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产成本 » 销售问题商品成本等于什么
扩展阅读
锂资源有哪些股票 2025-01-24 14:32:28
ps编辑图片用什么工具 2025-01-24 14:15:58

销售问题商品成本等于什么

发布时间: 2024-02-07 19:51:38

⑴ 销售成本怎么计算。。。。全面的 谢谢

这个在初级职称就有
一下是我总结的
商品销售成本是指已销商品的进价成本,即购进价格。由于批发商品的进货渠道、进货批量、进货时间和付款条件的不同,同种规格的商品,前后进货的单价也可能不同。除了能分清批次的商品可以按原进价直接确定商品销售成本外,一般情况下,出售的商品都要采用一定的方法来确定一个适当的进货单价,以计算商品销售成本和确定库存价值,据以核算商品销售损益,以反映经营成果。
商品销售成本的计算程序,有顺算和倒算两种方法。顺算法先计算商品销售成本,再据以计算期末结存金额;倒算法先计算期末结存金额,再据以计算商品销售成本。顺算法的计算公式:本期商品销售成本=本期商品销售数量×进货单价
期末结存商品金额=期末结存数量×进货单价倒算法的计算公式:期末结存金额=期末结存数量×进货单价
本期商品销售成本=期初结存金额+本期增加金额-本期非销售减少金额-期末结存金额按照以上计算方法和商品的不同特点,商品销售成本的计算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先进先出法先进先出法是假定按最早购入的商品进价作为出售或发出商品成本的一种方法,即先购入先销售。因此,每次发出的商品都假定是库存最久的存货,期末库存则是最近购入的商品。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先入库必须先发出的商品,如易变质的鲜活商品。根据A商品明细账资料,7月份的商品销售成本计算如下:月内销售数量为1 300包,按先进先出法计算为:(400×2.00)+(300×2.20)+(200×2.40)+(400×2.60)=2 980(元)期末库存商品金额=200×2.80=560(元)采用先进先出法计算商品销售成本,可以逐笔结转,不需计算商品单价,但工作量较大,如购进批次多,而单价又各异,则计算工作较为复杂,一般适用于经营品种简单的企业。
(二)加权平均法加权平均法是以每种商品库存数量和金额计算出加权平均单价,再以平均单价乘以销售数量和期末库存金额的一种方法。其计算公式为:加权平均单价=(期初库存金额+本期购入金额)/(期初库存数量+本期购入数量)本期商品销售成本=本期销售数量×加权平均单价期末库存金额=期末库存数量×加权平均单价[例]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商品销售成本。加权平均单价=(800+660+480+1040+560)/(400+300+200+400+200)
=3540/1500=2.36(元)本期商品销售成本=1 300×2.36=3 068(元)期末库存商品金额=200×2.36=472(元)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的商品销售成本比较均衡,计算结果亦较准确,但工作量较大,一般适用于经营品种较少,前后进价相差幅度较大的商品。
