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企业如何控制成本
1. 企业的行政工作大体分为政令控制与后勤保障两大块。,2. 后勤保障可细分为办公用品与耗材;车辆;警卫;保洁;食堂;安全生1) 办公用品与耗材:A. 行政工作首先需要与公司各部门负责人商量并确定“月耗”,也就是一个月根据部门人数和工作内容需领笔、打印纸、笔记本、活页夹等数量。月耗经总经理审批后执行,统一采购统一发放。如有特殊情况需领用则记录在“办公耗材领用登记表”中,计入领用部门费用预算。B. 提倡节能降耗,比如要求打印纸双面使用、更换笔芯等方法。各部门自带打印纸复印并做好打印记录。购买时应挑选价格适中且性价比优异的产品,不可一味贪图便E. 与财务部合作清点公司办公用品及生产设备,登记入账。F. 对公司水电进行统计,每月对比并对异常情况进行排查分析。
A. 尽量派遣专职司机驾驶公司车辆,确保人员、车辆安全。B. 对车辆使用进行登记,包括使用人、往返时间、事由、公里数等。C. 对车辆定期保养与检测A. 对进出人员车辆进行登记。B. 确保公司相关产品、资料不外流。C. 文件、包裹第一时间分发各部门。D. 日常检查排除安全隐患。A. 制定各部门卫生责任区并排出值日表,落实责任到人。B. 出台卫生管理标准及检查制度,定期检查。C. 定期评选优秀及未达标部门并进行奖惩。D. 与未达标部门负责人商定改正期限并签订书面协议。E. 如公司有专职保洁人员需指定清洁区域及清洁标准,定期核心就是确保食品安全,至于如何满足员工口味、及时确定就餐数量避免浪费等都是见仁见智的细A. 行政的核心工作之一就是确保人员安全工作生产,应定期检查工作现场,排除安全隐患及违规操作项C. 组织防火演习,合理配置消防设备并定期检查,培训消防安全员。A. 监控设备配置、维护、保养,确保无死角。B. 环境噪音、排污等检测,及时提出应对措施。以上这些简略说明在资金及成本控制中,行政人员需要注意的控制点政令控制是行政部的核心工作。政令控制就是对公司各项政令的传达、执行进行控制。
B. 企业如何做好成本管理
成本是企业的一项重要经济指标,加强企业的成本管理,不仅可以增加企业自身利润和职工群众的利益,同时还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企业如何做好成本管理,希望能帮到大家!
企业如何做好成本管理
一、成本管理常用的六种方法有:
1、基于经验的成本管理方法
它是管理者借助过去的经验来现实对管理对象进行控制,从而追求较高的质量、效率和避免或减少浪费的过程。
2、基于历史数据的成本控制方法
基本原理是,根据历史上已经发生的成本,取其平均值或最低值作为当前阶段或下一阶段的最高成本控制标准。
3、基于预算的目标成本控制方法
预算控制通俗讲就是事先制定了花钱的计划,该花的花不该花的不花。国外成功企业的经验告诉我们,预算管理是有效的成本控制方法。
4、基于标杆的目标成本控制方法
标杆就是样板。以做的好的人为楷模,并力争超越。
“别人”有以下三层意思:
一是可以是别的企业。当一个企业在某些方面做到某种较好程度时,通常就会有一批企业效仿它。
二是以自身企业过去的某些绩效为标准来作为未来的目标予以控制。
三是以本企业的某个部门或某个人创造的某项纪录为目标,其他人以此为标杆,并力争超越。
5、基于市场需求的目标成本控制方法
基于市场需求的目标控制方法也称做“基于决策层意志的成本控制法”,这种方法使用过程中决策者的意志将起主导作用。
6、基于价值分析的成本控制方法
优秀的企业通常使用这种方法。这类企业往往设有一个专门的部门来负责“降低成本”,他们分析现有的工作数据,寻找相应的替代方案降低成本。
二、加强企业成本管理对策,促进企业发展
(一)树立现代成本管理意识
1、成本意识
增强员工成本和效益观念教育。员工是生产设备的具体使用者,一些生产现场的成本控制手段,如“节约一度电、一滴水”之类的具体行动需要一线员工具体去实施。作为管理者由于精力限制不可能对每位员工的工作进行全过程监控,所以,加强员工的成本意识和效益观念教育,让员工在生产过程中自觉地实行成本控制的每个细节就显得尤为重要。
2、成本管理
杜绝“成本过程控制链”中的缺失环节。所谓“成本过程控制链”是指生产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实行有效的成本控制手段。反映到生产层面中就是生产管理干部成本意识和效益观念的淡薄,对成本管理缺乏全程管理的手段和意识,顾此失彼,导致成本过程控制链的缺失。管理干部要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作为工作中的重点来抓,在成本过程控制中,管理干部也要将此作为有效手段使用,堵塞成本过程控制中的缺失和漏洞。
目标成本管理的基础工作就是制定科学合理的成本标准和定额。目标成本需要多次测算,从目标利润中选择出最佳方案。完善目标考核体系,完善制度,建立健全核算台账,成立核算中心,明确成本管理职责,严格按照责任成本管理要求。分解细化,指标分解到哪里,考核量化到哪里,真正把每一项责任成本核算工作落实到实处。
(二)应用现代成本管理方法
1、引进ERP系统
要正确认识到ERP是一种以现代资源管理为基础的企业管理集成化的.思想及新管理理论,根本目的是最有效地配置企业资源,使企业的效益最佳化。不能把ERP这个管理思想直接理解成了ERP软件产品,因为ERP软件产品是基于ERP管理思想的一种程序实现的方法,只是一套辅助工具,而管理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企业运行效率和综合效益。如果ERP的实施不能达到这一目标,那么,对于企业来说就是失败的。
首先,规范企业对业务流程的管理。盖房应该怎么盖?打地基→起柱子→砌墙→上梁→架顶→安装门窗→装修。看病呢?挂号→排队门诊→就诊→检查→确诊→取药方→付账→取药。从这样简单的例子中我们发现,不单是企业中存在许多复杂的流程,生活中也处处有流程。科学合理的流程,可以指导我们正确地做事、提高效率,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有序、合理地为我们的安全提供保障。
