业自身的利益,也要考虑价值链联盟企业的利益;
二是核心企业实施成本管理本身需要和价值链联盟企业进行合作和沟通,建立信息共享、利益双赢、风险共担的合作机制。因此,核心企业是通过搜集、利用价值链联盟企业的价值信息影响价值链联盟企业的价值活动,但不可能完全控制它们的价值活动。
扩展成本管理的空间范畴至企业外部价值链并不一定意味着一定要将成本管理的主体扩展为整个价值链联盟,而是通过规范(或设定)成本管理的目标、特点、内容、原则等来体现价值链成本管理模式。
基于价值链的成本管理系统是“多维”的控制体系和信息系统。这里的维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战略战术维,成本管理系统注重战略与战术的结合,以战略为导向,在战术上深入到作业层次;
二是时间维度,成本管理将实施全生命周期的成本管理,在产品的设计开发阶段进行成本的事前控制(即目标成本规划),在产品制造、运送、营销乃至使用报废回收等阶段实行成本的持续改进;
三是空间维度,成本的空间范畴不仅仅限于核心企业内部价值链,要从价值链联盟的视角考察企业的成本行为,即还要考察供应商价值链、购买商价值链及其与企业内部价值链之间的联系。比如由某个特定的供应商所引起的核心企业的成本、核心企业某种行为(例如改变产品设计)将给供应商或客户带来的利弊并由此产生的对价值链合作伙伴关系的影响等等。
价值链由波特首先提出。它将原料到最终用户之间的价值链分解成与战略相关的活动,以理解成本性质和差异产生原因,制定企业竞争策略。具体从以下3个角度展开价值链分析:①内部价值链分析,是企业进行价值链分析的起点;②纵向价值链分析,反映企业与供应商、销售商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为企业增强其竞争优势提供机会;③横向价值链分析,是企业确定竞争对手成本的工具,也是企业进行战略定位的基础。
价值链成本管理的内容:
1、企业内部价值链成本管理
内部价值链成本管理实际上就是把作业成本法运用到价值链上。与产品有关的一系列活动如同链上的环节,使得价值链会计成本分析成为可能。以企业价值链来归集和分摊成本从成本管理的角度而言,企业的价值活动即成本行为。传统企业的管理者虽能抓住企业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但那些目前所占比例较小但正处于增长状态,且最终能改变企业成本结构的价值活动却容易被忽视,把价值链成本分析方法应用于成本管理会改变这种现状。成本经过在价值链上的分摊后用于比较各价值活动的成本的分布,从而找出可以改善成本的突破口。
2、企业外部合作者供应链的成本管理
公司之间的相互信任。许多公司已经意识到他们与制造商、供应商和最终客户之间的协作日益加强,只有与他们一起努力,才能降低供应链中的多余成本。
增加合作伙伴间的信任度就是建立责任会计管理。通过运用精确的成本核算数据去管理同步运作的供应链,减少公司之间的猜疑。只有所有的合作伙伴真正开始关注自身成本和其他共享者的成本之时,他们才可以同心协力降低整个价值链的总成本,削减供应链成本。首先,要鼓励采用这种流程,给供应商和客户提供有关责任会计培训。签订协作协议确保供应链的各方同意用责任会计管理反映的信息减少附加到最终用户的总成本,合作各方可能共同使用责任会计管理来决定由哪个公司执行供应链中的某个环节成本最便宜,从而在总体上控制成本。最后,帮助分销商更好地理解其成本,包括控制定单数量、简化定购难度、调整订单频率等。
这种成本管理的关键就是和客户和供应商建立信任关系,让协作者都理解本企业的费用和利润目标。在进行成本管理时要区分战略伙伴和非战略伙伴,对战略伙伴的成本着重成本控制,对非战略伙伴则着眼于成本降低,这样既确保了价值链的连续,又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了价值链的总成本。

Ⅱ 价值链分析主要包括哪些价值链分析

价值链分析法由波特首先提出,它将基本的原材料到最终用户之间的价值链分解成与战略相关的活动,以便理解成本的性质和差异产生的原因,是确定竞争对手成本的工具,也是SCM制定本公司竞争策略的基础。可以从内部、纵向和横向三个角度展开分析。