(三)移动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是在每次购入商品以后,根据库存数量及总成本算出新的平均单位成本的一种方法。其计算公式如下:移动加权平均单价=(结存金额+购进金额)/(结存数量+购进数量[例]用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商品销售成本。7月4日进货后平均单价=(800+660)/(400+300)=2.09(元)7月7日进货后平均单价=(1460+480)/(700+200)=2.16(元)7月19日进货后平均单价=(1184+1040)/(550+400)=2.34(元)7月21日进货后平均单价=(2223+560)/(950+200)=2.42(元)本月各次销售商品成本按销售时的加权平均单价计算如下:7月13日商品销售成本=350×2.16=756(元)7月26日商品销售成本=500×2.42=1 210(元)7月30日商品销售成本=450×2.42=1 089(元)本月商品销售成本合计1 300(包) 3 055(元)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商品销售成本比较均衡,但也存在企业经营商品品种多,每月进销业务频繁时计算工作量较大的问题。一般适用于品种简单,前后进货单价相差幅度较大的商品。(四)个别计价法个别计价法是以每一批商品的实际进价作为计算销售成本的一种方法。其计算公式如下:每批商品销售成本=每批商品销售数量×该批商品实际进货单价采用个别计价法,会计部门应按进货批次设置商品明细账;业务部门应在发货单上注明进货批次;仓库部门应按进货批次分别堆放商品。这种方法便于逐笔结转商品销售成本,计算比较正确,但工作量较大,适用于直运商品和进货批次少、销售能分清进货批次的商品。(五)后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是按照每一种库存商品的最后购进的商品进价成本作为计算商品销售成本的一种方法。计算商品销售成本时,先按最后一次购进的进货单价计算,最后一次购进的商品销完了以后,再依次向上一次推进计算。[例]仍以资料为例,用后进先出法计算商品销售成本和期末库存商品金额。月内销售数量为1 300包,按后进先出法计算:商品销售成本=(200×2.80)+(400×2.60)+(200×2.40)+(300×2.20)+(200×2.00)
=560+1 040+480+660+400
=3 140(元)期末库存商品金额:200×2.00=400(元)从上例计算结果看,采用后进先出法,在购进单价持续上升的情况下,计算出来的商品销售成本为最高成本,而期末库存金额却是最低成本,毛利亦为最少。在购进单价连续下降的情况下,计算出来的商品销售成本为最低成本,而期末库存金额却是最高成本,毛利亦为最多。(六)毛利率法毛利率法是一种对商品销售成本估算的方法。即用估计的毛利率(按上季实际毛利率或本季计划毛利率)计算商品销售成本。其计算公式如下:商品销售成本=本月商品销售额×[1-上季实际(或本季计划)毛利率]采用毛利率法,计算手续简便,但计算的商品销售成本不够准确,因为这种方法是按照企业全部商品或大类商品计算的。通常只有在季度的第一、第二两个月采用,季末应选用其他五种成本计算方法中的一种进行调整。一般适宜于经营品种较多,月度计算商品销售成本有困难的企业。以上六种商品销售成本的方法各有特点,企业应结合业务情况选择采用。但一经选定,在一个年度内不能随意更换,以保持年度商品销售成本计算口径一致。