其次,规范基础数据管理。数据的标准化是指企业中的各项数据的组织必须严格遵循一个统一的标准。要确保ERP工程实施的质量,企业在实施ERP系统前必须强化企业标准化管理,标准化在信息管理中处在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企业中的各类数据可以概括地分为相对静态数据和动态数据。为了保证数据的唯一性、统一性和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有利于系统的信息跟踪与查询,对于要录入计算机进行管理的每个数据都要进行分类和编码。
企业最高管理者在公司自上而下的给员工灌输实施ERP的想法,坚定了企业必须实施ERP的目标,使企业每个中层干部和底层操作者都明白企业实施ERP的决心,并制订了相关的奖惩措施。通过对企业高层进行培训及调研,使其了解ERP的管理思想,并一同制定了适合企业发展的ERP阶段实施目标。
2、产品设计阶段
产品设计必须着眼于目标成本和目标利润。确定目标成本后,产品设计人员和各个作业中心操作人员就可根据市场调查结果进行作业设计。
3、全面质量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是以实现“零缺陷”作为质量管理的出发点的。它把重点放在操作人员在每一工序连续性的质量控制。发现问题,立即采取纠正措施,以实现缺陷在生产第一线上及时地予以控制,不允许有缺陷的零部件进入下一生产程序。
4、完整系统的作业链
企业的整个生产过程是一个完整的作业链。企业的生产作业分为可增加价值的作业和不可增加价值的作业。最大限度利用先进的技术,采用成本最低的作业,使整个作业链上的每项作业都是最有效的,并且不断更新和改进,实现整个作业链耗费资源最低。
5、作业成本法
系统成本管理模式核算产品生产成本的方法是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核算方法存在不同:在作业成本法下,间接费用不再统一分配,而是采用多标准具有相同本质单位分别进行分配。在计算过程中,以作业为核算对象。
(三)建立完善的成本管理保障措施
任何一种有效的成本管理模式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我们决不能静态地观察它,而要动态地研究成本管理模式,不断创新成本管理模式,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成本管理保障措施是为了保证成本管理方法的及时更新适应企业发展需要和保证成本管理方法措施的顺利实施而建立的各种规范。建立成本管理保障措施主要通过建立起一系列的业务处理与报告应该遵循的程序和规范,来保证组织内的各项活动按照有利于降低成本、有利于进行成本管理的方式进行。
结束语
市场经济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天地,同时也使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要生存、发展,壮大就必须苦练内功,采取各种措施改进成本管理,以低于竞争对手的成本水平进行生产经营,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成本管理是企业的生命,降低成本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现代企业管理需要更加关注成本管理,成本管理也必须更加科学化和系统化。只有把现代的成本控制和管理手段有效地运用于实践当中,使会计和管理科学作出适应环境的经济化调整,配合经济发展的步伐,有节奏地对现有的成本管理体系实施改革,才能促进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
企业成本控制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成本无疑是决定企业成败、关系企业命运的重要因素之一,成本的高低同时也是衡量企业竞争能力的重要标准。因此,如何降低企业的成本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不可回避的课题。
企业的成本控制是一项非常复杂且难度很大的工作,但随着企业经营的日益国际化,降低成本将成为关系企业存亡的首要问题,如何有效地降低成本,成为公司上下都必须思考的问题。把降低成本与增强企业竞争力结合起来,需要企业各有关部门树立节约意识,从计划、采购、生产、管理等各个环节人手,把成本费用的观念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个环节,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要全方位、全过程地控制成本。
在目前社会经济滑坡的大背景下,效益最大化成为来自上至集团下至区域公司的最大压力,也逐渐成为全体员工的共识。对啤酒生产企业而言,提高效益,一方面要通过推广全国统一的大品种,进一步占领市场,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吨酒销售收入;另一方面。
更要下大力度降低成本,通过压缩成本赢得利润空间。在这里,笔者想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探讨制酒成本控制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难点问题。
一事前控制的问题从目前的情况看,啤酒企业大部分的成本是在生产以前就决定了的,这样,就需要引入一个事前看成本、事前控制成本的概念,需要从源头抓起。