1.内部价值链分析.
这是企业进行价值链分析的起点。企业内部可分解为许多单元价值链,商品在企业内部价值链上的转移完成了价值的逐步积累与转移。每个单元链上都要消耗成本并产生价值,而且它们有着广泛的联系,如生产作业和内部后勤的联系、质量控制与售后服务的联系、基本生产与维修活动的联系等。深入分析这些联系可减少那些不增加价值的作业,并通过协调和最优化两种策略的融洽配合,提高运作效率、降低成本,同时也为纵向和横向价值链分析奠定基础。

2.纵向价值链分析
它反映了企业与供应商、销售商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这为企业增强其竞争优势提供了机会。企业通过分析上游企业的产品或服务特点及其与本企业价值链的其他连接点,往往可以十分显着地影响自身成本,甚至使企业与其上下游共同降低成本,提高这些相关企业的整体竞争优势。例如,施乐公司通过向供应商提供其生产进度表,使供应商能将生产所需的元器件及时运过来,同时降低了双方的库存成本。在对各类联系进行了分析的基础上,企业可求出各作业活动的成本、收入及资产报酬率等,从而看出哪一活动较具竞争力、哪一活动价值较低,由此再决定往其上游或下游并购的策略或将自身价值链中一些价值较低的作业活动出售或实行外包,逐步调整企业在行业价值链中的位置及其范围,从而实现价值链的重构,从根本上改变成本地位,提高企业竞争力。四川峨铁的重组便是个典型的例子。川投集团整体兼并峨铁厂、嘉阳电厂和嘉阳煤矿,重组后占峨铁生产成本60%的电价将大幅降低,每年可节约成本几千万元。通过调整,峨铁的产量可以上一个台阶,实现规模经济,又可降低单位固定成本。而对嘉阳电厂和嘉阳煤矿而言,则有了一个稳定的销售市场,其销售费用亦大幅降低。同时川投集团还并购了长钢股份,为峨铁打开了销路。这一重组并购搞活了三家劣势国有企业。
如果从更广阔的视野进行纵向价值链分析,就是产业结构的分析,这对企业进入某一市场时如何选择人口及占有哪些部分,以及在现有市场中外包、并购、整合等策略的制定都有极其重大的指导作用。

3.横向价值链分析
这是企业确定竞争对手成本的基本工具,也是公司进行战略定位的基础。
比如通过对企业自身各经营环节的成本测算,不同成本额的公司可采用不同的竞争方式,面对成本较高但实力雄厚的竞争对手,可采用低成本策略,扬长避短,争取成本优势,使得规模小、资金实力相对较弱的小公司在主干公司的压力下能够求得生存与发展;而相对于成本较低的竞争对手,可运用差异性战略,注重提高质量,以优质服务吸引顾客,而非盲目地进行价格战,使自身在面临价格低廉的小公司挑战时,仍能立于不败之地,保持自己的竞争优势。