⑵ 销售成本怎么算

商品销售成本的计算程序,有顺算和倒算两种方法。顺算法先计算商品销售成本,再据以计算期末结存金额;倒算法先计算期末结存金额,再据以计算商品销售成本。
顺算法的计算公式:
本期商品销售成本=本期商品销售数量×进货单价
期末结存商品金额=期末结存数量×进货单价
倒算法的计算公式:
期末结存金额=期末结存数量×进货单价
本期商品销售成本=期初结存金额+本期增加金额-本期非销售减少金额-期末结存金额
按照以上计算方法和商品的不同特点,商品销售成本的计算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先进先出法
先进先出法是假定按最早购入的商品进价作为出售或发出商品成本的一种方法,即先购入先销售。因此,每次发出的商品都假定是库存最久的存货,期末库存则是最近购入的商品。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先入库必须先发出的商品,如易变质的鲜活商品。
根据A商品明细账资料,7月份的商品销售成本计算如下:
月内销售数量为1 300包,按先进先出法计算为:
(400×2.00)+(300×2.20)+(200×2.40)+(400×2.60)=2 980(元)
期末库存商品金额=200×2.80=560(元)
采用先进先出法计算商品销售成本,可以逐笔结转,不需计算商品单价,但工作量较大,如购进批次多,而单价又各异,则计算工作较为复杂,一般适用于经营品种简单的企业。
(二)加权平均法
加权平均法是以每种商品库存数量和金额计算出加权平均单价,再以平均单价乘以销售数量和期末库存金额的一种方法。其计算公式为:
加权平均单价=(期初库存金额+本期购入金额)/(期初库存数量+本期购入数量)
本期商品销售成本=本期销售数量×加权平均单价
期末库存金额=期末库存数量×加权平均单价
【例】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商品销售成本。
加权平均单价=(800+660+480+1040+560)/(400+300+200+400+200)
=3540/1500=2.36(元)
本期商品销售成本=1 300×2.36=3 068(元)
期末库存商品金额=200×2.36=472(元)
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的商品销售成本比较均衡,计算结果亦较准确,但工作量较大,一般适用于经营品种较少,前后进价相差幅度较大的商品。
(三)移动加权平均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是在每次购入商品以后,根据库存数量及总成本算出新的平均单位成本的一种方法。其计算公式如下:
移动加权平均单价=(结存金额+购进金额)/(结存数量+购进数量)
【例】用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商品销售成本。
7月4日进货后平均单价=(800+660)/(400+300)=2.09(元)
7月7日进货后平均单价=(1460+480)/(700+200)=2.16(元)
7月19日进货后平均单价=(1184+1040)/(550+400)=2.34(元)
7月21日进货后平均单价=(2223+560)/(950+200)=2.42(元)
本月各次销售商品成本按销售时的加权平均单价计算如下:
7月13日商品销售成本=350×2.16=756(元)
7月26日商品销售成本=500×2.42=1 210(元)
7月30日商品销售成本=450×2.42=1 089(元)
本月商品销售成本合计1 300(包) 3 055(元)
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商品销售成本比较均衡,但也存在企业经营商品品种多,每月进销业务频繁时计算工作量较大的问题。一般适用于品种简单,前后进货单价相差幅度较大的商品。
(四)个别计价法
个别计价法是以每一批商品的实际进价作为计算销售成本的一种方法。其计算公式如下:
每批商品销售成本=每批商品销售数量×该批商品实际进货单价
采用个别计价法,会计部门应按进货批次设置商品明细账;业务部门应在发货单上注明进货批次;仓库部门应按进货批次分别堆放商品。
这种方法便于逐笔结转商品销售成本,计算比较正确,但工作量较大,适用于直运商品和进货批次少、销售能分清进货批次的商品。
(五)后进先出法
后进先出法是按照每一种库存商品的最后购进的商品进价成本作为计算商品销售成本的一种方法。计算商品销售成本时,先按最后一次购进的进货单价计算,最后一次购进的商品销完了以后,再依次向上一次推进计算。
【例】仍以资料为例,用后进先出法计算商品销售成本和期末库存商品金额。
月内销售数量为1 300包,按后进先出法计算:
商品销售成本
=(200×2.80)+(400×2.60)+(200×2.40)+(300×2.20)+(200×2.00)
=560+1 040+480+660+400
=3 140(元)
期末库存商品金额200×2.00=400(元)
从上例计算结果看,采用后进先出法,在购进单价持续上升的情况下,计算出来的商品销售成本为最高成本,而期末库存金额却是最低成本,毛利亦为最少。在购进单价连续下降的情况下,计算出来的商品销售成本为最低成本,而期末库存金额却是最高成本,毛利亦为最多。
(六)毛利率法
毛利率法是一种对商品销售成本估算的方法。即用估计的毛利率(按上季实际毛利率或本季计划毛利率)计算商品销售成本。其计算公式如下:
商品销售成本=本月商品销售额×[1-上季实际(或本季计划)毛利率]
采用毛利率法,计算手续简便,但计算的商品销售成本不够准确,因为这种方法是按照企业全部商品或大类商品计算的。通常只有在季度的第一、第二两个月采用,季末应选用其他五种成本计算方法中的一种进行调整。一般适宜于经营品种较多,月度计算商品销售成本有困难的企业。