从啤酒企业的成本构成上看,变动成本占总成本的60%以上,这与原材料的采购价格、消耗情况有很大关系。其中消耗情况一旦被确定下来,则降低的幅度就有限了。
采购价格将成为控制可变成本的决定性冈素。在近几年的啤酒原材料供应中,不管是麦芽、酒花等原辅材料,还是玻瓶、纸箱等包装物,价格变化波动均较大。这就需要我们提升采购专业水平,最大限度降低采购成本。我们要一如既往地强化对采购团队的专业化建设,提升对各种物资价格的波动趋势研究水平和与供应商谈判的水平,争取在本行业中的成本优势。
在控制消耗方面则需要通过优化工艺、系统推进标杆管理,从而提升成本效率,达到系统控制消耗的目的。
另外折旧、修理费用等固定费用也占据成本中较大的比例,这些费用的发生均与固定资产的投资规模、固定资产的选型有关。
如果能在这些方面优化考虑,就可以降低投资,从而减少折旧、减少修理费用。
在修理费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企业无法控制的,尤其是设备维修费,它占据维修费总额的90%以上。设备维修费的高低取决于两方面因素:
一、方面是客观因素,即机器设备的自身情况,包括使用年限和使用强度;另一方面就是人为的主观冈素,即对机器设备的保养以及是否正规操作。客观因素是无法实施控制的,这就需要在工人管理方面多做文章。加强对操作工人的培训与考核力度,确保设备能安全、正常运作,这将是控制设备维修费用的主要手段。
另外,对维修费用的预算管理也不能拘于一格。公司在控制维修费用方面规定了"千升酒18元"的限额,但这也应视具体情况而定,对于新建的工厂则要更加压缩一些,否则容易造成不必要的支出。
二、过程控制的问题财务部门是一个综合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部门,它所提供的数据是企业生产经营各环节工作的成果,是企业情况的真实记录,虽然现金是经财务部门流出的,但并不是财务部门的主动行为。
因此,各业务部门在成本控制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在很多人的头脑中存在着一个认识上的误区,提到成本控制,就认为是财务部门的事。由于知识的局限性,财务部门不可能对各项费用支出的合理性做出恰当的判断。这就要求设备、技术部门以及各个车间要站在全局的高度,既要考虑满足生产需要,又要平衡成本支出与设备安全、工艺要求的关系,做到最优化的处理。
因此,成本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企业各个业务部门的通力合作,各司其职,从企业生产经营的各环节人手,全员、全过程地参与成本控制。
要解决这个问题,应该从费用预算人手,由企业领导人直接组织编制完整的、符合实际的全面费用预算(而不是由财务部门组织),而且要由各个成本费用支出部门,即各成本费用发生点直接参与,对每一项费用都要仔细推敲,提出详细的费用支出依据,既要有数量又要有价格。费用预算是一项费时费力的复杂工作,企业的各个部门要严肃对待。费用预算一旦确定下来,不可随意改动。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严格按照预算控制费用的发生,对于预算外支出,要建立严格的审批程序和费用发生追踪制,使预算外费用的发生与效益相匹配。对于无效的支出,要追究审批人或执行人的责任,对年、季、月的预算执行情况要有相应的考核,以明确责任,惩前毖后。责任落实了才能从根本上控制住成本支出。
C. 怎样做好成本控制
转载以下资料供参考
如何做好成本控制
成本控制是企业根据一定时期预先建立的成本管理目标,由成本控制主体在其职权范围内,在生产耗费发生以前和成本控制过程中,对各种影响成本的因素和条件采取的一系列预防和调节措施,以保证成本管理目标实现的管理行为。
一、
成本控制的方法
(一)目标成本管理
目标成本法是一种以市场为主、以顾客需求为导向,在产品规划、设计阶段就着手努力,运用价值工程,进行功能成本分析,达到不断降低成本,增强竞争能力的一种成本管理方法。
目标成本是在产品生产准备前下达给技术、生产等职能部门的产品成本控制目标,即产品在市场上可能接受的销售价格减去合理利润和税金后所能允许发生成本的最大限额。目标成本计算法的思路是建立一种通过具有竞争性的市场价格的估算而得出的目标成本,以便使人们从期望的竞争状态回到能保证目标利润
实现的经营成本和生产效率上来。目标成本计算法通常以顾客愿意支付的价格为基础确定产品或劳务的成本计算方法。目标成本计算应以顾客为导向,它以顾客认可的价格、功能、需求量等因素作为出发点。正是由于这个原因,目标成本计算又称为“价格驱动成本计算”,它与传统的“成本加成计算价格”相对应。
目标成本计算始于对产品价格的计算。产品价格综合考虑了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产品的功能、性质及市场竞争力。目标成本管理的关键在于确定目标成本,成本预测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①扣除法。首先确定企业的目标利润,然后再从产品销售价格中扣除应缴纳的产品销售税金和本单位目标利润,其余额就是需要努力实现的目标成本。
②经验估算法,也叫调查研究法。它是对同样产品,采取同行业先进企业以及本企业的历史先进水平或上年度的实际成本,结合在计划期内各种变化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根据预测成本降低的可能性及其保证程度,估算出产品目标成本。
③高低点法。根据成本习性将企业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用一定时期历史资料的最高业务量与最低业务量的总成本之差与两者业务量之差进行对比,先求出单位变动成本,然后再求得固定成本总额的方法。④回归分析法。根据过去若干期的成本资料,利用最小二乘法,计算出回归直线,确定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然后再讲行成本预测.