Ⅲ 价值链成本管理的模式及实施阶段有哪些

价值链成本管理的模式及实施:
一、价值链成本管理的模式
基于价值链的成本管理在识别和分解价值活动的基础上,收集与价值链各环节相关的成本信息并进行加工、分析、处理和报告,向企业管理者提供价值链管理决策和控制所需要的成本信息。作为一个控制系统,基于价值链成本管理对价值链上的各项价值活动进行多维立体式的实时控制。因此,基于价值链的成本管理的基本工作程序应该包括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具体包括七个环节:事前的预测和决策;事中的计划、计量、控制;事后的报告和业绩评价。这七个环节是一个整体,预测为决策提供资料,而计划是把决策的结果具体化,同时为成本控制提供标准;而成本报告是在成本计量的基础进行再加工,同时也是成本业绩评价的基本依据。基于价值链的成本管理的方法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管理会计工具、相关信息技术和ERP系统。
1、管理会计工具
主要有作业分析、价值链分析、完全生命周期成本分析、顾客价值分析和业务流程重组等。这是基于价值链成本管理的理论基础,也是具体实施的保障。
2、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手段是价值链成本管理模式的支撑平台,没有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核心企业无法有效地实现价值链成本管理。
(1)网络技术基于价值链的成本管理系统需要建立在集成的企业管理信息环境之中,其信息技术平台需要从分散的各企业内部网络系统逐步提升到互联网技术支持的各联盟企业内部网(Intranet)和企业间的外部网(Extranet)协同工作的网络平台。信息系统的应用结构也应从C/S结构提升到B/S结构。
(2)数据仓库、数据挖掘和在线分析(OLAP)等技术在核心企业及核心企业外部存在着大量的历史和现实的业务信息和成本数据,利用这些技术可对这些信息进行综合查询、加工和使用,得到面向各种管理主题的、集成的、随时间不断变化的成本信息和其他决策支持信息。
(3)信息安全技术基于网络平台的成本管理信息系统具有较大的安全风险,因此网络安全技术将在系统的构建之中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
3、ERP系统
在基于价值链的成本管理系统中,ERP系统是一个核心功能模块,没有ERP系统的支撑,价值链只能是一个理论,而无法成为实务。通过ERP系统中的标准成本描述核心企业的成本规划,现行标准成本反映核心企业的成本计划,多种模拟成本描述成本的各种企业运行环境、条件、状态。把价值链上的客户、供应商,生产前的设计和销售后的服务都以虚拟物料的形式嵌入到成本物料清单(BOM)中。
基于价值链的成本管理,通过ERP系统有效在收集、加工和利用价值链上企业的各类信息,尤其是成本信息,实现价值链协调控制,动态构建、不断优化。
二、价值链成本管理模式的实施
基于价值链成本管理模式实施注重战略和战术的结合,将企业成本管理决策和控制向上提升到战略层次、向下深入到作业层次,向外延伸到客户的客户和供应商的供应商,向内渗透到产品概念设计、工艺设计和制造作业设计。
1、实施范畴
向上意味着成本管理的目标要服从企业战略管理的目标,成本管理系统要为战略性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因此,成本管理系统不仅要收集企业内部生产经营的成本资料,还要努力收集和分析来自与价值链上的供应商、顾客相关的信息,以及竞争对手、政府机构、金融市场等方面对企业成本行为的约束。不仅要反映历史的实际成本信息资料,还要实时地反映现在的信息,更要全面的预测或模拟未来的成本信息。成本降低不是局部的成本降低,也不是成本在作业和作业之间、供应商和客户之间的“转嫁”,而是在整体上降低企业和整个价值链的总成本。
向下要将作业成本管理贯穿成本管理始终。利用作业成本法进行成本计量、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和业绩评价,利用作业成本管理的方法步骤辨认和消除不增值作业。
外向价值链的主要体现,也是基于价值链的成本管理特征。企业成本管理的空间范围要从核心企业的内部价值链向企业外部价值链延伸,关注企业与上游供应商、与下游客户之间的可能联结,分析供应商价值链、购买商价值链对企业成本结构和成本行为产生的影响;分析企业与竞争对手、企业价值链联盟与竞争对手价值链联盟之间的差异,从而确定企业及其价值链联盟将要采取的成本战略。
2、实施期间
长期性是实施基于价值链的成本管理的战略导向性的主要的体现之一。成本管理在时间维度上实行的是完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成本管理的视角从传统的生产制造阶段向前扩展到产品的设计开发阶段,向后扩展到产品的营销、使用乃至报废回收阶段,关注产品在萌芽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不同阶段的成本特性,将事前的前馈控制、事中的实时控制、事后的反馈控制结合起来。
3、实施过程
实时性是实施价值链管理和价值链会计的主要特征之一,也是基于价值链的成本管理所追求的目标之一。核心企业及其价值链联盟要能够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对价值链上发生的业务实时的跟踪、查询、计量和记录,并能进行实时的控制和评价。
基于价值链成本管理首先是一个信息系统,它必须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构建高效价值链联盟、优化价值链流程所需要的成本信息。同时,它也是一个控制系统,它将成本控制的范围从过去的“材料采购进来到产品销售出去”之间的范围向前扩展到采购之前,向后延伸至销售之后,涵盖事前统筹规划、事中实时控制、事后分析考核反馈的全方位、全过程的多维立体控制体系。因此,基于价值链的成本管理的目标可以定位为:为核心企业及其合作伙伴提供动态的战略和战术层次的成本信息,通过分析价值链作业及各作业之间的联系,提高价值链作业的增值程度,从而建立成本持续降低的内外部环境;同时通过全方位、全过程的多维立体成本控制,协调和优化价值链,最终实现价值链联盟和核心企业效益最大化,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目标。