⑶ 知道售价和利润率怎么算成本

知道售价和利润率求成本的计算公式如下:
成本=售价÷(1+利润率)
基本计算公式:
1、理论销售价格总公式
商品理论销售价格=生产成本+流通费用+利润+税金
2、商品理论销售价格公式的展开
(1)生产成本=进价—生产利润—生产税金
(2)流通费用=运杂费+包装费+保管费+利息+商品损耗+经营管理费
(3)利润=生产利润+商业利润
(4)税金=生产税金+商业税金
理论销售价格=进价+运杂费+保管费+利息+商品损耗+经营管理费+商业利润+商业税金
3、商品理论销售总公式的推导
(1)利息=进货成本×周转天数×日利息率
(2)商品损耗=(进货成本+利息)/(1-损耗率)×损耗率
(3)进货成本=进价+运杂费+包装费+保管费
(4)经营管理费二商品理论销售价格×经营管理费率
(5)商业利润=商品理论销售价格×利润率
(6)商业税金=商品理论销售价格×税率商品理论销售价格
拓展资料:成本
成本是生产和销售一定种类与数量产品以耗费资源用货币计量的经济价值。企业进行产品生产需要消耗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这些消耗在成本中用货币计量,就表现为材料费用、折旧费用、工资费用等。企业的经营活动不仅包括生产,也包括销售活动,因此在销售活动中所发生的费用,也应计入成本。同时,为了管理生产所发生的费用,也应计入成本。同时,为了管理生产经营活动所发生的费用也具有形成成本的性质。
成本是为取得物质资源所需付出的经济价值。企业为进行生产经营活动,购置各种生产资料或采购商品,而支付的价款和费用,就是购置成本或采购成本。随着生产经营活动的不断进行,这些成本就转化为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

⑷ 销售成本计算公式是什么

销售成本=生产成本+销售的费用(广告费用、运费、税费等等等)=买入价+为生产产品而发生的费用(销售发生的费用不作为成本核算)。

生产成本=直接的材料,直接的工资,直接的费用。就是组成产成品的直接费用。

销售成本是指已销售产品的生产成本或已提供劳务的劳务成本以及其他销售的业务成本。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两部分,其中,主营业务成本是企业销售商品产品、半成品以及提供工业性劳务等业务所形成的成本;其他业务成本是企业销售材料、出租包装物、出租固定资产等业务所形成的成本。

实际成本法则:

1、分类:实际成本法通常按成本计算对象进行命名,包括品种法、订单法(分批法)、分步法。

2、品种法:品种法主要适合于大批量、流程式生产的企业,通常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产品品种非常多,生产过程比较简单,不要求分步骤核算成本,成本核算上要求按品种简单归集和分配成本,月末通常有在制品成本。

⑸ 完全成本法下计算商品的销售成本

“完全成本法”是把企业某一会计期间发生的全部生产经营费用即与产品联系的制造成本和与会计期间联系的管理费用均计入产品生产成本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完全成本可以理解为工厂全部成本.;
(完工产品)单位成本=(制造成本+期间费用)/当期全部完工产品;
完全成本法下计算商品的销售成本=(完工产品)单位成本*当期销售数量。

⑹ 完全成本法下销售成本怎么算

计算公式:销售成本=销售收入-变动销售及管理费用-固定销售及管理费用-利润
完全成本法”,也称“全部成本法”、‘归纳成本法”或“吸收成本法”。完全成本法就是在计算产品成本和存货成本时,把一定期间内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的全部成本都归纳到产品成本和存货成本中去。
在完全成本法下,单位产品成本受产量的直接影响,产量越大,单位产品成本越低,能刺激企业提高产品生产的积极性。但该法不利于成本管理和企业的短期决策。
实用性
采用完全成本法的原因是:虽然固定性制造费用只是同企业生产能力的形成有关,不与产品生产直接相联系,但它仍是产品最终形成所必不可少的,所以应当成为产品成本的组成部分。在完全成本法下,单位产品成本受产量的直接影响,产量越大,单位产品成本越低,这样就能刺激企业提高产品生产的积极性。
缺点
不利于成本管理 由于完全成本法将固定制造费用计入产品成本,给成本管理带来了问题: 一是固定制造费用的分配增加了成本的计算工作量,影响成本计算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二是产品成本中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的划分,使成本控制工作变得复杂。
全成本法是一种生产导向型成本法。由于固定性制造费用在短期内往往不会发生变化,单位产品固定制造费用与产量成反比关系,即产量越高,单位产品固定制造费用就越低,单位产品成本也就越低,这会刺激企业生产更多的产品来降低单位产品成本。此法下的产品成本符合传统的成本概念及会计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