目标成本法的执行,与产品生命周期密切相关,特别是在产品规划、设计、生产阶段,目标成本法的作用更加明显。具体包括下面几步:
第一,产品规划阶段。由企业产品开发委员会对市场的产品需求状况和消费倾向等问题进行调研。
第二,产品设计阶段。在此阶段,目标成本法强调价值工程法的运用。根据产品规划书,设计出产品原型。结合原型,把成本降低的目标分解到各个产品构件上。
第三,试生产阶段。在试生产阶段一旦发现产品成本超过目标成本要求,就得重新返回设计阶段,运用价值工程进行再次改进。只有在目标成本达到的前提下,才能进入最后的生产。
最后,生产阶段。进人生产阶段后,目标成本法转向成本维持,保证正常的生产条件,维持既定的水平成本。
(二)作业成本管理
作业成本法又叫作业成本计算法或作业量基准成本计算方法,是以作业为核心,确认和计量耗用企业资源的所有作业,将耗用的资源成本准确地计入作业,然后选择成本动因,将所有作业成本分配给成本计算对象(产品或服务)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作业成本法的指导思想是:“成本对象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作业成本法把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包括期间费用)作为产品(服务)消耗作业的成本同等地对待,拓宽了成本的计算范围,使计算出来的产品(服务)成本更准确真实。作业是成本计算的核心和基本对象,产品成本或服务成本是全部作业的成本总和,是实际耗用企业资源成本的终结。
(三)责任成本控制
责任成本是指特定的责任中心(如某一部门、单位或个人)在其所承担的责任范围内所发生的各种耗费。从实质上来说,责任成本制度是企业内部的一种管理制度。具体说,就是要按照企业生产经营组织系统,建立责任成本中心,按成本责任的归属进行成本信息的归集、控制和考核,从而将经济责任落实到各部门、各单位和具体执行人。责任成本控制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1)建立责任中心。实行责任成本制度,要求企业根据其组织结构特点按照分工明确、权责分明、业绩易辨的原则,合理划分责任中心。责任中心可从不同角度划分,西方责任会计中划分的责任单位主要是利润中心、成本中心和投资中心。我国责任会计理论对责任单位也有不同的划分形式,从责任会计核算与控制内容划分,可将责任单位分为成本费用责任单位、利润责任单位、成本资金责任单位和收入资金占用单位。
(2)建立内部结算制度。内部结算是指在企业内部模拟银行结算方式,对各责任单位的经济事项运用货币形式进行交换的管理方式。建立这种制度的目的,是为企业内部各责任中心之间转移产品或劳务确定合理的内部价格,为各责任中心考核提供依据。建立内部结算制度的关键是制定内部结算价格和选择内部结算方式。
(3)编制责任预算。责任预算是企业总预算在各个责任中心进行合理划分而编制的预算。作为责任会计的重要环节,责任预算具有重要作用,它是控制企业及各责任单位活动的标准,是考评各责任单位业绩的依据,也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手段。
(4)进行责任控制。责任控制是责任会计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以各责任单位的责任指标为基础,以责任预算为依据,对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收入、成本、利润、资金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控制。各责任中心应实行自上而下的控制,各责任中心也应加强自我控制。
(5)建立健全责任成本核算制度。为了及时报告责任中心责任预算的执行情况,分析实际与预算的差异,企业应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的责任成本核算制度。
(6)进行责任考核。可以根据责任中心的业绩报告,分析与其责任预算的差异,并查明原因,实行奖惩。通过评价和考核,可以总结成功的经验,查找存在的缺陷,为下一期预算编制提供参考资料。责任成本考核应公平合理,不但能激励各责任中心的积极性,也能通过适当的惩罚约束和控制不当行为,以实现责任中心权责利的统一。
(四)标准成本控制
标准成本法亦称标准成本系统、标准成本会计,是指围绕标准成本的相关指标而设计的,将成本的前馈控制、反馈控制及核算功能有机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成本控制系统[150]。标准成本系统最初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随着其内容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被西方国家广为采用,目前已成为企业Et常成本管理中应用最为普遍和有效的一种控制手段。
标准成本具有以下特点:以产品成本为对象,融成本计划、成本核算、成本控制为一体,突出成本控制在系统中的核心地位;成本差异揭示及时,按管理区域分类计算、分析和控制各种差异,责任分明;不强调计算产品的实际成本,反映成本差异旨在改进管理,降低消耗。
一个完整的标准成本系统,主要有标准成本的制订、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和成本差异的处理三部分组成。实施标准成本系统一般有以下几个步骤:
①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结合生产特点制定成本中心;
②正确制定单位产品标准成本(成本标准);
③揭示实际消耗与成本标准的差异;