Ⅳ 价值链成本管理都有哪些任务原则

价值链成本管理的任务:
基于价值链成本管理的主要任务是收集、分析和利用价值链上各个环节的成本信息以支持价值链的构建和优化。价值链构建的本质是核心企业确定价值链空间跨度(业务范围)、选择战略合作伙伴,组建价值链联盟;价值链优化是核心企业对其内部流程通过重组,对流程中的各项作业进行优化设计,消除不增值作业,提高各项作业的价值增值程度,以及核心企业在必要的时候对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进行动态的调整。具体任务如下两方面。
(1)利用各种成本信息构建价值链
在一般竞争战略的指导下,核心企业会按照业务范围确定一些具体的竞争战略,决定企业在价值链上的业务跨度(价值链整合战略),利用相关的成本信息选择战略性供应商和分销商,从而构建高效的价值链联盟。
成本信息具有多层次性,包含了与供应商、原材料、产品、客户等各种类型的成本对象相联系成本,这些成本信息不仅反映了企业内部经营状况,也能反映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客户对企业成本的影响。
(2)利用成本信息优化价值链
在确定的战略下,核心企业将与价值链联盟企业紧密合作,开展基于价值链的成本管理。由于此时价值链联盟已经构建完成,价值链合作伙伴关系已经建立,成本管理的主要任务就是分析价值链上还存在哪些不增值作业,持续改进各项作业,提高价值链上各项作业的价值增值程度,实现价值链的整体优化。
价值链成本管理的目的:
基于价值链成本管理首先是一个信息系统,它必须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构建高效价值链联盟、优化价值链流程所需要的成本信息。同时,它也是一个控制系统,它将成本控制的范围从过去的“材料采购进来到产品销售出去”之间的范围向前扩展到采购之前,向后延伸至销售之后,涵盖事前统筹规划、事中实时控制、事后分析考核反馈的全方位、全过程的多维立体控制体系。因此,基于价值链的成本管理的目标可以定位为:为核心企业及其合作伙伴提供动态的战略和战术层次的成本信息,通过分析价值链作业及各作业之间的联系,提高价值链作业的增值程度,从而建立成本持续降低的内外部环境;同时通过全方位、全过程的多维立体成本控制,协调和优化价值链,最终实现价值链联盟和核心企业效益最大化,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目标。
价值链成本管理的原则:
成本管理原则是对成本管理活动规律的概括,反过来又成为指导成本管理活动的指南。基于价值链的成本管理原则分为一般原则和信息质量原则两方面。一般原则约束价值链成本管理的需求,信息质量原则是价值链成本管理实现的约束。
1、一般原则
一般原则由战略导向、顾客需求、合作、优化和速度等原则组成。
(1)战略导向原则
成本管理系统要能够提供有用的成本信息为核心企业的构建和优化价值链服务,在既定的战略定位下寻求持续的成本降低、价值链优化和企业竞争优势的提高。
(2)顾客需求导向原则
这是价值链内在特性所决定的,价值链及价值链上各节点企业的价值增值来源于最终顾客需求的满足,顾客需求拉动了整个价值链的运行和发展。
(3)核心企业推动原则
除了顾客需求拉动为整个价值链的运行和发展提供动力之外,核心企业推动也是整个价值链运行和发展的动力,这也是价值链联盟区别与一般企业的重要标志之一。
(4)合作原则
这主要体现于两个方面:一方面在于价值链联盟的构建。企业本身的资源、能力是有限的,通过资源外向配置,与外部的合作伙伴分担风险,企业可以变得更有柔性,更能适应变化的竞争环境。企业内部的智能和资源集中在那些有核心竞争优势的活动上,然后将剩余的其他企业活动外包给最好的专业公司,从而达到整个价值链联盟的成本最低。另一方面在于价值链的优化。当价值链联盟构建完成以后,核心企业及整个价值链联盟要通过密切合作优化价值链,达到价值链整体成本持续降低的目的。例如在产品的设计开发阶段,需要核心企业与价值链联盟的其他企业一道优化产品设计方案、共商利益和风险的分配机制,对目标成本作出规划,从而实现成本的事前控制。
(5)集成优化原则
价值链各个环节如果只是单独地完善自己,而不是将其目标和活动同其他部门或环节整合在一起,整个链条就会出现不尽人意的地方。集成优化原则是为适应企业商业环境的变迁,强化以核心企业为主的价值链联盟整体利益满意化。其目的不仅在于降低成本,更重要的是为了建立和保持企业长期竞争优势。
(6)重点优化原则
核心企业及整个价值链联盟的精力总是有限的,价值链优化也要遵循“成本-效益”原则。如果对每一个细枝末节进行仔细的分析和优化,则可能耗费大量的成本,并且可能错失良机。企业应将成本管理的重点放在价值链整体成本和竞争优势起关键作用的作业或流程;在整个价值链运行中起瓶颈约束作用的资源或作业;成本压缩空间较大或改善机会较多的作业。
(7)速度原则
及时交付产品或劳务是企业价值链的一部分,提高交付和反映的速度能增加企业的价值。比竞争者更快速、更有效地传递市场需要并比竞争者更快速、更有效地满足市场需要能取得竞争优势。速度竞争目前已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一个主要因素。从价值链角度来分析,速度价值就是要通过再造企业流程来提高面向顾客的适应性,充分重视时间因素。时间是价值链所有环节的关键因素,有效的时间管理能创造速度价值,提高服务质量,增加企业的价值。
2、信息质量原则
基于价值链成本管理系统在收集、加工和提供价值链构建或优化过程中,所需要的成本信息必须保证成本信息的质量。成本信息质量主要体现在信息的全面性和实时性。
(1)全面性原则
这是基于价值链系统的复杂性和风险性提出来的。为了降低决策风险,提高决策的正确性,企业必须获得越来越多、越来越全面的决策信息,这些信息既有短期的也有长期的,有企业内部的也有企业外部的。
(2)实时性原则
这是基于价值链成本管理对信息质量的特殊要求,一般原则中的速度原则同时也体现了信息的质量原则。信息的价值受信息时间的影响大,基于价值链的成本管理需要进行实时控制和评价,因此需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时地计量、记录、采集、预测、分析和挖掘相关的成本信息。