④根据实际产量和成本标准计算产品的标准成本;
⑤积累实际成本资料并认真汇总计算实际成本;
⑥通过标准成本和实际成本的比较,算出标准成本的差异,分析成本差异的原因;
⑦进行标准成本及成本差异的账务处理(纳入会计簿记体系的单位才有);
⑧向成本负责人提供成本控制报告,评价考核各责任部门、人员的业绩。
二、
成本控制的步骤
虽然控制对象各有不同,控制工作的要求也各不一样,但控制工作的过程基本是一致的,大致可分为四个步骤:
(1)确定控制标准,即确定评定工作绩效的尺度。管理者应以计划为基础,制定出控制工作所需要的标准。
(2)衡量工作成效,即通过管理信息系统采集实际工作的数据(与已制定的控制标准中所对应的要素),了解和掌握工作的实际情况。在这一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获取信息的质量问题,做到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可靠性、适用性。
(3)分析衡量的结果,即将实际工作结果与标准进行对照,找出偏差并分析其发生的原因,为进一步采取管理行动作好准备。这是控制中最需理智分析的环节,是否要进一步采取管理行动就取决于此。若分析结果表明没有偏差或只存在“健康”的正偏差,那么控制人员就不必再进行下一步,控制也就到此为止了。
(4)采取管理行动,纠正偏差。纠正偏差的方法不外乎两种:要么改进工作绩效,要么修订标准。
三、
成本控制的原则
(一)经济原则
经济原则是指因推行成本控制而发生的成本,不应超过因缺少控制而丧失的收益。
1.实用性:成本控制要能起到降低成本、纠正偏差的作用,具有实用性;——成本控制系统应能揭示何处发生了失误,谁应对失误负责,并能确保采取纠正措施。
2.例外管理:对正常成本费用支出可以从简控制,而格外关注各种例外情况;
3.重要性:对成本细微尾数、数额很小的费用项目和无关大局的事项可以从略;
4.灵活性:成本控制系统应具有灵活性。面对出现的预见不到的情况,控制系统仍能发挥作用。
(二)因地制宜原则
成本控制系统必须个别设计,要适合特定企业的特点、适合特定部门的要求、适合职务与岗位责任要求、适合成本项目的特点。
(三)全员参加原则
有效控制成本的关键,是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
(四)领导推动原则
成本控制涉及全体员工,并且不是一件令人欢迎的事情,必须由最高当局来推动。
D. 如何合理的控制成本
浅谈如何控制房地产开发成本
邸国永
近年来,房地产业经营环境急剧变化,竞争日趋激烈。开发商单纯依靠简单的战术措施已难以保证在激烈地竞争中维持长久的竞争力。经营战略的重要性越来越被开发商所重视,成本管理的作用也随之突出,在经营战略中居于极其重要的核心地位。因为,在短期内,开发商所定位的产品价格受到市场的约束,市场需求也是企业发展的外在因素,开发商无法左右,如何有效地降低成本就成了获取最大利润的重要途径。
一、投资决策阶段
投资决策阶段是项目开发中最为关键的阶段,此阶段所做的项目策划书、投资估算是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直接影响整个项目的成败。在这一阶段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加强成本管理。
1.组织优秀的项目团队
项目行性研究以及产品的开发策划是一个系统性、专业性的工作。在投资决策阶段,公司需要组织一个由集团公司和地产公司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才组成的项目组,成本控制人员要参与投资决策阶段的具体工作。项目组应由以下人员组成:建筑师、造价工程师、营销人员(或委托专业策划公司)、工程技术人员、投资分析人员、经营管理人员(或项目经理)。
在投资决策阶段,项目组应完成从市场调研、产品策划、产品定位、风险分析到投资估算与分析的全过程工作。其中,成本控制人员主要对城市的市场状况和经济形势、建筑安装工程造价状况、政府费税情况、贷款利率等做出充分的了解、分析和判断。
2.进行详细的成本分析
(1)土地开发成本
土地成本支出约占项目总支出的20-30%,因此对土地的确定应充分考虑开发风险和升值空间,其成本的确定应包含:
①土地出让金
土地出让金可参考政府近期出让的类似地块,并结合其位置及周边状况、建筑容积率等进行修正估算。
②土地征用费、城市配套费、拆迁安置补偿费
土地征用费、城市配套费均有具体规定。开发企业在与政府协商时应充分利用政策优势,针对性地对项目所涉及的各项市政大配套进行实际调研,对管线的增容、道路的拓宽、公建的配套作充分估计。拆迁安置补偿费一般采用货币补偿,其费用可参照近期类似项目。
(2)前期工程费用估算
前期开发费一般占项目总支出的3%左右,但因各地实际收费差异也有很大差别。“三通一平“"和临时设施费应根据实际估算,并结合实际状况充分发挥临时设施对项目建设的相对永久性,从而相对降低开发成本。
前期工程费用的其它费用较为繁多,规定费率与实际收费有差异,开发商应注意同相关部门协调。同时,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许多规费由硬性指标转变为市场调控,开发商应确保其既符合政府政策要求,又满足项目开发利益。
(3)建筑安装工程造价成本
建筑安装工程造价一般占项目总支出的45-55%,因地域差异比例数也不尽相同。其成本分析应首先分析当前区域经济形势,掌握建筑市场中施工企业总体状况。调研近期类似项目造价指标,了解市场人工、材料变动情况,对影响造价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修正,合理科学地确定项目的建安成本指标。并对初步设计方案的开发成本进行分析优化,共同确定产品定位。
(4)社区管网、配套设施、小区智能化费