Ⅳ 价值链成本控制和价值链成本管理是一个概念么

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控制是管理的一个环节。
价值链研究的就是这个产品,从设计、生产、运输、销售、售后服务、甚至到报废处理的整个过程中的每个环节所产生的价值,并根据其价值大小和整个价值链中的重要性来决定应该匹配多少资源。那么价值链就是指一个产品从无到有再到完成使用价值报废的整个过程中的所有环节形成的链型整体。也就是说价值链中的成员包括这个产品的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商、经销商、用户等
那么价值链成本管理就是:有计划的分析价值链中每个环节所创造的价值,再有组织的进行指挥和协调来控制成本。
价值链成本控制是价值链成本管理的一个环节,是方法和手段、是执行的动作。
价值链成本管理是基于客户价值出发的,分析每个环节用户所要花费的成本(包括金钱、时间、精神和体力等)和每个环节能为用户创造的价值,来调节取舍,消除不创造价值和对用户来说身价比低的环节,同时要考虑对企业来说增值低的环节,来降低产品的成本。目的是让用户花最少的成本获得最大的价值,从而使产品获得优于同类产品的竞争力;并平衡价值链中各环节的利润分配,以保证整个环节的稳定,来保证企业的利润和持续竞争力。

Ⅵ 价值链成本管理的内容简介

当前,企业间的竞争逐渐演化为价值链之间的竞争,因此成本管理的目的不仅仅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成奉降低,更多的是关注价值增值。本书基于价值管理的视角创建了价值链成本分析框架,结合通用、丰田、大众三家跨国汽车企业的案例分析和研究了价值链成本驱动因素和价值链成本管理工具的选择与使用,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探讨了价值链成本管理保障机制的建立。本书的研究对价值链管理的后续研究、公司管理屋的决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价值。