社区管网费用对于一些中档楼盘社区一般为项目总支出的6%左右。在决策阶段,成本控制的重点应是对市政大配套的一次网站的供应能力及区内网站的设置进行了解、分析,做好估算。
区内配套应坚持在不影响产品品质定位及差异化的前提下,尽量做到精简配套,同时考虑配套项目的可经营管理性,为项目后期的物业经营运作打好基础;配套也包括社区规划配套,应考虑其适应性。
小区智能化的定位应坚持"宁精勿多、满足基本所需"的原则,繁琐的智能化系统的维护和运行费用将给物业经营管理增加难度,而且技术折旧非常快。
(5)园林环境工程费
园林环境一般为项目总支出的3-5%,其成本应同项目的定位相关联,也与项目所处的地域环境有关。
(6)投资决策阶段的费税分析
管理费:根据城市地域特点一般确定为销售收入2-3%。
销售费用:一般确定在销售收入的2-3%,销售费用的控制应注意选择好适当的广告媒体,处理好售楼处、样板房的设置方法及定位。
财务费用:投资决策阶段应对财务费用做好充分估计,正确运用资本的杠杆,以最少的财务费用满足项目资金链的连续性。资金的使用成本将对开发商最终利润产生较大影响。
税金:在决策阶段,开发商应根据政府有关规定估算,并争取获得政府支持,减免部分税费。在二线城市,税费的减免对于异地开发商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7)不可预见费及风险分析
根据项目的复杂程度,不可预见费及风险一般为除去土地开发费用外的直接成本的3-5%。投资决策阶段,项目组应做好项目的土地成本变化、建造成本变化、房屋售价变化、开发周期、容积率、贷款利率、政策变化等方面的风险分析,基本保证风险成本小于项目净利润的5-8%。
二、设计阶段
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是工程造价控制的重要阶段,其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在75%以上。在此阶段,成本控制人员通过恰当地与开发商的建筑师、设计院的设计师密切配合,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主要方法和措施有:
1.根据项目定位确定合理的容积率
项目容积率的大小将直接关系到项目的销售收入和建造成本。尽可能确定一个基本控制区间,充分利用好土地资源,并结合项目地形特点建造环境景观,提高土地利用率。
2.做好设计方案的评审,加强设计方案优化
成本控制人员应对设计方案的结构体系、基础造型、平面布置进行成本分析,向建筑师提出建议,使设计方案不断优化。同时,对设计方案的计算过程进行评审,杜绝人为因素的保守扩大,尤其在设计系数的取值上。
3.实行限额施工图设计,明确奖惩办法
对设计单位施工图限额设计指标有:
(1)每平方米钢筋含量指标;
(2)每平方米砼含量指标;
(3)单位施工图预算指标;
(4)设计变更费用限额指标。
4.加强设计质量检查监督,减少设计变更费用
对设计单位的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果开发商本身人力资源不足,可整合社会资源,增强事前控制的力度。与设计单位签订的合同,应明确规定因设计质量不足所造成变更的制约措施。给设计阶段必要的时间,也是减少或杜绝"三边工程"的必要条件。
三、招投标与合同洽商阶段
项目招投标与合同的洽商确定是项目成本控制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很多相关法律文本均在此阶段完成,许多隐患和难点也是在此阶段留下的,这个阶段的工作质量将直接影响项目运作期间的成本管理和结算工作。因此,成本管理人员在此阶段,应根据项目总体进度计划使工程招投标清晰、有条理,使工程合同符合项目要求。
1.做好招投标工作的几个主要措施
根据项目整体施工计划制订详尽的招投标计划,通过市场调查分析,建立和完善区域性的施工单位、建筑材料、政策法规等信息库,为招投标储备信息资源。制订招标计划的同时,应明确招标原则,界定承包方式、范围、支付款办法及甲供材料的范围、方式、分包项目等主要合同洽商条款。
招标阶段控制造价的主要方法有:
(1)单位工程方面:以采用总承包方式为主,部分项目分包。单位工程实行平方米造价包干或总价包干方式,对于有规模效益的分项工程,如门、窗、楼梯栏杆等采用分包,同样实行单方造价包干。
(2)甲供材料方面:对于涉及工程品质的材料(如外墙漆、装饰材料等),宜采用统一甲方供料,一些大宗主要机电设备也应甲方自行采购。在资金允许的条件下,因季节因素价格变动较大的某些材料(如水泥、钢材等),也可充分发挥开发商的规模效益进行甲供。甲供材料价格也应通过竞标定价,公司必须确保比承包商有价格优势,避免损伤承包商的积极性。
(3)区内配套及园林景观工程方面:宜采用清单报价形式招标,同时招标时应对主材的规格、品质予以明确。
(4)智能化工程方面:宜采用清单报价方式招标,合同价款应采用可调价款的方式。招标时应约定主要材料价格的调整幅度差值,结算时,超过此差值,其价格将进行调整(因为电子产品更新换代快,价格降幅大,智能化系统由施工到投入正常使用时间跨度大)。
(5)土石方工程方面:区内的土石方平衡工程也是成本控制的重点,在招标时宜选择专业公司进行施工,专业公司之间可采用单方报价的竞争方式进行投标、竞标。
招投标工作环节多,有力的监控将避免决策失误、成本失控。一方面,加强对投标单位的资格审查。详细审查其单位的信誉、经济状况、操作能力,避免"鱼目混珠"扰乱投标环境,给招标带来难度,甚至做出错误的判断。另一方面,加强对标底的审核。标底的计算过程具有专业性、复杂性、人为因素较多的特点。企业应建立复核机制,避免标底偏差所产生的成本提高或投标单位盲目低价中标给工程管理及结算工作带来困难。
2.合同管理体系中的成本控制
(1)合同的严密性
除正常应明确的合同条款外,还应对设计变更、现场签证的计价方法、特殊工艺的计价方法、违约处理方法及可能遇到的风险处理方法等进行明确,以便避免结算时产生分歧和矛盾。
(2)合同的可操作性
合同的可操作性主要体现在发、承包方能够实际执行。避免承包方为取得工程盲目承诺不可能实现的条款,从而影响工程进度以及项目的各项计划的实施。
四、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
施工单位与开发商的管理理念及方法往往存在差异,要想建造出优质的楼盘,公司须在一些关键管理环节上建立严密而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体现在成本管理上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应予以加强:
1.加强设计变更、现场签证的监督和管理
施工阶段的设计变更和现场签证是不可避免的,但应处于一个严密的管理控制体系之中。设计变更及签证管理控制体系应明确:操作流程、流程环节中的责任人、责任人的管理权限、流程环节的确认时限、否决及责任追究制度等。同时,让施工单位明晰该操作体系,以便于协作配合,提高工作效率,为结算打好基础。
2.加强设备和材料的品质与价格管理
完善的设备、材料管理体系是打造精品工程的必要条件,通常操作方式有:
(1)自行采购
自行采购既能起到成本控制作用,又避免双方结算时产生分歧。如大型机电设备(电梯、空调等)、外立面装饰材料(外墙漆、饰面砖等)等一些对项目品质影响较直接,同时价格较高又易发挥规模采购优势的材料要自行集中采购。园林景观工程所用的部分材料,也可通过竞标自行采购。
(2)总承包单位采购
开发商对一些建筑常用的地材、通用材在限定品质、性能的前提下,可让承包单位采购,这样可发挥承包商比开发商更熟悉市场的优势,从而调动其积极性。
(3)甲方限价承包单位采购
一些没有一次性包死的工程,主要材料价格可通过发、承包方共同议定一个价格确认程序来确认价格,结算时按限定价格结算,限价时应明确价格时限及范围。
上述材料采购的三种方式都应在样板、样品认证制度、进场验收确认制度监控下才能投入使用。
3.加强资金计划执行的监控
(1)资金计划是建立在项目的各项合同已确定且总体施工进度计划已确认合理的基础上,这就要求成本控制人员与工程管理人员在前期相互协调,扎实地做好基础工作。
(2)施工阶段的工程款支付是以资金计划为基础的,它应同施工进度计划相协调,在这样一个总框架下监控项目,可使工程管理更加清晰。当月实际发生额的增减超过资金计划一定比例时,成本控制人员和工程管理人员应及时分析、阐明原因,严重时,提出成本预警和工程进度预警。
(3)资金计划与成本的动态控制相结合,可使公司更好的掌控项目的运行,使企业的销售收入与工程支出处于良性循环。
五、结算阶段的成本控制
结算工作的突出特点是:"大量性、集中性、复杂性"。为避免结算时产生主观上的错误和漏洞及客观上的疏忽应建立以下机制:
1.会议确认制
结算原则采用会议确认制。通过结算会议确定结算方法、人选、结算期限、除正常结算项目之外所发生的特殊问题以及合同没有约定或双方分歧较大的项目。
2.二次复核、审计制
建立切实可行的二次复核、审计机制,使结算工作处于受监控状态。一方面,加强内部制约;另一方面,减少工作失误。具体操作人员应聘请经验丰富的造价人员也可委托中介机构。
3.奖惩制度
结算完毕后,对照成本目标进行分析、整理,并分别就设计单位的设计质量(含本企业设计管理部门)、监理单位的现场签证(含本企业工程部)的管理情况,进行成本控制的程度分析,视具体情况给予奖罚。
总之,房地产开发的成本控制应贯穿于项目开发的全过程,其控制的重点在于前期的决策、设计阶段的预控、招投标与合同洽商中的精确布控以及施工与结算阶段的严控。尤其在二线城市开发项目的利润还不是很高的情况下,更应以严谨务实的态度做好每一个环节,这样才能使公司赢得最大的利润。
E. 怎样控制成本
第一步:战略目标指导成本控制目标
方向正确等于成功了一半,成本控制也一样。成本控制的目的是为了不断地降低成本,获取更大的利润,所以,制定目标成本时首先要考虑企业的赢利目标,同时又要考虑有竞争力的销售价格。由于成本形成于生产全过程,费用发生在每一个环节、每一件事情、每一项活动上,因此,要把目标成本层层分解到各个部门甚至个人。
1.企业项目分析
各个部门以营销目标导向,进行年度工作的项目立项,列出为实现目标所需要做的各类项目,同时对项目进行任务分解,同时再对时间、成本、性能每个环节进行分析,对比成本与收益。比如市场部明年为了达到既定的目标,需要完成多少市场宣传及推广的项目,项目逐一分解成任务后,对每个任务所需要的费用进行合理预算。同时对产生的收益进行估算。
2.进行行业价值链分析
行业价值链是:企业即存在于某一行业价值链的某个点,包括与上、下游与渠道企业的联接点,如供给商产品的包装能减少企业的搬运费用,改善价值的纵向联系也可以使企业与其上、下游和渠道企业共同降低成本,提高整体竞争优势。
3.竞争对手的价值链分析
竞争对手的价值链和本企业价值链在
行业价值链中处于平行位置,通过对竞争对手价值链的分析,可以测算出竞争对手的成本。然后,自己企业与之相比较,就找出了与竞争对手在任务活动上的差异,扬长避短,争取成本优势。
第二步:成本控制四步执行法
1.减少目标不明确的项目和任务
在企业目标清楚的情况下,每个项目及任务都是为实现目标所服务的。项目立项分析后,可以把目标不明确的项目与任务削减掉。
2.明确各部门的成本任务
实行“全员成本治理”的方法。具体做法是先测算出各项费用的最高限额。然后横向分解落实到各部门,纵向分解落实到小组与个人,并与奖惩挂钩,使责、权、利统一,最终在整个企业内形成纵横交错的目标成本治理体系。
3.成本核算,精细化治理
没有数字进行标准量化,就无从谈及节俭和控制。伴随着成本控制计划出台的是一份数字清单,包括可控费用(人事、水电、包装、耗材等)和不可控费用(固定资产折旧、原料采购、利息、销售费用等)。每月、每季度都由财务汇总后发到治理者的手中,超支和异常的数据就用红色非凡标识。在月底的总结会议中,相关部门需要对超支的部分做出解释。