Ⅶ 价值链成本管理的价值链成本管理的内涵

价值链成本管理是在价值链理论、作业成本管理等理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成本管理体系。 价值链成本管理有两层含义:
一是核心企业的成本管理要为价值链构建和优化服务,关注企业与价值链联盟企业之间的链接关系,不仅要考虑核心企业自身的利益,也要考虑价值链联盟企业的利益;
二是核心企业实施成本管理本身需要和价值链联盟企业进行合作和沟通,建立信息共享、利益双赢、风险共担的合作机制。因此,核心企业是通过搜集、利用价值链联盟企业的价值信息影响价值链联盟企业的价值活动,但不可能完全控制它们的价值活动。
扩展成本管理的空间范畴至企业外部价值链并不一定意味着一定要将成本管理的主体扩展为整个价值链联盟,而是通过规范(或设定)成本管理的目标、特点、内容、原则等来体现价值链成本管理模式。
基于价值链的成本管理系统是“多维”的控制体系和信息系统。这里的维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战略战术维,成本管理系统注重战略与战术的结合,以战略为导向,在战术上深入到作业层次;
二是时间维度,成本管理将实施全生命周期的成本管理,在产品的设计开发阶段进行成本的事前控制(即目标成本规划),在产品制造、运送、营销乃至使用报废回收等阶段实行成本的持续改进;
三是空间维度,成本的空间范畴不仅仅限于核心企业内部价值链,要从价值链联盟的视角考察企业的成本行为,即还要考察供应商价值链、购买商价值链及其与企业内部价值链之间的联系。比如由某个特定的供应商所引起的核心企业的成本、核心企业某种行为(例如改变产品设计)将给供应商或客户带来的利弊并由此产生的对价值链合作伙伴关系的影响等等。
价值链由波特首先提出。它将原料到最终用户之间的价值链分解成与战略相关的活动,以理解成本性质和差异产生原因,制定企业竞争策略。具体从以下3个角度展开价值链分析: ①内部价值链分析,是企业进行价值链分析的起点; ②纵向价值链分析,反映企业与供应商、销售商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为企业增强其竞争优势提供机会;③横向价值链分析,是企业确定竞争对手成本的工具,也是企业进行战略定位的基础。

Ⅷ 价值链成本管理

这个还是比较好找的,其实就是成本管理的发源,你可以搜一下成本管理的历史,

Ⅸ 价值链包括哪些方面

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于1985年提出的概念,波特认为,“每一个企业都是在设计、生产、销售、发送和辅助其产品的过程中进行种种活动的集合体。所有这些活动可以用一个价值链来表明。”企业的价值创造是通过一系列活动构成的,这些活动可分为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两类,基本活动包括内部后勤、生产作业、外部后勤、市场和销售、服务等;而辅助活动则包括采购、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基础设施等。这些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生产经营活动,构成了一个创造价值的动态过程,即价值链。 价值链在经济活动中是无处不在的,上下游关联的企业与企业之间存在行业价值链,企业内部各业务单元的联系构成了企业的价值链,企业内部各业务单元之间也存在着价值链联结。价值链上的每一项价值活动都会对企业最终能够实现多大的价值造成影响。 波特的“价值链”理论揭示,企业与企业的竞争,不只是某个环节的竞争,而是整个价值链的竞争,而整个价值链的综合竞争力决定企业的竞争力。用波特的话来说:“消费者心目中的价值由一连串企业内部物质与技术上的具体活动与利润所构成,当你和其他企业竞争时,其实是内部多项活动在进行竞争,而不是某一项活动的竞争。” 价值链的概念和构成 价值链的概念和构成 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必须为企业的股东和其他利益集团包括员工、顾客、供货商以及所在地区和相关行业等创造价值。如果把“企业”这个“黑匣子”打开,我们可以把企业创造价值的过程分解为一系列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经济活动,或者称之为“增值活动”,其总和即构成企业的“价值链”。任何一个企业都是其产品在设计、生产、销售、交货和售后服务方面所进行的各项活动的聚合体。每一项经营管理活动就是这一价值链条上的一个环节。企业的价值链及其进行单个活动的方式,反映了该企业的历史、战略、实施战略的方式以及活动自身的主要经济状况。 价值链可以分为基本增值活动和辅助性增值活动两大部分。企业的基本增值活动,即一般意义上的“生产经营环节”,如材料供应、成品开发、生产运行、成品储运、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这些活动都与商品实体的加工流转直接相关。企业的辅助性增值活动,包括组织建设、人事管理、技术开发和采购管理。这里的技术和采购都是广义的,既可以包括生产性技术,也包括非生产性的开发管理,例如,决策技术、信息技术、计划技术;采购管理既包括生产原材料,也包括其他资源投入的管理,例如,聘请有关咨询公司为企业进行广告策划、市场预测、法律咨询、信息系统设计和长期战略计划等。 价值链的各环节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一个环节经营管理的好坏可以影响到其他环节的成本和效益。比方说,如果多花一点成本采购高质量的原材料,生产过程中就可以减少工序,少出次品,缩短加工时间。虽然价值链的每一环节都与其他环节相关,但是一个环节能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其他环节的价值活动,则与其在价值链条上的位置有很大的关系。根据产品实体在价值链各环节的流转程序,企业的价值活动可以被分为“上游环节”和“下游环节”两大类。在企业的基本价值活动中,材料供应、产品开发、生产运行可以被称为“上游环节”;成品储运、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可以被称为“下游环节”。上游环节经济活动的中心是产品,与产品的技术特性紧密相关;下游环节的中心是顾客,成败优劣主要取决于顾客特点。 不管是生产性还是服务性行业,企业的基本活动都可以用上价值链来表示,但是不同的行业价值的具体构成并不完全相同,同一环节在各行业中的重要性也不同。例如,在农产品行业,由于产品本身相对简单,竞争主要表现为价格竞争,一般较少需要广告茗销,对售后服务的要求也不是特别强烈,与之相应,价值链的下游环节对企业经营的整体效应的影响相对次要;而在许多工业机械行业以及其他技术性要求较高的行业,售后服务往往是竞争成败的关键。 二、价值链与企业的竞争优势 “价值链”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在一个企业众多的“价值活动”中,并不是每一个环节都创造价值。企业所创造的价值,实际上来自企业价值链上的某些特定的价值活动;这些真正创造价值的经营活动,就是企业价值链的“战略环节”。企业在竞争中的优势,尤其是能够长期保持的优势,说到底,是企业在价值链某些特定的战略价值环节上的优势。而行业的垄断优势来自于该行业的某些特定环节的垄断优势,抓住了这些关键环节,也就抓住了整个价值链。这些决定企业经营成败和效益的战略环节可以是产品开发、工艺设计,也可以是市场营销、信息技术,或者认识管理等等,视不同的行业而异。在高档时装业,这种战略环节一般是设计能力;在卷烟业,这种战略环节主要是广告宣传和公共关系策略(也就是如何对付各种政府和消费者组织的戒烟努力);在餐饮业,这种战略环节主要是餐馆地点的选择。 虽然如前所述不同行业有不同的价值链,同一环节在各行业的作用也不相同,但是,对于具有较大规模的企业,例如跨国公司则可以通过价值链上的关键环节也就是核心能力在相关行业中进行扩散和移植,从而提高企业尤其是跨国公司的竞争优势。跨国公司在国际营销活动中拥有全球跨行业营销的范围经济效应。这种范围经济效应是跨国公司通过最佳广度(范围)地使用通用型要素和资源而获得的。这种通用型要素可以是通用的生产设备、管理经验、营销技能和研究开发能力。由于在价值链的每一个环节几乎都能发现通用型要素的存在,那么,当两个行业的价值链上的关键环节也就是核心能力需要相同的通用型要素时,跨国公司就将自己在一个行业中的核心能力扩散到另一个相关行业,使得范围经济效应转化为范围经济优势。因此,跨国公司在一个行业的营销沟通活动中获得的先进知识、经验和技能,可以不需要很大的追加投资就能转移到其他相关行业。如美国的菲利浦一莫利斯公司是着名的烟草商,创造了万宝路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