为了让员工养成成本意识,最好建立《流程与成本控制SOP手册》。手册从原材料、电、水、印刷用品、劳保用品、电话、办公用品、设备和其他易耗品方面提出控制成本的方法。当然,有效地激励也是成本控制的好办法,所以,成本控制奖励也成为员工工资的一部分。
4.成本治理的提前和延伸
将成本控制提前和延伸,提前就是加大技术投资,控制采购成本;延伸就是将上下游整合起来。
当今的市场竞争,是实力的竞争,人才的竞争,产品和服务质量的竞争,也是成本的竞争。从某种意义上讲,成本决定一个企业的竞争力。在确保产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成本是企业逐步扩大市场份额的重要途径,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基础。企业治理者要转变传统狭隘的成本观念,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充分运用现代的先进成本控制方法以加强企业的竞争力,迎接各方的挑战。
F. 房地产行业如何制定合理目标成本
1、房地产目标成本科目主要包括开发期内完成房地产产品开发建设所需投入的各项费用,主要包括:土地费用、前期工程费用、基础设施建设费用、建筑安装工程费用、公共配套设施建设费用、开发间接费用、财务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开发期税费、其他费用以及不可预见费用等。
2、目标成本的制定:
目标成本的制定以市场导向和顾客满意为原则,以项目的规划指标、建造标准以及各部门共同确定的销售交楼标准为基础。在开发前期阶段,首先要进行市场调研和顾客需求调查,根据调查情况制定可行性方案,财务成本管理人员、工程审计人员、市场营销人员与工程技术人员在开发项目建设的前期阶段需要共同协作,根据市场情况和相关的历史同类项目成本资料对开发项目的目标成本进行制定。各成本项目的工程量应根据已竣工的相似工程的结算分析得出的关联系数,由项目规划的基本指标推算得出;单价应根据产品定位、交楼标准,图纸要求按当地工程造价计算依据市场行情计算得出。
具体的制定步骤如下:第一步,预测项目的目标收入。第二步,制定目标利润。第三步,制定目标成本。
3、目标成本控制需采取的措施:
首先,应在房地产开发前期充分调研当地地产市场,调研各业态的销售情况,用容积率指标控制面积。
其次,根据本地区需求情况采用不同产品进行比例搭配及确定交房标准。参考往期类似业态成本情况(其中包括配套费用、建安成本、各项开发税费等),将各不同业态进行组合,并进行测算(销售收入及成本支出测算),选取满足“效益最大化”的业态搭配比例。业态比例及初步交房标准出具后,形成房地产目标成本第一版———成本“概算版”。
(二)对方案的设计进行比较,进一步细化目标成本。
各业态搭配比例及目标成本“概算版”确定后,对业态和户型进行多方案设计比较,通过比较确定单体平面和户型;通过对建筑面积、套内面积、公摊面积的比例测算,确定最合理户型和户型搭配,从而获得最大得房率和销售面积,并根据当地情况确定合理成本。此阶段对交房标准已基本确定,根据方案进一步将目标成本“概算版”细化。
(三) 在施工图设计及深化阶段,确定目标成本的“预算版”。
施工图设计阶段应将价值工程及限额设计两者相结合。
首先,根据价值工程,做好房屋建造标准。价值工程是把技术与经济结合起来的管理技术,通过对产品的功能分析,达到产品适当的价值,以最低的成本去实现产品的必要功能。房地产价值工程体现以下几个方面:(1)功能不变,成本下降。(2)功能大幅提高,成本略有增加。(3)功能提高,成本降低。(4)功能略有降低,成本大幅降低。(5)成本不变,功能提高。在价值工程体系中选取适合本项目价值体系,并确定房屋建造标准。
其次,项目限额设计。限额设计是按照批准的设计任务书及投资估算控制设计,对设计规模、设计标准、工程数量和预算指标等各方面的控制,凡是能进行定量综合的设计内容,均要通过计算确定,要充分考虑控制建筑设计标准,控制单体工程配置标准;比较外墙保温材料和作法,门窗材质、标准;外装饰材料的选择搭配,室内不同公共部分装修标准、装饰材料的选择搭配,在满足必要使用功能的同时成本最合理。充分考虑施工的可能性和经济性。在限额设计中结合价值工程,充分运用价值工程分析,确定合理功能。
第三,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充分考虑细节,对土建、水、电、暖专业进行各种技术经济比较。在设计细节上满足后期使用功能,同时在此阶段应选择业务实力强的设计院进行设计,保证使用功能满足要求,减少后期的设计变更。
施工图经过深化及内部审核后,需委托工程造价咨询单位介入进行预算的编制,同时根据市场价格确定材料暂定价,编制本项目目标成本第二版———目标成本“预算版”。目标成本“预算版”编制完成后进行招投标工作,并与投标单位进行工程量及组价的核对,最终完善目标成本“预算版”确保施工图纸范围内的内容明确,目标成本“预算版”一经确定不得更改。
G. 开店如何控制成本
1、店铺装修。在店铺的装修上进行合理的控制成本,从装修设计、装修材料、人工费用这些方面进行合理的控制,对于店铺的风格以及布局,尽量做到控制成本的目的。
2、宣传成本。开店后是需要宣传的,可以利用网络的便捷,也可以利用线下活动来进行合理的广告宣传。对于宣传的相关费用,做出合理的控制安排即可。
3、员工费用。对员工的招聘,相关的员工培训,薪酬斗团水平等这些都要根据实际的情况做出合理的计划。通过节约人工成本,相关的开孙销蔽店经营成本来实现控制成本的目的。
4、经营成本。开店之后就需要经营,在店铺的经营过程对于水电费,物业管理费,相关设施的磨损等做好成本预算,通过合理的利用资源,减低这些方面的开销。则州
5、商品成本。对于进货的成本也要合理计算,可以寻找就能保证质量,又有性价比的进货渠道。从降低商品的成本来实现成本控制。